第三十节 秦王用心治理天下
择良师教导诸王子
其间,我看蒋华及蒋芳等皆已慢慢长大,觉得应该要找个好老师啦。否则将来我辛苦创下的基业由谁来继承?可是做为未来治理国家的皇族(当然啦,我早就想称帝啦!哈哈!别骂我!)对个人才能的要求远远超出一般人。文才、武功、胸襟、天文、历史、地理哪样不要精通,尤其是他们日后承担的将是复兴中华、横扫四夷的千古重担啊!想了想,文才由谁来教?忽想起,管宁才学誉满天下,倒是可以让他来教,其余像荀攸、贾诩、郭嘉等皆是饱学之士也可以不时的让他们来给孩子们上上课。毕竟只学一家是不足的,所谓‘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吗。何况我还真怕管宁这个儒学大家一个人教把孩子们教成了书呆子,那可就糟了。说到武功吗,我一笑,这倒是很好办的事情,麾下大将赵云、马超、高顺、张辽、太史慈等无一不是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们来教导孩子们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将来长大以后,虽不一定像子龙般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至少也不会像一个病秧子一样一碰就倒或是像个胆小鬼一样一听敌人杀来便吓得瑟瑟发抖。想到其余如胸襟、天文、历史、地理,我摇了摇头,这些东西我这个现代人远远要比古代人厉害,这些东西我还是自己教吧。在地理大发现未到来之前,这些相关知识可以说是皇族的不传之秘,用之征战天下必会大有脾益。
想到此,我颁下诏书,令使者持书星夜前往幽州请管宁来帝都教导世子。使者得令,星夜持往幽州,太史慈接着,知我诏命,不敢怠慢,急忙命人请来管宁。管宁不知为何,急急赶来。使者宣读诏命,言我之意,管宁听了却紧锁眉头道:“秦王厚爱,宁心领。宁生性淡泊,粗野成性,恐不能为世子之师!”使者善言道:“秦王对先生之才学,甚为看重,故请先生来教导世子等,以期世子日后有成,也是先生功德一件。此是秦王诏命,先生万不可违背。”管宁犹豫不决,沉思不语。太史慈是个武夫,对我崇敬的是一塌糊涂,真可谓忠心耿耿,见管宁自恃清高,唧唧歪歪的不原意。怒道:“我家秦王何等英雄人物,眼看便可横扫中原,除灭江南,将来必是有道明君。世子等将来必继大统,让先生做将来国主之帝师,何等荣耀,何等器重,汝何来推托之辞耶?”管宁见事已至此,不可推却,只好应允。太史慈与使者大喜,急令人备好车马,护送管宁去长安。我在长安闻听管宁来到,欲收天下士子之心,急率众文武出城二十里相迎。众文武也早闻管宁贤名,见我如此器重,也不敢怠慢,一见管宁车马来到,急忙肃立相迎。车马停稳,使者急忙上前回报道:“回秉大王,属下幸不辱命,请得管宁先生回来交旨。”我喜道:“汝办事有功,孤定有重赏,先且退下。”使者大喜而退。此时车中跨出一人,身着儒衫,看样子四十中旬年纪,儒雅宽仁,风度不凡,却显得风尘仆仆。我料想便是管宁。急忙走上两步,一躬扫地道:“未学蒋锋蒋振华恭迎管宁先生大驾!先生一路辛苦!”管宁呆了一呆,显是未想到我如此礼重,急忙回礼道:“宁草莽野人,何敢蒙大王如此厚礼。”我笑道:“先生才名,天下皆知,锋何敢怠慢。何况先生即将为我子之师,师即是父也,与锋同辈,礼当如此。”管宁这种清高的文人就是吃软不吃硬,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急忙道:“久闻大王贤名,礼贤下士,宁今日一见方信名不虚传矣。宁敢不效力教导世子耶!”我大喜,将身后诸文武一一介绍,管宁一听都是天下知名文臣武将,不敢怠慢,一一见礼。诸文武见我甚为看重管宁,也不敢摆架子,个个恭恭敬敬与管宁见礼。我见诸人见礼毕,便请管宁同归长安。至秦王宫中坐下,我与诸人陪管宁稍座,谈诗论词甚为融洽。
不久,两位夫人闻管宁到来,即领四位子女前来拜见。我谓四个孩子道:“这位管宁先生为当世大贤,才学誉满天下,今后便是汝等文学授业恩师,汝等事之如父,不可怠慢。还不速速过来磕头拜师。”四个孩子从小便受我影响,对人并没有王子之架子,听我令急忙跪下行拜师之礼。管宁见四个孩子如此懂事,急忙扶起道:“大王放心,宁必定竭诚尽力,教导诸位王子、郡主。”我喜道:“即如此,小犬及小女日后便要拜托先生啦。”管宁连忙领命。我接着道:“孤常闻‘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在座诸公多有文才出众者,日后如有空闲,请务必前来尽展胸中所学,教导世子等,以期日后诸王子能够担起国家重担。”诸文臣急忙称是,当然啦,即便能为一日之帝师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啊。我接着道:“为君者,只通文会显得懦弱,王霸之气不足,故须习武。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可以知晓军事,领兵征战。文武双全,方才是真正帝王之道。故请子龙及孟起为诸王子之师,教导其兵法、武艺,望勿推脱。”赵云、马超二人连忙出列,拜伏道:“臣为幸能为王师,实是三生有幸,焉能推辞。”我遂命四个子女皆来拜师,见诸人面有异色道:“我等马上征战,创立基业,殊为不易。故希望子女日后能继承父业,不使大业有损。芳儿虽为女儿身,亦须继承父志,习武以报国。诸子龙、孟起不吝赐教。”二人大悟,连忙称是。我笑道:“至于王者气度、天文、历史、地理等,孤深为自岁平生所学,就由孤自已来教,诸卿可有异议?”郭嘉笑道:“怎有异议,大王王者气度令人心折,天文、地理更是通晓天下,我等皆有不及。大王亲授,自然最好不过。”众人大笑赞同。由于平日各忙各的,少有机会相聚,故我晚间大摆宴席,与诸公大醉一场,各尽兴而归。
一年过去了,中华文武学院总算初成规模,步入正轨,开始自行运作了。孩子们也很懂事,跟师傅们学习文书、武艺等,颇为成才,令我备感欣慰。我暗暗松了口气,开始思考再次东征曹操。曹葳闻我又要与其父开战,哭来见我,求我不要再战。八岁的儿子蒋华亦是抱着我,舍不得我离开,说道:“爹爹不要和外公打架。”
我抱着两人苦笑道:“非我愿与曹公开战耳。在此乱世之中,若想百姓安康、万民幸福,必须结束诸侯割据,一统天下。我与曹公皆自认为是结束纷乱之名主也,且各有部属相助。即使我不去攻曹公,曹公日后也会来攻吾,盖因各在其位,皆不得已耳。但请葳儿放心,我与曹公互相敬慕,即使曹公兵败,我亦不会加害。汝可在家中善抚我儿蒋华及二子蒋杰,勿令我在外牵挂。”曹葳流泪点头。甄瑟也来作别,我也告诉她,在家中须善抚我长女蒋芳及幼子子蒋中,切勿令我牵挂。(我生子就用中华英杰四个字来命名,生女就用秀丽芬芳四个字命名)。
于是我在朝会上聚集群臣,宣布东征曹操,众人无不赞同。我先请汉帝降诏,列操专权、擅杀大臣之罪状数十,遍贴于天下。在长安命调八州大兵四十万,分为八队。高顺领第一队,太史慈领第二队,张合领第三队,马超领第四队,赵云领第五队,庞德领第六队,甘宁领第七队,吾与典韦、吕旷、吕翔等领第八队,用郭嘉、贾诩、田丰、荀攸等为谋士,限期会集许都去取充州。荀彧留镇长安,陆逊仍镇益州、高览仍守洛阳,臧霸去守宛城以防刘备。又令张辽与张绣统青冀幽之兵十万往攻徐州。王命传下,长安各衙门纷纷而动,无数使者持命奔赴各州,备粮调兵。
(哈哈,对曹操的最后大决战即将展开,这一战将花较大篇幅,将设及到曹蒋双方无数英武人物的精彩对决,最后刘备和诸葛亮亦会来凑趣,敬请大家期待!)
择良师教导诸王子
其间,我看蒋华及蒋芳等皆已慢慢长大,觉得应该要找个好老师啦。否则将来我辛苦创下的基业由谁来继承?可是做为未来治理国家的皇族(当然啦,我早就想称帝啦!哈哈!别骂我!)对个人才能的要求远远超出一般人。文才、武功、胸襟、天文、历史、地理哪样不要精通,尤其是他们日后承担的将是复兴中华、横扫四夷的千古重担啊!想了想,文才由谁来教?忽想起,管宁才学誉满天下,倒是可以让他来教,其余像荀攸、贾诩、郭嘉等皆是饱学之士也可以不时的让他们来给孩子们上上课。毕竟只学一家是不足的,所谓‘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吗。何况我还真怕管宁这个儒学大家一个人教把孩子们教成了书呆子,那可就糟了。说到武功吗,我一笑,这倒是很好办的事情,麾下大将赵云、马超、高顺、张辽、太史慈等无一不是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们来教导孩子们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将来长大以后,虽不一定像子龙般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至少也不会像一个病秧子一样一碰就倒或是像个胆小鬼一样一听敌人杀来便吓得瑟瑟发抖。想到其余如胸襟、天文、历史、地理,我摇了摇头,这些东西我这个现代人远远要比古代人厉害,这些东西我还是自己教吧。在地理大发现未到来之前,这些相关知识可以说是皇族的不传之秘,用之征战天下必会大有脾益。
想到此,我颁下诏书,令使者持书星夜前往幽州请管宁来帝都教导世子。使者得令,星夜持往幽州,太史慈接着,知我诏命,不敢怠慢,急忙命人请来管宁。管宁不知为何,急急赶来。使者宣读诏命,言我之意,管宁听了却紧锁眉头道:“秦王厚爱,宁心领。宁生性淡泊,粗野成性,恐不能为世子之师!”使者善言道:“秦王对先生之才学,甚为看重,故请先生来教导世子等,以期世子日后有成,也是先生功德一件。此是秦王诏命,先生万不可违背。”管宁犹豫不决,沉思不语。太史慈是个武夫,对我崇敬的是一塌糊涂,真可谓忠心耿耿,见管宁自恃清高,唧唧歪歪的不原意。怒道:“我家秦王何等英雄人物,眼看便可横扫中原,除灭江南,将来必是有道明君。世子等将来必继大统,让先生做将来国主之帝师,何等荣耀,何等器重,汝何来推托之辞耶?”管宁见事已至此,不可推却,只好应允。太史慈与使者大喜,急令人备好车马,护送管宁去长安。我在长安闻听管宁来到,欲收天下士子之心,急率众文武出城二十里相迎。众文武也早闻管宁贤名,见我如此器重,也不敢怠慢,一见管宁车马来到,急忙肃立相迎。车马停稳,使者急忙上前回报道:“回秉大王,属下幸不辱命,请得管宁先生回来交旨。”我喜道:“汝办事有功,孤定有重赏,先且退下。”使者大喜而退。此时车中跨出一人,身着儒衫,看样子四十中旬年纪,儒雅宽仁,风度不凡,却显得风尘仆仆。我料想便是管宁。急忙走上两步,一躬扫地道:“未学蒋锋蒋振华恭迎管宁先生大驾!先生一路辛苦!”管宁呆了一呆,显是未想到我如此礼重,急忙回礼道:“宁草莽野人,何敢蒙大王如此厚礼。”我笑道:“先生才名,天下皆知,锋何敢怠慢。何况先生即将为我子之师,师即是父也,与锋同辈,礼当如此。”管宁这种清高的文人就是吃软不吃硬,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急忙道:“久闻大王贤名,礼贤下士,宁今日一见方信名不虚传矣。宁敢不效力教导世子耶!”我大喜,将身后诸文武一一介绍,管宁一听都是天下知名文臣武将,不敢怠慢,一一见礼。诸文武见我甚为看重管宁,也不敢摆架子,个个恭恭敬敬与管宁见礼。我见诸人见礼毕,便请管宁同归长安。至秦王宫中坐下,我与诸人陪管宁稍座,谈诗论词甚为融洽。
不久,两位夫人闻管宁到来,即领四位子女前来拜见。我谓四个孩子道:“这位管宁先生为当世大贤,才学誉满天下,今后便是汝等文学授业恩师,汝等事之如父,不可怠慢。还不速速过来磕头拜师。”四个孩子从小便受我影响,对人并没有王子之架子,听我令急忙跪下行拜师之礼。管宁见四个孩子如此懂事,急忙扶起道:“大王放心,宁必定竭诚尽力,教导诸位王子、郡主。”我喜道:“即如此,小犬及小女日后便要拜托先生啦。”管宁连忙领命。我接着道:“孤常闻‘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在座诸公多有文才出众者,日后如有空闲,请务必前来尽展胸中所学,教导世子等,以期日后诸王子能够担起国家重担。”诸文臣急忙称是,当然啦,即便能为一日之帝师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啊。我接着道:“为君者,只通文会显得懦弱,王霸之气不足,故须习武。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可以知晓军事,领兵征战。文武双全,方才是真正帝王之道。故请子龙及孟起为诸王子之师,教导其兵法、武艺,望勿推脱。”赵云、马超二人连忙出列,拜伏道:“臣为幸能为王师,实是三生有幸,焉能推辞。”我遂命四个子女皆来拜师,见诸人面有异色道:“我等马上征战,创立基业,殊为不易。故希望子女日后能继承父业,不使大业有损。芳儿虽为女儿身,亦须继承父志,习武以报国。诸子龙、孟起不吝赐教。”二人大悟,连忙称是。我笑道:“至于王者气度、天文、历史、地理等,孤深为自岁平生所学,就由孤自已来教,诸卿可有异议?”郭嘉笑道:“怎有异议,大王王者气度令人心折,天文、地理更是通晓天下,我等皆有不及。大王亲授,自然最好不过。”众人大笑赞同。由于平日各忙各的,少有机会相聚,故我晚间大摆宴席,与诸公大醉一场,各尽兴而归。
一年过去了,中华文武学院总算初成规模,步入正轨,开始自行运作了。孩子们也很懂事,跟师傅们学习文书、武艺等,颇为成才,令我备感欣慰。我暗暗松了口气,开始思考再次东征曹操。曹葳闻我又要与其父开战,哭来见我,求我不要再战。八岁的儿子蒋华亦是抱着我,舍不得我离开,说道:“爹爹不要和外公打架。”
我抱着两人苦笑道:“非我愿与曹公开战耳。在此乱世之中,若想百姓安康、万民幸福,必须结束诸侯割据,一统天下。我与曹公皆自认为是结束纷乱之名主也,且各有部属相助。即使我不去攻曹公,曹公日后也会来攻吾,盖因各在其位,皆不得已耳。但请葳儿放心,我与曹公互相敬慕,即使曹公兵败,我亦不会加害。汝可在家中善抚我儿蒋华及二子蒋杰,勿令我在外牵挂。”曹葳流泪点头。甄瑟也来作别,我也告诉她,在家中须善抚我长女蒋芳及幼子子蒋中,切勿令我牵挂。(我生子就用中华英杰四个字来命名,生女就用秀丽芬芳四个字命名)。
于是我在朝会上聚集群臣,宣布东征曹操,众人无不赞同。我先请汉帝降诏,列操专权、擅杀大臣之罪状数十,遍贴于天下。在长安命调八州大兵四十万,分为八队。高顺领第一队,太史慈领第二队,张合领第三队,马超领第四队,赵云领第五队,庞德领第六队,甘宁领第七队,吾与典韦、吕旷、吕翔等领第八队,用郭嘉、贾诩、田丰、荀攸等为谋士,限期会集许都去取充州。荀彧留镇长安,陆逊仍镇益州、高览仍守洛阳,臧霸去守宛城以防刘备。又令张辽与张绣统青冀幽之兵十万往攻徐州。王命传下,长安各衙门纷纷而动,无数使者持命奔赴各州,备粮调兵。
(哈哈,对曹操的最后大决战即将展开,这一战将花较大篇幅,将设及到曹蒋双方无数英武人物的精彩对决,最后刘备和诸葛亮亦会来凑趣,敬请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