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文武制衡
    老朱本来信心满满的觉得禁钱用钞的政策会顺利推行,可是现在也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各种消息渠道的反馈都不太理想,宝钞的贬值凸显的越来越明显,便民的政策成为了扰民的政策。而且可能留下极大的隐患,让后世子孙都无法修补这个漏洞。
    哪怕是心里发愁,可是现在也只能暂时平稳一点,再想办法解决这些隐患。
    而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朱允熥出宫了,徐达九年前因背疽病死,享年只有五十四岁。
    配享太庙、赐葬钟山之阴、老朱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包括追赠徐达先祖三世皆为中山王。
    而徐达有四个儿子,全都是老朱赐名,除了徐添福早夭之外,现在都非常显贵。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在朱允熥下马后,徐辉祖等人立刻行礼。
    朱允熥笑着点头,“都平身吧。”
    徐辉祖是魏国公,徐膺绪现在已经升至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徐增寿肯定没办法像历史上那样被追封为定国公了,而是成为了南城兵马司指挥。
    “以后都是自家人了。”看了一眼徐妙锦,朱允熥笑着说道,“我私下里喜欢说笑,不用在我跟前恪守君臣本分。”
    朱允熥话是这么说,但是其他人不敢信,包括徐达的小女儿徐妙宁都不信。
    既然是徐达的忌日,那么在应天府的徐达三子二女肯定都要过来。包括徐辉祖的嫡子释迦保,哪怕才虚岁四岁,这时候也都要跟着。
    看着徐释迦保,朱允熥说道,“本以为我们家里头名字都是按字辈、五行相生相克,中山王府现在也是如此?说说吧,这个释迦保是何意?”
    徐辉祖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只是起了小名,以期子嗣得以护佑。”
    朱允熥直接说道,“改为徐钦。”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徐释迦保就是历史上因为骄纵被朱棣勒令回家读书、削去爵位,发配凤阳的徐钦了。
    徐达家风严谨,徐辉祖也是不苟言笑的人,很有可能是徐辉祖被朱棣削爵禁锢的原因,导致徐钦算是长歪了。
    朱允熥赐名,徐家人自然开心,改名的事情也不是第一回了。徐辉祖就因为朱允熥的原因改了名,他的儿子也跟着得到改名,都很正常。
    朱允熥上香后,看着徐达的墓碑在发呆。
    历史上的魏国公一脉和大明相始相终,或许徐达也没有想到他徐增寿还能再为徐家争一个爵位。可能更想不到魏国公这个大宗实际上是永镇应天府,被排挤出核心圈。
    就说开国六国公吧,实际上传下去的也就是徐达这一支。
    开国公常遇春这一支到了第八代常玄振才续封怀远侯,也是在应天府留守。
    韩国公李善长被诛杀,卫国公邓愈的儿子卷入胡惟庸案被杀爵位被废。曹国公李景隆被朱棣褫夺爵位,到了五世孙才袭临淮侯。宋国公冯胜那边,自然也是没有爵位传承。
    开国功勋,在洪武、永乐两朝几乎都是被排挤出来了权力中心。
    傅友德的颍国公爵位没有传下去,蓝玉更不用说,汤和也是子孙接连早夭导致五世孙汤绍宗才续封灵璧侯。倒是沐英那边还算好,永镇云南不是随便说说。
    英国公张玉、张辅,成国公朱能为首的公侯开始占据权力中心的位置,开国功勋群体集体被冷落。
    随后又蹦出来一个战神朱祁镇一口气葬送精锐京军,让强势的勋贵集团瞬间被文官压制,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不是知道历史走向,谁能想到大明的皇帝以后需要用宦官去限制文官集团呢。谁又能想到强势的勋贵集团,最终也是大权旁落以至于要仰仗文官鼻息。
    五军都督府形同虚设,兵权全在兵部。临敌遣将,最后也都是文官统军。
    勋贵集团不争气是一回事,文官做大做强了是另外一回事。
    还是需要考虑限制一些文官,天下承平之后文官的实力肯定会不断发展。
    军机处、内阁等也确实可以考虑,朱允熥当然想要大权在握,可是他更清楚一个过度集中的皇权很有可能留下隐患,王朝的兴衰要看皇帝的能力和品行。
    徐妙锦上前,小声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心事?”
    朱允熥笑着摇头,“我就爱乱想,说起来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徐妙锦也松了口气,徐家上下也都松了口气。太孙殿下面无表情的样子会给人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现在还是在祭拜中山王徐达的时刻。
    看着徐妙锦,朱允熥笑着问道,“春日和暖,可有想要去的地方?”
    徐妙锦就回答说道,“既然是踏青,自然去紫金山。如果是到了秋天,就去玄武湖。”
    朱允熥就看着徐膺绪,说道,“听到了吧?春日踏青就去紫金山,你和颍国公世子准备好。”
    徐膺绪立刻领旨,皇太孙要是出城踏青就意味着沿途的护卫等等不能马虎。
    朱允熥指了指徐增寿,说道,“你这些天准备准备,虽说现在是踏青、也不该狩猎。只是女眷们游山玩水,文人士子曲水流觞,勋贵子弟就要英武。”
    一想到此前朝廷颁发的勋贵将校承袭制度,徐增寿也明白太孙殿下要简单考察一下武勋子弟了。
    小小的徐钦努力跟着,但是小孩子到底小,没力气了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朱允熥顿时笑了起来,其实也有人可以抱着徐钦,但是小孩子都喜欢闹。
    “这孩子有志气,非要自己走。”朱允熥就说道,“不管是开国大封功臣,还是现在已追封五王,都是中山武宁王为首。文人想着谥号文正,我大明最多不能过武宁。”
    徐辉祖等人面色一喜,死后封王也是无数臣子的终极追求,而谥号也是对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大明现在的一些谥号规矩还没有完全形成,徐达谥号武宁没问题,这是典型的武将谥号。而常遇春的谥号是忠武,不是‘武’字开头。李文忠是武靖,邓愈是武顺。沐英又是昭靖,历史上的汤和则是襄武。
    以后得定下一些规矩,臣子的谥号等需要定好规矩,免得有人乱来。
    皇帝的谥号、庙号更要如此,隋朝以前皇帝的谥号都是一字或者二字。到了唐朝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基本上也都是十个字之内。实际上也就是李隆基,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
    以后就越来越夸张了,历史上的大明皇帝谥号字数不少,朱允炆给老朱的谥号十五个字,朱棣增加到十九个字。到了清代,将美言懿语各种堆积以至于达到二十五个字,那也不算什么了。
    这事得朱允熥来做,先定下臣子的谥号准则。至于皇帝,老朱的身后事肯定是朱允熥来办,现在总不好去好老朱讨论一些谥号的事情吧。
    以前的朱允熥也觉得一些繁文缛节没意思,可是现在的他越来越觉得有些看似繁琐的礼节等等非常重要,这些也代表着一些政策的走向,对民风民俗的引导。
    祭拜徐达之后,朱允熥就回到了皇宫,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安庆公主着急忙慌的问道,“允熥,我出嫁了,东宫的事情你们能顾得过来吗?”
    “我两个姐姐也有长进,东宫现在也没乱七八糟的事情。”朱允熥信心满满的说道,“小姑只要踏踏实实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用管我们。”
    安庆公主一边指了指深宫,一边小声问道,“那边呢?”
    “她回不来东宫。”朱允熥更有信心的说道,“她现在只要教好了老四和老五就行,哪里还有其他多余的心思。前些天老四过来,伱又不是没看到。”
    安庆公主一想也有道理,前几天朱允熞过来了,姿态放的非常低。
    意思就是他也是虚岁九岁了,希望朱允熥能够允许他回凤阳。不是一个人回去,而是跟着皇叔们一起回去。
    朱允熥大度的允许了,自家弟弟还是要关心一下。虽然过去这两年,朱允熥见到朱允熞的次数非常有限,不过无伤大雅的事情还是要做些表面文章。
    安庆公主这才放心,随后又问道,“有没有你不好出面的事情,我现在给你办了。等我下嫁了,再做事就不行了,到时父皇都要责罚。”
    朱允熥想了想才开口,“还真有一桩事情得小姑出面才好,现在还有好多礼法不全,皇姑可以想法子让勋贵女眷知道些。”
    “我们这些妇人还能干涉朝政?”安庆公主怀疑的看着朱允熥,“母后在的时候,她明面上都不干涉朝政。”
    朱允熥只能说道,“又不是让你们左右、干涉朝政,她们回去一说就行。就说勋贵子弟多有骄纵,担心败坏门风这些。就说言传身教重要,只是好多勋贵在外镇守教不了子嗣后代,得让朝廷帮忙。”
    安庆公主就问道,“不是有勋贵子弟入宫侍卫、陪读吗?”
    “那哪够啊,文官还有科举,一些士子也能熬出头。”朱允熥就说道,“勋贵这边都是早年有战功,以后就难说了。没个武学可不行,弄个京卫武学,以后武人就不只是投军一条路了。”
    安庆公主点了点头,不过总怀疑朱允熥没有说完整。
    自家这个侄子做事总喜欢藏一些,不到最后时刻不说!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来点猪头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点猪头肉并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