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网上,几乎算是密密麻麻的挂满了鱼——至少得有十公斤!
    这条网的网眼不小,四指的,上面挂着的都是大板鲫、草鱼棒子和鲤鱼,五道黑很少,鲢鱼也有一些。
    基本上都是在一公斤多往上,也挂着有几条小鱼,李龙取网的时候,那小鱼粘不牢,直接就跳走了。
    即使如此,这一网收完放进袋子里,李龙明显感觉轮胎就下去一截。
    原本以为是开门红,后面的鱼可能没这么多,但谁能想到,第二网上的鱼同样多。
    李龙收网的时候顺着网线往前面看去,明显能看到,这槽子里,有网的地方,不时有水闪动——显然,这些都是活着鱼还在网上挣扎。
    两条网塞进尿素袋子里,李龙感觉轮胎一大半已经没在水下了——这两条网里感觉至少有二十七八公斤的量。
    再收一条网,李龙不敢收了,转头就往回回划,十条网哪怕收一半,李龙觉得都有可能把轮胎压翻。
    陶大强在岸边看着有点懵,怎么就回来了?
    “大强,你现在跑回家,让我大哥把马车套着过来,鱼太多,咱们弄不去回!”
    “啥?”陶大强有点不相信,“咋可能弄不回去?”
    “你看看,这三条网,一袋半,快两袋子了。”李龙轮胎快到岸边的时候就已经触底了,他站起来跳到水里,拖着那两个袋子往岸上去,“这两袋子里的鱼就有三十多公斤,你想想还有七条网,那得多少?”
    陶大强过来把袋子接过来提到岸上去,他感受到了份量,也不多说话,把重的那袋子背上就大步往回走。
    李龙把另外那袋子放在岸边,然后划轮胎继续进水里去收网。
    刚进水里不远,又扭头对走出一百多米的陶大强喊着:
    “大强,再拿几个袋子过来!”
    原本准备了四个袋子,觉得怎么都够了,现在看来还真不一定够。
    “知道了,龙哥!”陶大强回了一句,继续大步往前走。
    李龙又收了三条网,哪条网上鱼都有十来公斤,往里面走,鲢鱼多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李龙是没空吐槽的,不管咋说,鱼多总归是好事。
    把这三条网两袋子放到岸边,看马车还没过来,李龙只好把两大半袋子倒到水边,反正被网缠着,这鱼也跑不了,能空出来两个袋子再进去收网。
    这回可好,两个袋子只收两条网,就差不多满了,这两条网的网眼小点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巴掌大的鲫鱼。
    这鲫鱼明显比小海子里的鱼要瘦一些,颜色也没那么漂亮,但多啊!
    还都是活的!
    把这两袋子鱼带到岸边的时候,李建国和陶大强已经到了,正在往马车上装鱼。
    “咋这么多?”李建国也是惊讶。
    “可能就没啥人在这里面逮鱼,这大海子多年就没放干过水,里面的鱼可不就多了?”李龙说。
    “快装上车回去择鱼吧。”李建国觉得的确是这么个理,点点头说道。
    “里面还有一条网哩。”李龙说道,“我还得去收一趟。”
    “龙哥,我去收吧?”陶大强说,“你都跑好几趟了。”
    “那你也得能找到地方啊?”李龙笑了笑,“没事,就一条网,快的很。”
    李龙又划进水里,这回划过去的确快,但回来快不起来,一来李龙是真的累,二来那最后一条网上鱼至少得有十七八公斤!
    等到岸边的时候,李龙感觉自己差不多一点劲都没有了。
    他最后上马车还是陶大强扶上去的,李龙现在最庆幸的是,感觉鱼太多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让陶大强去赶马车。虽然从大海子东南岸到地头那里没什么路,但马车的胶皮大轮胎倒也不会陷下去。
    “龙哥,这些鱼……得有一百公斤吧?”陶大强也挺兴奋,头一次逮到这么多鱼。
    “有了。”李龙还没开口,李建国插了一句,“应该不止。咱们回去得赶紧择鱼。”
    “今天得分两个地方卖。”李龙说,“县里要去,石城也要去,不然这鱼卖不完。”
    “嗯。”李建国说了一声,又问道:“大强,你在县里能卖吗?”
    “不能。”陶大强很有自知之明,“我自己弄不下——”
    “那我去县里吧。”李建国说,“今天队里油葵已经收完了,到麦场上晒葵,我就不去了。”
    李龙觉得这样可以。
    全村三个居民点,从南往北算三角形排列,李龙所在的居民点在最南面,老马号在三个居民点中间,大海子在最北面。
    所以马车要从大海子回到李家,得路过东北角那个居民点,顾博远家就在这个点。
    马车穿过居民点的时候,有狗叫,有在院子里活动,看到李建国牵马车,都问。
    李建国也不隐瞒,笑着说:
    “这不,昨天小龙去大海子下网,这今天早上是去取网了。”
    “那鱼可不少,得用马车拉……”有人惊叹。
    “是不少,得有七八十公斤吧。”李建国往少说了一些。
    “哟,真多!”
    听着也就赞叹一句,然后就过了。
    毕竟大家都清楚李龙算队里逮鱼大户,第一代渔民,现在孟志强他们逮鱼还要在李龙之后。而李家现在能比其他人家过得好,也多亏了这小海子里的鱼,现在人家又向着大海子进发,还真是吃这碗饭的料。
    羡慕是肯定有的,嫉妒就不好说,毕竟大小海子就在那里敞着,也没说不让别人逮鱼,这个全凭本事。
    路过顾博远家的时候,老顾正在院子里刷牙,看到李建国,扬了扬牙缸子问:
    “啥情况?”
    “小龙他们在大海子下网,今天这鱼有点多……”
    “多?有多少?可着马车拉?这回你家小龙可真出名了。”“那咋也有近百公斤!”李建国很自豪,“要鱼不?给你留一条网的?”
    “你可拉倒吧!”顾博远和李建国两个人说话都是你刺我一句我刺你一句的,“那鱼留给我吃还不如去卖掉。我一个人一条鱼吃两天……快走吧,鱼放久了就不新鲜了。”
    李建国笑着往回走。
    回到家的时候,梁月梅正在塑料布前择鱼。李娟李强已经吃过饭背好了书包。李建国对他们说:
    “你们先上学去吧。今天鱼多,一时半会儿择不完,你叔去卖鱼也不知道到哪会儿哩。”
    李强有点不开心,李娟拉着他就走了。
    接下来几个人快速的择鱼,一条条大鱼从网上取下来,扔进卡盆里。为了区分区,李家光大卡盆就有三个,这时候算是充分发挥了作用。
    “这鱼可没小海子的漂亮。”梁月梅说着。
    “是没有,也没小海子的肥。”李龙开了口,“大哥,呆会儿卖鱼,这鱼就得便宜点卖了。”
    “那我知道。”李建国说,“咱这量大。老爹先前就说过,鱼多,就不能太计较。咱们比市场价低一毛两毛的没啥,快点卖完是正事。”
    见李建国心里清楚,李龙就放了心。
    鱼择完,陶大强要回,李龙没让,直接在李家吃了早饭。这时候梁月梅去麦场上出工,陶大强就在院子里拾网,李龙和李建国两个去卖鱼。
    玛县市场,孟志强还挺开心,昨天下网的时候没看到李龙,今天早上取网的时候也没看到。
    李龙他们不在,玛县这边卖鱼的市场竞争就没那么激烈,他们几个相安无事,可以悠哉悠哉的卖鱼。
    想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想到没过多久,李龙没来,李建国来了。
    两个大盆摆开,大小鱼分开一倒,李建国早年闯过的劲头拿出来,大声吆喝起来:
    “卖鱼卖鱼!大海子新鲜野生鱼!卖鱼卖鱼,鱼便宜喽!大海子野生鱼便宜喽!”
    有人挤过去看,人虽然不多,但生意很快就开张——无它,就是便宜。
    小鲫鱼七毛,大板鲫八毛,鲤鱼八毛,鲢鱼七毛……
    虽然李建国李龙没怎么称,但这十条网上的鱼扎扎实实的盛了四个大半尿素袋子,上百公斤是肯定的。
    李龙这边到大院子里取了盆和秤,也快速的赶往石城。
    等到石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了起来,看看时间也有十点多,人依然很多,但明显早上卖菜做饭的人流量不是那么大。
    李龙也不介意,本身就是一次计算失误,这也没办法。他找了个空位,把自行车停好,盆里倒好鱼便吆喝起来。
    “小伙子,你这鱼可没以前好啊。”有老顾客看到了李龙,过来看了看鱼,说道。
    “大海子水库里的,”李龙解释着,“水里没那么多水草,鱼就瘦。不过鱼也便宜,比原来一公斤便宜一两毛——鲫鱼七毛,鲤鱼五道黑八毛,怎么样?”
    “这价钱还不错……”现在在物资普遍开始慢慢涨价的时候,李龙这鱼价还降一点,顾客听着就觉得李龙实在:
    “那行,我称一公斤鲫鱼尝尝,看看有啥区别。”
    “好哩。来,一公斤鲫鱼,多搭一条——这个要比原来的瘦一点儿。”
    时间不是好时间,所以买鱼的人有,但没原来那么多。有老客也说,先前有人过来问,没看到李龙,有些人就买了其他人的鱼,有些人就干脆回去了。
    李龙这回拿来的鱼其实并不算差,只是相比较以前小海子的没那么好。但其实品质和其他人卖的鱼大差不差,甚至还要好一些。
    因为错过了最佳时间,所以这两袋子六十多公斤的鱼,李龙一直到快一点才卖完。
    还好这些鱼生命力都挺强,一直到最后一个老大爷把剩下的两公斤多鲫鱼买完,那盆里的鲫鱼还在有气无力的游着。
    鲫鱼的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
    六十多公斤鱼,卖了四十多块钱,李龙还挺知足。因为在家里吃过了早饭,李龙便没再喝奶茶,他把盆里剩下的污水倒进路边的沟里,东西收拾好装好,推着车子在人流中穿行。
    现在还在老街逛着的大都是两边县城过来的人。本地人要么还没下班,要么已经回家做饭去了。
    摆摊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工具居多,这时候会点手艺的人还不少。北疆这边本身原本汉民不多,但现在算是海纳百川,哪里来的人都有。只要勤快,哪怕没有一点手艺其实也饿不死人——就比如现在,去兵团那边拾秋都能拾够过一冬天的粮食。
    毕竟人少地多,为了抢收,干的活就很粗犷,根本来不及也没时间没人做的那么细。就算往前十年,都有从口里过来拾荒的母女,一秋天拾了几吨玉米,冬天就在废弃的冬窝子里,靠吃玉米过了冬。
    现在但凡有点手艺,脑子灵活一些都能过得不错。包产到户,各种工具肯定是缺的,不光集体缺,农户也缺,手里干活有点余钱,自然就想把工作搞好点。
    李龙从街头走到街尾,竟然发现有卖野蘑菇的,而且很便宜,六毛钱一公斤,也很新鲜,可惜买的人少。
    蘑菇很普通,就是那种草菇,李龙木屋边的山上一片一片的那种。
    卖吃食的多了一家,除了先前那个卖烧饼的外,还多了一个卖汤饭的,味道很香,飘的很远。两家一家在街头一家在街尾,互不影响,其实也挺好的。
    李龙有点饿,过去看了看卖汤饭的。
    不大的锅里,汤面片很厚,上面飘着一层葱。小推车上一撂碗,边上有个水桶,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李龙过去的时候她正在把客人吃过的碗用水桶里的水冲洗。
    然后李龙就看到了那洗过的碗上有个手指的油印,顿时就没兴趣了。
    尽管那汤饭里放着不少西红柿,飘着绿菜叶子,闻着味道很好,但李龙是没食欲了。
    扭头就走了。
    还是回去自己做吧。可能两世为人,变得有点矫情。他没吃,有人却不嫌弃,两毛一碗热饭,有啥嫌弃的?
    那面片那么厚,还顶饿。
    李龙骑上车子往回走,还是回家自己做吧。
    反正院子里葱、芜荽是现成的,厨房也有辣子、毛芹,还有燷好的肉,面更是不缺。
    不能委屈自己,回去自己做!(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羁中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羁中马并收藏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