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动作很大,先忍一下
    皇帝站了起来,诸王也都一一站了起来。
    朱常洛看着他们:“列祖列宗面前,不敢妄言。你们,信不信朕?愿不愿助朕?”
    皇陵的夜风还在吹,但此刻风向略有不同了。
    从万历二十八年开始,大明的变化他们也看在眼里:三侯五伯,京营拉出去了;士绅怨气冲天,但已经不知被割了多少积财。
    现在皇帝说他要开疆拓土,要把大明周边的藩国都换成姓朱,让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国土、臣民,甚至……军队?
    这是一个饼,但短期占优势,远期得到了保证的潞王看着自己这亲侄子,第一个跪了下去说道:“臣信!臣愿助陛下!”
    其实已经没法反抗,皇帝没拿刀直接割就不错了,何况还愿意在列祖列宗的坟前画这个饼?
    原来坟前议事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愿意相信:这真的是一个承诺,尽管还看不到一丝苗头。
    等待袭封王位的朱华增第二个磕头,然后就是第三个、第四个……
    朱常洛很开心:“有了你们这些表态,再接下来,就是朕这个大族长让朝臣们闭口不言的时候了!”
    ……
    次日,御驾回京。
    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地方上,每一个藩王都有自己的王府,有自己的仪仗规制。
    让他们都离开封国,怎么管理?安置在哪里?
    先帝既已下葬,按置该服丧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朱常洛本来也可以仍旧服丧两年多做做样子的,但没那个必要——之前感情好的亲父子也都没有这么做。
    国事毕竟这么多。
    二月应该举行的礼部会试没有因此而延期,只不过殿试延期了半月,他要去处理。
    朱翊钧既然已经睡进了他早就为自己修好的地宫里,那么他这哲宗实录、太岳公集也该正式开始编修了,加快速度。
    这个工作需要的时间不短。
    而从去年就开始动议的宗禄改革,诸王既已进京,该有个定论了。
    因楚宗案而起的楚藩作乱、贼子谋反,也该最终结案了。
    在朱常洛取得的巨大成果面前,这么多藩王当面,诸位重臣都瞠目结舌,并且要面对朱常洛抛给他们的巨大难题。
    诸藩王安置于南京!
    “有何不可?南京紫禁城,闲置在那里罢了。若能改一改,既安置了诸王,又解了外朝营建大木之忧。”
    叶向高和王锡爵头皮发麻。
    北京紫禁城的外廷营建虽然是以石料为主,但所需要的木材还是不少。
    朝堂的顶级象征,当然还是想谋些真正的大木来,但很难。
    而皇帝现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南京紫禁城改一改,以后变成实封了藩王的住处。
    所要改的,当然是中轴上象征着皇权的诸殿。其他地方,至少规制上都是同一规格的。
    改一改、拆一拆,大木不就有了?再让遮洋行和漕军运到北面来。
    这是何等残暴的大工程?南京国本的象征不要了?
    但这还不算大问题,大问题是:把这些藩王都安置到南京,难道不怕将来南北对峙、裂土内乱了?
    “是谁要拥戴南京藩王?是魏国公、长江水师,还是江南官绅?”
    朱常洛只这么反问了一句,大家倒吸一口凉气。
    叶向高不知道这会引起多大的波澜。
    朱常洛冷哼一声:“明明白白地安置过去。若是江南官绅因为心中惧怕而安生下来,朕也省心不少。早就说了,本想安稳几年的。远在武昌府的楚藩他们都能煽风点火,现在近在咫尺,看看是不是仍旧煽风点火。他们不惹事,便知朕意在安稳,绝不多事!”
    田乐看着藩王们,低下了头。
    其实吧,都扎堆在一起反而也好。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藩王有这么多。谁的势头不对,难道风声能被掩盖得如此之紧?
    应该说最可能的情形反而是江南的军队出了问题,然后草草密谋之后就黄袍加予谁。
    后面自然要干脆一次把事做绝,要砍就砍了大部分藩王全家。
    可真那样做了,且不论北方军队的实力,这等残暴的皇帝,能坐得稳皇位吗?
    当然了,田乐在枢密院,他知道皇帝并不把这个事情当做数百年的长远策略来考虑,所以那些真正天下大乱了的情形、秩序完全崩坏的状况不需要考虑在内。
    现在无非是过渡安置一下,并且通过他刚才所说的那个宗室商号把经济触手伸进江南。
    藩王们在南京,可不只是真的被圈养。宗室商号,是要以南京为核心来运作的。
    顺便……如果南京紫禁城的象征意义都被瓦解了,对南直隶的将来……是不是也会埋下伏笔?王锡爵他们不是田乐,不知道枢密院的谋划早已不限于大明之内。
    不管怎么说,朱常洛的想法实在是完全超出王锡爵、叶向高、朱赓、沈鲤他们的思维。
    在楚藩案刚刚要落下尾声、万历皇帝刚刚驾崩的当下,天下藩王都被安置到南京实在是个太敏感的话题。
    江南官绅们只怕碰都不敢碰。
    皇帝似乎就差喊一句:你们再撩一撩试试?
    天知道伴随着这个做法的,还有多少其他布置。
    这种另一个凤阳高墙一般的做法,也不知道藩王们到底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王府、田产店产、宗藩大权都被夺了啊!
    那宗室商号养着整个宗室,真能让他们甘之如饴?
    此刻在他们眼中,藩王们是在京营大军拉出去之后认命了的。
    大明朝野,尤其是江南和之前有藩王的地方,都要适应新局面。
    朱常洛说道:“有许多事需要做。朕仍是去年初的那句话,好好休养生息。只要不惹事生非,朕就不会多事?卿等且看,诸位藩王都是与朕共议过之后,商议好这宗藩新法子的,都觉得好。”
    “……”
    王锡爵他们觉得,藩王们的话语和表情多少还是有些言不由衷的。
    但他们看着皇帝,涉及到宗藩的原先赐田和后来的折禄庄田,这十余万顷田土将来的管理实在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涉及很多省府州县。
    话题提了出来,这是朱常洛不准备退让的地方。
    “本就是官府当做官田在管,佃租之人或者是王府寻来的,或者是官府寻来的。如今,无非让宗人府下找来的百姓佃租罢了,赋税管理仍照旧制。”
    王锡爵想了想,最后还是闭了嘴。
    许多王庄和折禄庄田,现在都是地方乡绅大户在佃租,再转租给他人耕种。
    现在宗人府横插一杠,看皇帝的做派当然是要直接找小民佃租了。这事惠及百姓,但无异于又割地方官绅们一刀。
    朱国祚脑袋疼的是另一件事:“陛下,还有那么多王府属官……”
    这些都该礼部来管。
    “从进士出身到如今举人秀才出身,王府属官本就既无上进之路,又只一味贪财。”
    他看着李戴,因为选人权力又在吏部:“地方添官加俸,中枢增设衙司,宗人府下新设商号,省学、宗学……这么多的出路,无非想好怎么安置便是。要忙的事情很多,朕没有那么多精力老是处理什么士绅因厉行优免而生的怨望。再不定下心来,拉练的京营继续走两三年好了,卿等专心忙该忙的事。”
    众人无言以对。
    太上皇帝驾崩之后,皇帝一方面显得一心搞发展,一方面又显得对士绅们屡屡的挑衅越来越没耐心了。
    就连宗藩的改革也与这件事隐隐联系起来。
    如果江南真与安置到南京的藩王们眉来眼去,京营会不会干脆过去杀一趟,那可真难说了。
    这事就很不好评价。
    皇帝每次放出什么政策来,就好像有个美人对你宽衣解带搔首弄姿,但你必须坐怀不乱。
    皇帝的动作很大,但江南和天下士绅要先忍一下。
    其实朱常洛又有什么坏心眼呢?
    他只想再发育一阵,再锻炼一阵,先变得更强再说。
    大明这老迈之躯要焕发新生机,谈何容易?
    从这泰昌四年开始,他再次以宗藩改革定下了一个新局面。
    拉到地方的京营还没回,改革的重心似乎从士绅转向了宗藩。
    有人想谋反的论调犹在耳畔,现在藩王们都要去南京住。
    张居正要配享太庙,新君在这一天又提议效仿枢密院,御书房、进贤院、施政院、鉴察院都定好正式的相位官职名称,激励他们安抚住天下,好好发展壮大。
    而后今年京察定下基调:以选任贤能、各得其位为主,今年的主题不搞党争,不重贬黜。
    “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了。去年就说先巩固成效,非闹出个大动静来。现在干脆宗藩也改一改,其他四相都定好名分。接下来三年,只抓落实。地方别再闹腾了,朕就只安心做做学问上的事。卿等以为,是不是该这样?”
    “善政莫过于此,圣明莫过于陛下!”叶向高一到这里就能当上正式文相,他已经在考虑这文相的正式官职名该叫什么了。
    那可是从一品实职!
    泰昌元年到泰昌三年,如今泰昌四年到泰昌六年。
    三年又三年,朱常洛感慨着不容易。
    再有三年,大明能壮了吗?
    壮则有变!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