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恐怖的道德值
第30章 恐怖的道德值
空气中弥漫着药物的苦涩味道,但江淮并不在意,只专注于他的目标——
医院里的病人!
“程子航,6岁,症状感冒。”
“冯诗琪,23岁,症状慢性胃炎。”
“贾美丽,51,症状牙周炎。”
江淮通过系统的探测技能,精准的筛选出符合道德值标准的人。
然后,江淮凭借着速度,寻找着最合适的叮咬位置。
可能是手臂、脖子、大腿、后脑勺……
只要江淮找到合适的落点,一瞬间,他锋利的喙就能刺入皮肤,然后注入治疗对应的抗体。
整个过程极快,大概几秒钟时间。
这些被叮咬的病人,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甚至都没反应过来。
哪怕发现了江淮的存在,挥臂驱赶,也没啥事。
江淮如钢铁般坚硬的身躯,普通人也伤害不了他。
就这样,江淮在医院中游走。
轻巧的穿梭在的每一个科室。
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
江淮像一位隐秘的守护者,将能够治愈疾病的抗体注入到这些生病了的人体内。
江淮没有停歇,他的每一次叮咬,都是对生命的拯救。
每一次飞翔,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免于病痛的折磨。
他虽小如蚊,却是无数人未曾知晓的救世者!
随着抗体注入,病人的病不会立刻消失,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效,症状会逐渐减轻。
当然也有例外。
像感冒这种小问题,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痊愈。
医院的候诊大厅里,一对夫妻挂号后,正等待着叫号。
妻子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性,眼睛有些红肿,鼻头微微发红,显然是受了感冒的折磨。
丈夫是陪同她来的,时不时关切询问。
因为看病的人多,候诊等待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排了十几分钟队后,轮到他们了。
护士叫到她的名字,丈夫大喜过望,立刻带妻子走向诊室。
王医生抬起头,和蔼地微笑着示意她坐下。
王医生一边把脉,一边询问道:
“哪里不舒服?”
女人皱了皱眉。
奇了怪了!
她刚才还打喷嚏、鼻塞,怎么突然间就好了,鼻子也不堵了,神清气爽。
“额……大夫,我好像没病。”
“??????”
王医生人傻了!
他愣了一下,手中的笔停在了记录本上。
没病你来医院看什么病?
神经病啊!
王医生抬头看向女人,眉头微微皱起:
“脉象正常,确实没病,你可以走了。”
夫妻俩抱歉的道了谢,走出诊室。
王医生苦笑摇头,等待下一个病人的中途,喃喃自语:
“怎么奇了怪了,今天遇见好几个这样的人?”
而且,不仅耳鼻咽喉科是这样,其他科室的同事,也发生了好几例。
患者排队半天,见面一诊断,患者说我没病。王医生表示自己很无语!
……
一千、两千、三千、四千……
随着江淮不断的忙碌,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病人。
他的积分越涨越多。
“我靠!这可比咬人注入病毒赚积分快多了!”
江淮感慨道。
不愧是救人有积分加成,确实要比害人加的积分多。
就在江淮在医院走廊忙碌穿梭之时,他突然注意到一阵异常的骚动。
医院外面,响起一阵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声,甚至还有警笛声。
被警摩托开道的救护车,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停在了医院门口。
这并不符合规定,因为医院设有专用的救护车停车位。
碰!
救护车车门被几名医护人员迅速推开,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将担架床推出车厢,手忙脚乱的送进了华山医院。
担架床上躺着一位老人,他面容苍白,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眼睛微闭,神情看起来异常疲惫和痛苦。
当这位老人进入华山医院的大门时,那一刻,整个华山医院的气氛都仿佛变了!
医院迅速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院长亲自带领一批资深医生和医护人员迎接这位病人。
在病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华山医院却调配了最好的病房,腾出了设备最齐全、环境最安静的vip病房,给这位病人入住。
病房内的大窗户宽敞明亮,床单和被褥都是顶级的高绒度面料,洁白无瑕。
床边配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等一应俱全,就连窗边的景致也被精心布置,令人赏心悦目。
这样的病房,一般人根本没有入住资格。
江淮察觉到了不对劲,这位病人的身份显然不一般!
“让我来看看你是何方神圣?”
江淮一个探测术,对方的信息出现在了他面前。
姓名:程顺和
年龄:84岁
身体状态:急性阑尾炎
道德值:90万、-3
看到这个道德值的第一眼,江淮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眼了。
90万?
不是兄弟!
道德值还能高到90万?
这么离谱吗?
本以为夏瑾禾1000道德值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却没想到是小巫见大巫。
“刚才那是程顺和院士?他怎么病了?”
“程顺和是谁?”
“沃德天!你连他都不认识?”
从走廊外两个护士口中的谈话,江淮知道这个人的身份。
程顺和,84岁的耄耋老人,科学院院士。
农业研究领域的泰斗,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难题,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所培育的小麦,耐迟播、灌浆快、脱水快、成熟早。
让无数华夏人吃上了便宜且优质的小麦!
若不是他,面条、面包、馒头、烧饼这些小麦制品,因为成本的提高,价格也要上涨很多。
而今,这位功德无量的老人,却患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
但是问题来了!
84岁的高龄老人,手术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秉承着能不开刀就不开刀的原则。
于是,医生陷入了两难!
华山医院紧急召集了最权威的专家,组成了几十人的医疗团队,讨论着可行方案,每个人的神情间都透出深深的顾虑。
那是种对国家功臣的最高敬意和关怀!
他们担心自己一个决策失误,导致这位老人含冤而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
(本章完)
空气中弥漫着药物的苦涩味道,但江淮并不在意,只专注于他的目标——
医院里的病人!
“程子航,6岁,症状感冒。”
“冯诗琪,23岁,症状慢性胃炎。”
“贾美丽,51,症状牙周炎。”
江淮通过系统的探测技能,精准的筛选出符合道德值标准的人。
然后,江淮凭借着速度,寻找着最合适的叮咬位置。
可能是手臂、脖子、大腿、后脑勺……
只要江淮找到合适的落点,一瞬间,他锋利的喙就能刺入皮肤,然后注入治疗对应的抗体。
整个过程极快,大概几秒钟时间。
这些被叮咬的病人,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甚至都没反应过来。
哪怕发现了江淮的存在,挥臂驱赶,也没啥事。
江淮如钢铁般坚硬的身躯,普通人也伤害不了他。
就这样,江淮在医院中游走。
轻巧的穿梭在的每一个科室。
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
江淮像一位隐秘的守护者,将能够治愈疾病的抗体注入到这些生病了的人体内。
江淮没有停歇,他的每一次叮咬,都是对生命的拯救。
每一次飞翔,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免于病痛的折磨。
他虽小如蚊,却是无数人未曾知晓的救世者!
随着抗体注入,病人的病不会立刻消失,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效,症状会逐渐减轻。
当然也有例外。
像感冒这种小问题,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痊愈。
医院的候诊大厅里,一对夫妻挂号后,正等待着叫号。
妻子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性,眼睛有些红肿,鼻头微微发红,显然是受了感冒的折磨。
丈夫是陪同她来的,时不时关切询问。
因为看病的人多,候诊等待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排了十几分钟队后,轮到他们了。
护士叫到她的名字,丈夫大喜过望,立刻带妻子走向诊室。
王医生抬起头,和蔼地微笑着示意她坐下。
王医生一边把脉,一边询问道:
“哪里不舒服?”
女人皱了皱眉。
奇了怪了!
她刚才还打喷嚏、鼻塞,怎么突然间就好了,鼻子也不堵了,神清气爽。
“额……大夫,我好像没病。”
“??????”
王医生人傻了!
他愣了一下,手中的笔停在了记录本上。
没病你来医院看什么病?
神经病啊!
王医生抬头看向女人,眉头微微皱起:
“脉象正常,确实没病,你可以走了。”
夫妻俩抱歉的道了谢,走出诊室。
王医生苦笑摇头,等待下一个病人的中途,喃喃自语:
“怎么奇了怪了,今天遇见好几个这样的人?”
而且,不仅耳鼻咽喉科是这样,其他科室的同事,也发生了好几例。
患者排队半天,见面一诊断,患者说我没病。王医生表示自己很无语!
……
一千、两千、三千、四千……
随着江淮不断的忙碌,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病人。
他的积分越涨越多。
“我靠!这可比咬人注入病毒赚积分快多了!”
江淮感慨道。
不愧是救人有积分加成,确实要比害人加的积分多。
就在江淮在医院走廊忙碌穿梭之时,他突然注意到一阵异常的骚动。
医院外面,响起一阵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声,甚至还有警笛声。
被警摩托开道的救护车,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停在了医院门口。
这并不符合规定,因为医院设有专用的救护车停车位。
碰!
救护车车门被几名医护人员迅速推开,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将担架床推出车厢,手忙脚乱的送进了华山医院。
担架床上躺着一位老人,他面容苍白,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眼睛微闭,神情看起来异常疲惫和痛苦。
当这位老人进入华山医院的大门时,那一刻,整个华山医院的气氛都仿佛变了!
医院迅速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院长亲自带领一批资深医生和医护人员迎接这位病人。
在病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华山医院却调配了最好的病房,腾出了设备最齐全、环境最安静的vip病房,给这位病人入住。
病房内的大窗户宽敞明亮,床单和被褥都是顶级的高绒度面料,洁白无瑕。
床边配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等一应俱全,就连窗边的景致也被精心布置,令人赏心悦目。
这样的病房,一般人根本没有入住资格。
江淮察觉到了不对劲,这位病人的身份显然不一般!
“让我来看看你是何方神圣?”
江淮一个探测术,对方的信息出现在了他面前。
姓名:程顺和
年龄:84岁
身体状态:急性阑尾炎
道德值:90万、-3
看到这个道德值的第一眼,江淮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眼了。
90万?
不是兄弟!
道德值还能高到90万?
这么离谱吗?
本以为夏瑾禾1000道德值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却没想到是小巫见大巫。
“刚才那是程顺和院士?他怎么病了?”
“程顺和是谁?”
“沃德天!你连他都不认识?”
从走廊外两个护士口中的谈话,江淮知道这个人的身份。
程顺和,84岁的耄耋老人,科学院院士。
农业研究领域的泰斗,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难题,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所培育的小麦,耐迟播、灌浆快、脱水快、成熟早。
让无数华夏人吃上了便宜且优质的小麦!
若不是他,面条、面包、馒头、烧饼这些小麦制品,因为成本的提高,价格也要上涨很多。
而今,这位功德无量的老人,却患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
但是问题来了!
84岁的高龄老人,手术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秉承着能不开刀就不开刀的原则。
于是,医生陷入了两难!
华山医院紧急召集了最权威的专家,组成了几十人的医疗团队,讨论着可行方案,每个人的神情间都透出深深的顾虑。
那是种对国家功臣的最高敬意和关怀!
他们担心自己一个决策失误,导致这位老人含冤而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