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挺点燃了高处的一个火盆,远处便驶来了船只。
    船只不大,一艘船也能坐三五十人,船只划开水面顺着河道缓缓而来。
    先头而来的船只靠了岸,来人是个渔夫,他踩着河边的木架,低声道:“禀张侍郎,对岸,只有三五人看守,与往日一样。”
    张大安看了看天色,等船只集结齐了已经入夜。
    船只无声地划来,整齐地停靠在岸边。
    温挺低声道:“张侍郎,随时可以渡江。”
    海东青还在夜空中盘旋,张大安嘱咐道:“将高句丽发生的事情急报送到长安城,我等先去救李义府。”
    “喏。”一个文吏收到话语急匆匆离开。
    岸边很安静,队伍整齐地列在岸边,只等一声令下渡江。
    张大安拿出一幅地图,“这是李义府在高句丽期间探寻而来的地图以及高句丽王都附近的兵力部署。”
    温挺皱眉道:“如此看来王都沿线的兵马不少。”
    火光下,地图看得不真切,张大安神色凝重,“我们能用的只有三千甲士,轻易不能动用辽东各地的兵马,只能用这些人。”
    温挺小声道:“明白张侍郎的难处,一旦动用辽东兵马就会有擅兵之嫌,将来也会落人话柄。”
    能够被人理解,张大安便放心了不少,在礼部的兄长几次三番嘱咐过要拿下高句丽不能大动干戈。
    其实高句丽人的兵马并不强大,他们连能用的战马都没多少,兵械更是差强人意。
    张大安看向一旁的队伍,低声对他道:“高句丽王都沿线兵马确实不少,现在渊盖苏文正在肃清王都,明日一早他便会派重兵来那边,我们趁夜色渡江。”
    温挺听着话语点头。
    “我们只有三千人,要是去攻打王都沿线很吃亏,我们的一兵一卒都不能浪费,必须将这三千人都用在王都。”
    闻言,温挺指着一条路线低声道:“绕个远路,需要多走两天,期间却可以避开众多沿途兵马,到了高句丽王都的北面,我们就可以直取之。”
    俩人达成了共识,眼下的兵力不足,直接与沿途的兵马碰撞是不明智的做法。
    想要打赢这一仗,就必须要将仅有的人手用在该用的地方。
    突袭高句丽的王都才是最好的。
    温挺又派人将辽东各地县衙的人手召集到岸边,给高句丽一个假象,让他知道辽东依旧在练兵,没有渡江。
    在这里布置一个还在厉兵秣马的假象。
    “张侍郎,据我们的探子来报,高句丽多是土村,城镇鲜有,唯独一座都城还算像模像样,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高句丽的将士与兵员素质比大唐差远了,更不要说排兵布阵了。
    张大安压低自己的斗笠,低声道:“渡江。”
    温挺挥了挥手中的火把,丢入了江中。
    众人也都灭了手中的火把,开始上船渡江。
    岸边的船只排开,士卒拿起船桨就是船夫,借着夜色一个个穿着甲胄的士卒用船桨滑动江水,船只缓缓朝着对岸而去。
    高句丽的布置很有意思,他们在对岸布置了人手,但都盯着对岸的一面,只要耐心一些,船只多行进片刻,就可以在西面一处江滩登陆。
    月光下,船只离岸已经很远了。
    船只无声而动,悄无声息。
    众人屏息尽量不发出声响。
    船只在江中行进了半个时辰,这才到了一处江滩,岸边都是淤泥。
    这个时候人不能下船,一旦下船人必然会陷入泥潭中,越陷越深被淤泥活活淹死。
    要不说高句丽人治理江堤很不上心,其实这条江沿岸只要好好修缮,连通辽东之后,可以将其发展成一处很好的口岸,不论是渔民还是往来贸易,都能让彼此富裕起来。
    可高句丽偏偏不用心,就是宁可一直让沿岸的渔民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让这里的乡民与对岸的辽东多接触。
    张大安很反感这种划地而治的感觉,以至于有很多高句丽人只能偷摸渡江来辽东做买卖。
    高句丽美其名曰不让他们财富外流,实则是防备越来越多的高句丽人逃到辽东落户,损失他们自己的人口。
    经过这片河滩,终于有结实的土地可以踩踏了,张大安带着人走入一片芦苇地。
    三千人一齐行进,芦苇丛一片片地倒下。
    有村民看到了唐军渡江而来已经上岸了,正张皇失措要大喊,对方已经跑到了眼前,捂住了嘴押在地上。
    张大安与温挺走出芦苇丛,士卒已经将这里的五户人家都控制住了。
    一边要派人去盯梢周围,一边安顿士卒,在这里收拾好行装准备前往高句丽的王都。
    众人这才佩戴好的横刀,准备好了弓矢。
    张大安善待这些村民,用高句丽话与他们交谈,从这些乡民的口中了解到,这些人也很反感渊盖苏文,渊盖家本就是将相出身。
    此人在坊间的名声很不好,他的恶劣行径很多。
    名声在高句丽本就很差,他还要夺权。
    温挺觉得渊盖苏文是个傻子,这人一定很好对付。
    张大安将对岸带来的粮食分给了这里的村民,这些米面与肉他们很喜欢,因为在高句丽他们没吃过这么干净的食物。
    以至于这里的乡民要送点鱼干给将士们,张大安闻到刺鼻的鱼腥味,几乎是当场吐了起来。
    高句丽人很贫穷,他们住的是草屋,因为对面就是辽东,沿岸的将士们不允许他们造船,以至于只能在岸边撒网。
    而这里人家要区分贫富,只能用谁家的鱼干多,谁家的鱼干少来分辨。
    甚至一家一户嫁娶之间,鱼干都是聘礼。
    当大安拿出铜钱给他们的时候,这些乡民当场就跪了下来。
    照理说最靠近辽东江岸的人家应该是最富裕的,可在高句丽却是相反,这里的人反而越贫穷。
    温挺不知道张大安与这些乡民有什么好谈的,竟然可以谈这么久。
    温挺听不懂高句丽话,只能等张大安独处的时候,上前问道:“张侍郎,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进攻,而且天色就要亮了。”
    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眼看天就要亮了,张大安依旧是一副气定神闲的作态,这让温挺很不满。
    “刚刚和这里的乡民说了,说是从南面的亲戚前些天来过,高句丽南面的海中已经起风了,说是每年都会有大风过境,我们要在现在进军,风吹雨打,没有躲避的地方。”
    张大安看了看温挺诧异的神情,又笑道:“等两天,等这场大风过了之后,再去最好,再者说这里的老者愿意给我们带路。”
    温挺好奇道:“大安兄弟。”
    见他越发惊疑地看着自己,张大安擦拭着手中的横刀笑着又道:“怎么了?”
    “你到底与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如此帮我们。”
    张大安收起横刀,解释道:“我们是唐人,他们自然不敢冒犯,我们不侵占他们的房屋,也不打扰他们的生活,给他们粮食与银钱,他们自然愿意帮助我们办事,而且我还承诺了,只要他们帮助我们在这里度过三两日,到时候救出了使者,便让他们在辽东落户。”
    “这些人在高句丽生活是困苦的,但只要能够迁到辽东他们的生活就会富足起来,谁不愿意?”
    温挺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气放晴了,天空云层厚重没有要下雨的迹象。
    还以为这里乡民的老者说错了,可等到了下午便狂风大作,大雨倾盆。
    好在听了这里乡民劝告,不然三千人要在雨中淋着多半要染上风寒,别说战斗了,在山林中穿行死人都不奇怪。
    张大安坐在乡民家的屋檐下,远远看着江面因为雨水变得浑浊,江水很快就涨了上来。
    江水就要漫到屋前,大安让手下的甲士修建了一个防水堤,以免江水淹了此地。
    唐军不是土匪,不会劫掠乡民,反而素质很好,甚至会帮助乡民。
    就算是高句丽军中的人,也时常会向这里的乡民抢夺吃食。
    村子里的老者很有威望,他出去了一趟,晚上就回来了,带来了一个消息。
    高句丽的王都已经封城了,渊盖苏文杀了数十个大臣。
    此番行径渊盖苏文确实得到了大权,但他的名声也差了,人人都会惧怕他,而不会拥戴他,就算是他一时得势,也早晚会倾覆的。
    大雨还在下着,不出所料的是,今天一早渊盖苏文就派出了人手增援江岸,以防辽东的唐军渡江。
    只是他不知道三千唐军已经抢先渡江,现在渊盖苏文防备的只是对岸了当的疑兵而已。
    就这样让渊盖苏文继续将注意力放在对岸,从而不好察觉已经有唐军过岸。
    一个狂妄,自负又擅权,不容异己的蠢人,这种人掌权不会太久的。
    大唐使者李义府已经带着高句丽王出逃,好在现在的高句丽王还活着,渊盖苏文派了不少人去追查高句丽王与李义府的下落。
    听着这些消息,张大安大致对眼下的情况清楚了。
    首先可以知道渊盖苏文在辽东对岸布置了重兵防守,人数大约两千。
    按照李义府先前送来的消息,高句丽王都内有兵马两万,其中能战的将士不足八千。
    渊盖苏文还派出了不少人出去寻找高句丽的王的踪迹。
    张大安打了一声唿哨,正在吃着雨中叼着鱼的海东青抬头,它便扇着翅膀到了眼前。
    将一小节竹筒挂在它的爪子上,现在就连高句丽人自己都找不到李义府与高句丽王。
    海东青有一个好处,它在高处可以寻找到自己熟悉的人。
    放飞海东青的第二天,它依旧没有飞回来。
    大雨也下了两天,地上很泥泞,屋前就是一片厚实的烂泥,踩上去很糟心。
    第五天雨水才停,消息不断从高句丽的王都送来,当初安排在高句丽的探子也纷纷来到了身边。
    张大安心里这才安定了许多,早年前,这些探子都是礼部安排的。
    他们潜伏在高句丽有三年,这三年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看在眼里,比如说渊盖苏文怎么一步步掌握兵权的,以及现在渊盖苏文的势力如何。
    屋内,炭火烧着正冒出缕缕白烟,大雨过后还有些许雨水从屋顶落下。
    士兵在修缮这里的房屋,起先这里的房屋很破落,如今正在修缮。
    唐军对落脚的地方很不满意,更讨厌在台风天还要挤在一起躲雨。
    因此大家动手建几间宽敞的大房子。
    这片村落俨然成了唐军暂时驻扎的大本营。
    不多时温挺急匆匆回来,他推开门大声道:“李义府带着高句丽的王回来了。”
    张大安已经听到了屋外海东青的叫声。
    众人闻言抬头看去,李义府的衣衫倒是很干净,这个高句丽王显得很狼狈。
    “义府兄弟,足智多谋,在下佩服。”张大安拱手行礼。
    众人也是纷纷行礼相对。
    李义府坐下来吃着眼前的面食,“难难得吃到辽东的饭食,这些粮食哪来的?”
    “对岸送来的。”
    温挺解释道:“我们的人会在夜间渡江送粮食过来,今年辽东丰收,我们的后方有吃不完的粮食,高句丽人对这片地方盯防不严。”
    李义府端坐着狼吞虎咽吃着食物,一旁的高句丽王躬着身子只能吞咽口水。
    等李义府吃饱,递给他三两张饼,这位高句丽王才吃了起来。
    他灌下一口茶水,开始解释这两天发生的事。
    原来,高句丽王应渊盖苏文的邀请去视察大军,被李义府截下,带他先逃了出来。
    好好的一个高句丽王被人劫了,渊盖苏文气急败坏杀了很多人。
    而这个高句丽王知道只能依靠唐人来帮助他剿灭贼子,如此只能求助大唐在高句丽唯一的使者李义府。
    逃出高句丽王都之后,李义府将这个高句丽王当下人使唤,让他拉车一路到了这里。
    现在能活着,高句丽王还要感谢李义府的救命之恩。
    一个高句丽王对唐人的使者卑躬屈膝,甚至甘愿做下人,用李义府的解释来说为了躲避追查,没有人会觉得一个拉着车的村夫会是高句丽王。
    今天暂更一章,作者我今天早睡一晚哈,明天会正常更新的。

章节目录

大唐人生张阳李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张阳李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阳李玥并收藏大唐人生张阳李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