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只是家事 (五更求订阅!)
作为不需要观政的皇太孙,朱允熥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可是也不能睡的太晚。
差不多辰时就起床,七点左右起床不算晚,不过相比起有些人肯定就不算早。
简单的锻炼身体、吃完早饭还不到八点,朱允熥就匆匆赶往文华殿了。不用观政、上朝,不代表他就可以闲下来。
作为洪武二十四年的状元,许观是翰林院修撰,还没到而立之年。
朱允熥一开始‘没认出’这个人,可是知道许观还是会元、解元,这才反应过来许观还没有改回父姓。
这就是从童生到状元,一路所向披靡,不仅顺利通过六次考试,且均获榜首的六首状元‘黄观’。
朱允熥接过许观递来的文章看了看,说道,“文辞太华丽,不妥。只做宋师生平,不做点评,可以谈及宋师教授我父,也无需避讳宋师长孙宋慎卷入胡惟庸案。”
许观立刻明白了,说道,“臣明白了。”
朱允熥微微点头,对许观说道,“去年你殿试时所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甚好。现在还要潜心修学,只是千万不要只做文章,不懂时政。”
别看朱允熥还不到十五,而许观都快三十了,但是他在这里老气横秋的指点许观,没有人觉得有什么违和。
朱允熥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喜欢谈经论道、点评文章,只是也千万别只是当个词臣。眼高手低之辈不少,你是状元,该学实务。”
许观立刻跪下规规矩矩说道,“臣谨遵教谕!”
给宋濂的圹志,朱允熥自认为没有那个文采,所以就让翰林院的人帮忙润笔,大家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结果这么一找,还真的发现了几个历史上留下不小名气的人。
许观就是其一,可惜许观在政治上没有留下太多成就。倒是在靖难后期投江而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更是先一步守节而死。
有人说是愚忠,不过在如今的伦理纲常当中,许观和他的妻女的所作所为值得歌颂、表扬。
也就是朱棣立场尴尬,没办法为建文忠臣补谥等。
许观离开后,朱允熥继续认真的看着堆在案头上的奏章,还是老朱特意挑选出来比较有针对性的奏章,可以学习。
朱允熥安静看着奏章的时候,早朝也下朝了,各个衙门的官员要么回去坐衙,要么就开始理事。
常升不用坐衙准备回府,可是一个太监找上来,“国公爷,殿下召见。”
常升立刻眉开眼笑、神采飞扬,外甥当了皇太孙之后依然不能轻易出宫,除了在文华殿召见之外,正常情况下常升等人也见不到。
“看座。”看到常升来了,朱允熥直接开口,“奉茶。”
到底是自家长辈,而且也是重臣,待遇方面比起许观等人要高不少。
常升也不废话,直接问道,“殿下召见,可是有事情要臣去办?”
朱允熥收敛笑容问道,“我也知道开国公不太熟悉军中之事,只是我想问问,凉国公义子多少人?”
常升表情一变,随即尴尬说道,“正式拜了的,大约二十人。口头上收的义子,怕是过了五十人。”
朱允熥冷哼一声,“怪不得他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军中将校升迁都能做主,这百十来个义子在军中也是强悍了。”
老朱以前也收义子,李文忠、沐英、朱文逊乃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都是义子,这是正儿八经收下来的义子,记在名下。
可是蓝玉好像是真的厉害了,正式的义子一大堆,还有随意口头上收的义子。
至于这些义子们,他们也别想着有什么继承权,蓝玉的爵位是朝廷给的,继子和嗣子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允熥又问道,“开平王府的田地有多少?凉国公府呢?”
常升赶紧说道,“府里除了朝廷赏赐的公田,并没有多少田地,供府中吃住是够了。”
朱允熥满意点头,继续追问,“凉国公呢?此前不是侵占民田吗?现在腾退了没?”
常升更为尴尬,赶紧说道,“前两天侵占民田被陛下责罚后,腾退了一些。前些天母亲去了凉国公府,帮忙退了一些,现在差不多只剩公田了。”
朱允熥这才露出笑容说道,“还是外祖母办事妥帖,凉国公也算是得胜还朝,我看看是不是找个机会让伱去出迎。”
得胜还朝肯定要庆祝,但是这一次不是北伐大捷、不是捕鱼儿海大捷,自然不用朱允熥亲自出迎,更别说老朱去迎接了。
常升就算是再纨绔,也明白些事情,“可是让凉国公遣散了义子?”
“正式收下的怎么遣散?”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那些口头上的就该遣散的就遣散了,无非是想要仗着凉国公威势向上爬。让他收敛点,别闹的难看了!”
随即朱允熥有些无奈,说道,“二舅,你也抓点紧,该添个孩子了。”
说起来悲催,开平王府现在只剩下常升、常森两个男丁,常茂没有儿子,常升和常森也没有儿子。常升这都人到中年了,可能过两年才会有个宝贝疙瘩常继祖。
蓝玉那边也是一样,他哪里不知道那些义子的心思。可是只有一个女儿,现在还是蜀王妃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人没了,连个烧香的都没。
正式收下的义子们就算只是攀附富贵,碍于脸面也该去烧香祭奠,要不然要被世人的口水淹死。
常升也尴尬,连忙说道,“咱也请了太医帮忙看了,也没少纳妾,就是添不了一儿半女。”
常升也知道外面有人说是常家遭了报应,是常遇春当年杀俘的原因导致现在开平王一脉都是子嗣艰难。
所以这些年常家上下也都是小心谨慎着,常蓝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施粥、求仙拜佛。
开国勋贵子嗣艰难的,开平王这边的、宋国公冯胜以及蓝玉,这三个最显眼。
朱允熥就只能说道,“药不能乱吃,我觉得肯定该有子嗣。名字我都想好了,以后就叫常继祖。”
朱允熥在为舅舅没有儿子在着急,在东宫那边实际上也是一样。
安庆公主已经下嫁欧阳伦十年了,可是现在肚子一直都没有个动静。
虽然她是皇帝嫡女,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可是私下里也少不了有些编排等等。
在如今这个重男轻女的社会,生不出儿子就是原罪,更何况连个女儿也生不了,那更是没有地位了。
结婚十年没有一儿半女,有些人家就可以直接休妻了。
七出者:无子,一也!
明朝的驸马比起北宋强一点,因为可以当官。但是也强不到哪去,驸马爷肯定不可能有机会三妻四妾,就算是去青楼等地都是大罪。
宁国公主就劝着妹妹,说道,“你和驸马不要总是怄气,都快三十的人了,还不稳重些!”
“我还不稳重?”安庆公主有些不服气的说道,“这些年我也算是恪守妇德,外头那些嚼舌根的出了说我母鸡不下蛋,还能编排我什么?”
宁国公主也叹了口气,其实她的姐姐妹妹们都还不错,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大明的公主闹出丑事。
朱有容就关心问道,“小姑,你和小姑丈不睦?”
安庆公主一扭神也不接话,但是态度是很明显的。
朱有龄就赶紧说道,“先前不是说小姑丈仪表堂堂,家世虽然比不上勋贵,也是诗书传家。”
“谁说的鬼话?”安庆公主立刻抹泪说道,“父皇母后也是偏心,偏偏让我下嫁那样的人家!他欧阳伦也就是看着还算是仪表堂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也算是诗书传家?一屋子短视阿谀之辈,除了逢高踩低、仗势欺人,还会什么?”
吃瓜的朱有容和朱有龄心里一跳,她们也越发觉得要多问一些了。
而有个机灵的侍女听着安庆公主在诉苦,借着去端茶的理由赶紧走出寝宫,直奔文华殿而去。
张福生再次上前,小声说道,“殿下,秀儿过来了。”
朱允熥直接说道,“宣,无关人等先退下吧。”
听着侍女的一些说明,朱允熥面沉似水。
“将朱忠叫来。”朱允熥开口吩咐,说道,“让蒋瓛仔细的去查,查清楚欧阳伦以及族人一举一动!”
朱忠匆匆而来,而朱允熥也只是说道,“选几个口风紧的,让他们这两天准备着。”
朱忠也不废话直接领命,锦衣卫有些时候就是要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整理一下情绪,朱允熥没事人一样朝着东宫走去。
见到两位姑姑那叫一个开心,“大姑、小姑,听说你们来了,侄儿就紧赶慢赶过来了。”
安庆公主一点也不客气,揭穿说道,“要不是你的意思,我俩侄女会让我们进宫?说吧,是看上了哪家闺女,要让我去看看。”
“我的婚事我哪能做主,最后还不是祖父的意思。”朱允熥立刻抱怨说道。
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立刻变了脸色,皇储怎么能说这些话!
这个观念不该有!
朱允熥都郁闷了,有些玩笑他好像真的不能开,要不然别人当真了就是大事。
皇储的事情岂止是普通的家事,这更是国事、天下事。
而宗室外戚的一些事情,也不只是简单的家事、政事,这也是天下事。
(本章完)
作为不需要观政的皇太孙,朱允熥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可是也不能睡的太晚。
差不多辰时就起床,七点左右起床不算晚,不过相比起有些人肯定就不算早。
简单的锻炼身体、吃完早饭还不到八点,朱允熥就匆匆赶往文华殿了。不用观政、上朝,不代表他就可以闲下来。
作为洪武二十四年的状元,许观是翰林院修撰,还没到而立之年。
朱允熥一开始‘没认出’这个人,可是知道许观还是会元、解元,这才反应过来许观还没有改回父姓。
这就是从童生到状元,一路所向披靡,不仅顺利通过六次考试,且均获榜首的六首状元‘黄观’。
朱允熥接过许观递来的文章看了看,说道,“文辞太华丽,不妥。只做宋师生平,不做点评,可以谈及宋师教授我父,也无需避讳宋师长孙宋慎卷入胡惟庸案。”
许观立刻明白了,说道,“臣明白了。”
朱允熥微微点头,对许观说道,“去年你殿试时所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甚好。现在还要潜心修学,只是千万不要只做文章,不懂时政。”
别看朱允熥还不到十五,而许观都快三十了,但是他在这里老气横秋的指点许观,没有人觉得有什么违和。
朱允熥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喜欢谈经论道、点评文章,只是也千万别只是当个词臣。眼高手低之辈不少,你是状元,该学实务。”
许观立刻跪下规规矩矩说道,“臣谨遵教谕!”
给宋濂的圹志,朱允熥自认为没有那个文采,所以就让翰林院的人帮忙润笔,大家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结果这么一找,还真的发现了几个历史上留下不小名气的人。
许观就是其一,可惜许观在政治上没有留下太多成就。倒是在靖难后期投江而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更是先一步守节而死。
有人说是愚忠,不过在如今的伦理纲常当中,许观和他的妻女的所作所为值得歌颂、表扬。
也就是朱棣立场尴尬,没办法为建文忠臣补谥等。
许观离开后,朱允熥继续认真的看着堆在案头上的奏章,还是老朱特意挑选出来比较有针对性的奏章,可以学习。
朱允熥安静看着奏章的时候,早朝也下朝了,各个衙门的官员要么回去坐衙,要么就开始理事。
常升不用坐衙准备回府,可是一个太监找上来,“国公爷,殿下召见。”
常升立刻眉开眼笑、神采飞扬,外甥当了皇太孙之后依然不能轻易出宫,除了在文华殿召见之外,正常情况下常升等人也见不到。
“看座。”看到常升来了,朱允熥直接开口,“奉茶。”
到底是自家长辈,而且也是重臣,待遇方面比起许观等人要高不少。
常升也不废话,直接问道,“殿下召见,可是有事情要臣去办?”
朱允熥收敛笑容问道,“我也知道开国公不太熟悉军中之事,只是我想问问,凉国公义子多少人?”
常升表情一变,随即尴尬说道,“正式拜了的,大约二十人。口头上收的义子,怕是过了五十人。”
朱允熥冷哼一声,“怪不得他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军中将校升迁都能做主,这百十来个义子在军中也是强悍了。”
老朱以前也收义子,李文忠、沐英、朱文逊乃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都是义子,这是正儿八经收下来的义子,记在名下。
可是蓝玉好像是真的厉害了,正式的义子一大堆,还有随意口头上收的义子。
至于这些义子们,他们也别想着有什么继承权,蓝玉的爵位是朝廷给的,继子和嗣子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允熥又问道,“开平王府的田地有多少?凉国公府呢?”
常升赶紧说道,“府里除了朝廷赏赐的公田,并没有多少田地,供府中吃住是够了。”
朱允熥满意点头,继续追问,“凉国公呢?此前不是侵占民田吗?现在腾退了没?”
常升更为尴尬,赶紧说道,“前两天侵占民田被陛下责罚后,腾退了一些。前些天母亲去了凉国公府,帮忙退了一些,现在差不多只剩公田了。”
朱允熥这才露出笑容说道,“还是外祖母办事妥帖,凉国公也算是得胜还朝,我看看是不是找个机会让伱去出迎。”
得胜还朝肯定要庆祝,但是这一次不是北伐大捷、不是捕鱼儿海大捷,自然不用朱允熥亲自出迎,更别说老朱去迎接了。
常升就算是再纨绔,也明白些事情,“可是让凉国公遣散了义子?”
“正式收下的怎么遣散?”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那些口头上的就该遣散的就遣散了,无非是想要仗着凉国公威势向上爬。让他收敛点,别闹的难看了!”
随即朱允熥有些无奈,说道,“二舅,你也抓点紧,该添个孩子了。”
说起来悲催,开平王府现在只剩下常升、常森两个男丁,常茂没有儿子,常升和常森也没有儿子。常升这都人到中年了,可能过两年才会有个宝贝疙瘩常继祖。
蓝玉那边也是一样,他哪里不知道那些义子的心思。可是只有一个女儿,现在还是蜀王妃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人没了,连个烧香的都没。
正式收下的义子们就算只是攀附富贵,碍于脸面也该去烧香祭奠,要不然要被世人的口水淹死。
常升也尴尬,连忙说道,“咱也请了太医帮忙看了,也没少纳妾,就是添不了一儿半女。”
常升也知道外面有人说是常家遭了报应,是常遇春当年杀俘的原因导致现在开平王一脉都是子嗣艰难。
所以这些年常家上下也都是小心谨慎着,常蓝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施粥、求仙拜佛。
开国勋贵子嗣艰难的,开平王这边的、宋国公冯胜以及蓝玉,这三个最显眼。
朱允熥就只能说道,“药不能乱吃,我觉得肯定该有子嗣。名字我都想好了,以后就叫常继祖。”
朱允熥在为舅舅没有儿子在着急,在东宫那边实际上也是一样。
安庆公主已经下嫁欧阳伦十年了,可是现在肚子一直都没有个动静。
虽然她是皇帝嫡女,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可是私下里也少不了有些编排等等。
在如今这个重男轻女的社会,生不出儿子就是原罪,更何况连个女儿也生不了,那更是没有地位了。
结婚十年没有一儿半女,有些人家就可以直接休妻了。
七出者:无子,一也!
明朝的驸马比起北宋强一点,因为可以当官。但是也强不到哪去,驸马爷肯定不可能有机会三妻四妾,就算是去青楼等地都是大罪。
宁国公主就劝着妹妹,说道,“你和驸马不要总是怄气,都快三十的人了,还不稳重些!”
“我还不稳重?”安庆公主有些不服气的说道,“这些年我也算是恪守妇德,外头那些嚼舌根的出了说我母鸡不下蛋,还能编排我什么?”
宁国公主也叹了口气,其实她的姐姐妹妹们都还不错,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大明的公主闹出丑事。
朱有容就关心问道,“小姑,你和小姑丈不睦?”
安庆公主一扭神也不接话,但是态度是很明显的。
朱有龄就赶紧说道,“先前不是说小姑丈仪表堂堂,家世虽然比不上勋贵,也是诗书传家。”
“谁说的鬼话?”安庆公主立刻抹泪说道,“父皇母后也是偏心,偏偏让我下嫁那样的人家!他欧阳伦也就是看着还算是仪表堂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也算是诗书传家?一屋子短视阿谀之辈,除了逢高踩低、仗势欺人,还会什么?”
吃瓜的朱有容和朱有龄心里一跳,她们也越发觉得要多问一些了。
而有个机灵的侍女听着安庆公主在诉苦,借着去端茶的理由赶紧走出寝宫,直奔文华殿而去。
张福生再次上前,小声说道,“殿下,秀儿过来了。”
朱允熥直接说道,“宣,无关人等先退下吧。”
听着侍女的一些说明,朱允熥面沉似水。
“将朱忠叫来。”朱允熥开口吩咐,说道,“让蒋瓛仔细的去查,查清楚欧阳伦以及族人一举一动!”
朱忠匆匆而来,而朱允熥也只是说道,“选几个口风紧的,让他们这两天准备着。”
朱忠也不废话直接领命,锦衣卫有些时候就是要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整理一下情绪,朱允熥没事人一样朝着东宫走去。
见到两位姑姑那叫一个开心,“大姑、小姑,听说你们来了,侄儿就紧赶慢赶过来了。”
安庆公主一点也不客气,揭穿说道,“要不是你的意思,我俩侄女会让我们进宫?说吧,是看上了哪家闺女,要让我去看看。”
“我的婚事我哪能做主,最后还不是祖父的意思。”朱允熥立刻抱怨说道。
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立刻变了脸色,皇储怎么能说这些话!
这个观念不该有!
朱允熥都郁闷了,有些玩笑他好像真的不能开,要不然别人当真了就是大事。
皇储的事情岂止是普通的家事,这更是国事、天下事。
而宗室外戚的一些事情,也不只是简单的家事、政事,这也是天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