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走,去领证!
    “今天辛苦你们二位,回头我请你俩吃饭。”江弦诚挚的感谢一句。
    这年头,待业青年那么多,当然滋生出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街上顽主啥的海了去了,今儿要是真被人劫了,他连哭的地方都没。
    俩人告辞以后,江弦一个人在院儿里坐了一会儿,他爹他妈准时下班回来。
    “这么多粮票、油票?!”
    饶月梅吃了一惊,“这吃到我退休都吃不完啊!”
    江国庆也是满脸震惊,“别说吃到你55岁退休了,这吃到我60岁退休也吃不完啊。”
    “您要是65岁退休,应该来得及吃完。”江弦一脸严肃的讨论,还叹了口气,“不过可惜了,您得再过十年才出生,才有希望65退休。”
    “说什么胡话?我再过10年出生,那能有伱?”江国庆皱眉道。
    江弦点头认可,“是,那批人都不生孩子。”
    饶月梅拉着江弦坐下,开始审问这钱的来源。
    江弦仔细讲过,见来龙去脉都没问题,饶月梅这才放下了心。
    江国庆想了想,“这么些侨汇券,要不我找人问问,替你卖了去?”
    “算了。”
    江弦一琢磨,“反正没写日期,咱就留着可劲儿用呗,我现在又不缺人民币。”
    他现在想要的是外汇券,甚至是外汇,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币的作用还是太受限制了。
    饶月梅听着这混账话,忍不住掏了掏耳朵。
    看着这一桌子三百多张侨汇券,她是真不敢想她家好大儿现在兜里究竟能有多少钱。
    等朱琳见到这么多侨汇券,也吓了一跳。
    虽然知道这钱很多,可当它具象成实质以后,震撼效果立马提升了一个层次。
    又过两天,江琴、边华伟,一人抱着一个儿子,坐着火车从上海来往京城。
    弟弟结婚,她这当姐姐的自然要露个面。
    江弦和他爹上京城火车站去接了一趟,江弦从江琴手里接过他小外甥,显然是坐火车坐的没劲儿了,这会儿睡得那叫个香甜。
    从京城火车站一路回到景山东胡同。
    这院子江琴一家过年时候来过一次,不过那会儿还没修缮,是个破落模样。
    所以江琴一踏入朱红大门,脸上的吃惊之色便遮掩不住,“这真是咱们家么?”
    “修的真漂亮!”边华伟也啧啧赞叹。
    从垂门进去,看着又宽敞又漂亮的院落,尤其是独门独院的厕所,唏嘘不已,“我们上海里弄的厕所,小便池都是露天的。”
    “是么?”江国庆吃了一惊。
    “这个还真是。”江弦在上海见着过,男同志站在路边儿对着小便池解决问题,女同志们就从他屁股后面儿走过,一脸的习以为常。
    安排了他们一家在西厢房住下。
    江琴拉着江珂,盘问她学业问题,这妮子下学期就要上初三,心思一点儿不在学习上,江弦都担心她能不能考上涟水中专。
    边华伟搁下行李,放下孩子,简单收拾一番,来到院儿里的天棚底下。
    和江弦一块儿坐在石凳上,瞥了眼头顶挂着的鸟笼子,里面有只毛色漂亮的鹦鹉。
    “哪弄的鸟啊?”
    “咱爸弄得。”
    “上哪儿弄的?”
    “阜成门立交桥那边儿,南北马路东侧的边沿儿上,今年年初不知道怎么的弄出来一个鸟市,、鸟、狗、兔、猫、猴都有,每天人喊鸟叫,特热闹,家里那荷缸、画眉、百灵都从那儿弄的。”
    “我找时间去逛逛。”边华伟颇感兴趣道。
    男人一上了年纪,无非就这些个爱好。
    他又捧起手上一册厚厚的书,放到石桌上头,“本来想着邮寄给你,后来听你姐说你要办事,干脆给你带过来了。”
    江弦瞥了眼封面,一个留长辫子手舞铁拳的大侠好像要跳出来似得,右上角写了几个行书大字
    ——霍元甲,江弦。
    “印出来了?”他一脸欣喜的翻看几页。
    琢磨着回头得弄上两本,给冯骥才、徐小明各自寄一本去。
    收好《霍元甲》的单行本,边华伟又给江弦讲了讲连环画的事儿,江琴试着画了几幅,他拿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认识的编辑朋友看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可以和她约稿。
    “张乐平老先生都说你姐有天分。”边华伟一脸欣喜,“要是她能干这个,我就让她辞职专职画画好了,现在画师特赚钱,她们厂工人每天都得三班儿倒,太累了,到时候你帮我劝劝你姐。”
    江弦点点头答应下来。
    他当然知道小人书的辉煌没几年,他更知道工人的辉煌也没几年了,到时候总不能看着她姐“我不下岗谁下岗”。
    江琴要是能练出点儿功夫,以后他身边儿美术的工作肯定少不了,他给她安排便是,又不是非要在小人书上吊死。
    赶在31号结婚以前,江弦领着朱琳回了趟景山东胡同,让她和江琴一家见了见面。
    朱琳有些局促,但基本坦然,娇滴滴喊了声“大姐。”
    “你好,你就是朱琳吧,可真漂亮。”
    江琴面带笑着打量一眼她,又乜一眼江弦,“一看就是电影明星的样子,老二能找着你,可真有福气。”中午,这一大家子,整整九口人,一块儿坐在院儿里天棚底下吃午饭。
    大人们说说笑笑,江珂管着俩小外甥,管的井井有条,小妮子已经初具“德华”气质。
    “江弦,你跟朱琳结婚以后住哪儿,是搬来和爸妈住么?”江琴问起了江弦的打算。
    “虎坊路15号那房子还没退掉,我和朱琳准备先继续住着,那儿起居都方便。”
    江琴点了点头,“那今天下午,我上虎坊路那儿去给你们好好收拾收拾房子。”
    今儿正好是周末,没啥事情,饶月梅领着江琴、朱琳、江珂,几个女眷一块儿上虎坊路那房子去,里里外外给清扫了一遍。
    后面的几天,朱琳便回家去住了。
    一直到7月末尾这一天。
    景山东胡同,江弦一早就被饶月梅喊了起来。
    他洗漱一番,穿上白衬衫西裤皮鞋,把自己捯饬利落,蹬着锃光瓦亮,焕然一新的二八牌儿锰钢车,往中关村去。
    朱琳一家人也都在家,还有些邻居和亲戚,都来一睹江弦风采。
    “新郎同志来了!”
    “朱伯伯,刘伯母。”
    江弦微笑着跟朱琳的父母打过招呼,他俩面带笑意的点点头,今天穿的很正式。
    江弦从兜里掏出个红包塞给朱虹。
    “谢谢姐夫!”朱虹迫不及待的拆开,看到里面装了一沓大团结,还有好几张侨汇券,惊讶的叫了一声。
    她这个姐夫出手可够大方的!
    推开里屋门,朱琳正坐在东方红的镜子前,手上握着香粉盒,天津日用厂的万紫千红牌香粉,往脸上拍拍打打,房间里飘散着蓓蕾香。
    她今天穿的是红西装红西裙,脚上是一双白色高跟鞋。
    朱琳不太会穿高跟鞋,走路都有点儿别扭,江弦笑笑,“我扶着点你。”
    朱琳脸一红,“哎呀,多丢人啊。”
    嘴上这么说,手还是抓住江弦的胳膊。
    在家人的注视下,俩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资料一块儿出门,上椿树街道办事处去领证登记,江弦身上还装了点儿水果。
    “吴叔!”江弦招呼一声。
    “江弦,快来、快来。”吴建国一脸笑意,他这边儿自然也是提前打过招呼的。
    虽说这会儿是政治挂帅,熟人之间要戒备,不过吴建国还是给江弦行了方便,领着他俩,一路顺顺利利把手续挨个办了下来。
    这会儿的结婚证就是张大奖状,没有照片,写着江弦和朱琳的名字,后面是“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右下角有日期和盖戳。
    下面还印有延安图案,提示新人不要铺张浪费,发扬延安艰苦奋斗精神。
    江弦按照习俗,把早就准备好的拿给盖章子的工作人员。
    一般是两毛钱水果,他也不坏这个规矩。
    工作人员们纷纷道贺。
    “恭喜啊。”
    “小两口以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革命伴侣今后可得共同为祖国四化建设做贡献!”
    江弦和朱琳微笑着道过谢,把结婚证当宝贝一样仔细收好,并肩离开。
    今天的天气明朗,金色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两人脚边洒了一地。
    空中鸽子群扑棱着翅膀,发出咕咕的叫声。
    放眼望去,蓝天如洗,白云如絮。
    “走了。”江弦提醒一声。
    朱琳侧坐在车后座上,两手抱着江弦的腰间。
    车子缓缓行驶,伴随着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爽。
    夏日的阳光如同细碎的金子,慷慨地洒落在每一条街道上。
    朱琳微微眯着眼,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在心中涌动,相识相知的一幕幕在眼前闪烁。
    她环着江弦的腰,把头傍在江弦背上,幸福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
    “真好。”她轻声说。
    江弦露出一抹微笑,“不怕被人看见?”
    “怕什么?”
    朱琳轻哼一声,杏眸水波流转。
    “合法夫妻!”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978合成系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好想吃薯片并收藏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