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过了,才想起该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呢?有了,就拉一拉我与儿子小时候相处的二三事吧!后来的年轻妈妈们也可引以为戒。
1.儿子四岁了,总爱给我添乱。
一个北风凛冽的黄昏,我匆匆把上幼儿园的儿子接回家,就忙着生炉子做饭。
生起炉子,赶紧上厨房里淘米,这米有沙,需要细淘,正挑拣淘洗呢,就听儿子在卧室里“吭吭吭”地剧烈咳嗽起来……
放下手里的家什,就跑去推卧室的门,哎呀妈唻——满屋子浓烟呀!
赶紧夺下肇事者黑手里的小煤锨,将他带离出事地点。
我咳嗦着,打开窗户,把屋子里的烟和热气一起放了出去。
重新生起炉子做饭,幸亏带烟箱的煤炉子是新买的,上火很快,还不到二十分钟,焖米饭的香味就飘出来了……
我把白菜炖粉条从炒瓢里倒出来,盛进菜钵子里,顺手放在饭橱边的低矮菜墩子上,转身到盥洗台去冲洗油腻的炒菜铁瓢……
一会儿功夫,就听身后“嘭”的一声闷响,回头一看,菜墩子边的儿子正一脸无辜地站在热气腾腾的“白菜炖粉条”里。
我扔下铁瓢,赶紧给一声不吱的儿子收拾。
老天保佑!好在冬天穿着厚厚的裤和高筒靰鞡,孩子没有烫伤。
只是可惜了我急三火四做好的菜了,把儿子赶出厨房,正清理现场呢,卧室里又发出“咚”的一声。
我撂下扫帚和撮子就跑进卧室,好呀!半锅子白的米饭扣在了地上。
“再一再二不再三”,俺生气了,把儿子揪过来没头没脸地一通训斥……
从此以后,儿子学乖了,变成了一个“横草不拿竖”的“小少爷”。
2.儿子五岁了,总是喜欢和我抢电脑。
今天礼拜,我刚和网友聊上瘾,他又蹬蹬蹬地跑来缠磨我……
我是大人,是他老妈,怎么可以和个孩子一般见识呢?
于是,我颇有风度地默默离开了电脑桌,直接进入儿子的房间。
打开他的奥特曼书包,找出他的四线方格作业本,拿起了他的小熊橡皮擦,把他刚刚做完的作业擦得干干净净,最后又恢复成原样。
我不动声色地潜回自己的卧室,底气十足地大声喊他:“宝贝,你的作业做完了没?快拿来我检查下!”
……
读者朋友,千万不要以为我赢了,因为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做过家庭作业。
3.儿子六岁了,学会了指使我。
一个夏日的中午,我正忙着准备午餐呢,儿子在电脑桌前玩着游戏喊:“妈妈,来个大‘苕瓜’!”
我手里正洗着小角瓜呢,瞅一眼“大爷”似的儿子,就擦干一只细长的像‘苕瓜’一样的角瓜送给了那小子,那熊孩子正吹着电风扇热火朝天地打怪呢,也顾不上细看,接过去就是一口:“哎呀——呸呸呸!”
我得意地笑了。
其实俺到现在也不知道生角瓜什么味儿,不过看儿子皱着眉头“呸呸”直吐的样子,非常有成就感,哈哈哈……俺觉得终于占了一次上风。
可咱做梦也想不到,从此以后,儿子对我的关心照顾也疑神疑鬼起来了……就连喝稀饭也要看我下口喝了之后,他才敢张口。
俺母子的故事该结束了,可俺还没说够。为什么呢?因为说到了“苕瓜”,俺就想起了前几年看到的一个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容悠人转载一下:
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作者:聊城晚晴联谊社高
一、东阿牛角店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在东阿县的牛角店镇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讲得是“牛角店的由来”。
故事的流传据说已几千年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传下来的事,据说早在宋朝时起这个故事已广为流传。
相传,从前牛角店不叫牛角店,叫尹庄店。故事讲的是:在尹庄店的前曹村(即现牛角店镇的前曹村)的东边,有一个周庄村,周庄有个大户叫周百万,家里喂养着一大群牛,牛童每天都赶着牛群到村东的一条大沟(现在叫金牛沟)里放牧。周庄村村民有种瓜的传统,许多人家靠种瓜为生。当地人们安居乐业,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一年,周庄村先后发生了两件怪事。第一件事是,一天,周百万家的牛群,在金牛沟放牧,牧童怎么查都是一百头,而一赶到家里就成了九十九头;第二件事是,老赵家的苕瓜园里长了一棵很特别的苕瓜,这棵瓜从一出苗就长得特旺特壮,后来光这棵瓜秧子就占了半个瓜园,可就只结了一个瓜胎。一时间,这两件怪事被人们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来,在周庄村东的官道上,从南方来了三个山西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周庄,因又累又渴,便在周庄村北的周家庙歇一歇脚、喝口水,与同时在此闲玩的老农拉起了家常。期间,就提到了周庄出现的两件怪事。南方人很感兴趣,听后便想看个究竟。
经过他们的查看(据说只有他们才认得出金牛,一般人根本认不出来),果然,在周百万家的牛群里发现了一头金牛,正是这头金牛,白天混在牛群里在金牛沟吃草,晚上不进周百万家的家门(周百万没有福啊)。
可用什么方法能捉住金牛呢?
三位秀才动起了脑筋,后来他们其中的一位记起了一位高人的说法,说只有用长满一百天、长够一百斤的苕瓜才能降得住金牛(但这个秘密是谁也不能说的),三个人想到了人们传说的赵家瓜园的那棵苕瓜王。
于是,他们三个就装作好奇,让人领着来到赵家瓜园,一看,确实有一棵苕瓜长得特别,这棵苕瓜秧长得又大又旺,但就只结了一个瓜胎。秀才们一看,大喜,这不正是他们要找的苕瓜王吗。可苕瓜还没长成,进京赶考的日期又不能耽误,三位秀才就偷偷的商议,如果三人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就不用来打金牛了,如果中不了状元就即刻回来打金牛。等那时苕瓜王也长成了。商定之后,三个人就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赵老汉,这棵苕瓜上结的瓜,他们要定了,要好好的管理施肥,等长成后,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但必须得等他们进京赶考回来之后,才能摘下来。
张老汉就答应了秀才的要求,三位秀才就起程进京赶考去了。
再说苕瓜园的赵老汉,听了秀才的嘱咐后,半信半疑地管理着他的瓜园。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苕瓜园里出现了奇迹,秀才们指定的那棵苕瓜王长得又长又粗,足有百十斤重,赵老汉也啧啧称奇,连夸江西秀才有眼力。但不知他们用这瓜作何用处。赵老汉就更用心的管理。夏去秋至,赵老汉瓜田里的苕瓜眼看就要扯秧了,只剩下秀才留下的瓜王还在地里长着。赵老汉就想,如果秀才不来怎么办,也不能总让这个大苕瓜长地里呀,再说,万一被人毁了就完了。于是,赵老汉就找了几个人,擅自把瓜王摘了下来,放进了瓜棚。
可只隔了一天,进京赶考的秀才就如期赶来摘瓜了。一看,赵老汉已把瓜摘了,后悔莫及。原来,秀才要得这个苕瓜要长到100天完全成熟之后,才能降得住金牛,但赵老汉摘瓜时只有九十九天,只差一天。无耐,山西秀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足了赵老汉钱,三个人就抱着苕瓜去金牛沟找金牛。
来到金牛沟(现东元村东),周家牧童正赶着牛群在那儿放牧,三个人说明来意后,就抱着苕瓜进了牛群找那头金牛。一看,金牛还在,三个人就抱着苕瓜从金牛后面猛一下子打了过去。只见金光一闪,到底是苕瓜不到天数,金牛打的受了惊,头一扬,四蹄腾空,向南飞奔而去。
见状,山西秀才就抬起苕瓜王紧追不舍。
追到尹庄店(现牛角店),金牛在此停留了一下。等三人追上,又是一苕瓜,正打在金牛一只角上,当时牛角就落了下来,金牛再次受惊,向南狂奔而去。
金牛先后在现在的史圈、董圈、朱圈转了三圈,又跑到了胡西肚拉了一团稀屎后,从胡西肚淌过黄河,经过平阴的李博士村窜进了河东的深山,没有了踪迹。
后来听说,这头金牛沿着现在的聊滑路,经过长清、段店等地,一直跑到了现在的济南市,倚在了一座小山上一通乱拱,一下拱出了许多地洞,当时就水四溅(形成了现在的趵突泉群),累了之后就趴在了一旁,停了下来,后人就在此建起了金牛公园,据说,就是现在的金牛公园。
从此,在牛角店留下了“苕瓜打金牛”的美丽传说。
后来,人们就把出苕瓜王的周庄村叫苕瓜赵村,到现在赵庄村还是赵周不分。把金牛吃草的那条沟子叫金牛沟,路过的桥叫金牛桥,把金牛转了三圈的地方分别叫东圈、史圈、朱圈,把金牛肚拉稀的地方叫胡西肚,把金牛被打落金牛角的尹庄店叫牛角店。
从此,牛角店商贾云集,市井繁荣。
到宋朝时期,牛店大集达到了鼎盛,至今流传着“不知平阴县,都知牛角店”的美誉。
“苕瓜打金牛”成为当地人人传颂的美丽传说。
1990年牛角店镇政府根据此典故,筹巨资制作了一座铜牛,名曰金牛,作为牛角店镇的镇标,现座落在牛角店镇驻地中心地带。
(聊城日报姜德军)
二、博平王菜瓜村菜瓜打金牛的传说
出聊城沿聊夏公路往北,不消四十华里,就是一个高坡,这就是地处茌平县肖庄乡境内的“旧城顶”。“旧城顶”是古博陵遗址。旧城东边的村叫王菜瓜,南边的村叫落角园,西南边有个村叫张牛蹄。这三个村名,都来自“菜瓜打金牛”的传说。
王菜瓜村自古就以种菜瓜闻名,到明朝初年的王环这一代,种瓜技术更加纯熟。种的瓜长可盈丈且酥脆味美,被人称为“菜瓜王”。
王菜瓜村的菜瓜又大又长,又甜又香,远近闻名。一天,一个江南蛮子云游到此,来到王老汉的菜瓜园边,渴了,王老汉就摘了根熟好的菜瓜给他吃,并留他住在瓜园的窝棚里。
半夜,这个江南蛮子起来小便,忽然看见一头金光闪闪的黄牛到河边喝水。他是有些法术的,知道那是一头金牛。第二天,他把这事告诉王老汉,并走遍瓜园,找到一根长得特别长的菜瓜,对王老汉说:“再过九九八十一天,这根瓜就熟了,那时,我再来,用这根瓜就能打到金牛了。”
江南人走后,王老汉天天精心照管那根瓜。
月明之夜,也常常看到金牛到河边来喝水,心里痒痒的。
到了八十天上,瓜已长到一丈一尺九寸,皮也有些泛黄了。
晚上,那金牛又到河边喝水了。
王老汉寻思,那瓜也熟了,不就差一天吗?要是等到明天那江南蛮子来了,打了金牛他再跟我争,不如自己今晚就去打。
想到这里,王老汉就摘了那根大菜瓜,蹑手蹑脚地走到河边,举起瓜奋力向金牛打去,可只打在了牛角上。金牛大叫一声,乘月色向东南狂奔而去。奔逃中,那只被打掉的牛角落在罗家园村。
此后,罗家园就更名为落角园。
第二天,那江南蛮子来到菜瓜园里,王老汉给他说了打牛的事,气得他捶胸顿足,说:“再住一天,瓜就长到一丈二尺长了,就能打到金牛脑门上,你这、这……”气得他跺跺脚,走了。
金牛跑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跑到茌平城南的牦牛山(茌山),钻到山洞里去了,后人还把牦牛山改名叫金牛山。
茌山那么一点,怎么容得下个金牛?那金牛一定是停了停脚,又继续向东奔逃,一直跑到济水之南的大山里去了,当然把好风水也带到那里去了。于是,山东济南也就成了宝地。这不,济南都成了省城,在金牛公园里还塑了那么大的金牛像,那不是又长出角来的金牛吗?
至于贪图眼前利益,没有远见卓识的王老汉所在的王菜瓜村,至今还是个土地贫瘠的小村落,原来在它村西的博陵城,也迁到了现在的博平镇。那金牛住了住脚的茌平,还成了县城。
三、齐河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在齐河与禹城交界的徒骇河的南岸,大黄乡有一个村子叫苕瓜李村,过去,这个村不叫苕瓜李,而是李贺王,李贺王村有种植苕瓜的历史。要说这苕瓜李村名的由来,咱们还得从一个打金牛的故事开始说起。
苕瓜打金牛的故事就发生在村东南角的大水湾里。
从前有个财主养了一群牛,一个扛活的给他在大水湾里饮牛,在财主家里是九十九头牛,来到路上一看就是一百头了。扛活的也很纳闷,一天一个南方人看破了这件事,说你这个牛群里有头金牛,你不要惊动它,除了这个南方人能看出来,别人看不出来。
看到金牛的那个南方人知道,要用村里种出的苕瓜王才能打住金牛。
南方人说,只有我们村里种的苕瓜能打中金牛,其它的东西汝木棒啊或者石头等其它东西,都打不到它。所以让一位瓜农,留着一个最大最旺盛的苕瓜,留着来打金牛。
后来金牛出现了,南方人举起大苕瓜,赶紧来到大湾旁。看准了那头金牛,一瓜打下去,就拿着那个大苕瓜打下去以后,就像神话故事里说的,牛一路火星子就跑了。因为瓜嫩,只打下一个牛角,没把牛打死,金牛就跑了。
据说,被打的金牛腾空离去,最后落在了黄河岸边,变成了一座石山,现在的金牛公园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虽然金牛飞走了,但是它一路上抖落下来的湾水却像甘露一般滋润了齐晏大地。
后来,李贺村更名为苕瓜李村,为了永远纪念大金牛,村里的老百姓再也没种过苕瓜。
四、济南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济南华山脚下有个给财主家放牛的苦孩子,父母早亡,只剩下他一人。可财主心黑,每天只给孩子带一个饼子去放牛,天黑了才能回来。
有一天,苦孩子带着一个饼子赶着牛群,来到了华山脚下。临近中午,觉得肚子饿得难受,掏出饼子正要吃,突然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正伸着瘦骨嶙峋的黑手向他乞讨。孩子见老人可怜,连忙把手中的饼子掰下一大半给了老人。
老人接过饼子,几口便吃完了,苦孩子看到这一情况,心想老人不知多少天没吃东西了,定然是饿坏了,于是又将手中剩下的那小半块塞给了老人,而自己勒了勒裤腰带,咽了口吐沫。老人点了点头,俯身对他说:“真是个好心的孩子,我要报答你。快随我来!”于是,老人便把他领进了一座山洞中,只见洞中正有一条金牛在拉金磨,磨出的不是白面,而是金灿灿的金豆子,老人捧了一把金豆子送给孩子。
苦孩子放完牛回去便辞了工,用金豆子换来了衣服粮食,买了二亩地,过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
这事很快便被财主知道了。于是,贪心的财主在一天夜里,带上一个大口袋,独自一人偷偷来到了华山山了下的金牛洞里,一看,果然见到一头金牛正在拉磨,而地上全都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贪心的财主趴在地上,将金子装了满满一大口袋,都背不动了,却舍不得倒出来。
忽然,他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把金牛抓来,驮回金磨,让它在自个儿家中天天给我磨金豆子呢。于是,财主便过去卸下牛,把金磨放在牛背上,牵着牛往外走。快到洞口时,忽然,金牛怒吼一声,跑出山洞。
刹那间,洞口坍塌,财主葬身洞中。那金牛至泺水边上,停下饮水。这时,雄鸡高唱,东方欲晓,金牛在此化作一座青山。于是,当地人就把它称为金牛山。金牛磨金豆的山洞,称作金牛洞。
如今,华山脚下还有个山洞,老济南们说,那就是传说中的金牛洞。
1992年6月,著名艺术家、济南人韩美林根据这一民间传说,在金牛山东侧绿树环绕的草坪中,创作了一只巨型金牛。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这尊金牛题了“天下第一牛”五个巨型大字,两位大师的杰作珠联璧合,更为金牛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在济南还流传着一个与上述故事相类似的传说,说在千佛山麓住着一启人家,这家的孩子一天在山间发现了一个山洞,进去一看,见有一只金牛在金磨上磨金豆子。
孩子从地上捡了几料,拿回家去,哥哥嫂子问明原委,便想:何必去捡豆米,如能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家,岂不更好?于是二人便去洞内牵牛。金牛受到惊吓,一跃而去,洞门也随即关闭,夫妻二人却被关在洞内。
这条金牛离开千佛山后,一直向西北方向逃去,在济南西北五公里多的太平河畔停了下来,另在山间找了个洞住下。
直到今天,那里还有金牛吃草的石槽。这里既然有金牛居住,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金牛山了。
1.儿子四岁了,总爱给我添乱。
一个北风凛冽的黄昏,我匆匆把上幼儿园的儿子接回家,就忙着生炉子做饭。
生起炉子,赶紧上厨房里淘米,这米有沙,需要细淘,正挑拣淘洗呢,就听儿子在卧室里“吭吭吭”地剧烈咳嗽起来……
放下手里的家什,就跑去推卧室的门,哎呀妈唻——满屋子浓烟呀!
赶紧夺下肇事者黑手里的小煤锨,将他带离出事地点。
我咳嗦着,打开窗户,把屋子里的烟和热气一起放了出去。
重新生起炉子做饭,幸亏带烟箱的煤炉子是新买的,上火很快,还不到二十分钟,焖米饭的香味就飘出来了……
我把白菜炖粉条从炒瓢里倒出来,盛进菜钵子里,顺手放在饭橱边的低矮菜墩子上,转身到盥洗台去冲洗油腻的炒菜铁瓢……
一会儿功夫,就听身后“嘭”的一声闷响,回头一看,菜墩子边的儿子正一脸无辜地站在热气腾腾的“白菜炖粉条”里。
我扔下铁瓢,赶紧给一声不吱的儿子收拾。
老天保佑!好在冬天穿着厚厚的裤和高筒靰鞡,孩子没有烫伤。
只是可惜了我急三火四做好的菜了,把儿子赶出厨房,正清理现场呢,卧室里又发出“咚”的一声。
我撂下扫帚和撮子就跑进卧室,好呀!半锅子白的米饭扣在了地上。
“再一再二不再三”,俺生气了,把儿子揪过来没头没脸地一通训斥……
从此以后,儿子学乖了,变成了一个“横草不拿竖”的“小少爷”。
2.儿子五岁了,总是喜欢和我抢电脑。
今天礼拜,我刚和网友聊上瘾,他又蹬蹬蹬地跑来缠磨我……
我是大人,是他老妈,怎么可以和个孩子一般见识呢?
于是,我颇有风度地默默离开了电脑桌,直接进入儿子的房间。
打开他的奥特曼书包,找出他的四线方格作业本,拿起了他的小熊橡皮擦,把他刚刚做完的作业擦得干干净净,最后又恢复成原样。
我不动声色地潜回自己的卧室,底气十足地大声喊他:“宝贝,你的作业做完了没?快拿来我检查下!”
……
读者朋友,千万不要以为我赢了,因为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做过家庭作业。
3.儿子六岁了,学会了指使我。
一个夏日的中午,我正忙着准备午餐呢,儿子在电脑桌前玩着游戏喊:“妈妈,来个大‘苕瓜’!”
我手里正洗着小角瓜呢,瞅一眼“大爷”似的儿子,就擦干一只细长的像‘苕瓜’一样的角瓜送给了那小子,那熊孩子正吹着电风扇热火朝天地打怪呢,也顾不上细看,接过去就是一口:“哎呀——呸呸呸!”
我得意地笑了。
其实俺到现在也不知道生角瓜什么味儿,不过看儿子皱着眉头“呸呸”直吐的样子,非常有成就感,哈哈哈……俺觉得终于占了一次上风。
可咱做梦也想不到,从此以后,儿子对我的关心照顾也疑神疑鬼起来了……就连喝稀饭也要看我下口喝了之后,他才敢张口。
俺母子的故事该结束了,可俺还没说够。为什么呢?因为说到了“苕瓜”,俺就想起了前几年看到的一个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容悠人转载一下:
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作者:聊城晚晴联谊社高
一、东阿牛角店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在东阿县的牛角店镇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讲得是“牛角店的由来”。
故事的流传据说已几千年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传下来的事,据说早在宋朝时起这个故事已广为流传。
相传,从前牛角店不叫牛角店,叫尹庄店。故事讲的是:在尹庄店的前曹村(即现牛角店镇的前曹村)的东边,有一个周庄村,周庄有个大户叫周百万,家里喂养着一大群牛,牛童每天都赶着牛群到村东的一条大沟(现在叫金牛沟)里放牧。周庄村村民有种瓜的传统,许多人家靠种瓜为生。当地人们安居乐业,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一年,周庄村先后发生了两件怪事。第一件事是,一天,周百万家的牛群,在金牛沟放牧,牧童怎么查都是一百头,而一赶到家里就成了九十九头;第二件事是,老赵家的苕瓜园里长了一棵很特别的苕瓜,这棵瓜从一出苗就长得特旺特壮,后来光这棵瓜秧子就占了半个瓜园,可就只结了一个瓜胎。一时间,这两件怪事被人们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来,在周庄村东的官道上,从南方来了三个山西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周庄,因又累又渴,便在周庄村北的周家庙歇一歇脚、喝口水,与同时在此闲玩的老农拉起了家常。期间,就提到了周庄出现的两件怪事。南方人很感兴趣,听后便想看个究竟。
经过他们的查看(据说只有他们才认得出金牛,一般人根本认不出来),果然,在周百万家的牛群里发现了一头金牛,正是这头金牛,白天混在牛群里在金牛沟吃草,晚上不进周百万家的家门(周百万没有福啊)。
可用什么方法能捉住金牛呢?
三位秀才动起了脑筋,后来他们其中的一位记起了一位高人的说法,说只有用长满一百天、长够一百斤的苕瓜才能降得住金牛(但这个秘密是谁也不能说的),三个人想到了人们传说的赵家瓜园的那棵苕瓜王。
于是,他们三个就装作好奇,让人领着来到赵家瓜园,一看,确实有一棵苕瓜长得特别,这棵苕瓜秧长得又大又旺,但就只结了一个瓜胎。秀才们一看,大喜,这不正是他们要找的苕瓜王吗。可苕瓜还没长成,进京赶考的日期又不能耽误,三位秀才就偷偷的商议,如果三人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就不用来打金牛了,如果中不了状元就即刻回来打金牛。等那时苕瓜王也长成了。商定之后,三个人就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赵老汉,这棵苕瓜上结的瓜,他们要定了,要好好的管理施肥,等长成后,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但必须得等他们进京赶考回来之后,才能摘下来。
张老汉就答应了秀才的要求,三位秀才就起程进京赶考去了。
再说苕瓜园的赵老汉,听了秀才的嘱咐后,半信半疑地管理着他的瓜园。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苕瓜园里出现了奇迹,秀才们指定的那棵苕瓜王长得又长又粗,足有百十斤重,赵老汉也啧啧称奇,连夸江西秀才有眼力。但不知他们用这瓜作何用处。赵老汉就更用心的管理。夏去秋至,赵老汉瓜田里的苕瓜眼看就要扯秧了,只剩下秀才留下的瓜王还在地里长着。赵老汉就想,如果秀才不来怎么办,也不能总让这个大苕瓜长地里呀,再说,万一被人毁了就完了。于是,赵老汉就找了几个人,擅自把瓜王摘了下来,放进了瓜棚。
可只隔了一天,进京赶考的秀才就如期赶来摘瓜了。一看,赵老汉已把瓜摘了,后悔莫及。原来,秀才要得这个苕瓜要长到100天完全成熟之后,才能降得住金牛,但赵老汉摘瓜时只有九十九天,只差一天。无耐,山西秀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足了赵老汉钱,三个人就抱着苕瓜去金牛沟找金牛。
来到金牛沟(现东元村东),周家牧童正赶着牛群在那儿放牧,三个人说明来意后,就抱着苕瓜进了牛群找那头金牛。一看,金牛还在,三个人就抱着苕瓜从金牛后面猛一下子打了过去。只见金光一闪,到底是苕瓜不到天数,金牛打的受了惊,头一扬,四蹄腾空,向南飞奔而去。
见状,山西秀才就抬起苕瓜王紧追不舍。
追到尹庄店(现牛角店),金牛在此停留了一下。等三人追上,又是一苕瓜,正打在金牛一只角上,当时牛角就落了下来,金牛再次受惊,向南狂奔而去。
金牛先后在现在的史圈、董圈、朱圈转了三圈,又跑到了胡西肚拉了一团稀屎后,从胡西肚淌过黄河,经过平阴的李博士村窜进了河东的深山,没有了踪迹。
后来听说,这头金牛沿着现在的聊滑路,经过长清、段店等地,一直跑到了现在的济南市,倚在了一座小山上一通乱拱,一下拱出了许多地洞,当时就水四溅(形成了现在的趵突泉群),累了之后就趴在了一旁,停了下来,后人就在此建起了金牛公园,据说,就是现在的金牛公园。
从此,在牛角店留下了“苕瓜打金牛”的美丽传说。
后来,人们就把出苕瓜王的周庄村叫苕瓜赵村,到现在赵庄村还是赵周不分。把金牛吃草的那条沟子叫金牛沟,路过的桥叫金牛桥,把金牛转了三圈的地方分别叫东圈、史圈、朱圈,把金牛肚拉稀的地方叫胡西肚,把金牛被打落金牛角的尹庄店叫牛角店。
从此,牛角店商贾云集,市井繁荣。
到宋朝时期,牛店大集达到了鼎盛,至今流传着“不知平阴县,都知牛角店”的美誉。
“苕瓜打金牛”成为当地人人传颂的美丽传说。
1990年牛角店镇政府根据此典故,筹巨资制作了一座铜牛,名曰金牛,作为牛角店镇的镇标,现座落在牛角店镇驻地中心地带。
(聊城日报姜德军)
二、博平王菜瓜村菜瓜打金牛的传说
出聊城沿聊夏公路往北,不消四十华里,就是一个高坡,这就是地处茌平县肖庄乡境内的“旧城顶”。“旧城顶”是古博陵遗址。旧城东边的村叫王菜瓜,南边的村叫落角园,西南边有个村叫张牛蹄。这三个村名,都来自“菜瓜打金牛”的传说。
王菜瓜村自古就以种菜瓜闻名,到明朝初年的王环这一代,种瓜技术更加纯熟。种的瓜长可盈丈且酥脆味美,被人称为“菜瓜王”。
王菜瓜村的菜瓜又大又长,又甜又香,远近闻名。一天,一个江南蛮子云游到此,来到王老汉的菜瓜园边,渴了,王老汉就摘了根熟好的菜瓜给他吃,并留他住在瓜园的窝棚里。
半夜,这个江南蛮子起来小便,忽然看见一头金光闪闪的黄牛到河边喝水。他是有些法术的,知道那是一头金牛。第二天,他把这事告诉王老汉,并走遍瓜园,找到一根长得特别长的菜瓜,对王老汉说:“再过九九八十一天,这根瓜就熟了,那时,我再来,用这根瓜就能打到金牛了。”
江南人走后,王老汉天天精心照管那根瓜。
月明之夜,也常常看到金牛到河边来喝水,心里痒痒的。
到了八十天上,瓜已长到一丈一尺九寸,皮也有些泛黄了。
晚上,那金牛又到河边喝水了。
王老汉寻思,那瓜也熟了,不就差一天吗?要是等到明天那江南蛮子来了,打了金牛他再跟我争,不如自己今晚就去打。
想到这里,王老汉就摘了那根大菜瓜,蹑手蹑脚地走到河边,举起瓜奋力向金牛打去,可只打在了牛角上。金牛大叫一声,乘月色向东南狂奔而去。奔逃中,那只被打掉的牛角落在罗家园村。
此后,罗家园就更名为落角园。
第二天,那江南蛮子来到菜瓜园里,王老汉给他说了打牛的事,气得他捶胸顿足,说:“再住一天,瓜就长到一丈二尺长了,就能打到金牛脑门上,你这、这……”气得他跺跺脚,走了。
金牛跑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跑到茌平城南的牦牛山(茌山),钻到山洞里去了,后人还把牦牛山改名叫金牛山。
茌山那么一点,怎么容得下个金牛?那金牛一定是停了停脚,又继续向东奔逃,一直跑到济水之南的大山里去了,当然把好风水也带到那里去了。于是,山东济南也就成了宝地。这不,济南都成了省城,在金牛公园里还塑了那么大的金牛像,那不是又长出角来的金牛吗?
至于贪图眼前利益,没有远见卓识的王老汉所在的王菜瓜村,至今还是个土地贫瘠的小村落,原来在它村西的博陵城,也迁到了现在的博平镇。那金牛住了住脚的茌平,还成了县城。
三、齐河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在齐河与禹城交界的徒骇河的南岸,大黄乡有一个村子叫苕瓜李村,过去,这个村不叫苕瓜李,而是李贺王,李贺王村有种植苕瓜的历史。要说这苕瓜李村名的由来,咱们还得从一个打金牛的故事开始说起。
苕瓜打金牛的故事就发生在村东南角的大水湾里。
从前有个财主养了一群牛,一个扛活的给他在大水湾里饮牛,在财主家里是九十九头牛,来到路上一看就是一百头了。扛活的也很纳闷,一天一个南方人看破了这件事,说你这个牛群里有头金牛,你不要惊动它,除了这个南方人能看出来,别人看不出来。
看到金牛的那个南方人知道,要用村里种出的苕瓜王才能打住金牛。
南方人说,只有我们村里种的苕瓜能打中金牛,其它的东西汝木棒啊或者石头等其它东西,都打不到它。所以让一位瓜农,留着一个最大最旺盛的苕瓜,留着来打金牛。
后来金牛出现了,南方人举起大苕瓜,赶紧来到大湾旁。看准了那头金牛,一瓜打下去,就拿着那个大苕瓜打下去以后,就像神话故事里说的,牛一路火星子就跑了。因为瓜嫩,只打下一个牛角,没把牛打死,金牛就跑了。
据说,被打的金牛腾空离去,最后落在了黄河岸边,变成了一座石山,现在的金牛公园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虽然金牛飞走了,但是它一路上抖落下来的湾水却像甘露一般滋润了齐晏大地。
后来,李贺村更名为苕瓜李村,为了永远纪念大金牛,村里的老百姓再也没种过苕瓜。
四、济南苕瓜打金牛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济南华山脚下有个给财主家放牛的苦孩子,父母早亡,只剩下他一人。可财主心黑,每天只给孩子带一个饼子去放牛,天黑了才能回来。
有一天,苦孩子带着一个饼子赶着牛群,来到了华山脚下。临近中午,觉得肚子饿得难受,掏出饼子正要吃,突然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正伸着瘦骨嶙峋的黑手向他乞讨。孩子见老人可怜,连忙把手中的饼子掰下一大半给了老人。
老人接过饼子,几口便吃完了,苦孩子看到这一情况,心想老人不知多少天没吃东西了,定然是饿坏了,于是又将手中剩下的那小半块塞给了老人,而自己勒了勒裤腰带,咽了口吐沫。老人点了点头,俯身对他说:“真是个好心的孩子,我要报答你。快随我来!”于是,老人便把他领进了一座山洞中,只见洞中正有一条金牛在拉金磨,磨出的不是白面,而是金灿灿的金豆子,老人捧了一把金豆子送给孩子。
苦孩子放完牛回去便辞了工,用金豆子换来了衣服粮食,买了二亩地,过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
这事很快便被财主知道了。于是,贪心的财主在一天夜里,带上一个大口袋,独自一人偷偷来到了华山山了下的金牛洞里,一看,果然见到一头金牛正在拉磨,而地上全都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贪心的财主趴在地上,将金子装了满满一大口袋,都背不动了,却舍不得倒出来。
忽然,他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把金牛抓来,驮回金磨,让它在自个儿家中天天给我磨金豆子呢。于是,财主便过去卸下牛,把金磨放在牛背上,牵着牛往外走。快到洞口时,忽然,金牛怒吼一声,跑出山洞。
刹那间,洞口坍塌,财主葬身洞中。那金牛至泺水边上,停下饮水。这时,雄鸡高唱,东方欲晓,金牛在此化作一座青山。于是,当地人就把它称为金牛山。金牛磨金豆的山洞,称作金牛洞。
如今,华山脚下还有个山洞,老济南们说,那就是传说中的金牛洞。
1992年6月,著名艺术家、济南人韩美林根据这一民间传说,在金牛山东侧绿树环绕的草坪中,创作了一只巨型金牛。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这尊金牛题了“天下第一牛”五个巨型大字,两位大师的杰作珠联璧合,更为金牛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在济南还流传着一个与上述故事相类似的传说,说在千佛山麓住着一启人家,这家的孩子一天在山间发现了一个山洞,进去一看,见有一只金牛在金磨上磨金豆子。
孩子从地上捡了几料,拿回家去,哥哥嫂子问明原委,便想:何必去捡豆米,如能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家,岂不更好?于是二人便去洞内牵牛。金牛受到惊吓,一跃而去,洞门也随即关闭,夫妻二人却被关在洞内。
这条金牛离开千佛山后,一直向西北方向逃去,在济南西北五公里多的太平河畔停了下来,另在山间找了个洞住下。
直到今天,那里还有金牛吃草的石槽。这里既然有金牛居住,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金牛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