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第223章 掌管舆论,编纂大明报
第223章 掌管舆论,编纂大明报
很快几个西厂的番子翻墙进入院子里面,刘府的人并没有发现什么,当府邸里面的丫鬟,看到有人拿着刀翻墙进来以为是贼人尖叫了起来。
尖叫声将刘伯温府邸里面的人全部惊动。
刘伯温正在书房里面写字,听到外面的声音心里有些紧张,难道又出什么事情了。
等到几人来到大院里,却发现外面出现了许多西厂的人。
刘伯温大吃一惊,怎么西厂的人找上门来了?自己和郭桓好像并没有什么来往,这件事情应该和自己没有关系才对,难道郭桓故意栽赃嫁祸自己,但如果是这样的话。
太孙殿下应该不会相信的才对。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说太孙殿下已经不信任自己了。
刘伯温看着这些西厂的番子,担心他们冲撞了自己的家人,说道:“这是我的府邸尔等莫要乱闯,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担之!”
刘伯温的夫人心中极为着急:“老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
“夫人,可能我今天凶多吉少了,若是我不在了,你就带着几个孩子回老家去吧!”
“我相信这个脸面,太孙殿下还是会给我的!”
随后刘伯温清理了一下衣服我看着这些西厂的番子说道。
“走吧,我跟你们走!”
几个西厂的番子都愣了,这刘大人想要干什么?领头的番子说道:“刘大人您误会了,是太孙殿下来找你,但是看伱们刘府的大门不开,所以便让我们几个翻墙进来看看有什么事情!”
这西厂的番子最会审时度势。
知道刘伯温是朱雄英的手下,也算是他们自己人,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一脸黑线,合着这只是一场误会。
太孙殿下来找自己,却吃了闭门羹,这件事情要传出去,实在是丢人。
此时刘伯温看向一旁的下人心中有些不满。
“太孙殿下前来,你们怎么能将他挡在外面,这成何体统?”
此时几个下人十分冤枉地说道:“老爷这件事情不能怪我们,是老爷您亲自下的命令,今天无论任何人来都不给他开门!”
“太孙殿下穿着普通的衣服,我们也没有认出来是太孙殿下呀!”
刘伯温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自己亲自下的命令,要是这么说的话确实怪不了别人,想到这里,他让这个下人离开,匆忙地大开中门。
等到朱雄英进来之后,看着刘伯温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聚集在这里,心中极为疑惑。
“刘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我不过是以私人的身份来拜访,不必将刘家上下老小全部都集中在这里吧?”
刘伯温心中极为尴尬,他怎么能说出这本是一场误会。
“太孙殿下说笑了,还请到书房一叙!”
等到朱雄英到达刘伯温的书房看到这房间里面到处都是书籍,除了儒家经典之外,天文地理风水各方面的学说都有许多。
也难怪刘伯温被称为全才,所学的面确实非常的杂。
刘伯温尴尬地看着朱雄英说道。
“老朽平时就喜欢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一些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让太孙殿下看笑话了!”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朱雄英,书架上静静地躺着一本关于火器方面的书,朱雄英心中极为震惊。
“刘老大人对火器也有研究?”
刘伯温摇了摇头。
“我对火器没有太多的研究,或许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罢了!”
“不过老夫倒是认识一个工匠,他在改良火器方面有着独到的天赋,只可惜那人每天的任务繁重,也没有工夫改良太多!”
朱雄英心里极为激动,一把抓住刘伯温的手:“刘老大人认识这么有用的人才,怎么不早一点给本太孙介绍?”
这样在火器方面有研究的人才是真正的宝贝。
刘伯温愣了一下,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尤其是朱元璋定了籍之后。
农户就是农户,军户就是军户,而匠户的身份也不可能改变,将一个身份低微的匠户引荐给太孙殿下,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是办不来的。
不过现在太孙殿下看重。
倒没有什么问题。
“是老夫的不是,还请太孙殿下放心,回头我便叫那人去寻太孙殿下,只是不知太孙殿下这次来找老夫有何要事?”
朱雄英的目光盯着刘伯温说道。
“刘大人是否还在为刚才在朝堂上事情而愤怒?毕竟孤这一口气处置了许多的大臣,这些大臣当中还有不少都是刘大人的门生故吏!”
刘伯温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沧桑。
“我也知道太孙殿下的做法没有什么错误,这些人贪婪至极,确实应该处罚!”
“甚至如果是陛下来做的话,可能死的人更多,太孙殿下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极为不容易了!”
“只是我身为一个读书人,看到这么多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读书人变成了这副模样,实在是心有不忍。
朱雄英看着刘伯温说道。
“刘老大人是聪明人,相信刘老大人心里也清楚。
这些读书人做官究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家族还是为了大明?”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你们都说官场如同一个大染缸,进入到里面,实在是身不由己,但是行不由心,身又怎会由己?”
“我看并非一个大染缸,而是一个试金石,有些人注定随波逐流,也有一些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人物,只是看他们如何选择!”
“孤给他们机会,不过这一次孤来找刘大人,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刘大人!”
刘伯温听到这话心中有些疑惑。
“还请太孙殿下吩咐!”
这时朱雄英说道。
“如今这大明真正识过字的人并不是很多。
前宋时期文化璀璨,到处都是士大夫读书人,虽说国家积贫积弱,但是一有流光溢彩的地方!”
“可是自从元朝以来,我中原文明遭到了极大的摧残,而那些普通的百姓不说读书了,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很难!”
(本章完)
很快几个西厂的番子翻墙进入院子里面,刘府的人并没有发现什么,当府邸里面的丫鬟,看到有人拿着刀翻墙进来以为是贼人尖叫了起来。
尖叫声将刘伯温府邸里面的人全部惊动。
刘伯温正在书房里面写字,听到外面的声音心里有些紧张,难道又出什么事情了。
等到几人来到大院里,却发现外面出现了许多西厂的人。
刘伯温大吃一惊,怎么西厂的人找上门来了?自己和郭桓好像并没有什么来往,这件事情应该和自己没有关系才对,难道郭桓故意栽赃嫁祸自己,但如果是这样的话。
太孙殿下应该不会相信的才对。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说太孙殿下已经不信任自己了。
刘伯温看着这些西厂的番子,担心他们冲撞了自己的家人,说道:“这是我的府邸尔等莫要乱闯,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担之!”
刘伯温的夫人心中极为着急:“老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
“夫人,可能我今天凶多吉少了,若是我不在了,你就带着几个孩子回老家去吧!”
“我相信这个脸面,太孙殿下还是会给我的!”
随后刘伯温清理了一下衣服我看着这些西厂的番子说道。
“走吧,我跟你们走!”
几个西厂的番子都愣了,这刘大人想要干什么?领头的番子说道:“刘大人您误会了,是太孙殿下来找你,但是看伱们刘府的大门不开,所以便让我们几个翻墙进来看看有什么事情!”
这西厂的番子最会审时度势。
知道刘伯温是朱雄英的手下,也算是他们自己人,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一脸黑线,合着这只是一场误会。
太孙殿下来找自己,却吃了闭门羹,这件事情要传出去,实在是丢人。
此时刘伯温看向一旁的下人心中有些不满。
“太孙殿下前来,你们怎么能将他挡在外面,这成何体统?”
此时几个下人十分冤枉地说道:“老爷这件事情不能怪我们,是老爷您亲自下的命令,今天无论任何人来都不给他开门!”
“太孙殿下穿着普通的衣服,我们也没有认出来是太孙殿下呀!”
刘伯温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自己亲自下的命令,要是这么说的话确实怪不了别人,想到这里,他让这个下人离开,匆忙地大开中门。
等到朱雄英进来之后,看着刘伯温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聚集在这里,心中极为疑惑。
“刘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我不过是以私人的身份来拜访,不必将刘家上下老小全部都集中在这里吧?”
刘伯温心中极为尴尬,他怎么能说出这本是一场误会。
“太孙殿下说笑了,还请到书房一叙!”
等到朱雄英到达刘伯温的书房看到这房间里面到处都是书籍,除了儒家经典之外,天文地理风水各方面的学说都有许多。
也难怪刘伯温被称为全才,所学的面确实非常的杂。
刘伯温尴尬地看着朱雄英说道。
“老朽平时就喜欢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一些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让太孙殿下看笑话了!”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朱雄英,书架上静静地躺着一本关于火器方面的书,朱雄英心中极为震惊。
“刘老大人对火器也有研究?”
刘伯温摇了摇头。
“我对火器没有太多的研究,或许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罢了!”
“不过老夫倒是认识一个工匠,他在改良火器方面有着独到的天赋,只可惜那人每天的任务繁重,也没有工夫改良太多!”
朱雄英心里极为激动,一把抓住刘伯温的手:“刘老大人认识这么有用的人才,怎么不早一点给本太孙介绍?”
这样在火器方面有研究的人才是真正的宝贝。
刘伯温愣了一下,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尤其是朱元璋定了籍之后。
农户就是农户,军户就是军户,而匠户的身份也不可能改变,将一个身份低微的匠户引荐给太孙殿下,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是办不来的。
不过现在太孙殿下看重。
倒没有什么问题。
“是老夫的不是,还请太孙殿下放心,回头我便叫那人去寻太孙殿下,只是不知太孙殿下这次来找老夫有何要事?”
朱雄英的目光盯着刘伯温说道。
“刘大人是否还在为刚才在朝堂上事情而愤怒?毕竟孤这一口气处置了许多的大臣,这些大臣当中还有不少都是刘大人的门生故吏!”
刘伯温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沧桑。
“我也知道太孙殿下的做法没有什么错误,这些人贪婪至极,确实应该处罚!”
“甚至如果是陛下来做的话,可能死的人更多,太孙殿下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极为不容易了!”
“只是我身为一个读书人,看到这么多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读书人变成了这副模样,实在是心有不忍。
朱雄英看着刘伯温说道。
“刘老大人是聪明人,相信刘老大人心里也清楚。
这些读书人做官究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家族还是为了大明?”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你们都说官场如同一个大染缸,进入到里面,实在是身不由己,但是行不由心,身又怎会由己?”
“我看并非一个大染缸,而是一个试金石,有些人注定随波逐流,也有一些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人物,只是看他们如何选择!”
“孤给他们机会,不过这一次孤来找刘大人,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刘大人!”
刘伯温听到这话心中有些疑惑。
“还请太孙殿下吩咐!”
这时朱雄英说道。
“如今这大明真正识过字的人并不是很多。
前宋时期文化璀璨,到处都是士大夫读书人,虽说国家积贫积弱,但是一有流光溢彩的地方!”
“可是自从元朝以来,我中原文明遭到了极大的摧残,而那些普通的百姓不说读书了,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很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