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还没反应过来的唤弟捂着肚子大叫着,“咵”地一声被直击额头的毽子砸倒了。
有细心的朋友又要问了,一般情况下,唤弟不是应该捂着被击的额头倒地吗?这个不着调的南湖悠人是怎么编剧的,怎么一点儿也不合乎逻辑思维呢!
哈哈哈……朋友们这么问就对了,放在其他人身上肯定是哪儿疼捂哪。可咱们唤弟不行,她蓬蓬短袖下的裙腰里还掖藏着偷来的书信呢!对她来说,那可是此时最要紧的东西,属于绝对不能“暴露”的私密。所以她只能紧紧捂着贴在肚皮上、“见光必死”的卢仝来信,一点儿防护都没有地大叫着后张过去了。
可怜她的后脑勺在地面上神奇地轻弹了一下,复又重重地磕在了泥土地上……
不过她却没有只是后脑勺磕起个“蘑菇”的柳清扬幸运了。
从这儿看,农场人人戏说的“娘子”迷恋柳清扬一事,也就不觉得是那么纯粹的无稽之谈了。试想,柳“小白脸”是吓晕了,才从一尺多高的厕所台上后张下来,估计落地前也不会有什么防护措施,并且他的后脑勺是与水泥地面相撞的,傻瓜也知道坚固的水泥地面比普通的泥土地面更有杀伤力,可人家愣是啥事儿没有。要说不是“娘子”暗中施法护佑,谁信呢!
你再看咱们的小唤弟就知道了。
小唤弟的脑袋是实实落落地磕到了,小伙伴们嬉笑着把她拖起来。可唤弟不论是踢毽子还是跳高,甚至使劲儿跺跺脚,都觉得脑袋里“咣咣”震得慌,后来竟还有点头晕目眩兼恶心了。好在她的意识还非常清醒。
她不敢再和伙伴们玩下去了。就辞别喧闹不已的他们,慢慢地挪动着两条小短腿,如失群的孤雁一般,落魄地先回家了。
一进门儿,就听到有人在同母亲拉呱儿……
她扒着门框向屋里张望,原来是大老潘和赵场长。
就听大老潘说:“蔡晓,你别光在家里躺着,应该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身体恢复得才快。”
母亲低眉垂目地笑答:“潘书记,卫生防疫站的大夫说注射疫苗期间要忌酒、忌浓茶、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还要避免剧烈运动。我是严格按照‘医嘱’来的呢!”
一向爽朗的赵场长“哈哈哈”地笑着说:“屁!卫生防疫站的大夫,我看也不是什么正规学校出来的,他说剧烈运动不好,你看那个皮小子曹森,他肯遵一分钟的‘医嘱’?结果怎样?那小子被蜂子蛰着前,我还不下一次地看见他在坡里摘沟沿上的‘马虎枣’吃呢!还有比那个辣乎乎的‘马虎枣’更刺激的东西?听说医生当时给他包上块纱布,那小子转眼儿就撕去了。那个闯祸精,哪天不上河里打几个‘嘭嘭’就不算一天,还耽误他好了?今日小‘曹军’带着他从县医院回来,我正好碰上,就问了问。你猜怎么的?人家县医院的大夫说,那小子都好好的了!”
“噢!是吗?那我也得出去转转……”蔡晓从善如流地答道。
三个大人又絮絮叨叨地拉了一些唤弟不爱听的收麦子的事儿后,来进行“伤患慰问”的场长和书记总算是起身告辞了。
若有所思的蔡晓送他们走了以后,回来就对闺女说:“唤弟,我到外面转转去!你在家看着门,你爹休息时间回来,就告诉他我出去了,别让他见不到我再担心。”
心怀鬼胎的唤弟早巴不得了:他们都走了,自己才好找机会把信偷偷放回去呢!
真是盼啥来啥,一听母亲也要出去逛逛,那简直如同闻听仙乐一般快活。她强忍着一阵阵的头晕目眩尽量轻松地说:“好!娘,原来在东大湾边长的那些野蔴俺都和爹拔光了!俺全看过了,咱农场四周一棵蔴也没有了,你尽管去吧!”
“真是乖孩子!我出去了……”蔡晓说着,真的就抬腿走了。
唤弟赶紧爬上炕,仔细一看,还好,锁梃还偏着,赶紧同之前那样如法炮制,把那封满带着她体温的导致她头部受伤的“惹祸”的信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顺利完事之后,她拍拍小胸脯,感觉头更晕眩了,这会子似乎还隐隐地疼了起来。她又不禁有些害怕,就顺势躺在了炕上,谁知竟然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却说蔡晓出去也走了姑娘回家的那条路,正好碰上踢毽子的曹森他们,就忍不住要过去看看那小子的恢复情况。
“小森,听说你的伤都好了,过来,让阿姨看看!”
曹森“蹬蹬蹬”地跑过来,转过身,背向蔡晓,向下一拉短裤,把屁股上早已结痂的伤处亮给她看。嘴里还说着:“那天给我检查的——听说是个很厉害的医生,他说叫疯狗咬伤了,两天内别包扎伤口,像我这样露着,好得更快呢!蔡阿姨,要不你也把纱布拆了吧!”
蔡晓摸摸曹森的头:“小森说得对,阿姨回去就把纱布拆了。”
“蔡阿姨,唤弟的头这会儿还晕吗?”曹森看蔡晓要走,赶紧问。
“我家唤弟?她的头——怎么了?”蔡晓奇怪地问曹森。
“噢——唤弟刚才踢毽子的时候摔倒,跌着头了。她说头晕眼,就先家去了。她还说……”
蔡晓没等听完曹森的“详细汇报”,就赶紧掉头儿往家走。
路上,她想起了和文龙新婚那年的正月初六,兰传厚的哥哥兰传忠就是摔到了头,当时也说是没事儿,结果才过了一宿,人就没了……
她越想越怕,不觉快步小跑起来。
曹森一见蔡阿姨慌里慌张地向家跑,也害怕了。就不由自主地跟在她后面也撒腿跑起来……
唤弟因轻微脑震荡,于曹森出院的当天接了那小子的“班”,也去了同一所医院。
好在医生看过片子以后,就对吓白了脸的蔡晓和文龙说:“问题不大,回家注意休息,我一会再开点药,若头疼、头晕得厉害,就吃点,慢慢儿就会好的。”
回家后,热心的“前窝洛”前卫生员——苗淼阿姨又告诉于文龙一个“土方儿”:“喝野生的‘甲鱼炖汤’好!一定要野生的,什么佐料都不要放,很难喝,但是效果挺明显。我们村原来也有一个这类患者,他头疼头晕得比唤弟厉害多了,后来,三个甲鱼就吃得好好的了!”
听了这个治大病的“偏方儿”,文龙赶紧骑上车子,去周边的集上采买野生甲鱼。
其实,那时候基本上还没有人工养殖甲鱼的,其市面价格并不贵,所以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货。
“小伤号”——唤弟,不得不天天吃甲鱼,到后来,一闻到“甲鱼炖汤”那味儿就想吐。
过了几年,电视普及了,新闻发达了,甲鱼的营养价值被发掘出来大肆宣扬,尤其是野生甲鱼,其价位更是迅速飙升。谁要敢像唤弟这样天天吃那野生玩意,非得把个好好的家吃垮不可。
不管怎样,头部受伤的唤弟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只是浑身上下胖乎乎的肉丢了不老少,一张团脸也渐渐削成了鹅蛋形;也许是吃了若干野生甲鱼的缘故,早先黄乎乎的毛发也渐渐变得油黑了;眼神清亮惑人,似乎她细长的小眼睛里蕴藏着莫测的智慧之光,咧嘴一笑,其神情就像六七岁的刘晓庆;最奇的是,就连她以往活泼好动的性格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唤弟一向嚣张跋扈的行为更是突然收敛了不少。
乍一改变,熟悉她的叔伯阿姨们还不太适应,见了都说:“咦!这小唤弟,说话办事活像个小大人呢!”
其实,就连唤弟也不清楚自己的脑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只是察觉自己的记忆力在这些天里冷不丁地变好了:不管什么样儿的书,拿过来读一遍就像刻在了脑海里一样,总也忘不掉;不管什么人,只要见过一面,就清晰地摄入大脑,如同拍摄的照片储存进了脑部与人体同寿的神经元,估计就算放到其发黄变色,也不会失去那个人的印象。
唤弟为自身的“秘密”变化愣怔过长长的一段日子。那些天她没有急需外出“办理”的事,就轻易不肯出门。
这天,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小曹森又笑嘻嘻地跑来,喊她出去玩儿。皮猴子一看唤弟又摇头,就毫不客气地上来拖拽她。两孩子就这样拉拉扯扯地,嘻嘻闹闹地来到了变电室。
原来,“土匪”是要拖唤弟来看人工拉电呀!
八十年代初,农村用电还没普及。康庄农场夜里的照明供电都是工人自己用电机磨的。
被“劫持”来的唤弟一进电屋子,目光就落到了东墙上。那时刻,夕阳正斜照着东边粉墙上的四行大字,唤弟睁大眼看了看,龙飞凤舞的红色粉笔字迹错落有致,原来是一首没有署名的粗糙打油诗。
目光乱转的曹森看唤弟嘴里咕咕哝哝地看得认真,就好奇地问:“你认识?读来听听!”
于是咱们的唤弟就应“橡皮”之请小声地朗读起来:“拉电工人真英雄,黑暗之神也怵头。呼嗨一声电机转,家家户户夜通明。”
电工“老靳”高喊一嗓子:“拉电了——”
附近闻听此喊声的工人们,就自发地陆陆续续赶来了。
驼背“老靳”数了数人头,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就把拉电的粗绳子一圈儿圈儿绕到柴油机一头水桶粗的主动带轮上,八、九个魁梧的青壮男人也鱼贯上前,像参加拔河比赛那样拉起绳子,发“老靳”在一边举着手高喊着:“一、二、三!”小伙子们就一齐发力,于是柴油机的主动带轮就带动着发电机的被动带轮急速地转动起来……
有细心的朋友又要问了,一般情况下,唤弟不是应该捂着被击的额头倒地吗?这个不着调的南湖悠人是怎么编剧的,怎么一点儿也不合乎逻辑思维呢!
哈哈哈……朋友们这么问就对了,放在其他人身上肯定是哪儿疼捂哪。可咱们唤弟不行,她蓬蓬短袖下的裙腰里还掖藏着偷来的书信呢!对她来说,那可是此时最要紧的东西,属于绝对不能“暴露”的私密。所以她只能紧紧捂着贴在肚皮上、“见光必死”的卢仝来信,一点儿防护都没有地大叫着后张过去了。
可怜她的后脑勺在地面上神奇地轻弹了一下,复又重重地磕在了泥土地上……
不过她却没有只是后脑勺磕起个“蘑菇”的柳清扬幸运了。
从这儿看,农场人人戏说的“娘子”迷恋柳清扬一事,也就不觉得是那么纯粹的无稽之谈了。试想,柳“小白脸”是吓晕了,才从一尺多高的厕所台上后张下来,估计落地前也不会有什么防护措施,并且他的后脑勺是与水泥地面相撞的,傻瓜也知道坚固的水泥地面比普通的泥土地面更有杀伤力,可人家愣是啥事儿没有。要说不是“娘子”暗中施法护佑,谁信呢!
你再看咱们的小唤弟就知道了。
小唤弟的脑袋是实实落落地磕到了,小伙伴们嬉笑着把她拖起来。可唤弟不论是踢毽子还是跳高,甚至使劲儿跺跺脚,都觉得脑袋里“咣咣”震得慌,后来竟还有点头晕目眩兼恶心了。好在她的意识还非常清醒。
她不敢再和伙伴们玩下去了。就辞别喧闹不已的他们,慢慢地挪动着两条小短腿,如失群的孤雁一般,落魄地先回家了。
一进门儿,就听到有人在同母亲拉呱儿……
她扒着门框向屋里张望,原来是大老潘和赵场长。
就听大老潘说:“蔡晓,你别光在家里躺着,应该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身体恢复得才快。”
母亲低眉垂目地笑答:“潘书记,卫生防疫站的大夫说注射疫苗期间要忌酒、忌浓茶、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还要避免剧烈运动。我是严格按照‘医嘱’来的呢!”
一向爽朗的赵场长“哈哈哈”地笑着说:“屁!卫生防疫站的大夫,我看也不是什么正规学校出来的,他说剧烈运动不好,你看那个皮小子曹森,他肯遵一分钟的‘医嘱’?结果怎样?那小子被蜂子蛰着前,我还不下一次地看见他在坡里摘沟沿上的‘马虎枣’吃呢!还有比那个辣乎乎的‘马虎枣’更刺激的东西?听说医生当时给他包上块纱布,那小子转眼儿就撕去了。那个闯祸精,哪天不上河里打几个‘嘭嘭’就不算一天,还耽误他好了?今日小‘曹军’带着他从县医院回来,我正好碰上,就问了问。你猜怎么的?人家县医院的大夫说,那小子都好好的了!”
“噢!是吗?那我也得出去转转……”蔡晓从善如流地答道。
三个大人又絮絮叨叨地拉了一些唤弟不爱听的收麦子的事儿后,来进行“伤患慰问”的场长和书记总算是起身告辞了。
若有所思的蔡晓送他们走了以后,回来就对闺女说:“唤弟,我到外面转转去!你在家看着门,你爹休息时间回来,就告诉他我出去了,别让他见不到我再担心。”
心怀鬼胎的唤弟早巴不得了:他们都走了,自己才好找机会把信偷偷放回去呢!
真是盼啥来啥,一听母亲也要出去逛逛,那简直如同闻听仙乐一般快活。她强忍着一阵阵的头晕目眩尽量轻松地说:“好!娘,原来在东大湾边长的那些野蔴俺都和爹拔光了!俺全看过了,咱农场四周一棵蔴也没有了,你尽管去吧!”
“真是乖孩子!我出去了……”蔡晓说着,真的就抬腿走了。
唤弟赶紧爬上炕,仔细一看,还好,锁梃还偏着,赶紧同之前那样如法炮制,把那封满带着她体温的导致她头部受伤的“惹祸”的信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顺利完事之后,她拍拍小胸脯,感觉头更晕眩了,这会子似乎还隐隐地疼了起来。她又不禁有些害怕,就顺势躺在了炕上,谁知竟然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却说蔡晓出去也走了姑娘回家的那条路,正好碰上踢毽子的曹森他们,就忍不住要过去看看那小子的恢复情况。
“小森,听说你的伤都好了,过来,让阿姨看看!”
曹森“蹬蹬蹬”地跑过来,转过身,背向蔡晓,向下一拉短裤,把屁股上早已结痂的伤处亮给她看。嘴里还说着:“那天给我检查的——听说是个很厉害的医生,他说叫疯狗咬伤了,两天内别包扎伤口,像我这样露着,好得更快呢!蔡阿姨,要不你也把纱布拆了吧!”
蔡晓摸摸曹森的头:“小森说得对,阿姨回去就把纱布拆了。”
“蔡阿姨,唤弟的头这会儿还晕吗?”曹森看蔡晓要走,赶紧问。
“我家唤弟?她的头——怎么了?”蔡晓奇怪地问曹森。
“噢——唤弟刚才踢毽子的时候摔倒,跌着头了。她说头晕眼,就先家去了。她还说……”
蔡晓没等听完曹森的“详细汇报”,就赶紧掉头儿往家走。
路上,她想起了和文龙新婚那年的正月初六,兰传厚的哥哥兰传忠就是摔到了头,当时也说是没事儿,结果才过了一宿,人就没了……
她越想越怕,不觉快步小跑起来。
曹森一见蔡阿姨慌里慌张地向家跑,也害怕了。就不由自主地跟在她后面也撒腿跑起来……
唤弟因轻微脑震荡,于曹森出院的当天接了那小子的“班”,也去了同一所医院。
好在医生看过片子以后,就对吓白了脸的蔡晓和文龙说:“问题不大,回家注意休息,我一会再开点药,若头疼、头晕得厉害,就吃点,慢慢儿就会好的。”
回家后,热心的“前窝洛”前卫生员——苗淼阿姨又告诉于文龙一个“土方儿”:“喝野生的‘甲鱼炖汤’好!一定要野生的,什么佐料都不要放,很难喝,但是效果挺明显。我们村原来也有一个这类患者,他头疼头晕得比唤弟厉害多了,后来,三个甲鱼就吃得好好的了!”
听了这个治大病的“偏方儿”,文龙赶紧骑上车子,去周边的集上采买野生甲鱼。
其实,那时候基本上还没有人工养殖甲鱼的,其市面价格并不贵,所以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货。
“小伤号”——唤弟,不得不天天吃甲鱼,到后来,一闻到“甲鱼炖汤”那味儿就想吐。
过了几年,电视普及了,新闻发达了,甲鱼的营养价值被发掘出来大肆宣扬,尤其是野生甲鱼,其价位更是迅速飙升。谁要敢像唤弟这样天天吃那野生玩意,非得把个好好的家吃垮不可。
不管怎样,头部受伤的唤弟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只是浑身上下胖乎乎的肉丢了不老少,一张团脸也渐渐削成了鹅蛋形;也许是吃了若干野生甲鱼的缘故,早先黄乎乎的毛发也渐渐变得油黑了;眼神清亮惑人,似乎她细长的小眼睛里蕴藏着莫测的智慧之光,咧嘴一笑,其神情就像六七岁的刘晓庆;最奇的是,就连她以往活泼好动的性格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唤弟一向嚣张跋扈的行为更是突然收敛了不少。
乍一改变,熟悉她的叔伯阿姨们还不太适应,见了都说:“咦!这小唤弟,说话办事活像个小大人呢!”
其实,就连唤弟也不清楚自己的脑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只是察觉自己的记忆力在这些天里冷不丁地变好了:不管什么样儿的书,拿过来读一遍就像刻在了脑海里一样,总也忘不掉;不管什么人,只要见过一面,就清晰地摄入大脑,如同拍摄的照片储存进了脑部与人体同寿的神经元,估计就算放到其发黄变色,也不会失去那个人的印象。
唤弟为自身的“秘密”变化愣怔过长长的一段日子。那些天她没有急需外出“办理”的事,就轻易不肯出门。
这天,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小曹森又笑嘻嘻地跑来,喊她出去玩儿。皮猴子一看唤弟又摇头,就毫不客气地上来拖拽她。两孩子就这样拉拉扯扯地,嘻嘻闹闹地来到了变电室。
原来,“土匪”是要拖唤弟来看人工拉电呀!
八十年代初,农村用电还没普及。康庄农场夜里的照明供电都是工人自己用电机磨的。
被“劫持”来的唤弟一进电屋子,目光就落到了东墙上。那时刻,夕阳正斜照着东边粉墙上的四行大字,唤弟睁大眼看了看,龙飞凤舞的红色粉笔字迹错落有致,原来是一首没有署名的粗糙打油诗。
目光乱转的曹森看唤弟嘴里咕咕哝哝地看得认真,就好奇地问:“你认识?读来听听!”
于是咱们的唤弟就应“橡皮”之请小声地朗读起来:“拉电工人真英雄,黑暗之神也怵头。呼嗨一声电机转,家家户户夜通明。”
电工“老靳”高喊一嗓子:“拉电了——”
附近闻听此喊声的工人们,就自发地陆陆续续赶来了。
驼背“老靳”数了数人头,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就把拉电的粗绳子一圈儿圈儿绕到柴油机一头水桶粗的主动带轮上,八、九个魁梧的青壮男人也鱼贯上前,像参加拔河比赛那样拉起绳子,发“老靳”在一边举着手高喊着:“一、二、三!”小伙子们就一齐发力,于是柴油机的主动带轮就带动着发电机的被动带轮急速地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