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第491章 覆手(四)
周尚书惊愕片刻后,很快拱手应道:“郡主要去工部,臣岂敢阻拦。只是,郡主是千金之躯,工部衙门里都是男子。郡主只身前去,只怕多有不便。”
姜韶华微笑道:“本郡主不是只身前去,要带上陈舍人和宋统领他们一同去。再者,本郡主在南阳郡便时常去属官衙门里闲转,看看他们平日都怎么当差做事。没有什么不方便。”
看这架势,今日郡主是一定要去工部了。
周尚书心里暗暗叫苦,一时又想不出推拖的办法,下意识地看向王丞相。
王丞相咳嗽一声,为周尚书解围:“郡主年少,对六部衙门好奇,想看衙门如何运转。工部近来因修建河堤一事颇为忙碌,只怕对郡主招呼不周,失了礼数。也请郡主体谅一二。”
姜韶华这些日子和王丞相相处得还算和睦,王丞相张口说情,姜韶华很给面子:“丞相所言有理。本郡主之前没说,今日就要去工部,确实仓促了。这样吧,本郡主五日后再去。”
给你五天时间,应该足够工部把那些不能见人的勾当都收拾起来了。
姜韶华依旧目中含笑,看着很是和气。
周尚书却觉如芒在背,后脊梁阵阵发凉,挤出笑容应是。
姜韶华笑道:“那就说定了。五日后,本郡主去工部。”
然后,目光一扫,掠到了洪侍郎的脸上。
洪侍郎心里一个咯噔。果然,郡主下一句便如追魂索命一般:“我今日去兵部吧!”
“昨日我去探望郑尚书,郑尚书颇有些忧虑兵部衙门。本郡主正好代郑尚书去瞧瞧。”
洪侍郎仓促之下,不得不拿出挡箭牌:“郑尚书不在,兵部无首,颇有些混乱无序。臣惭愧,回去之后一定整顿清楚,再请郡主驾临。”
姜韶华从善如流,点点头道:“那就等几日去。”
再看向户部纪尚书。
纪尚书的脾气就硬气多了:“郡主,六部之中,就属户部最为忙碌。为了给工部拨款,户部上下接连忙了几天,个个吃住在衙门里,连家都回不得。今日实在无暇也不便招呼郡主。”
“纪尚书稍安勿躁,”姜韶华笑道:“户部忙碌辛苦,本郡主都看在眼里。纪尚书一把年岁了,为国事操劳,是大梁一等一的忠臣能臣。本郡主一直对纪尚书尊敬得很。”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来自郡主的马屁,尤其令人舒心。
纪尚书眉头稍稍舒展,自谦一番,不必细述。
张尚书虎视眈眈,心想只要郡主张口说去吏部,他定要据理力争,让郡主打退堂鼓。
戴尚书倒是不愁,刑部是关押重犯的地方,又臭又脏的,想找理由推脱再容易不过。
谁也没想到,姜韶华直接就奔着礼部的李尚书去了:“李尚书,礼部现在应该不忙吧!”
礼部是六部里最清闲的衙门。每年最忙碌的时候,是秋闱春闱科举取士的那几个月,其余时候都很清闲。
这几日处理堆积的政务,礼部的奏折和事务也是最少的。当着众人的面,李尚书实在说不出礼部无暇招呼郡主这等话。
而且,李尚书性情圆滑,从不正面开罪任何人。
得了,今天就被拿来杀鸡儆猴吧!
李尚书心里暗叹一声,拱手笑道:“郡主驾临礼部巡查,是礼部上下的福分。臣这就给郡主领路。”
姜韶华嫣然一笑:“有劳李尚书。”
……
什么?
南阳郡主去礼部巡查了?
宫中消息传得飞快,不到半个时辰,李博元就得了消息,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等等!他有什么可慌的!礼部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再者,他的祖父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便是发现些小问题,天子还能追究不成?姜韶华一个黄毛丫头,想看就去看看,她能看懂什么?没什么可怵的。
李博元深呼吸几口气,在心中反复安慰自己。接下来半日,却是心神不宁,频频打发人去问郡主回宫了没有。
没有。
一直到天黑了,郡主都没回宫。
这是什么意思?要将礼部查个底朝天吗?
李博元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急得团团转,面上还得表露出镇定冷静沉稳来。
待太和帝传晚膳的时候,李博元找了个由头进了天子寝室,一边禀报一边悄悄观察太和帝的脸色。
太和帝这几日好吃好睡,脸色好看了许多。他将李博元的小动作都看在眼底,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随口笑道:“韶华堂妹今日去了礼部,一直没回宫。你是不是在担心李尚书?”
李博元反应也快得很:“皇上就不担心外祖父?”
太和帝笑了一笑:“朕不担心。六部之中,朕最放心的就是礼部。如果外祖父都不可靠,朕就无人可信了。”
是啊,李尚书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太和帝对他的信任,犹胜纪尚书。
可惜李尚书手段软,撑不起丞相一职。不然,太和帝也不必向王丞相退让了。
李博元稍稍放了心,小声嘀咕:“既然信得过,郡主为何还要去礼部?传出去,倒像是故意挑刺找茬。”
太和帝耐心道:“堂妹和朕商议过,要巡查六部,敲打众臣。先从礼部开始,是做做样子。正好留出几日空闲,免得压得太紧太急,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博元一愣:“郡主要巡查六部?”
太和帝嗯了一声:“朕身为天子,不宜随意出宫,去巡查六部也不够体面。堂妹为朕分忧,自动请缨,朕就应了。”
姜韶华的原话是这样的。
“臣妹在南阳郡就是这么做的。十四县一个一个巡查,哪怕查不出什么问题,也要表明态度,县令们脑中的弦紧了,当差做事总得勤勉些。”
“六部衙门比县衙大得多,事务繁杂,臣妹未必能看懂。去了也就是看看表面功夫。不过,便是表明功夫,也比没有得好。如果能看出问题来,就可见六部的事情做得太差,连我一个姑娘家都糊弄不了。”
“一步一步慢慢来,总有做成的一日。”
堂妹说得有道理。
不妨试试看。
姜韶华微笑道:“本郡主不是只身前去,要带上陈舍人和宋统领他们一同去。再者,本郡主在南阳郡便时常去属官衙门里闲转,看看他们平日都怎么当差做事。没有什么不方便。”
看这架势,今日郡主是一定要去工部了。
周尚书心里暗暗叫苦,一时又想不出推拖的办法,下意识地看向王丞相。
王丞相咳嗽一声,为周尚书解围:“郡主年少,对六部衙门好奇,想看衙门如何运转。工部近来因修建河堤一事颇为忙碌,只怕对郡主招呼不周,失了礼数。也请郡主体谅一二。”
姜韶华这些日子和王丞相相处得还算和睦,王丞相张口说情,姜韶华很给面子:“丞相所言有理。本郡主之前没说,今日就要去工部,确实仓促了。这样吧,本郡主五日后再去。”
给你五天时间,应该足够工部把那些不能见人的勾当都收拾起来了。
姜韶华依旧目中含笑,看着很是和气。
周尚书却觉如芒在背,后脊梁阵阵发凉,挤出笑容应是。
姜韶华笑道:“那就说定了。五日后,本郡主去工部。”
然后,目光一扫,掠到了洪侍郎的脸上。
洪侍郎心里一个咯噔。果然,郡主下一句便如追魂索命一般:“我今日去兵部吧!”
“昨日我去探望郑尚书,郑尚书颇有些忧虑兵部衙门。本郡主正好代郑尚书去瞧瞧。”
洪侍郎仓促之下,不得不拿出挡箭牌:“郑尚书不在,兵部无首,颇有些混乱无序。臣惭愧,回去之后一定整顿清楚,再请郡主驾临。”
姜韶华从善如流,点点头道:“那就等几日去。”
再看向户部纪尚书。
纪尚书的脾气就硬气多了:“郡主,六部之中,就属户部最为忙碌。为了给工部拨款,户部上下接连忙了几天,个个吃住在衙门里,连家都回不得。今日实在无暇也不便招呼郡主。”
“纪尚书稍安勿躁,”姜韶华笑道:“户部忙碌辛苦,本郡主都看在眼里。纪尚书一把年岁了,为国事操劳,是大梁一等一的忠臣能臣。本郡主一直对纪尚书尊敬得很。”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来自郡主的马屁,尤其令人舒心。
纪尚书眉头稍稍舒展,自谦一番,不必细述。
张尚书虎视眈眈,心想只要郡主张口说去吏部,他定要据理力争,让郡主打退堂鼓。
戴尚书倒是不愁,刑部是关押重犯的地方,又臭又脏的,想找理由推脱再容易不过。
谁也没想到,姜韶华直接就奔着礼部的李尚书去了:“李尚书,礼部现在应该不忙吧!”
礼部是六部里最清闲的衙门。每年最忙碌的时候,是秋闱春闱科举取士的那几个月,其余时候都很清闲。
这几日处理堆积的政务,礼部的奏折和事务也是最少的。当着众人的面,李尚书实在说不出礼部无暇招呼郡主这等话。
而且,李尚书性情圆滑,从不正面开罪任何人。
得了,今天就被拿来杀鸡儆猴吧!
李尚书心里暗叹一声,拱手笑道:“郡主驾临礼部巡查,是礼部上下的福分。臣这就给郡主领路。”
姜韶华嫣然一笑:“有劳李尚书。”
……
什么?
南阳郡主去礼部巡查了?
宫中消息传得飞快,不到半个时辰,李博元就得了消息,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等等!他有什么可慌的!礼部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再者,他的祖父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便是发现些小问题,天子还能追究不成?姜韶华一个黄毛丫头,想看就去看看,她能看懂什么?没什么可怵的。
李博元深呼吸几口气,在心中反复安慰自己。接下来半日,却是心神不宁,频频打发人去问郡主回宫了没有。
没有。
一直到天黑了,郡主都没回宫。
这是什么意思?要将礼部查个底朝天吗?
李博元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急得团团转,面上还得表露出镇定冷静沉稳来。
待太和帝传晚膳的时候,李博元找了个由头进了天子寝室,一边禀报一边悄悄观察太和帝的脸色。
太和帝这几日好吃好睡,脸色好看了许多。他将李博元的小动作都看在眼底,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随口笑道:“韶华堂妹今日去了礼部,一直没回宫。你是不是在担心李尚书?”
李博元反应也快得很:“皇上就不担心外祖父?”
太和帝笑了一笑:“朕不担心。六部之中,朕最放心的就是礼部。如果外祖父都不可靠,朕就无人可信了。”
是啊,李尚书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太和帝对他的信任,犹胜纪尚书。
可惜李尚书手段软,撑不起丞相一职。不然,太和帝也不必向王丞相退让了。
李博元稍稍放了心,小声嘀咕:“既然信得过,郡主为何还要去礼部?传出去,倒像是故意挑刺找茬。”
太和帝耐心道:“堂妹和朕商议过,要巡查六部,敲打众臣。先从礼部开始,是做做样子。正好留出几日空闲,免得压得太紧太急,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博元一愣:“郡主要巡查六部?”
太和帝嗯了一声:“朕身为天子,不宜随意出宫,去巡查六部也不够体面。堂妹为朕分忧,自动请缨,朕就应了。”
姜韶华的原话是这样的。
“臣妹在南阳郡就是这么做的。十四县一个一个巡查,哪怕查不出什么问题,也要表明态度,县令们脑中的弦紧了,当差做事总得勤勉些。”
“六部衙门比县衙大得多,事务繁杂,臣妹未必能看懂。去了也就是看看表面功夫。不过,便是表明功夫,也比没有得好。如果能看出问题来,就可见六部的事情做得太差,连我一个姑娘家都糊弄不了。”
“一步一步慢慢来,总有做成的一日。”
堂妹说得有道理。
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