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窄木桥,建座宽石桥”。
支部书记——于得贵,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讲道:“前些年,全国上下开展四清运动,咱村响应中央号召,也清出2000多块钱。这几年呢——,村子里没办过啥——大事,消耗也不大,正好拿来铺桥。石料也有现成的,就是上年,县里重修了贯穿双阳路的柳沟河大桥,旧桥拆下来的石料,都还扔在河泥湾里。钱有了,料也有了,现在就看人工——怎么出?咱村六个小队,一个队呢——就出十个壮劳力吧,大伙看——怎么样?”
底下叽叽喳喳,一阵嘈杂过后,于得贵继续说:“既然没人反对,那事情就这么——初步决定了。各小队干部留下,其他人,散会!”
留下的村干部又选出六个人,组成了“铺桥指挥部”。 由支书于得贵亲自担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有一队队长赵天亮、三队队长兰连田、四队队长于文龙、六队队长于和光、大队会计于继祖。
支书宣布:“铺桥工作从现在开始,会计于继祖和我马上去公社,汇报一下用大桥石料的事,顺便借导链、赁链轨拖拉机。下剩的事儿,你们几个队长合计合计,至于谁们搭导链架子,谁们清淤、夯底,谁们去河泥弯拖运石料,你们自己把人员分配一下,这些工作呢——大伙都比我在行,我就不瞎安排了。”
村支书说完,就叫继祖用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他,风风火火地奔公社上去了。
如火如荼的铺桥工作就此拉开了简朴的序幕。
刚开春,加上一冬没下雨,柳沟河下跌的水位还没有回升,河底多处地方裸露着泥沙丘和枯草,正是铺桥的最佳时期。
开工这天,东酉家村的老老少少,能走动的几乎都来了,河桥两岸的坝崖上,乌泱泱地站满了人。
一队队长——赵天亮,带着二十来个年富力强的社员,在新桥基两侧各百米处,筑起两道高高的堤坝,弄干低洼处的存水,平整并夯实40米长、3米半宽、1米深的桥基底槽。
挖出的140多方沙土,要用小推车运上桥基两头,在桥基与河沿之间筑出平缓地长斜坡,方便施工人员运输往来。
热情高涨的青壮队员们,喊着号子,推的推,拉的拉,那劲头儿,决不亚于当年的“农业学大寨”。
许多不在编的老少爷们、大闺女小媳妇儿,也自带工具,不约而同地加入进来,挖土的,装车的……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上了岁数的老人更不甘落后,挎着碗筐,提着暖水壶,带着孩子来支援一线……
在没普及挖掘机和装载机的时代,140立方沙土全凭洋镐、铁锹、三股叉子等粗笨工具,一镐头、一叉子地挖出来,又一锨一锨地装车运走,他们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三队队长兰连田,领着六、七个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抬着撬棍,挽着粗钢丝绳,借助链轨拖拉机的动力,将远在五里路外的石板和石条,一块一块、一根一根拖回施工现场。无论石板还是石条,都是又厚又重,轻则三四百斤,重则逾二十吨。
兰连田和大伙废了不少力气,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拉断了五六根绳子,撬折了七八根木棍,才费事巴拉的将石料弄回目的地。
六队队长于和光则引着八、九个三四十岁的壮劳力,负责搭建好坚固的导链支撑。并利用导链将石板或石条缓缓下到指定位置。
好在这些石板和石条都无需再加工,直接搭建即可,这一来,省了老些功夫了!
他们吊起的第一根石条,是重约二十吨的地基石,等它随着几个青年的拉力慢慢升起时,在场的人都长“吁”了一口气。四个小伙子手扶在石条两侧,小心地掌控着它,顺着它悠荡的作用力,将它稳稳地安放到桥基底槽里。一起吊,一入槽,成功了!大伙心里都有了底,后面的工作就越干越顺手了。
剩下的一打人员跟随四队队长于文龙,专职完善石板以及石条的最后定位问题。石板铺放不平的,下面垫上从村民家里收集的破锅碎片,边缝石条对不齐的,用撬棍一点一点、分毫不差地悠齐。
铺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间也夹杂着发生了,两三个或惊险或好笑的小插曲。
一是起吊工作接近尾声时,一个五六岁的淘气孩子,无视“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警告,强行跑到起吊现场,估计是想近距离观看,小小的导链葫芦,是如何把大它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石料提起的。
一块细长的桥面镶边石条被徐徐吊起,缓缓升在半空中,一直护持它的小伙子——卢仝聚精会神,没发现身边突然多出了一个小布丁,一挪步踩到了那孩子的脚。
“啊——!”
“啊——!”
两声尖叫几乎同时发出,幼稚一点的是吃疼声,成熟一点的是恐怖声。
脚心骤然触到的软绵,迫使卢仝硬生生提脚,错开了一小步,身体踉跄一下,重心偏移,手下力量失控,石条另一头的搭档——紧贴桥边的张长天,冷不丁地给长石条撞了一下腰,“啊——”地一声叫着,跌下桥了。
近处的大伙担心地乱喊着,“呼啦啦”围了上来,有两三个人想上前,扶起他。
众人七嘴八舌的嚷嚷着:“别动他!叫他自己试探着,慢慢地——起……”
“张长天,走两步试试,看看敢走不?”
“快喊卫生员来看看!”
……
所幸桥不高,小知青只是在着陆时踩上了碎石,扭了脚踝一下,因为事先没防备,故而摔了一跤。
他在众人的殷切关注下,慢慢站起来,又缓缓地前行了两步。由于膝盖生疼,走起来显得一跛、一跛地,不过,看上去到也不严重,“应该说”是有惊无险。
张长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就是膝盖有点疼,怕是蹭破皮了,别麻烦卫生员过来了,一会我自己去卫生室抹点红汞药水就行了!”
六队队长于和光说:“咱人手足够了,回头我找你们二队长说说,给你记工伤,赶紧回去歇着吧!那个——谁?噢,卢仝,你过来,扶着张长天一块去卫生室上药吧!”
“好——唻……”犹自心惊不已的卢仝,过了半天才想起来回应。
……
“铺桥指挥部”面向全村号召,征集破铁锅、废铁盆时,又发生了一件,让村人津津乐道的奇闻轶事。
……
支部书记——于得贵,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讲道:“前些年,全国上下开展四清运动,咱村响应中央号召,也清出2000多块钱。这几年呢——,村子里没办过啥——大事,消耗也不大,正好拿来铺桥。石料也有现成的,就是上年,县里重修了贯穿双阳路的柳沟河大桥,旧桥拆下来的石料,都还扔在河泥湾里。钱有了,料也有了,现在就看人工——怎么出?咱村六个小队,一个队呢——就出十个壮劳力吧,大伙看——怎么样?”
底下叽叽喳喳,一阵嘈杂过后,于得贵继续说:“既然没人反对,那事情就这么——初步决定了。各小队干部留下,其他人,散会!”
留下的村干部又选出六个人,组成了“铺桥指挥部”。 由支书于得贵亲自担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有一队队长赵天亮、三队队长兰连田、四队队长于文龙、六队队长于和光、大队会计于继祖。
支书宣布:“铺桥工作从现在开始,会计于继祖和我马上去公社,汇报一下用大桥石料的事,顺便借导链、赁链轨拖拉机。下剩的事儿,你们几个队长合计合计,至于谁们搭导链架子,谁们清淤、夯底,谁们去河泥弯拖运石料,你们自己把人员分配一下,这些工作呢——大伙都比我在行,我就不瞎安排了。”
村支书说完,就叫继祖用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他,风风火火地奔公社上去了。
如火如荼的铺桥工作就此拉开了简朴的序幕。
刚开春,加上一冬没下雨,柳沟河下跌的水位还没有回升,河底多处地方裸露着泥沙丘和枯草,正是铺桥的最佳时期。
开工这天,东酉家村的老老少少,能走动的几乎都来了,河桥两岸的坝崖上,乌泱泱地站满了人。
一队队长——赵天亮,带着二十来个年富力强的社员,在新桥基两侧各百米处,筑起两道高高的堤坝,弄干低洼处的存水,平整并夯实40米长、3米半宽、1米深的桥基底槽。
挖出的140多方沙土,要用小推车运上桥基两头,在桥基与河沿之间筑出平缓地长斜坡,方便施工人员运输往来。
热情高涨的青壮队员们,喊着号子,推的推,拉的拉,那劲头儿,决不亚于当年的“农业学大寨”。
许多不在编的老少爷们、大闺女小媳妇儿,也自带工具,不约而同地加入进来,挖土的,装车的……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上了岁数的老人更不甘落后,挎着碗筐,提着暖水壶,带着孩子来支援一线……
在没普及挖掘机和装载机的时代,140立方沙土全凭洋镐、铁锹、三股叉子等粗笨工具,一镐头、一叉子地挖出来,又一锨一锨地装车运走,他们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三队队长兰连田,领着六、七个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抬着撬棍,挽着粗钢丝绳,借助链轨拖拉机的动力,将远在五里路外的石板和石条,一块一块、一根一根拖回施工现场。无论石板还是石条,都是又厚又重,轻则三四百斤,重则逾二十吨。
兰连田和大伙废了不少力气,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拉断了五六根绳子,撬折了七八根木棍,才费事巴拉的将石料弄回目的地。
六队队长于和光则引着八、九个三四十岁的壮劳力,负责搭建好坚固的导链支撑。并利用导链将石板或石条缓缓下到指定位置。
好在这些石板和石条都无需再加工,直接搭建即可,这一来,省了老些功夫了!
他们吊起的第一根石条,是重约二十吨的地基石,等它随着几个青年的拉力慢慢升起时,在场的人都长“吁”了一口气。四个小伙子手扶在石条两侧,小心地掌控着它,顺着它悠荡的作用力,将它稳稳地安放到桥基底槽里。一起吊,一入槽,成功了!大伙心里都有了底,后面的工作就越干越顺手了。
剩下的一打人员跟随四队队长于文龙,专职完善石板以及石条的最后定位问题。石板铺放不平的,下面垫上从村民家里收集的破锅碎片,边缝石条对不齐的,用撬棍一点一点、分毫不差地悠齐。
铺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间也夹杂着发生了,两三个或惊险或好笑的小插曲。
一是起吊工作接近尾声时,一个五六岁的淘气孩子,无视“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警告,强行跑到起吊现场,估计是想近距离观看,小小的导链葫芦,是如何把大它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石料提起的。
一块细长的桥面镶边石条被徐徐吊起,缓缓升在半空中,一直护持它的小伙子——卢仝聚精会神,没发现身边突然多出了一个小布丁,一挪步踩到了那孩子的脚。
“啊——!”
“啊——!”
两声尖叫几乎同时发出,幼稚一点的是吃疼声,成熟一点的是恐怖声。
脚心骤然触到的软绵,迫使卢仝硬生生提脚,错开了一小步,身体踉跄一下,重心偏移,手下力量失控,石条另一头的搭档——紧贴桥边的张长天,冷不丁地给长石条撞了一下腰,“啊——”地一声叫着,跌下桥了。
近处的大伙担心地乱喊着,“呼啦啦”围了上来,有两三个人想上前,扶起他。
众人七嘴八舌的嚷嚷着:“别动他!叫他自己试探着,慢慢地——起……”
“张长天,走两步试试,看看敢走不?”
“快喊卫生员来看看!”
……
所幸桥不高,小知青只是在着陆时踩上了碎石,扭了脚踝一下,因为事先没防备,故而摔了一跤。
他在众人的殷切关注下,慢慢站起来,又缓缓地前行了两步。由于膝盖生疼,走起来显得一跛、一跛地,不过,看上去到也不严重,“应该说”是有惊无险。
张长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就是膝盖有点疼,怕是蹭破皮了,别麻烦卫生员过来了,一会我自己去卫生室抹点红汞药水就行了!”
六队队长于和光说:“咱人手足够了,回头我找你们二队长说说,给你记工伤,赶紧回去歇着吧!那个——谁?噢,卢仝,你过来,扶着张长天一块去卫生室上药吧!”
“好——唻……”犹自心惊不已的卢仝,过了半天才想起来回应。
……
“铺桥指挥部”面向全村号召,征集破铁锅、废铁盆时,又发生了一件,让村人津津乐道的奇闻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