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馆,坐落在宫城的北门之外,被皇城涵盖其中。
    以确保禁军拱卫,闲杂人等无法靠近,馆内的机密事不遭泄露。
    马车停靠后,赵都安迈步下车,瞬间感应到数十道明里暗里的目光朝他扫来。
    这是晋级高品后,感知的巨大提升。
    “等下进去后,记得不要乱说话。”莫愁迈步下车,这会脸上的热辣滚烫已然压下,切换到女官状态。
    还不忘提醒。
    “知道了。”赵都安无奈,这个意料之外的“情敌”对自己是有多不放心……
    有莫愁领路,修文馆门口的守卫没有查验身份,朝两侧让开,请二人进入。
    踏入院子,又绕过影壁,前方最大的一间屋舍内,隐隐传来激烈的说话声。
    只是隔音很好,饶是赵都安耳聪目明,也听不清具体内容。
    直到二人来到门前,莫愁轻轻敲门两下,缓缓推开。
    修文馆的“大办公室”映入眼帘。
    一个苍老的声音才清晰起来:
    “吏治是首要大事!”
    然后,是新鲜的笔墨纸砚的汇集在一起,组成的“书香气”,以及众人商讨时,空气中的严肃激烈的气氛扑面而来。
    赵都安一阵怀念,想起了前世档案室的堆积如山的材料,以及熬夜开会时的浓茶与香烟。
    恩,不过他更喜欢统称为“班味”……
    宽敞的巨大空间内,分散摆放着一张张桌案,上头是一应文房四宝,以及尚未点燃的灯盏。
    此刻,约莫十来人围坐在中间拼成的大桌旁,似在商讨议论什么。
    赵都安瞬间就明白,自己迟到了。
    “所以,吏治问题如若解决不了,后续的新政就无法推行!朝廷的政令,无法传递到下方,有效地执行。”
    大桌上首次席。
    身披绯红大学士袍,须发皆白的耄耋老者端坐,轮廓方正的面庞上,眼眸锐利,为争议定下了第一个基调。
    董太师!
    赵都安一眼认出。
    继而,便看见了董太师身旁,也就是上首坐席上,一身白色常服,头戴冠冕的,神态威严冰冷的大虞女帝。
    徐贞观今日满头青丝盘起,显得格外端庄肃穆。
    此刻一言不发坐镇,见二人进屋,也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任何其余表情。
    今天是严肃认真款的女帝……
    “走。”莫愁轻轻用胳膊肘碰了下他,示意不要出声。
    赵都安心说我懂,会议迟到,领导又不点你,那就悄咪咪找角落里坐好。
    他视线一扫,发现桌案末端,角落处还有個陌生的官员,正握着笔,专注地抄录董太师的话。
    “会议记录员……”
    赵都安见状,干脆拉了张椅子,坐在他旁边。
    将手里的一筐梨子放下,方便等会偷瞄记录好的那部分文字,补一补会议开头的内容。
    那名录事官看了他一眼,似颇为意外。
    但见莫愁点了点头,便心无旁骛继续专注码字,只当凑过来的两人不存在。
    赵都安见状,眨眨眼,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浑身不舒服。
    一拍脑袋,在莫愁一脸懵逼的注视中,顺手从录事官手旁的厚厚一摞白纸上,取了一叠,又随便拿了纤细的毛笔。
    摆出听领导讲话,记笔记的姿势,顿时浑身舒泰
    ——感觉对劲了!
    这才有闲心去打量那八名“学士”。
    果不其然,都是颇为年轻。
    虽桌上没有身份牌,但他仍旧按照“座次距离女帝的远近”,将人与名字对号。
    “第一才子”韩粥距离董太师最近,是个约莫三十的文士。
    穿学士袍,略有些文弱,头发整齐梳在脑后,双眼澄澈,文气极重。
    是个看起来温润儒雅的读书人,符合人们对“君子”二字的刻板印象。
    世家大族出身的王猷,约莫二十八九,同样的学士袍。
    皮肤白皙,一只匀称不沾阳春水的门阀贵胄的手放在桌上,轻轻敲击。
    另一只手肘撑着椅子扶手,似在沉思,姿态是在场年轻学士中,最随意放松的。
    排在第三的“郭解元”年纪最大,大概三十五左右,容貌普通,属于丢人堆里找不见那种。
    气质最为俗气,也是三人中,唯一朝赵都安看过来的。
    这会双方视线对上,郭解元露出笑容,轻轻点头,然后扭回头,继续专注于会议。
    这时,随着董太师重申基调,众人又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太师所言极是,然吏治败坏已久,依我之见,若要整治,重点还在‘贪腐’与‘冗官’二字上。”
    “裁撤精简如何?”
    “不妥,冗官乃当初先帝为分散地方官权力,而拆一官而设二员……到如今,看似冗余,实则事干能吏匮乏,若裁撤,岂非自断臂膀?或可高俸以养廉?”
    “国库亏空巨大,还急着填窟窿,哪里拿的出?不若恢复祖制,严刑峻法,虽长久无效,但短期可行……”
    “……积弊皆在吏部,也该在吏部解才是,哼,还不是李彦辅的遗毒?”
    一群青年学士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谈及相国,也是直呼其名。
    这让赵都安有些意外。
    而更意外的,还是面对这几乎如菜市场般热烈的讨论,无论是董太师,还是女帝,都没有半点阻拦的意思,反而乐见其成。
    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一天商讨国事,就进入状态了……这才是讨论真问题的气氛啊,而不是一板一眼地依次汇报,没说一句话,都要看领导脸色斟酌……
    且不谈其他,赵都安对修文馆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当然,或许也是这群年轻的学士太想一展抱负,憋了太久了。
    今日女帝亲临,令其畅所欲言,一个个表现欲旺盛。
    “朝廷吏治很糟糕么?”赵都安压低声音,向坐在旁边的莫昭容询问。
    莫愁刚看完“会议纪要”,闻言瞪了他一眼,但还是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低声道:
    “大虞京官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吏三年一次大计。
    依此祖制,虽难以杜绝蛀虫,但若严格执行,总还不会出大错,但先帝放权太久,考评又在李彦辅手中,天长日久,愈发松懈,考评也流于表面……
    如今早已弊病丛生。此事想解决极难,但如今国库空虚,乃一等一的要紧事,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故而,之前才有改稻为桑的提法……也是病急乱投医了。
    而想填充国库,又避不开吏治……”
    伴随莫愁的解释,再结合众多学士争吵议论时,提供的信息,赵都安对大虞的吏治糜烂情况,终于有了清晰的认知。
    倒并不意外,这是很容易推导的。
    但凡涉及人,若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会滋生乱象。
    而从李党,八王纷纷做大的结果反推,就知道老皇帝绝对是个不管事的,手中的权力没有抓牢。
    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解决。
    按莫愁的说法,老皇帝曾将考核事物从礼部,移交给内阁。
    相当于将这块的工作,从底下的部门,拿到了自己身边来,也算一种对“集权”的尝试。
    但偏偏内阁宰相,李彦辅又是吏部尚书,结果考核看似移交,实则纹丝未动,流于形式……
    如移。
    “六年京察?三年大计?”
    赵都安皱起眉头,觉得这套方法,有点熟悉:
    “只是这样吗?”
    这回轮到莫愁无语了:“不然呢?”
    赵都安没吭声,他只是习惯性,将这套考核方法,与自己上辈子熟悉的那套对比。
    明显不同,kpi呢?万恶的绩效指标呢?
    也不是说,大虞这套考核方法不涉及,但……
    不对劲。
    很熟悉……似乎……在哪里看到过……
    房间中的议论还在继续。
    没人注意到,角落里的赵都安闭上了眼睛,开始在脑海中,翻找前世的记忆。
    伴随脑力压榨,一些上辈子看书时记下的知识,开始浮现。
    六年京察……
    是了,上辈子领导喜欢的明史相关书籍中,曾有过记载,是明朝的考核方式。
    后来,也因为时间太久,流于形式,导致考核机制瘫痪,也是由吏部负责。
    再后来,怎么解决的?
    伴随回忆加深,赵都安脑海中,猛地蹦出来一个名字:
    张居正。
    下一个词条,顺利地蔓延了出来: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
    张居正用了什么方法解决?
    似乎,记得是发明了一套极为知名的考核方式。
    赵都安睁开了眼睛,握在手中的毛笔下意识在面前的一叠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考成法

章节目录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十万菜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万菜团并收藏女帝座下第一走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