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原委始末,阴差阳错
    许是到了八月的缘故,这一日过得格外地慢。
    巡抚衙门外,巡抚梁梦龙率着一众官吏正在等候皇帝的圣旨德谕。
    三司衙门挨得不远,也匆匆赶来。
    梁梦龙不动声色向左右问道:“武冈王那边,去请了吗?”
    湖广宗室这一圈下来,泰半都是戴罪之身。
    要收拾局面,少不得楚藩配合。
    更何况还有一出玷染宗脉的事,楚藩总得来个人接旨,领悟皇帝的意志才是。
    左右连忙赔笑道:“说是焚香沐浴更衣完,在半道了,马上就到!”
    梁梦龙不满地皱了皱眉头。
    更衣就罢了,还焚香沐浴,又不是祭祀,弄给谁看?
    这些宗室,难怪被整治得毫无还手之力。
    也不怕耽误了接旨。
    梁梦龙想到这里,似乎想起什么。
    他又好奇地往衙门内看了一眼,冯时雨还在里面磨蹭什么。
    ……
    外间吵吵嚷嚷,而巡抚大堂内,却是十分安静。
    梁梦龙方才还念叨的冯时雨一言不发,与栗在庭无声对峙。
    自从栗在庭问出那句“是否对陛下心怀怨怼”之后,气氛就这般陷入了凝滞。
    栗在庭也不逼问,只是静静看着冯时雨,等着他的答案。
    冯时雨则是别过脸看向一旁,恍若不觉。
    过了好半晌。
    直到外间的动静越发喧嚷。
    冯时雨终于开口。
    他仍旧没有直视栗在庭,只是别过视线:“彼时我上奏陛下,乞宥罪言,曰……”
    “贪酷官员不过贬削提问,至于言官抗章上无非为国计,一触圣怒,即加诛杀摈逐,是狂戆之罪,反浮于贪酷之夫。乞恕胡涍等人之罪”
    冯时雨这话,是在回答栗在庭先前的问题——他冯化之,是不是在怨愤皇帝。
    此事牵扯到去年火烧慈庆宫,诛杀胡涍,流放沈一贯等一系列事。
    当时上奏为胡涍求情的言官不在少数,冯时雨也在其中。
    贪腐也不过削贬官职罢了,反而顶撞皇帝就要诛杀流放,到底孰轻孰重?
    况且还是风闻奏事的言官,本心大多还是为了国家计,究竟凭什么呢?
    只听冯时雨继续说道:“奏疏送上去后,陛下朱批八字曰,为国家计,非杀不可。”
    “奏疏下内阁后,吕阁老亲自见了我,宽慰我说,相忍为国。”
    “后来的事应凤也知道,胡涍被杀,我随即也被贬来了湖广。”
    栗在庭默默听着并不插话,此事去年闹腾了这么久,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别人为胡涍求情也就罢了。
    但冯时雨作为苏州府人,自然而然就被皇帝视为南直隶乡党。
    事后还没有向申时行这个保皇派乡党靠拢,主动表示愿意支持皇帝跟内阁的工作。
    政治上不表态,自然被视为反对,贬下地方才是合情合理。
    栗在庭神色复杂,看向冯时雨:“所以,你便对陛下心怀怨愤?”
    既然此前的岷王都能察觉到湖广之事,是有人在推波助澜,身在局中的几位钦差自然也不会毫无所觉。
    事实上,在荆藩那位三子莫名其妙滑跪之后,朱希忠便立马知会了海瑞栗在庭二人。
    很多事情,只要有心查,总有蛛丝马迹。
    冯时雨听到栗在庭这话,仿佛听到什么笑话一般,忍不住笑了笑:“我的器量还没有小到擢升外放就要怨天尤人的地步。”
    他看向栗在庭,正色道:“不错,楚王几个遗腹子未必亲生之事,是我告诉张楚城的,也是我诱他前去核查。”
    栗在庭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虽说此事来前就已然有了推测,但从冯时雨口中说话,意义自然大不相同。
    冯时雨眼神带着回忆,接着说道:“到了湖广后,我别的事都不在意,只有些许疑惑。”
    “陛下口口声声为国家计,内阁谆谆教诲相忍为国。我作为南直隶人,乡人故里吃了亏,总是忍不住想,陛下跟内阁的大局,有几分真几分假。”
    “是故,我便将楚藩玷染天家血脉之事,私下告诉了张楚城。”
    “想看看是跟胡涍一样,为国家计,非杀不可。”
    “还是跟当初宪宗皇帝处置一样,宗室犯法,罚酒三杯。”
    面对冯时雨一番状若情真意挚的陈情,栗在庭的神情,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保持着温和的平静。
    这与当初在京城,乃至初来湖广时的怒形于色,大为不同。
    这一趟湖广之行,他最大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任何同僚,无论什么同科也好,座师也罢,都要有所保留。
    以往那般轻易表露喜恶情感的疏漏,他是不可能再犯了。
    事情最是锻炼心思,反过来看事情也更为通透。
    冯化之这番话,比起还在京城的时候,老道太多了。
    其中的未竟之意与自我开脱,也全然在不言中。
    冯化之没有直接上奏,反而引诱钦差去暗中查探。
    这必然是因为,前者走的是布政司公文,是公开的奏疏,皇帝想捂着被子处置都做不到。
    而张楚城作为皇帝亲信下来的钦差,必然会单独奏与皇帝知道。
    只要皇帝愿意,且别说宪宗皇帝处置岷藩的故事,楚藩这次甚至连反省都可以省了。
    可以说,这是故意在引诱皇帝息事宁人。
    冯时雨嘴上说着想看看皇帝的大局,是国家,还是朱家,实际上,恐怕巴不得看到皇帝的私心。
    这也意味着,一旦皇帝真的偏心宗室,冯时雨必然还有后话等着。
    揣摩圣心,算计皇帝,不忠不孝啊!
    偏偏冯时雨又是在拿小放大。
    冯时雨看似在和盘托出,其实暗中又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
    毕竟,要试探皇帝的前提,就是张楚城要把事情捅到御前,他冯时雨才能看到皇帝的反应。
    按这个道理,他应该巴不得张楚城全须全尾回到京城。
    是故,张楚城被害之事,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姿态放得极低,但要命的事却摘了个干净。
    “所以你之后又暗中提醒东安王,说张楚城正在调查此事,促使他痛下杀手?”
    栗在庭仿佛没听出来冯时雨的意思一样,还是顺着其人的话,不无恶意地揣测。
    冯时雨眼皮一跳。
    他露出苦笑:“应凤,陛下既然视我为乡党,那我这种结党营私之辈,又岂会陷害同科党朋?”
    “再者说,我既然希冀陛下知晓此事,又何必替东安王掩盖?”
    “多半是张楚城行事不经遮掩,露了痕迹,也没料到东安王如此丧心病狂罢了。”栗在庭不置可否。
    下放地方之后,冯时雨无论是治政一方的能耐,还是这份官场老练的伪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冯化之真能摘得这般干净,那当初钦差来湖广的时候,此事就应该作为线索告诉他,而不是还惺惺作态在江边与自己对饮,试探自己。
    所以,当真是给了机会,冯时雨自己不好好把握啊——无论是当初陛下给的,还是如今他栗在庭给的。
    栗在庭想到这里,心里叹了口气。
    他终于不再追问,反而自顾自说道:“彼时化之想借此试探陛下,几乎笃定了陛下的私心,认为陛下会包庇宗室,对此事秘而不宣。”
    “所以,化之事先就做好了准备,用此事给陛下一个难堪。”
    “又不肯自己出面,受陛下敌视,于是化之就串通了武冈王,让他借着与东安王争夺楚藩掌府事作为借口,准备好捅破此事,‘顺便’将陛下掩盖此事的私心,昭示于众。”
    “孰料,武冈王有自己的算盘,暗中将张楚城的事,透露给了东安王。”
    “这才让事态超出了你的掌控。”
    他眼睛直勾勾,看向冯时雨,一字一顿:“冯时雨,本官说的,对否?”
    栗在庭一番话语,既有掌握的实情,又以冯时雨方才的陈情做推测。
    说得是有板有眼,宛如亲眼见证。
    这次湖广之行,武冈王可谓不显山不露水,按理自然也不会怀疑到这位头上。
    奈何政事总归是有迹可循——有实力的人中,谁获益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
    那么引诱东安王做下这等蠢事,还能有谁受益?
    当然,孤证难立。
    可偏偏湖广这次的事,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太过明显。
    武冈王世子的检举,荆藩三子被人授意关键节点的反水。
    尤其本身都没查到楚藩这次狸猫换王子的事,竟然被胡氏娘家人自己揭发!
    楚王之位空悬,几个楚子血脉成疑,这亲王之位,要落谁家,立马就有了悬念。
    两相对照,除了武冈王,难作二想。
    冯时雨听了武冈王三字,眉毛抖了抖,再度陷入了沉默。
    正当栗在庭以为又要等上半晌时。
    冯时雨叹了一口气,露出颓然之色:“哎……”
    “我还是接触少了,这些宗室的脑子,当真不能以常理揣度。”
    “武冈王为克东安王,瞒着我将张楚城暗中调查的事泄露给了东安王,眼睁睁看着他犯下此等蠢事。”
    “我知道的时候,亦是惊怒交加,悔之晚矣!”
    按照宗室的常理来说,只是淫乱亲族而已,未必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
    武冈王为了彻底扳倒东安王,顺水推舟,便将事情往大了玩。
    除此之外,还能借着这股风,让狸猫换王子的事,以更加令人厌恶的姿态暴露在众人面前,好好上上秤。
    如此非但掌府事能十拿九稳,甚至于楚王之位谁来继承,都还要重新掂量一番。
    甚至于,武冈王只是推波助澜,哪怕被人知晓也不怕。
    这也是为什么冯时雨说的是“克”——罪魁祸首本身就是东安王,武冈王只是放任其犯案而已。
    同样的道理,冯时雨做的事,也说不上犯案,最多只能说犯忌讳——透露线索给风闻奏事的言官,本来就是分内之事。
    至多被皇帝所恶罢了,毕竟他已经被皇帝所恶了。
    所以冯时雨几乎没做什么挣扎,最终还是将事情认了下来。
    他看向一副不打算善罢甘休的栗在庭,忍不住开口劝道:“应凤,圣旨已经到外面了,湖广的事,已经了结了。”
    “若是郁愤难平,想惩戒武冈王,不妨等回京从长计议。”
    朝廷办事,总要讲规矩。
    既然都给上下吃了定心丸,总不能再掀起风浪,让官场上下担惊受怕。
    再者说,武冈王何罪之有?
    透露个消息的事情,连教唆都够不上。
    退一万步说,如今圣旨都到了,要为此事做个了结,还能如何?
    栗在庭抬头看着天空,眼中似乎倒映着罹难的同窗好友。
    他喃喃道:“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非我也,兵也。”
    ……
    巡抚衙门外。
    武冈王焚香沐浴更衣之后,乘着轿晃悠悠来到了巡抚大门外。
    “殿下。”
    “梁巡抚。”
    武冈王笑眯眯与巡抚梁梦龙、三司衙门诸官吏见礼。
    旋即便与梁梦龙并肩而立,分列左右。
    武冈王左右打量了一圈,将在列的官吏收入眼中。
    而后一脸好奇道:“梁巡抚,怎么布政司衙门今日未来人?”
    也不知道他在看谁。
    梁梦龙客气解释道:“前些时日,荆州府地震,徐藩台跟郑参政亲自救灾去了,今日是冯参议来领旨。”
    虽说是被迫跟着海瑞去的,但在外面面前,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武冈王恍然大悟,哦了一声,又四处看了看。
    梁梦龙这才想起什么。
    连忙吩咐左右:“快,进去请冯参议出来接旨,天使到了。”
    左右作揖领命。
    武冈王看在眼中,暗暗点了点头,而后便一同站在大门处翘首以待起来。
    不消一会。
    天使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街道尽头。
    人头攒动。
    旗帜、内使、仪仗,争相出现在众人眼中。
    在场的官吏、宗室连忙整理衣冠。
    武冈王一边整理,又忍不住忘巡抚衙门内看了一眼。
    恰在这时,冯时雨姗姗来迟,从里面走了出来。
    两人同时抬头,视线交错。
    武冈王投去征询的神色。
    冯时雨则很快移开了视线,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
    直到冯时雨从武冈王身旁走过时,后者才听到一声冷哼:“自作孽,不可活。”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万历明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鹤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鹤招并收藏万历明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