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采爷
后续的消息源源不断地由专人送到了谢文载这里。
海礁守在表叔公屋里,一有新消息,就会往二进院里的金嘉树处跑,把最新得到的消息告诉他。
考虑到小妹海棠也会找他打听,为了省事,他索性把小妹也叫过来一块儿听。而海棠也为了省事,索性就留在二进院里了,海礁不在时她在院子里捣鼓自己的草草,海礁来了,她便进屋跟金嘉树一块儿听情报。
而金嘉树也发现了,本来在自己面前似乎只是一般聪明机灵的好友海礁,在妹妹海棠面前总会显得格外聪明机灵些,不但能把情报分析得有条有理,各种推测听起来也非常靠谱,简直就比平常的他聪明了一倍似的。
他以往总觉得海礁这个好朋友虽然聪明能干,但以自己的本事,还能瞒得住自己最大的秘密,似乎也有把握能说服好朋友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可今天,他的想法有些动摇了。他觉得海礁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骗。他以为已经隐瞒住的秘密,真的把海礁给瞒过去了吗?
再转头看没那么熟悉的海棠,她似乎与兄长海礁一般聪明,还比海礁更细心、更冷静,很多时候海礁忽略掉的东西,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每每能提醒海礁留意那些不起眼的人或事,也避免他有所疏漏。
海礁看似只是来告诉他金嘉树最新的消息,事实上还会从小妹海棠那里得到提醒和建议,又带回给前院的表叔公谢文载,反馈给周唐两家的主事者知晓。
金嘉树偶尔也能提一两个小建议,是被周唐两家的主事之人采纳了的。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在等待别人的安排,而是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了对孙家耳目的围剿行动之中,自己是有用的。但与此同时,他在海家兄妹面前也越发安静了。没有把握的事,他不再轻易开口。以往多次使用过的试探方式,他也不敢再随意尝试。
因为他怕自己会被新朋友发现了暗藏的心机,以后没办法再坦然跟海家兄妹相处了。
海礁全副心神都在周唐两家的围剿行动中,忙着分析情报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别的?他没有留意到金嘉树今日的沉默,海棠倒是留意到了。
她虽然没猜到金嘉树在想什么,但也觉得兄妹俩只顾着说话,忽略了屋里的第三人不大好,便试着邀请他加入到自己与兄长的讨论中来:“金大哥,你有什么想法吗?”
金嘉树抬起头,眨了眨眼,眼神里透出几分茫然。
他刚才有些走神了,没听清楚海家兄妹在说什么。
海礁倒是不以为意,走神这种事嘛,谁都有过,他爽快地把自己刚刚说过一回的情报又再重复了一遍。
城外庄子上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大半日,眼下只剩善后了。抓到的孙家探子里,倒有多一半是来历不大清白的亡命之徒。这些人哪怕是送到知府衙门里去,也能审出许多旧案来,不怕冤枉了谁。至于剩下的那些人,看起来打扮体面,明面上都是良民,当中还包括了那个自称是锦衣卫密探的人,就有些不大好处理了。镇国公府已经把这些人控制起来,唐家没能分到一个,心里有些不甘,就把注意力放在那几条漏网之鱼上了。
漏网之鱼们昨夜是蒙了面的,唐家目前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城里还有几个负责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养鸽子的人,以及两位教养嬷嬷和她们的侍女。唐家盯紧了他们,总能顺藤摸瓜找到些线索。
养鸽人至今没发现自己早已暴露。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昨晚确定自己的“目标”回了家以后,就去找养鸽人,用信鸽通知了城外的同伙,让他们以为等到了好机会,连夜围攻“金嘉树”居住的小庄子去了。行动失败后,养鸽人这边没有迎来任何一只信鸽,他本人还不知道城外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跟其他同伙联系过。
至于那几个负责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在养鸽人处过了一夜后,便朝着教养嬷嬷住处的方向转移,只是他们没有找上门去,而是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宅子。
唐家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人遗漏了孙家探子们在城中的这个新据点。
他们不知道新据点里都有些什么人,孙家探子们在新据点里又说了些什么话,只是隔着一段距离远远监视着,从对方平静的氛围中,猜测他们对城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唐家的亲兵迅速而隐秘地将养鸽人给控制住了,同时又在养鸽人家中设下天罗地网,等待着有人自动送上门。
直到中午,他们都没等到任何人上门,倒是等来了一只鸽子,鸽腿上还绑着一封信。
信写得很简洁,字是用炭块写的,歪歪扭扭,还沾了点血迹,显然是匆忙送出的。信上说他们行动失败了,庄子里的不是目标本人,疑心是圈套,通知城里的同伙尽快离开,尤其要注意保护“采爷”平安返回。
唐家的人有些意外,敌人在庄子里根本没进屋,居然还能发现屋里的是替身,而非金嘉树本人。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采爷”是谁?
这是什么重要的头目吗?此前怎么没听人提起过?他在孙家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若是抓住了他,是否能打击到孙家?
最关键的是,“采爷”如今在什么地方?
孙家的人马如今留在长安城里的,主要有两帮人,分别是教养嬷嬷们与她们的侍女,以及新据点里的人。前者全是女眷,那“采爷”是在新据点里么?若以他为饵,逃走的人是不是会主动送上门呢?
监视新据点的人这时候也回报了,新据点中似乎有七八人,其中一个领头的大约四十岁上下,看起来穿戴举止还挺有派头的样子,自称是中原来的生意人,但更象是京城豪门大户里的家奴或管事。
知府衙门那边也有消息传来,那新据点是前两日才被租下的宅子,租客是外来的富商,那正好是在教养嬷嬷们出城与同伙见了面之后。
这群人自称是来长安城里采购货物的,但进城两天了,都没去过市集或玻璃作坊,只派人在周边街道区域打听消息。比起长安城中常见的西域特产与新出的紧俏货玻璃器,他们更关心那两位教养嬷嬷的消息,想知道她们从唐家出来后,都跟什么人接触过。
这样的举动,与其说是对同伴的关心,倒不如说是在监视窥探。
教养嬷嬷们明明曾经在城外与其他孙家探子见过面,怎么如今瞧着,同伙好象不大信任她们似的?
唐家的亲兵目前仍旧监视着教养嬷嬷与新据点这两处,等待着任何一个上门找他们的人,也在防备着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暗中逃走。只可惜,一天都快过去了,这两方人马都还未有新的动静。
海礁重复介绍完目前的情况,便又重复了一次小妹刚才的问题:“小金,你有什么想法?孙家的人如今是在闹什么呢?内讧么?”
(本章完)
后续的消息源源不断地由专人送到了谢文载这里。
海礁守在表叔公屋里,一有新消息,就会往二进院里的金嘉树处跑,把最新得到的消息告诉他。
考虑到小妹海棠也会找他打听,为了省事,他索性把小妹也叫过来一块儿听。而海棠也为了省事,索性就留在二进院里了,海礁不在时她在院子里捣鼓自己的草草,海礁来了,她便进屋跟金嘉树一块儿听情报。
而金嘉树也发现了,本来在自己面前似乎只是一般聪明机灵的好友海礁,在妹妹海棠面前总会显得格外聪明机灵些,不但能把情报分析得有条有理,各种推测听起来也非常靠谱,简直就比平常的他聪明了一倍似的。
他以往总觉得海礁这个好朋友虽然聪明能干,但以自己的本事,还能瞒得住自己最大的秘密,似乎也有把握能说服好朋友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可今天,他的想法有些动摇了。他觉得海礁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骗。他以为已经隐瞒住的秘密,真的把海礁给瞒过去了吗?
再转头看没那么熟悉的海棠,她似乎与兄长海礁一般聪明,还比海礁更细心、更冷静,很多时候海礁忽略掉的东西,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每每能提醒海礁留意那些不起眼的人或事,也避免他有所疏漏。
海礁看似只是来告诉他金嘉树最新的消息,事实上还会从小妹海棠那里得到提醒和建议,又带回给前院的表叔公谢文载,反馈给周唐两家的主事者知晓。
金嘉树偶尔也能提一两个小建议,是被周唐两家的主事之人采纳了的。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在等待别人的安排,而是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了对孙家耳目的围剿行动之中,自己是有用的。但与此同时,他在海家兄妹面前也越发安静了。没有把握的事,他不再轻易开口。以往多次使用过的试探方式,他也不敢再随意尝试。
因为他怕自己会被新朋友发现了暗藏的心机,以后没办法再坦然跟海家兄妹相处了。
海礁全副心神都在周唐两家的围剿行动中,忙着分析情报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别的?他没有留意到金嘉树今日的沉默,海棠倒是留意到了。
她虽然没猜到金嘉树在想什么,但也觉得兄妹俩只顾着说话,忽略了屋里的第三人不大好,便试着邀请他加入到自己与兄长的讨论中来:“金大哥,你有什么想法吗?”
金嘉树抬起头,眨了眨眼,眼神里透出几分茫然。
他刚才有些走神了,没听清楚海家兄妹在说什么。
海礁倒是不以为意,走神这种事嘛,谁都有过,他爽快地把自己刚刚说过一回的情报又再重复了一遍。
城外庄子上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大半日,眼下只剩善后了。抓到的孙家探子里,倒有多一半是来历不大清白的亡命之徒。这些人哪怕是送到知府衙门里去,也能审出许多旧案来,不怕冤枉了谁。至于剩下的那些人,看起来打扮体面,明面上都是良民,当中还包括了那个自称是锦衣卫密探的人,就有些不大好处理了。镇国公府已经把这些人控制起来,唐家没能分到一个,心里有些不甘,就把注意力放在那几条漏网之鱼上了。
漏网之鱼们昨夜是蒙了面的,唐家目前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城里还有几个负责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养鸽子的人,以及两位教养嬷嬷和她们的侍女。唐家盯紧了他们,总能顺藤摸瓜找到些线索。
养鸽人至今没发现自己早已暴露。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昨晚确定自己的“目标”回了家以后,就去找养鸽人,用信鸽通知了城外的同伙,让他们以为等到了好机会,连夜围攻“金嘉树”居住的小庄子去了。行动失败后,养鸽人这边没有迎来任何一只信鸽,他本人还不知道城外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跟其他同伙联系过。
至于那几个负责盯梢海礁与周奕君的探子,在养鸽人处过了一夜后,便朝着教养嬷嬷住处的方向转移,只是他们没有找上门去,而是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宅子。
唐家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人遗漏了孙家探子们在城中的这个新据点。
他们不知道新据点里都有些什么人,孙家探子们在新据点里又说了些什么话,只是隔着一段距离远远监视着,从对方平静的氛围中,猜测他们对城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唐家的亲兵迅速而隐秘地将养鸽人给控制住了,同时又在养鸽人家中设下天罗地网,等待着有人自动送上门。
直到中午,他们都没等到任何人上门,倒是等来了一只鸽子,鸽腿上还绑着一封信。
信写得很简洁,字是用炭块写的,歪歪扭扭,还沾了点血迹,显然是匆忙送出的。信上说他们行动失败了,庄子里的不是目标本人,疑心是圈套,通知城里的同伙尽快离开,尤其要注意保护“采爷”平安返回。
唐家的人有些意外,敌人在庄子里根本没进屋,居然还能发现屋里的是替身,而非金嘉树本人。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采爷”是谁?
这是什么重要的头目吗?此前怎么没听人提起过?他在孙家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若是抓住了他,是否能打击到孙家?
最关键的是,“采爷”如今在什么地方?
孙家的人马如今留在长安城里的,主要有两帮人,分别是教养嬷嬷们与她们的侍女,以及新据点里的人。前者全是女眷,那“采爷”是在新据点里么?若以他为饵,逃走的人是不是会主动送上门呢?
监视新据点的人这时候也回报了,新据点中似乎有七八人,其中一个领头的大约四十岁上下,看起来穿戴举止还挺有派头的样子,自称是中原来的生意人,但更象是京城豪门大户里的家奴或管事。
知府衙门那边也有消息传来,那新据点是前两日才被租下的宅子,租客是外来的富商,那正好是在教养嬷嬷们出城与同伙见了面之后。
这群人自称是来长安城里采购货物的,但进城两天了,都没去过市集或玻璃作坊,只派人在周边街道区域打听消息。比起长安城中常见的西域特产与新出的紧俏货玻璃器,他们更关心那两位教养嬷嬷的消息,想知道她们从唐家出来后,都跟什么人接触过。
这样的举动,与其说是对同伴的关心,倒不如说是在监视窥探。
教养嬷嬷们明明曾经在城外与其他孙家探子见过面,怎么如今瞧着,同伙好象不大信任她们似的?
唐家的亲兵目前仍旧监视着教养嬷嬷与新据点这两处,等待着任何一个上门找他们的人,也在防备着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暗中逃走。只可惜,一天都快过去了,这两方人马都还未有新的动静。
海礁重复介绍完目前的情况,便又重复了一次小妹刚才的问题:“小金,你有什么想法?孙家的人如今是在闹什么呢?内讧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