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英国那个著名的“心”哲学家罗素,就曾经把对爱的不断追求作为他人生的三大理想之一。
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对五嫂的“马拉松”追求,于得鱼这把纯洁而又无比强烈的爱情之火,从他二十多岁不小心点燃那天起,就一直不曾熄灭。的确,生命中如果缺少了爱,就像智慧的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气,生命的意义也必将渐渐消失。
为了让生命更加有意义,愈挫愈勇的“求爱者”在深不可测而又漫无边际的苦海上,心甘情愿地承受着“被爱者”的东西南北“喜怒风”,一任它将自己肆意地吹来又吹去。多少次,他梦里已经看到了幸福的彼岸,可醒来又被刮回濒临绝望的深渊……
于得鱼就像是被戴上了紧箍咒的泼皮孙猴子,醒着梦里都无法摆脱掉罪魁祸首——于傅氏。
“心”罗素还说过,“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繁。”所以,“站着一根儿、躺下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于得鱼对于傅氏的暗恋才会旷日持久。
可当激动的于得鱼把他和五嫂的恋情一公开,眨眼间,就遭遇了各路人马的激烈批判。
以权力欲望极强的于莲为首的反对者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冒出,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向于得鱼和于傅氏叔嫂扑来……
第一路,是“单枪匹马”的于莲。
在权力欲的驱使下,妇女主任——于莲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因为拥有权力的人在对别人强势说“不”的时候,会比说“同意”二字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她一听母亲要改嫁,几乎未加考虑就大声喊出了“不同意!”
第二路,是以于傅氏的嫂嫂“六老妈”(也是积年寡妇)为代表的古板人物团队。
“六老妈”——于冯氏,看到她弟妹将要进行的背离传统行为也开始大发雷霆。因为她们这些立志守节之人把这种寡妇再嫁的“不贞”当作了对她们自身的批评。所以她立刻将村中已为数不多的同类“联盟”起来,轮番上阵,极力劝阻于傅氏做出有悖祖宗法规,丢人现眼的“再蘸”蠢事来。
在过去,男人“续弦”可以理直气壮,而妇人“再蘸”却要羞人答答地遮遮掩掩。
历经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沉淀,由祖孙四代君王关注,众多朝臣一齐努力而修成的《大清律例》明文规定,“再嫁之妇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妇受封,义当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那么,何谓“命妇”呢?所谓的“命妇”,就是丈夫或者儿子身有官职,朝廷给予过“诰命”、“敕命”等封号的妇女。这些被历代皇帝敕封过的“夫人”们,在其丈夫死后是不允许再嫁的,与丈夫离异后再嫁更是“大逆不道”。好在,朝廷对于民间妇女改嫁倒是没有什么明文禁止。所以那时青春丧偶、义当守志的“朝廷命妇”,暗地里常有“恨不生在平民家”之叹!
其实,于傅氏要改嫁的时候,历史的年轮已转入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而《大清律例》也早于1972年前彻底废止。各村庄再嫁的妇女随处可见。只是在某些思想落后的东酉家村老人眼里,寡妇不愿为夫守节的做法仍然是出格的,是不被历代祖宗们祝福的。
第三路,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占有于得鱼财产的人,如小老九精明的亲哥嫂。
一听“土埋多半截”的小老九要成亲,得鱼的哥嫂就感觉要从自己身上剜去一大块肉儿一样,对弟弟要与有子女的寡妇五嫂结合之事更是恨之入骨。因为这样一来,于傅氏的子女也就成了小老九的子女。兄弟就不会为了不当“绝户”而过继他们家那个不慎被链霉素打成“聋汉”的小儿子了。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修养还不如虫。例如:蟒蛇饱食之后就会开始睡眠,除非到了需要进行另外一餐或者有了特殊想法的时候,否则它决不愿醒来。而有欲望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吃饱之后,犹不餍足。就像男人有了“三妻”还想“四妾”,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欲望丛生,生机勃勃。
得鱼的兄嫂就是吃着自己碗里的,望着弟弟锅里的人。在他们潜意识里,“老光棍”——小老九的“绝户产”就是留给自己小儿子的财产,虽然他弟兄俩许多年前就早已分家。可在东酉家村人的愚昧认知里,没有儿子的人家都属“绝户”(意思是这户的人脉断绝了)。那些不幸沦为“绝户”的家庭,大多都会过继本家侄子甚至收养外姓人家的男婴养在膝下,并以“父子”或者“母子”呼之。“父母”养大继子,继子承欢“父母”膝下,好生赡养“父母”晚年,“父母”百年之后,继子循例继承他们身后的遗产。这样的关系链各取所需,互惠互利,有效地完成了“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虽然没有亲儿,可这些无有亲儿的家庭靠继子延续香火,也就不算“绝户”了。
就像村里家境不错的“二鞋匠”——于得名,其不能生养的妻匆匆过继侄子于继祖的主要原因,也是怕他夫妇被人家悲哀地喊成“绝户”!
言归正传,这三路人马齐齐上阵,前两路相继“轰炸”于傅氏,后一路瞄准于得鱼“开了火”……
不幸的是,三路人马中的二路和三路全部“折戟沉沙”,只有第一路略有收效,只是有效期太短。
第一路于莲比较生猛,她鼓动其妇女主任那灿若莲的巧嘴八哥三寸舌,右打一张亲情牌,左出一张悲情牌,鼻涕一把泪一把,将她老娘于傅氏弄的是七上八下,云里雾里,一时不知身在何处了……
可等莲一走,她立马就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咋说的,俺不过就是想找个知冷知热的老头做个伴儿,闺女咋就给俺“上纲上线”了呢,这“胥”也太不通情达理了!难道俺就这么“大逆不道”?她头使劲儿向后一仰,45°看天,管她呢,有儿子儿媳、二哥二娘支持俺就行了呗!
英国那个著名的“心”哲学家罗素,就曾经把对爱的不断追求作为他人生的三大理想之一。
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对五嫂的“马拉松”追求,于得鱼这把纯洁而又无比强烈的爱情之火,从他二十多岁不小心点燃那天起,就一直不曾熄灭。的确,生命中如果缺少了爱,就像智慧的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气,生命的意义也必将渐渐消失。
为了让生命更加有意义,愈挫愈勇的“求爱者”在深不可测而又漫无边际的苦海上,心甘情愿地承受着“被爱者”的东西南北“喜怒风”,一任它将自己肆意地吹来又吹去。多少次,他梦里已经看到了幸福的彼岸,可醒来又被刮回濒临绝望的深渊……
于得鱼就像是被戴上了紧箍咒的泼皮孙猴子,醒着梦里都无法摆脱掉罪魁祸首——于傅氏。
“心”罗素还说过,“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繁。”所以,“站着一根儿、躺下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于得鱼对于傅氏的暗恋才会旷日持久。
可当激动的于得鱼把他和五嫂的恋情一公开,眨眼间,就遭遇了各路人马的激烈批判。
以权力欲望极强的于莲为首的反对者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冒出,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向于得鱼和于傅氏叔嫂扑来……
第一路,是“单枪匹马”的于莲。
在权力欲的驱使下,妇女主任——于莲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因为拥有权力的人在对别人强势说“不”的时候,会比说“同意”二字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她一听母亲要改嫁,几乎未加考虑就大声喊出了“不同意!”
第二路,是以于傅氏的嫂嫂“六老妈”(也是积年寡妇)为代表的古板人物团队。
“六老妈”——于冯氏,看到她弟妹将要进行的背离传统行为也开始大发雷霆。因为她们这些立志守节之人把这种寡妇再嫁的“不贞”当作了对她们自身的批评。所以她立刻将村中已为数不多的同类“联盟”起来,轮番上阵,极力劝阻于傅氏做出有悖祖宗法规,丢人现眼的“再蘸”蠢事来。
在过去,男人“续弦”可以理直气壮,而妇人“再蘸”却要羞人答答地遮遮掩掩。
历经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沉淀,由祖孙四代君王关注,众多朝臣一齐努力而修成的《大清律例》明文规定,“再嫁之妇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妇受封,义当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那么,何谓“命妇”呢?所谓的“命妇”,就是丈夫或者儿子身有官职,朝廷给予过“诰命”、“敕命”等封号的妇女。这些被历代皇帝敕封过的“夫人”们,在其丈夫死后是不允许再嫁的,与丈夫离异后再嫁更是“大逆不道”。好在,朝廷对于民间妇女改嫁倒是没有什么明文禁止。所以那时青春丧偶、义当守志的“朝廷命妇”,暗地里常有“恨不生在平民家”之叹!
其实,于傅氏要改嫁的时候,历史的年轮已转入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而《大清律例》也早于1972年前彻底废止。各村庄再嫁的妇女随处可见。只是在某些思想落后的东酉家村老人眼里,寡妇不愿为夫守节的做法仍然是出格的,是不被历代祖宗们祝福的。
第三路,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占有于得鱼财产的人,如小老九精明的亲哥嫂。
一听“土埋多半截”的小老九要成亲,得鱼的哥嫂就感觉要从自己身上剜去一大块肉儿一样,对弟弟要与有子女的寡妇五嫂结合之事更是恨之入骨。因为这样一来,于傅氏的子女也就成了小老九的子女。兄弟就不会为了不当“绝户”而过继他们家那个不慎被链霉素打成“聋汉”的小儿子了。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修养还不如虫。例如:蟒蛇饱食之后就会开始睡眠,除非到了需要进行另外一餐或者有了特殊想法的时候,否则它决不愿醒来。而有欲望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吃饱之后,犹不餍足。就像男人有了“三妻”还想“四妾”,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欲望丛生,生机勃勃。
得鱼的兄嫂就是吃着自己碗里的,望着弟弟锅里的人。在他们潜意识里,“老光棍”——小老九的“绝户产”就是留给自己小儿子的财产,虽然他弟兄俩许多年前就早已分家。可在东酉家村人的愚昧认知里,没有儿子的人家都属“绝户”(意思是这户的人脉断绝了)。那些不幸沦为“绝户”的家庭,大多都会过继本家侄子甚至收养外姓人家的男婴养在膝下,并以“父子”或者“母子”呼之。“父母”养大继子,继子承欢“父母”膝下,好生赡养“父母”晚年,“父母”百年之后,继子循例继承他们身后的遗产。这样的关系链各取所需,互惠互利,有效地完成了“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虽然没有亲儿,可这些无有亲儿的家庭靠继子延续香火,也就不算“绝户”了。
就像村里家境不错的“二鞋匠”——于得名,其不能生养的妻匆匆过继侄子于继祖的主要原因,也是怕他夫妇被人家悲哀地喊成“绝户”!
言归正传,这三路人马齐齐上阵,前两路相继“轰炸”于傅氏,后一路瞄准于得鱼“开了火”……
不幸的是,三路人马中的二路和三路全部“折戟沉沙”,只有第一路略有收效,只是有效期太短。
第一路于莲比较生猛,她鼓动其妇女主任那灿若莲的巧嘴八哥三寸舌,右打一张亲情牌,左出一张悲情牌,鼻涕一把泪一把,将她老娘于傅氏弄的是七上八下,云里雾里,一时不知身在何处了……
可等莲一走,她立马就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咋说的,俺不过就是想找个知冷知热的老头做个伴儿,闺女咋就给俺“上纲上线”了呢,这“胥”也太不通情达理了!难道俺就这么“大逆不道”?她头使劲儿向后一仰,45°看天,管她呢,有儿子儿媳、二哥二娘支持俺就行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