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第280章 民族之柱
第280章 民族之柱
(下图为被击沉的“歌利亚”号)
第二天晚上十点半左右,刚结束工作不久的夏尔像往常一样回到宿舍,他打算看一会儿书再睡觉。
现代时的夏尔并不喜欢看书,他通常是刷手机,但这时代似乎就只有书可以作为一种睡前消遣了。
就在夏尔眼皮发沉一阵阵困意袭来时,隔了两间的加利埃尼休息室方向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夏尔忽然被惊醒,接着一咕碌坐起身,他知道战场可能出现了变化,马上起床穿军装。
果然,不久就有通讯兵敲响了夏尔的门,他紧张的报告道:“上校,达达尼尔海峡战报,‘歌利亚’战列舰被击沉!”
夏尔一愣,匆匆套上鞋,一边扣着军装的扣子一边开门跟通讯兵走向作战部。
加利埃尼已经在那等着了,他的军装皱巴巴的,似乎是和衣睡的原因。
这是一个好习惯,夏尔如是想,战场可没有时间脱衣服穿衣服,这个步骤应该省略掉。
加利埃尼随手将电报递给夏尔,说:“半小时前的事,‘歌利亚’号遭到偷袭,被两枚鱼雷命中,两分钟内沉没,暂时还不清楚原因。750名船员大部失踪,现在还在紧急抢救中,不过……”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战列舰如果在两分钟内沉没,估计又像“布韦”号一样死伤惨重。
作战部忙了起来,情报一封接着一封传来,战情逐渐明朗:
当时“歌利亚”号战列舰正在驱逐舰的掩护下实施夜间轰炸任务,一艘奥斯曼帝国的“雷击舰”乘着夜色偷偷靠近,在相距不到100米的距离一口气发射了三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歌利亚”瞬间被击沉。
(注:雷击舰其实就是鱼雷艇,只是出于廉价考虑,它们使用烧煤的蒸汽机驱动,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雷击舰”,它们一般在600吨排水量左右)
加利埃尼脸色严峻。
与之前被水雷炸沉的军舰不同,这一回是奥斯曼帝国主动出击用“雷击舰”击沉协约国的战列舰,非同小可。
“这意味着在军舰上也不安全。”加利埃尼不无忧虑的说:“另外,只用一艘小小的‘雷击舰’就击沉了战列舰,这会给部队的士气造成很大的打击!”
接着加利埃尼把目光转向夏尔:“你要抓紧时间了,他们可能会借此机会再次对你发出‘声讨’。”
夏尔点了点头,这对资本家们来说是个好机会。
……
果然,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则让人震惊的消息:
“奥斯曼帝国‘雷击舰’发射三枚鱼雷击沉了‘歌利亚’号!”
“奥斯曼帝国一共有四艘这样的‘雷击舰’,这是否意味着协约国夜晚不能执行轰炸任务?战局是否会再次陷入僵局?”
“击沉‘歌利亚’的大卫是谁?”
……
最后的标题是引申自《圣经》。
“歌利亚”舰名是取自《圣经》中的巨人歌利亚,他是被少年大卫抛石击倒后杀死。
现实与《圣经》的故事颇为相似,人们纷纷猜测谁是那个杀死“歌利亚”的“大卫”。不久消息传来,奥斯曼帝国在为他们的“国家支柱”号“雷击舰”庆祝,其舰长被晋升为少校,策画这次行动的费尔勒上尉因此获得了多枚勋章,其中包括德国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一种呼声在民众中甚嚣尘上:
“他们赢不了这场战争,因为没有夏尔。”
“是时候把夏尔派上战场了,让他去教那些愚蠢的英国人怎么打仗。”
“只有夏尔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
巴黎以西600多公里的布雷斯特,这里座落着法兰西两大军港之一的布雷斯特港(另一军港是土伦港),还有法兰西最大的造船厂。
船厂内各种机器“隆隆”作响,还有嘈杂的敲打和喊叫声,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围着几艘小船的雏形忙碌着。
韦尔斯、提贾尼两人站在一旁,拿着设计图对照实物边看边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我认为船头的踏板还可以再加厚加高。”提贾尼指着图纸说:“它恰好可以跟后方的发动机配重,同时也能为士兵提供更好的掩护。”
“不能再加高了。”韦尔斯否定了这个想法:“否则会影响船体的稳定性。”
“我们通常会选择风平浪静的时候登陆。”提贾尼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士兵的安全更重要。”
“当然。”韦尔斯回答:“但你似乎没有考虑敌人的炮弹?”
提贾尼瞬间无话。
敌人的炮火会在船体周围造成不小的波浪,如果仅仅是在附近爆炸就能把船掀翻,士兵同样不安全。
韦尔斯微笑着望向提贾尼,面带欣慰:“伱似乎并不抵触海军!”
“我从来就不抵触海军。”提贾尼耸了耸肩:“我抵触的是无用的海军!”
韦尔斯微微点头。
之前提贾尼也说过类似的话,但韦尔斯不相信,他以为这只是提贾尼的一个借口。
海军怎么可能会无用?
有海军才有殖民地,有殖民地才是一个大国!
多少人为强大的海军而疯狂,而提贾尼却说海军无用。
现在,韦尔斯有些理解白提贾尼的想法了,因为这是他亲眼所见,夏尔正逐渐让“无用”的法兰西海军变得“有用”。
就在这时,管家拿着一份报纸走到韦尔斯面前:“先生,我认为您应该看看这个!”
韦尔斯接过报纸一看,头版头条上写着:《‘歌利亚’号战列舰疑似被‘雷击舰’击沉》。
凑上来的提贾尼也看到了,两人看了一会儿详情,抬起头来震惊的望向对方。
韦尔斯感叹:“这就是夏尔所说的发展鱼雷艇保护海岸线。”
“是的。”提贾尼点了点头:“这是用实战证明夏尔的理论是正确的,这还只是一艘‘雷击舰’,航速只有35节。”
(上图为奥斯曼帝国的“民族之柱”号“雷击舰”,主要武器为三具鱼雷管,另有两门75mm炮)
(本章完)
(下图为被击沉的“歌利亚”号)
第二天晚上十点半左右,刚结束工作不久的夏尔像往常一样回到宿舍,他打算看一会儿书再睡觉。
现代时的夏尔并不喜欢看书,他通常是刷手机,但这时代似乎就只有书可以作为一种睡前消遣了。
就在夏尔眼皮发沉一阵阵困意袭来时,隔了两间的加利埃尼休息室方向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夏尔忽然被惊醒,接着一咕碌坐起身,他知道战场可能出现了变化,马上起床穿军装。
果然,不久就有通讯兵敲响了夏尔的门,他紧张的报告道:“上校,达达尼尔海峡战报,‘歌利亚’战列舰被击沉!”
夏尔一愣,匆匆套上鞋,一边扣着军装的扣子一边开门跟通讯兵走向作战部。
加利埃尼已经在那等着了,他的军装皱巴巴的,似乎是和衣睡的原因。
这是一个好习惯,夏尔如是想,战场可没有时间脱衣服穿衣服,这个步骤应该省略掉。
加利埃尼随手将电报递给夏尔,说:“半小时前的事,‘歌利亚’号遭到偷袭,被两枚鱼雷命中,两分钟内沉没,暂时还不清楚原因。750名船员大部失踪,现在还在紧急抢救中,不过……”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战列舰如果在两分钟内沉没,估计又像“布韦”号一样死伤惨重。
作战部忙了起来,情报一封接着一封传来,战情逐渐明朗:
当时“歌利亚”号战列舰正在驱逐舰的掩护下实施夜间轰炸任务,一艘奥斯曼帝国的“雷击舰”乘着夜色偷偷靠近,在相距不到100米的距离一口气发射了三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歌利亚”瞬间被击沉。
(注:雷击舰其实就是鱼雷艇,只是出于廉价考虑,它们使用烧煤的蒸汽机驱动,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雷击舰”,它们一般在600吨排水量左右)
加利埃尼脸色严峻。
与之前被水雷炸沉的军舰不同,这一回是奥斯曼帝国主动出击用“雷击舰”击沉协约国的战列舰,非同小可。
“这意味着在军舰上也不安全。”加利埃尼不无忧虑的说:“另外,只用一艘小小的‘雷击舰’就击沉了战列舰,这会给部队的士气造成很大的打击!”
接着加利埃尼把目光转向夏尔:“你要抓紧时间了,他们可能会借此机会再次对你发出‘声讨’。”
夏尔点了点头,这对资本家们来说是个好机会。
……
果然,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则让人震惊的消息:
“奥斯曼帝国‘雷击舰’发射三枚鱼雷击沉了‘歌利亚’号!”
“奥斯曼帝国一共有四艘这样的‘雷击舰’,这是否意味着协约国夜晚不能执行轰炸任务?战局是否会再次陷入僵局?”
“击沉‘歌利亚’的大卫是谁?”
……
最后的标题是引申自《圣经》。
“歌利亚”舰名是取自《圣经》中的巨人歌利亚,他是被少年大卫抛石击倒后杀死。
现实与《圣经》的故事颇为相似,人们纷纷猜测谁是那个杀死“歌利亚”的“大卫”。不久消息传来,奥斯曼帝国在为他们的“国家支柱”号“雷击舰”庆祝,其舰长被晋升为少校,策画这次行动的费尔勒上尉因此获得了多枚勋章,其中包括德国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一种呼声在民众中甚嚣尘上:
“他们赢不了这场战争,因为没有夏尔。”
“是时候把夏尔派上战场了,让他去教那些愚蠢的英国人怎么打仗。”
“只有夏尔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
巴黎以西600多公里的布雷斯特,这里座落着法兰西两大军港之一的布雷斯特港(另一军港是土伦港),还有法兰西最大的造船厂。
船厂内各种机器“隆隆”作响,还有嘈杂的敲打和喊叫声,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围着几艘小船的雏形忙碌着。
韦尔斯、提贾尼两人站在一旁,拿着设计图对照实物边看边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我认为船头的踏板还可以再加厚加高。”提贾尼指着图纸说:“它恰好可以跟后方的发动机配重,同时也能为士兵提供更好的掩护。”
“不能再加高了。”韦尔斯否定了这个想法:“否则会影响船体的稳定性。”
“我们通常会选择风平浪静的时候登陆。”提贾尼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士兵的安全更重要。”
“当然。”韦尔斯回答:“但你似乎没有考虑敌人的炮弹?”
提贾尼瞬间无话。
敌人的炮火会在船体周围造成不小的波浪,如果仅仅是在附近爆炸就能把船掀翻,士兵同样不安全。
韦尔斯微笑着望向提贾尼,面带欣慰:“伱似乎并不抵触海军!”
“我从来就不抵触海军。”提贾尼耸了耸肩:“我抵触的是无用的海军!”
韦尔斯微微点头。
之前提贾尼也说过类似的话,但韦尔斯不相信,他以为这只是提贾尼的一个借口。
海军怎么可能会无用?
有海军才有殖民地,有殖民地才是一个大国!
多少人为强大的海军而疯狂,而提贾尼却说海军无用。
现在,韦尔斯有些理解白提贾尼的想法了,因为这是他亲眼所见,夏尔正逐渐让“无用”的法兰西海军变得“有用”。
就在这时,管家拿着一份报纸走到韦尔斯面前:“先生,我认为您应该看看这个!”
韦尔斯接过报纸一看,头版头条上写着:《‘歌利亚’号战列舰疑似被‘雷击舰’击沉》。
凑上来的提贾尼也看到了,两人看了一会儿详情,抬起头来震惊的望向对方。
韦尔斯感叹:“这就是夏尔所说的发展鱼雷艇保护海岸线。”
“是的。”提贾尼点了点头:“这是用实战证明夏尔的理论是正确的,这还只是一艘‘雷击舰’,航速只有35节。”
(上图为奥斯曼帝国的“民族之柱”号“雷击舰”,主要武器为三具鱼雷管,另有两门75mm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