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清水师
第二天,陈刽按兵不动,等着朝廷大军的到来,同时也等着后面绿营军的到来。
陈刽还有三四天的粮草,完全不急,泸州城就在边上,城外还有许多地主庄园,打地主分田地也能补充粮草,完全不用担心没饭吃。
尽起成都最后的残存兵力,围困陈刽于泸州,以待京城的增援,这个想法本身确实挺好的,可前提是你得能拦得住才行。
如果万一拦不住,到时候可就只能抓瞎了,成都对陈刽将再无抵抗之力。
清朝经过多年的海禁,造船技术相较于明朝其实是退步的,顺治时期战事频繁还稍微好一些,特别是康熙之后就彻底退化了。
不然也不会举全国之力打一个小小的台湾,还需要下达禁海令来封锁沿海和台湾的物资交换了。
满清总兵力八十万,其中八旗二十万,绿营六十万,水师十分之一,可六万水师分别在沿海和各大江河流域。
长江水师一万二,可长江水师的驻扎地在下游湖南湖北,而上游宜宾只有可怜的一千水师。
兵力少也就罢了,船只还不怎么样,最厉害的大型同安战船只有一艘,还被陈刽给缴获了。
长龙船有两艘,整体比同安战船小一半,不过火力配制倒是差不了多少,同样是船头船尾各有千斤重炮一门,两侧各有小炮四门,船上士卒六十,配备鸟枪刀盾等兵种。
督剩下的就是大舢板,小舢板,领江船,飞划船这些小船了。这里面除了领江船属于小型风帆船,其他三种还需要开人力划动。
大舢板船上还有几门小炮,其它的船只能靠接舷战攻击。
好在这些船顺江而下速度还是很快的,一天时间不用就过了宜宾,第二天不到半日就看见看见泸州城了。
只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这些船运输兵力还行,真要打水战,也就只能靠几艘炮船撑撑场面。
站在唯二的一艘长龙船上面,杨揆看着江中近百艘大小船只,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对旁边的刘清问道:“松斋,那陈刽所率叛军实力强大,我们真的能把他困死在泸州吗?”
“同叔兄放心,陈刽所率叛军实力再强大,可他却没有水师,泸州被几条江河围绕,只要我们能封锁长江、赤水河、纳溪河,陈刽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进山。”刘清自信的说道。
勒保尽起四川兵力围剿陈刽,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军覆的下场,当勒保死亡、九千兵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杨揆和刘清两人都惊呆了。
原本两人还以为事不关己,陈刽再厉害朝廷自然会想办法应对,可之后陈刽出山,江津县两千绿营投降,让杨揆两人彻底坐不住了。
当陈刽率军西进的时候,两人开始想对策,同时紧急向朝廷求援,向打箭炉求援。
成都兵力空虚,面对挟大胜之威而来的陈刽肯定抵挡不住,再说两人是四川布政使和四川按察使,别说成都了,就是别的地方被陈刽攻打占领,两人也有失土之责。
之后陈刽过合江而不攻继续西进,两人彻底麻爪了,陈刽这明显是直接冲着成都来的啊!
合江扼守赤水河,打下合江的利益并不小于打下泸州,可陈刽偏偏就放过了合江没打,目的还不明确吗?
而且陈刽行军的速度居然非常快,两天时间就到了合江,如此一来,只怕十天左右就能达到成都,这点时间朝廷肯定来不及救援,到时候成都危矣。
两人看着四川地图左思右想之后,终于决定尽起成都最后的兵力在泸州拦截陈刽,他们的自信来自于水师。因为陈刽没有船。
而且陈刽为了赶速度轻装简行,所带粮草必然不多,只要围困陈刽一段时间,说不定能不攻自破,到时候就是大功一件了。
反正留在成都也是等死,为什么不搏一把呢?
赢了升官发财,输了也不会比困守成都等死更差。
刘清想了想,说道:“同叔兄,我想去见一见那个陈刽!”
“不可!”杨揆毫不犹豫的反对道:“陈刽从未尝一败,如今又是挟大胜之威而来,此时正是他气势正盛的时候,此时劝降毫无作用。
且观此人平时行事,非常之酷毒,松斋万不可在此时冒险,我军本就士气低落,如果松斋你再未战之前出了什么事情,只怕我军士卒更无战心,到时候恐会影响大局啊!”
刘清为官清廉,体恤百姓,那怕是对叛军也多以劝降为主,之后还会善待叛军家人,在嘉陵江上游有刘青天的名声。
嘉庆元年(1796年),刘清以“刘青天”的名声,募乡勇500,镇压白莲教起义。次年署东乡,俘获义军首领王学礼。曾招降义军首领王三槐,后任忠州知府。招降义军2万余人,以功加道衔。
现在刘清又想凭借自己的好名声尝试招降一下陈刽。
刘清想了想,说道:“总得尝试一下吧,不然陈刽来过鱼死网破,泸州只怕会生灵涂炭啊!”
杨揆叹了口气,说道:“就算要招降,那也得等打过一场再说,起码得让陈刽明白,他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退路了,到时候招降起来也容易一些!”
“我朝廷大军封锁江河,他逃无可逃,情势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吗?”刘清笑道。
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又有朝廷大军给刘清背书,陈刽应该还不至于直接动手杀了刘清才是。
杨揆犹豫了一下,最后同意了刘清上岸尝试招降陈刽。
于是当陈刽在泸州城外看见朝廷水师出现之后,朝廷水师一分为三,一部份几十艘小船进入了纳溪河,一部份沿江靠岸,一部份则继续顺江而下,应该是到下游去封锁赤水河去了。
而顺江而下的船队,又有一艘飞划船居然脱离舰队缓缓的靠在了江边,一名穿着孔雀补服,头戴蓝宝石顶冠的老头走下了船,人家就朝着自己大军的驻扎营地走了过来。
不久后就有士卒前来禀报。
“四川按察使刘清求见!”
(本章完)
第二天,陈刽按兵不动,等着朝廷大军的到来,同时也等着后面绿营军的到来。
陈刽还有三四天的粮草,完全不急,泸州城就在边上,城外还有许多地主庄园,打地主分田地也能补充粮草,完全不用担心没饭吃。
尽起成都最后的残存兵力,围困陈刽于泸州,以待京城的增援,这个想法本身确实挺好的,可前提是你得能拦得住才行。
如果万一拦不住,到时候可就只能抓瞎了,成都对陈刽将再无抵抗之力。
清朝经过多年的海禁,造船技术相较于明朝其实是退步的,顺治时期战事频繁还稍微好一些,特别是康熙之后就彻底退化了。
不然也不会举全国之力打一个小小的台湾,还需要下达禁海令来封锁沿海和台湾的物资交换了。
满清总兵力八十万,其中八旗二十万,绿营六十万,水师十分之一,可六万水师分别在沿海和各大江河流域。
长江水师一万二,可长江水师的驻扎地在下游湖南湖北,而上游宜宾只有可怜的一千水师。
兵力少也就罢了,船只还不怎么样,最厉害的大型同安战船只有一艘,还被陈刽给缴获了。
长龙船有两艘,整体比同安战船小一半,不过火力配制倒是差不了多少,同样是船头船尾各有千斤重炮一门,两侧各有小炮四门,船上士卒六十,配备鸟枪刀盾等兵种。
督剩下的就是大舢板,小舢板,领江船,飞划船这些小船了。这里面除了领江船属于小型风帆船,其他三种还需要开人力划动。
大舢板船上还有几门小炮,其它的船只能靠接舷战攻击。
好在这些船顺江而下速度还是很快的,一天时间不用就过了宜宾,第二天不到半日就看见看见泸州城了。
只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这些船运输兵力还行,真要打水战,也就只能靠几艘炮船撑撑场面。
站在唯二的一艘长龙船上面,杨揆看着江中近百艘大小船只,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对旁边的刘清问道:“松斋,那陈刽所率叛军实力强大,我们真的能把他困死在泸州吗?”
“同叔兄放心,陈刽所率叛军实力再强大,可他却没有水师,泸州被几条江河围绕,只要我们能封锁长江、赤水河、纳溪河,陈刽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进山。”刘清自信的说道。
勒保尽起四川兵力围剿陈刽,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军覆的下场,当勒保死亡、九千兵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杨揆和刘清两人都惊呆了。
原本两人还以为事不关己,陈刽再厉害朝廷自然会想办法应对,可之后陈刽出山,江津县两千绿营投降,让杨揆两人彻底坐不住了。
当陈刽率军西进的时候,两人开始想对策,同时紧急向朝廷求援,向打箭炉求援。
成都兵力空虚,面对挟大胜之威而来的陈刽肯定抵挡不住,再说两人是四川布政使和四川按察使,别说成都了,就是别的地方被陈刽攻打占领,两人也有失土之责。
之后陈刽过合江而不攻继续西进,两人彻底麻爪了,陈刽这明显是直接冲着成都来的啊!
合江扼守赤水河,打下合江的利益并不小于打下泸州,可陈刽偏偏就放过了合江没打,目的还不明确吗?
而且陈刽行军的速度居然非常快,两天时间就到了合江,如此一来,只怕十天左右就能达到成都,这点时间朝廷肯定来不及救援,到时候成都危矣。
两人看着四川地图左思右想之后,终于决定尽起成都最后的兵力在泸州拦截陈刽,他们的自信来自于水师。因为陈刽没有船。
而且陈刽为了赶速度轻装简行,所带粮草必然不多,只要围困陈刽一段时间,说不定能不攻自破,到时候就是大功一件了。
反正留在成都也是等死,为什么不搏一把呢?
赢了升官发财,输了也不会比困守成都等死更差。
刘清想了想,说道:“同叔兄,我想去见一见那个陈刽!”
“不可!”杨揆毫不犹豫的反对道:“陈刽从未尝一败,如今又是挟大胜之威而来,此时正是他气势正盛的时候,此时劝降毫无作用。
且观此人平时行事,非常之酷毒,松斋万不可在此时冒险,我军本就士气低落,如果松斋你再未战之前出了什么事情,只怕我军士卒更无战心,到时候恐会影响大局啊!”
刘清为官清廉,体恤百姓,那怕是对叛军也多以劝降为主,之后还会善待叛军家人,在嘉陵江上游有刘青天的名声。
嘉庆元年(1796年),刘清以“刘青天”的名声,募乡勇500,镇压白莲教起义。次年署东乡,俘获义军首领王学礼。曾招降义军首领王三槐,后任忠州知府。招降义军2万余人,以功加道衔。
现在刘清又想凭借自己的好名声尝试招降一下陈刽。
刘清想了想,说道:“总得尝试一下吧,不然陈刽来过鱼死网破,泸州只怕会生灵涂炭啊!”
杨揆叹了口气,说道:“就算要招降,那也得等打过一场再说,起码得让陈刽明白,他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退路了,到时候招降起来也容易一些!”
“我朝廷大军封锁江河,他逃无可逃,情势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吗?”刘清笑道。
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又有朝廷大军给刘清背书,陈刽应该还不至于直接动手杀了刘清才是。
杨揆犹豫了一下,最后同意了刘清上岸尝试招降陈刽。
于是当陈刽在泸州城外看见朝廷水师出现之后,朝廷水师一分为三,一部份几十艘小船进入了纳溪河,一部份沿江靠岸,一部份则继续顺江而下,应该是到下游去封锁赤水河去了。
而顺江而下的船队,又有一艘飞划船居然脱离舰队缓缓的靠在了江边,一名穿着孔雀补服,头戴蓝宝石顶冠的老头走下了船,人家就朝着自己大军的驻扎营地走了过来。
不久后就有士卒前来禀报。
“四川按察使刘清求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