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教材编写和雨露均沾
第222章 教材编写和雨露均沾
随着新娘子和她的娘家人过来了。
院子里,顿时变得人来人往起来。
他们到了之后,除了带来了一些简单的嫁妆以外,每个人还主动给了三两的粮票。
这算是粮票实行以来大家默认的惯例了。
出门在外,钱可以不带,粮票必须要带上。
因为钱买不到粮票,而粮票,可以找人换钱。
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
到亲戚家也一样,大家的口粮都不富裕,紧巴巴的过日子,如果招待客人,可能家里这个月,就要挨饿了。
所以,不管去谁家,去做什么,主动递上粮票就没错。
周小燕也不客气,直接就收了,然后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让女方家里来的人进了屋里坐着喝点茶水。
这离开席,还要有一段时间呢。
“胜男,走,咱们也去屋里,陪着他们聊聊天。”
王孟德伸手抱过丫丫,然后小声的说道:
“对了,把咱们拿过来的礼物,给胜文吧。”
“行,咱们一起过去。”
何胜男笑着说道。
自己弟弟终于结婚了,她心里非常的开心。
到了屋里。
对于王孟德,女方家里来的人,都连忙站起身来,跟他打着招呼。
之前,两家商量婚期的时候,当时王孟德也在场,所以都比较熟络。
郭家的人,都知道他的医术高超,而且能量也大,自家姑娘能去清河制呢厂上班,就是他帮的忙。
聊几句后。
等何胜男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去。
顿时,就引起了大家的惊叹和羡慕。
郭家姑娘的大嫂,心里酸溜溜的,嘴上却说道:“哎哟,这床单和被罩,可是太好看了。
这大红色,上边还绣着好几个牡丹,妹妹真是太幸福了。”
她在嫁到郭家的时候,可是啥都没有,当时,只拎着一个包裹,带上两件衣服。
而郭家当时也比较困难,自然没有经济能力买新的,只是把半新的床单和被罩洗干净了用。
现在看到自己小姑子的待遇,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过往。
不仅是她,在座的女性,没有不对这套床单和被罩流露出喜爱之情的。
“哟,这个好看,等下我就给铺到床上。”
周小燕忙里偷闲,正巧来到屋里,看到了众人手里崭新的大红色床单和被罩。
她快速的把东西收拾好,生怕被别人给摸脏了。
前几天,闺女给她说了,要送一套床单被罩给弟弟当新婚礼物。
当时她就非常的高兴。
后世床单被罩可能都烂大街了,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能买到多少。
但在这个年代可不一样。
物资的短缺,导致每年每个人获得的布票,只够缝缝补补旧衣服的,完全不够买一件新衣服。
更别说床单被罩这种了。
一开始她还有些发愁,准备用家里旧的床单被罩。
没想到,现在闺女给了她这么大的惊喜。
现在她手里抱着的布料,刚一上手,就知道是顶好的,比一般的布料更有手感。
再加上这个颜色又这么喜庆,在儿子大婚之日,有一套床单和被罩,也算是附近独一个了。
这几年,草厂胡同,甚至鼓楼这边,可都没听说过谁家有这个。
想到这里,便在众女性羡慕的眼神下,喜滋滋的进了卧室。
热热闹闹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怀里抱着已经累得睡着了的闺女,王孟德和何胜男一起慢慢的往南锣鼓巷走着。
幸好这段路程不算远,天气也不冷不热。
“孟德,谢谢你。”
走了一半的路,何胜男推着自行车,忽然没头没脑的说道。
“咋了?谢我做什么?”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没事儿。”
何胜男也不多做解释,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
这段时间,为了她的弟弟,自家男人可是出了不少的力。
除了弟弟和弟妹两个人的工作安排,还有借了不少的工业券,以及用来招待客人的米面油盐和鸡鱼肉蛋。
今天别看老何家只做了两桌的席面,但桌上的好东西,可一样不少。
不仅有白面馒头和二和面馒头,还有四五道荤腥的菜,这些菜的分量也非常的大。
让弟妹的娘家人,吃的是满嘴流油,同时也赞不绝口。
最后走的时候,甚至都差点要扶着墙了,饭桌上的盘子里,都被吃的干干净净,就连盘子底的油,都被沾着馒头吃了下去。
他们在过年的时候,可都吃不上这么丰盛的饭菜。
今天算是彻底的解馋了。
如果是普通人家,做出两桌这种规格的席面,未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要吃糠咽菜了。
甚至连糠都没得吃。
而老何家有王孟德的帮助,轻轻松松的就做出来了。
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受到影响。
相反,王孟德带去的东西,都没用完,还有不少的剩余。
家里的米缸里,白面不仅没少,还多了好几斤。
同时。
她还听说了,自己的弟弟,能租到一间厢房和一间小耳房,也是因为居委会的人,给了王孟德的面子。
不然,再轮一年,也不一定能轮到何胜文租到这么好的房子。
临走时,看着爷爷和爸妈容光焕发的模样,她心里就非常的有感触。
所以刚才就有感而发。
到了家里。
天色已经快黑了。
冉小梅正在中院水池旁刷锅洗碗,她知道儿子和儿媳妇晚上都在亲家那边吃了,所以也就没等着一起。
“妈,我来洗吧。”
何胜男看到婆婆正在忙着,连忙把自行车推到自家门口扎好,挽起袖子,就要把活计接过来。
“不用,你这忙了一天,快去歇一歇吧。”
冉小梅笑着拒绝道。
然后还冲着四周,得意的看了一眼。
儿媳妇勤快又能干,长得又好看,还给她生了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可是给她了不少的脸面。
不少邻居在背后,都经常议论。
95号院里,最好的儿媳妇,就要数她家的和老贾家的了。“没事,妈,我不累,我来吧。”
何胜男说着就扶着冉小梅起身,她伸手抢过丝瓜瓤,弯腰开始洗涮起来。
这一幕,让薛婶子和李大妈看得眼热不已。
自己家的儿媳妇,啥时候能这么抢着干活就好了。
可惜,她们最多也就比老许家的娄晓娥勤快一些。
第二天。
一大早,王孟德也顾不上处理内科里的事情,便拿着一叠稿纸,来到了蒲老的副院长办公室里。
“先生,早啊!”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麻利的拿起墙角的暖壶,给蒲老和自己各泡了一杯茶水。
“孟德,这么早来找我,是有啥事情吧。”
蒲老看着自己得意的弟子忙碌着,他坐在椅子上,把手中的医书放下,然后捻着胡须笑着问道。
自从前段时间卸任了内科负责人的职务,他就清闲了不少。
除了研究院里有事情以外,他大部分都是去诊室给人看病,或者在办公室里看看医书,以及写一些多年行医的心得。
几十年的医学理念和经验,都准备写出来,给后人留一些学习和参考的东西。
“先生,我来找您,是想让您帮我看一下这个。
这是我了几个月时间,写出来的一本供医学生学习针灸技术的教材。”
王孟德把手中的一叠草稿纸,递到了他的面前,然后说道。
自从年前鲁院长让他编写教材后,他就记在了心里。
这几个月,他不仅编写了学习针灸的教材,还陆续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
当然,其他方面主要还是以内科、皮肤科的内容为主,只是暂时还没有成系统,需要他再补充一些内容进去。
“噢,这么快就写好了,我看看。”
听徒弟说已经把医书写好了,蒲老连忙好奇的说道。
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其他人,他肯定是训斥一通,然后让回去再仔细一些。
但王孟德可不一样,完全不能按照常理去判断。
接过草稿纸,蒲老先看了一下标题,就见上边写着一行字——《针灸技术—从入门到精通》。
嚯,这口气真大。
不过想到他出神入化的针灸技术,心里也就释然了。
从第一页开始,蒲老看得还很快,上边讲述的内容,他扫一眼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毕竟他作为一名几十年的老中医,这点知识还是具备的。
等翻到快中间的时候,他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经常一页纸,他要看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多分钟。
王孟德也不着急,他端着茶杯,坐在对面,慢慢的喝着茶水,就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心里则想着,等下回去的时候,要问老师要一斤的茶叶才行。
他家里的茶叶,被王浩拿走了三四两送人,现在已经见底了。
临近中午。
蒲老放下手中的草稿,他抬起头看,揉了揉眼睛,缓了缓神,才慢慢的说道:
“孟德,这本针灸技术的书籍,写的简直是太好了。
里边不少新奇的理念和观点,让我都大受启发,这还是我看了一半的结果。
后边的内容,应该更深奥吧,我要是看完,估计最少要一周的时间。”
顿了顿,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
“前面的基础内容,你写的很详细,也给了一些学习的建议和方法,相信就算是一个初学者,也能很快就学会。
就是后边的内容,一般的学生,学起来可能会很吃力,就连我,都要思考一会儿,才能明白原理。
如果让一个学生去学习,会不会太难了一些呀。”
也不怪他有这个担忧。
就连他这个几十年的老中医,看到中间的部分,都有一些压力,根据难易程度,最后边估计也会有一些吃力。
更别说刚接触医学没多久的学生了,估计很多人都可能看不懂里边的意思。
蒲老的话,让王孟德也猛然醒悟。
他这几个月,光顾着把自己所有的针灸知识都化作文字,完全没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
这世上,针灸技术能达到他目前的水平,可以说一个没有。
想到这里,他急忙说道:
“谢谢先生的指点,这一点我还真没考虑的这么多。
那我等下拿回去,再修改修改,把后边的内容给删除一部分,再多增加一些基础的知识内容。”
“呵呵,其实也别删除的太多。
你不如把这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基础的知识,后边再加上少许的难度。
下册可以提高一些难度,让有天赋的学生去选择学习使用。”
蒲老笑着建议道。
他这几十年,也带出了不少的徒弟,算是对因材施教有了很大的了解。
“嗯,先生,我听您的。”
王孟德点头说道。
“哈哈,我主要是给你一些建议,具体该如何安排,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
蒲老哈哈大笑道。
接着,他想了想,然后又指点的说道:“对了,这本教材,你也先给朱副院长送去,让她给你指正一番。
还有,到时候教材上,主编的名字肯定是你,副主编的名字,可以写上朱副院长一个的学生名字。”
他这是再给王孟德铺路呢。
朱副院长可是鲁院长的师妹,年龄也不算大,才不到五十岁,在中医这个圈子里,也是人脉广阔。
以后在中医研究院里,交好她,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舍出去一个副主编的名字,对王孟德也没什么影响。
“先生,我觉得副主编,可以写上三个名字都没事,还有编者,也能写好几个名字。”
王孟德听了蒲老的话,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些教材或书籍上,副主编、编者的名字都有好几个,甚至是几十个。
便起了心思。
中医研究院里,这么多的中医名家,他们可能不需要这个名头,但谁没有几个得意的弟子或后辈。
这些人,虽然暂时年纪不大,但以后,绝对是中医界的骨干。
“嗯,可以再加几个名字,但也不能太多,而且,这些人想加名字,也得做出贡献。
到时候你把写好的草稿,让他们校对,最少也得提出一些好的其他见解和意见。
对了,你的几个师弟师妹,他们还年轻,就暂时别让他们署名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蒲老敦敦教导道。
他这是直接给框定了范围,想在教材上署名,最少也得有一些真本事才行。
滥竽充数可不行。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王孟德刚准备重新梳理一下草稿上的内容,就见孙小茹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师兄,外边有个姓代的同志,有着急的事情找您。”
(本章完)
随着新娘子和她的娘家人过来了。
院子里,顿时变得人来人往起来。
他们到了之后,除了带来了一些简单的嫁妆以外,每个人还主动给了三两的粮票。
这算是粮票实行以来大家默认的惯例了。
出门在外,钱可以不带,粮票必须要带上。
因为钱买不到粮票,而粮票,可以找人换钱。
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
到亲戚家也一样,大家的口粮都不富裕,紧巴巴的过日子,如果招待客人,可能家里这个月,就要挨饿了。
所以,不管去谁家,去做什么,主动递上粮票就没错。
周小燕也不客气,直接就收了,然后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让女方家里来的人进了屋里坐着喝点茶水。
这离开席,还要有一段时间呢。
“胜男,走,咱们也去屋里,陪着他们聊聊天。”
王孟德伸手抱过丫丫,然后小声的说道:
“对了,把咱们拿过来的礼物,给胜文吧。”
“行,咱们一起过去。”
何胜男笑着说道。
自己弟弟终于结婚了,她心里非常的开心。
到了屋里。
对于王孟德,女方家里来的人,都连忙站起身来,跟他打着招呼。
之前,两家商量婚期的时候,当时王孟德也在场,所以都比较熟络。
郭家的人,都知道他的医术高超,而且能量也大,自家姑娘能去清河制呢厂上班,就是他帮的忙。
聊几句后。
等何胜男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去。
顿时,就引起了大家的惊叹和羡慕。
郭家姑娘的大嫂,心里酸溜溜的,嘴上却说道:“哎哟,这床单和被罩,可是太好看了。
这大红色,上边还绣着好几个牡丹,妹妹真是太幸福了。”
她在嫁到郭家的时候,可是啥都没有,当时,只拎着一个包裹,带上两件衣服。
而郭家当时也比较困难,自然没有经济能力买新的,只是把半新的床单和被罩洗干净了用。
现在看到自己小姑子的待遇,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过往。
不仅是她,在座的女性,没有不对这套床单和被罩流露出喜爱之情的。
“哟,这个好看,等下我就给铺到床上。”
周小燕忙里偷闲,正巧来到屋里,看到了众人手里崭新的大红色床单和被罩。
她快速的把东西收拾好,生怕被别人给摸脏了。
前几天,闺女给她说了,要送一套床单被罩给弟弟当新婚礼物。
当时她就非常的高兴。
后世床单被罩可能都烂大街了,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能买到多少。
但在这个年代可不一样。
物资的短缺,导致每年每个人获得的布票,只够缝缝补补旧衣服的,完全不够买一件新衣服。
更别说床单被罩这种了。
一开始她还有些发愁,准备用家里旧的床单被罩。
没想到,现在闺女给了她这么大的惊喜。
现在她手里抱着的布料,刚一上手,就知道是顶好的,比一般的布料更有手感。
再加上这个颜色又这么喜庆,在儿子大婚之日,有一套床单和被罩,也算是附近独一个了。
这几年,草厂胡同,甚至鼓楼这边,可都没听说过谁家有这个。
想到这里,便在众女性羡慕的眼神下,喜滋滋的进了卧室。
热热闹闹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怀里抱着已经累得睡着了的闺女,王孟德和何胜男一起慢慢的往南锣鼓巷走着。
幸好这段路程不算远,天气也不冷不热。
“孟德,谢谢你。”
走了一半的路,何胜男推着自行车,忽然没头没脑的说道。
“咋了?谢我做什么?”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没事儿。”
何胜男也不多做解释,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
这段时间,为了她的弟弟,自家男人可是出了不少的力。
除了弟弟和弟妹两个人的工作安排,还有借了不少的工业券,以及用来招待客人的米面油盐和鸡鱼肉蛋。
今天别看老何家只做了两桌的席面,但桌上的好东西,可一样不少。
不仅有白面馒头和二和面馒头,还有四五道荤腥的菜,这些菜的分量也非常的大。
让弟妹的娘家人,吃的是满嘴流油,同时也赞不绝口。
最后走的时候,甚至都差点要扶着墙了,饭桌上的盘子里,都被吃的干干净净,就连盘子底的油,都被沾着馒头吃了下去。
他们在过年的时候,可都吃不上这么丰盛的饭菜。
今天算是彻底的解馋了。
如果是普通人家,做出两桌这种规格的席面,未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要吃糠咽菜了。
甚至连糠都没得吃。
而老何家有王孟德的帮助,轻轻松松的就做出来了。
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受到影响。
相反,王孟德带去的东西,都没用完,还有不少的剩余。
家里的米缸里,白面不仅没少,还多了好几斤。
同时。
她还听说了,自己的弟弟,能租到一间厢房和一间小耳房,也是因为居委会的人,给了王孟德的面子。
不然,再轮一年,也不一定能轮到何胜文租到这么好的房子。
临走时,看着爷爷和爸妈容光焕发的模样,她心里就非常的有感触。
所以刚才就有感而发。
到了家里。
天色已经快黑了。
冉小梅正在中院水池旁刷锅洗碗,她知道儿子和儿媳妇晚上都在亲家那边吃了,所以也就没等着一起。
“妈,我来洗吧。”
何胜男看到婆婆正在忙着,连忙把自行车推到自家门口扎好,挽起袖子,就要把活计接过来。
“不用,你这忙了一天,快去歇一歇吧。”
冉小梅笑着拒绝道。
然后还冲着四周,得意的看了一眼。
儿媳妇勤快又能干,长得又好看,还给她生了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可是给她了不少的脸面。
不少邻居在背后,都经常议论。
95号院里,最好的儿媳妇,就要数她家的和老贾家的了。“没事,妈,我不累,我来吧。”
何胜男说着就扶着冉小梅起身,她伸手抢过丝瓜瓤,弯腰开始洗涮起来。
这一幕,让薛婶子和李大妈看得眼热不已。
自己家的儿媳妇,啥时候能这么抢着干活就好了。
可惜,她们最多也就比老许家的娄晓娥勤快一些。
第二天。
一大早,王孟德也顾不上处理内科里的事情,便拿着一叠稿纸,来到了蒲老的副院长办公室里。
“先生,早啊!”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麻利的拿起墙角的暖壶,给蒲老和自己各泡了一杯茶水。
“孟德,这么早来找我,是有啥事情吧。”
蒲老看着自己得意的弟子忙碌着,他坐在椅子上,把手中的医书放下,然后捻着胡须笑着问道。
自从前段时间卸任了内科负责人的职务,他就清闲了不少。
除了研究院里有事情以外,他大部分都是去诊室给人看病,或者在办公室里看看医书,以及写一些多年行医的心得。
几十年的医学理念和经验,都准备写出来,给后人留一些学习和参考的东西。
“先生,我来找您,是想让您帮我看一下这个。
这是我了几个月时间,写出来的一本供医学生学习针灸技术的教材。”
王孟德把手中的一叠草稿纸,递到了他的面前,然后说道。
自从年前鲁院长让他编写教材后,他就记在了心里。
这几个月,他不仅编写了学习针灸的教材,还陆续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
当然,其他方面主要还是以内科、皮肤科的内容为主,只是暂时还没有成系统,需要他再补充一些内容进去。
“噢,这么快就写好了,我看看。”
听徒弟说已经把医书写好了,蒲老连忙好奇的说道。
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其他人,他肯定是训斥一通,然后让回去再仔细一些。
但王孟德可不一样,完全不能按照常理去判断。
接过草稿纸,蒲老先看了一下标题,就见上边写着一行字——《针灸技术—从入门到精通》。
嚯,这口气真大。
不过想到他出神入化的针灸技术,心里也就释然了。
从第一页开始,蒲老看得还很快,上边讲述的内容,他扫一眼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毕竟他作为一名几十年的老中医,这点知识还是具备的。
等翻到快中间的时候,他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经常一页纸,他要看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多分钟。
王孟德也不着急,他端着茶杯,坐在对面,慢慢的喝着茶水,就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心里则想着,等下回去的时候,要问老师要一斤的茶叶才行。
他家里的茶叶,被王浩拿走了三四两送人,现在已经见底了。
临近中午。
蒲老放下手中的草稿,他抬起头看,揉了揉眼睛,缓了缓神,才慢慢的说道:
“孟德,这本针灸技术的书籍,写的简直是太好了。
里边不少新奇的理念和观点,让我都大受启发,这还是我看了一半的结果。
后边的内容,应该更深奥吧,我要是看完,估计最少要一周的时间。”
顿了顿,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
“前面的基础内容,你写的很详细,也给了一些学习的建议和方法,相信就算是一个初学者,也能很快就学会。
就是后边的内容,一般的学生,学起来可能会很吃力,就连我,都要思考一会儿,才能明白原理。
如果让一个学生去学习,会不会太难了一些呀。”
也不怪他有这个担忧。
就连他这个几十年的老中医,看到中间的部分,都有一些压力,根据难易程度,最后边估计也会有一些吃力。
更别说刚接触医学没多久的学生了,估计很多人都可能看不懂里边的意思。
蒲老的话,让王孟德也猛然醒悟。
他这几个月,光顾着把自己所有的针灸知识都化作文字,完全没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
这世上,针灸技术能达到他目前的水平,可以说一个没有。
想到这里,他急忙说道:
“谢谢先生的指点,这一点我还真没考虑的这么多。
那我等下拿回去,再修改修改,把后边的内容给删除一部分,再多增加一些基础的知识内容。”
“呵呵,其实也别删除的太多。
你不如把这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基础的知识,后边再加上少许的难度。
下册可以提高一些难度,让有天赋的学生去选择学习使用。”
蒲老笑着建议道。
他这几十年,也带出了不少的徒弟,算是对因材施教有了很大的了解。
“嗯,先生,我听您的。”
王孟德点头说道。
“哈哈,我主要是给你一些建议,具体该如何安排,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
蒲老哈哈大笑道。
接着,他想了想,然后又指点的说道:“对了,这本教材,你也先给朱副院长送去,让她给你指正一番。
还有,到时候教材上,主编的名字肯定是你,副主编的名字,可以写上朱副院长一个的学生名字。”
他这是再给王孟德铺路呢。
朱副院长可是鲁院长的师妹,年龄也不算大,才不到五十岁,在中医这个圈子里,也是人脉广阔。
以后在中医研究院里,交好她,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舍出去一个副主编的名字,对王孟德也没什么影响。
“先生,我觉得副主编,可以写上三个名字都没事,还有编者,也能写好几个名字。”
王孟德听了蒲老的话,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些教材或书籍上,副主编、编者的名字都有好几个,甚至是几十个。
便起了心思。
中医研究院里,这么多的中医名家,他们可能不需要这个名头,但谁没有几个得意的弟子或后辈。
这些人,虽然暂时年纪不大,但以后,绝对是中医界的骨干。
“嗯,可以再加几个名字,但也不能太多,而且,这些人想加名字,也得做出贡献。
到时候你把写好的草稿,让他们校对,最少也得提出一些好的其他见解和意见。
对了,你的几个师弟师妹,他们还年轻,就暂时别让他们署名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蒲老敦敦教导道。
他这是直接给框定了范围,想在教材上署名,最少也得有一些真本事才行。
滥竽充数可不行。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王孟德刚准备重新梳理一下草稿上的内容,就见孙小茹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师兄,外边有个姓代的同志,有着急的事情找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