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求情
谢照看着跪着的将军,开口道:“你也跟了我这么多年了,也别跪了,起来吧,你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才好,吐蕃之地物产贫瘠,但仍有一些特殊货物是中原必备。”
“吐蕃前来请求通商求亲,遍观朝野上下,各个大臣家的闺中女子,王公贵族的女儿孙女,要不然就是身份太低,够不上吐蕃王,要不然就是年龄偏大,整个京都,却只有风华一人适龄。”
“而且吐蕃求亲的,正是风华,这可如何是好,她可是我的侄女。你一不在六部中,二和军内阁也没什么联系,你给朕一个建议吧。”
将军心中一苦,听到谢照的话,谢照已经做出了决定,这个女帝还需要一个借口来安慰自己,这位女帝还是如此么,不管做什么,都要身边的人,给她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变,这位将军思虑一番,低下头忙说:“谢小姐身份高贵,末将本不该妄言,但既然陛下问道,末将只好命谏了。”
谢照轻轻点了点头,风眸看向这位将军,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自可直言不讳,言之有理,朕恕你无罪。”
将军再次跪下:“谢小姐世受皇恩,又得天子荫蔽,此时国家和天下需要,自然要为皇族,为天下百姓,付出自己的一切,与吐蕃联合,对我国来说有百利无害。”
“一来,虽然那吐蕃地处贫瘠苦寒之地,但吐蕃王族依然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再加上谢小姐有我燕国撑腰,自然不必忧心被吐蕃慢待。”
“二来吐蕃一族毕竟是外族,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无可靠之人制衡吐蕃王族,吐蕃王族日渐兴盛,他日必定会有大乱,成为我大燕的又一大敌,万望陛下三思,以天下为重。”
谢照听着将军的话,摇了摇头,没有多说,脸上做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
谢照长舒一口气,说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大燕和吐蕃联合,那么在吐蕃和燕国之间的那些部族,那些小国都可归燕,也可以让我大燕更加强盛,与吐蕃互通商旅,普天下的百姓也能过的更好一些。”
“一举多得,我大燕雄师,也可以以吐蕃为跳板,来扩充我大燕疆域,风华和亲一事就这样决定吧,你觉得如何?”
将军叩首,大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末将钦佩。”
谢照点了点头,粗粗一算,距离谢风华来到殿外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了,谢照看向将军:“让她进来吧,你在外面守着!”
将军一身冷汗,起身赶忙离开。
在殿外的谢风华听到月华如水,让自己等待后凄凉的笑了笑,没有坐上赐坐,而是继续跪着,旁边的太监左右为难,只好跪在一旁。
看着面前宏伟的宫殿,谢风华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经过了这么多事情,经过了和谢照这么多次的交锋,她现在已经对谢照心冷。
如果说前世的自己只是嚣张跋扈,那么现在就已经看透一切,不知道何时,自己那位好姑姑就已经不见了,如今更是要将自己远嫁吐蕃。
那个遥远的地方,谈不上害怕,也谈不上畏惧,只是心冷,有些舍不得燕昭,有些舍不得母亲,将要离开这里,虽然太过突然了,但谢风华却发现,自己现在感到,最令自己最伤心的还是谢照做的一切。
自从谢照让她等候在殿外,她就已经明白了谢照的态度,此次和亲势在必行,吐蕃的态度和条件是谢照,这位女帝完全拒绝不了的。
也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将要去往何处,她突然有些迷惘,只能无所适从的跪着,只好呆呆的看着月华如水下的大殿,她此刻仿佛能透过大殿,好像看见了当年一身帝袍的谢照。
不,那是女帝,谢照是谁呢,谢照是当年对自己最好的姑姑,是自己从小到大最崇拜的人,是自己最尊敬的人。
大殿里的那个女子只是女帝罢了,无所谓去吐蕃了,在那里不一样呢,只是苦了燕昭了,自此之后,只能隔着这偌大的京都,那遥远的吐蕃王城遥遥相望了。
想到李子麟的提议,谢风华苦笑一声,这大燕内,谁能反抗那位站在最高处的人呢?
正在想着以后的事情,大殿里的那位将军走了出来,对着谢风华一拱手:“皇上请您入殿!”
谢风华缓缓站起,感觉膝盖一麻,又要倒下,旁边的太监赶紧扶住谢风华。
“多谢。”谢风华苦笑。等她偷偷摸了摸已经发麻的膝盖,再次站稳后,跟着将军去向了大殿。
大殿外,殿门紧闭,等到谢风华走到殿前,殿门缓缓打开,谢风华突然对着将军一笑。
将军心中突然有些慌乱,不敢看向谢风华,谢风华也没有在意,大步进入了殿中,当她步入殿中,殿门又缓缓关上。
谢照看着自己的侄女走向自己,一个恍惚,好像看到了当年自己最想要活成的样子。
英姿飒爽,锦衣华服,面容娇好,充满自信,谢照叹了一口气。
谢风华大步走入大殿,看着帝位上的女帝,熟悉的脸庞,和以往别无二致的柔美,柔美与威严并存,这才是自己尊敬的谢照吧。
或许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谢照都没有变过,只是自己看透一切,却没有看过,没有猜度过,也没有看透自己的姑姑吧。
谢照看着下面的侄女,正要开口,可谢风华明白,不能让谢照开口,如果刚开始就敲定了这件事情,君无戏言,就真的改不了了。
她在来的路上心中就已经对这种最坏情况,有了应对之法,已经想好了怎么拖延,但她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会用到这个方法,但看来,此刻已经不得不用了。
谢风华当先一跪,紧接着开口:“风华拜见皇上,近日风华游览京都,听闻各大藩王在属地内大兴是非,挑拨民怨,已经不可不防。”
“风华虽是女子,但仍思报国,虽不能上战场,但也世受皇恩,但苦于没有官职,无法上本而奏,对此,风华只有夜晚进宫,面陈女帝,唐突之处,还请女帝海涵!对于各大藩王之事,若风华所言有错,请女帝治罪!”
“吐蕃前来请求通商求亲,遍观朝野上下,各个大臣家的闺中女子,王公贵族的女儿孙女,要不然就是身份太低,够不上吐蕃王,要不然就是年龄偏大,整个京都,却只有风华一人适龄。”
“而且吐蕃求亲的,正是风华,这可如何是好,她可是我的侄女。你一不在六部中,二和军内阁也没什么联系,你给朕一个建议吧。”
将军心中一苦,听到谢照的话,谢照已经做出了决定,这个女帝还需要一个借口来安慰自己,这位女帝还是如此么,不管做什么,都要身边的人,给她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变,这位将军思虑一番,低下头忙说:“谢小姐身份高贵,末将本不该妄言,但既然陛下问道,末将只好命谏了。”
谢照轻轻点了点头,风眸看向这位将军,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自可直言不讳,言之有理,朕恕你无罪。”
将军再次跪下:“谢小姐世受皇恩,又得天子荫蔽,此时国家和天下需要,自然要为皇族,为天下百姓,付出自己的一切,与吐蕃联合,对我国来说有百利无害。”
“一来,虽然那吐蕃地处贫瘠苦寒之地,但吐蕃王族依然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再加上谢小姐有我燕国撑腰,自然不必忧心被吐蕃慢待。”
“二来吐蕃一族毕竟是外族,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无可靠之人制衡吐蕃王族,吐蕃王族日渐兴盛,他日必定会有大乱,成为我大燕的又一大敌,万望陛下三思,以天下为重。”
谢照听着将军的话,摇了摇头,没有多说,脸上做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
谢照长舒一口气,说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大燕和吐蕃联合,那么在吐蕃和燕国之间的那些部族,那些小国都可归燕,也可以让我大燕更加强盛,与吐蕃互通商旅,普天下的百姓也能过的更好一些。”
“一举多得,我大燕雄师,也可以以吐蕃为跳板,来扩充我大燕疆域,风华和亲一事就这样决定吧,你觉得如何?”
将军叩首,大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末将钦佩。”
谢照点了点头,粗粗一算,距离谢风华来到殿外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了,谢照看向将军:“让她进来吧,你在外面守着!”
将军一身冷汗,起身赶忙离开。
在殿外的谢风华听到月华如水,让自己等待后凄凉的笑了笑,没有坐上赐坐,而是继续跪着,旁边的太监左右为难,只好跪在一旁。
看着面前宏伟的宫殿,谢风华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经过了这么多事情,经过了和谢照这么多次的交锋,她现在已经对谢照心冷。
如果说前世的自己只是嚣张跋扈,那么现在就已经看透一切,不知道何时,自己那位好姑姑就已经不见了,如今更是要将自己远嫁吐蕃。
那个遥远的地方,谈不上害怕,也谈不上畏惧,只是心冷,有些舍不得燕昭,有些舍不得母亲,将要离开这里,虽然太过突然了,但谢风华却发现,自己现在感到,最令自己最伤心的还是谢照做的一切。
自从谢照让她等候在殿外,她就已经明白了谢照的态度,此次和亲势在必行,吐蕃的态度和条件是谢照,这位女帝完全拒绝不了的。
也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将要去往何处,她突然有些迷惘,只能无所适从的跪着,只好呆呆的看着月华如水下的大殿,她此刻仿佛能透过大殿,好像看见了当年一身帝袍的谢照。
不,那是女帝,谢照是谁呢,谢照是当年对自己最好的姑姑,是自己从小到大最崇拜的人,是自己最尊敬的人。
大殿里的那个女子只是女帝罢了,无所谓去吐蕃了,在那里不一样呢,只是苦了燕昭了,自此之后,只能隔着这偌大的京都,那遥远的吐蕃王城遥遥相望了。
想到李子麟的提议,谢风华苦笑一声,这大燕内,谁能反抗那位站在最高处的人呢?
正在想着以后的事情,大殿里的那位将军走了出来,对着谢风华一拱手:“皇上请您入殿!”
谢风华缓缓站起,感觉膝盖一麻,又要倒下,旁边的太监赶紧扶住谢风华。
“多谢。”谢风华苦笑。等她偷偷摸了摸已经发麻的膝盖,再次站稳后,跟着将军去向了大殿。
大殿外,殿门紧闭,等到谢风华走到殿前,殿门缓缓打开,谢风华突然对着将军一笑。
将军心中突然有些慌乱,不敢看向谢风华,谢风华也没有在意,大步进入了殿中,当她步入殿中,殿门又缓缓关上。
谢照看着自己的侄女走向自己,一个恍惚,好像看到了当年自己最想要活成的样子。
英姿飒爽,锦衣华服,面容娇好,充满自信,谢照叹了一口气。
谢风华大步走入大殿,看着帝位上的女帝,熟悉的脸庞,和以往别无二致的柔美,柔美与威严并存,这才是自己尊敬的谢照吧。
或许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谢照都没有变过,只是自己看透一切,却没有看过,没有猜度过,也没有看透自己的姑姑吧。
谢照看着下面的侄女,正要开口,可谢风华明白,不能让谢照开口,如果刚开始就敲定了这件事情,君无戏言,就真的改不了了。
她在来的路上心中就已经对这种最坏情况,有了应对之法,已经想好了怎么拖延,但她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会用到这个方法,但看来,此刻已经不得不用了。
谢风华当先一跪,紧接着开口:“风华拜见皇上,近日风华游览京都,听闻各大藩王在属地内大兴是非,挑拨民怨,已经不可不防。”
“风华虽是女子,但仍思报国,虽不能上战场,但也世受皇恩,但苦于没有官职,无法上本而奏,对此,风华只有夜晚进宫,面陈女帝,唐突之处,还请女帝海涵!对于各大藩王之事,若风华所言有错,请女帝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