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联盟抗明?
土默特的权贵们其实都清楚,威震当世的俺答最终也只能与汉人议和,还要向汗庭表面臣服,这背后有十分深刻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没法子满足各部的利益。
俺答固然可以凭兵力压服左翼,做那汗庭之主,然后呢?
在大明不是对草原部族有压倒性优势之前,俺答就必须时刻防备大明。敌对关系之下,边市断绝,那就是无休无止的劫掠、烧荒。各部的利益不能满足,停滞甚至倒退,最终也只会是一个松散的汗庭。
所以俺答后来选择了另一条路,寻找别的办法。筑城、定居、和议、贸易……
至少土默特部在这条道路下越来越富裕,土默特的各领主们都很满意。
现在明使想告诉他们的是:盐铁不禁,是因为大明将不必再忌惮他们了。大明会用这场胜利告诉草原部族,对他们其实可以生杀予夺。只不过,汉人也不会跑到广袤的草原上放牧,他们需要一个忠顺的王统御各部,安心进行和平的贸易。
土默特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走了这条路,验证了这条路。
所以卜石兔现在敢口出狂言,因为他虽然打不过大明、在麻贵手上吃过大亏,但他觉得这一次可以落井下石、打得赢残弱的左翼同族。
而战后,他也能凭土默特部已经验证了的法子,通过边市为各部族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让他们愿意效忠于新的汗庭。
三娘子看着故作豪迈的他。
心中有些苦涩:文质彬彬的大明文臣总是藏着刀,那家伙一句边市暂停,又让她想起当年那个宣大总督郑洛对她说的话。
没了边市大权,她就是个普通妇人而已。
是大明只认她的边市印信,这才给了她一辈子的尊崇。
现在土默特部有和汗庭联手的选择吗?
没有,边市停掉之后,她、大成比吉、素囊……全都会失去最大的倚仗。如果不想任人宰割,那就只有凭板升之众,先在部族内与其他领主打上几年。
回头来,不论是残余或大胜的汗庭出手,又或者是大明出手,土默特的结局都将注定。
所以现在,三娘子愿意激励一下卜石兔。
土默特、大板升,这毕竟是她一生的心血。如果土默特需要打一仗,有更强的兵力来保护土默特的财富,那么现在不如去找左翼练。
“你愿意去应昌城?”她问卜石兔。
“你要跟我去!”卜石兔盯着她,“你筑了这座城,再助我筑起应昌城。素囊,库库和屯甚至丰州滩都可以交给你,但是板升之众让一半给我!还有愿意跟我去援助汗庭的吗?”
“……援助?”兀鲁把都儿又愣了一下。
卜石兔阴狠地说道:“对,援助!要不然,怎么才能轻松到大宁北面?”
既然准备做了,那还讲什么太多道德?汉人也说了,兵不厌诈。
世上从不缺野心家。
现在何和礼心里也有野心在增长,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努尔哈赤、为建州女真。
“额驸!我听说有鞑骑从东边绕过来了!”
龚正陆赶到了他面前,长驱直入,焦急询问。
何和礼紧盯着他目色不善,随后看向在他身后赶来的家丁:“狗奴才,为什么不守规矩,不通报?拖下去打二十鞭子!”
龚正陆脸色一变:“额驸是想说我不该闯来?”
“才一年,赫图阿拉城里的动静,你又都能知道了。”
何和礼也不避讳,心中并不痛快。
这老汉人在建州呆了这么长时间,如今再得“重用”。族中有些蠢笨的不明白倒也罢了,可他自己反倒以忠臣、重臣自居,插手的事越来越多。
“建州留给了我看着,是有鞑靼汗庭的使节来了,你想说什么?”
“他们可是想说动建州出兵夹击大明?额驸,万万不可!”
“为什么?”何和礼只是平静地反问。
“皇帝陛下和朝廷既给了恩典,允了开国受册为王,如何能背信弃义?如今辽东大明边军虽出了边墙征讨辽河套,但东面边墙仍有大军,易守难攻;就算辽东边军一时左支右绌,让建州得了手,但建州与大明就是不死不休了,以大明国力,建州有灭族之祸;大王正在征讨朝鲜,若是被说动夹击大明,如何能支应两边粮草军资,部民怎么过这个冬?”
龚正陆连连说话,道尽坏处。
“我怎么会自己做主?但既然有使节过来,当然要传信给大王,让他决断。”何和礼看着他,“你未免太急了,这般替大明着想?”
“事关建州根本!额驸难道还信不过我?我这是为大明着想吗?我说的几条,额驸难道不认同?”
何和礼只打了个哈哈,外面鞭抽阿哈的声音反映着他内心的情绪。
什么恩典,强取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之地,是恩典吗?从抚顺关到宽甸六堡,大明辽东边军在东面确实仍旧有大量兵力,但若是岱青说的事成真,锦州确实被他们打下来了呢?
如果大明失去了整个辽东,鞑靼人直逼山海关和蓟州镇,大明还顾得上来寻建州的麻烦?
至于说粮草军资……那辽源军民府可没有边墙,大明朝廷和富商不知拉了多少银钱财货出来大兴土木。
当然,何和礼也不会冒然决定,他只是把消息和自己的考虑都送去了统门河下游已经被攻下来的朝鲜边境六镇城。
现在努尔哈赤在那里坐镇,前锋自有诸英、代善等贝子和大将们攻伐,消息来往的时间并不需要多久。
何和礼甚至觉得可以和朝鲜谈一谈。
建州是在大明的默许下功绩朝鲜的,这笔账朝鲜可以找大明算。
不如再转一转枪头,帮朝鲜国主迅速平了叛,然后相约一起进攻辽东。
皇帝不肯册封李晖为国主,安的是什么好心?何和礼不信李晖心里不气愤。
如果是建州女真、朝鲜和汗庭一起出手攻击辽东,那还怕什么?大家都成了同盟,以后共同应对大明了事。
而叶赫部做了狗腿子,出兵和大明一同攻打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以后还能在这存在?
三部之地,叶赫,再加上如今的大半个辽东,建州这才是真正一统,这一带不比朝鲜东边好多了,更适宜成为将来的女真国?
何和礼听着龚正陆喋喋不休,也听着院子里的惨呼,开口说道:“好了。我只是尽本分,来使难道不见?有了消息难道不报给大王?龚先生太急了,稍安勿躁。该怎么做,大王自有决断。”
看着龚正陆再三叮嘱心事重重地离开,何和礼觉得如果努尔哈赤认可他的想法,这老酸儒要第一个宰掉。
只有自己人靠得住。
当然了,那样一来,黄台吉、穆库什只怕是没活路了。
但黄台吉是如今的“嫡子”,诸英和代善只怕也会乐见他殒命大明。
何和礼思索了很久,然后还是吩咐了下去:“先去做好准备,把马喂饱,让南面防备宽甸六堡的人过来一半!”
这盛夏时节,统门河下游也水声潺潺,入海处的两边波澜壮阔,浪汹涌。
努尔哈赤下了马,站在统门河的出海口静静望着东边。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一直在思考。
这个决定很难做。
一旦做出来了,就再也不能回头。要么建州女真被灭族,要么大明从此出不了山海关。
他看着海,也想到了海。
在山海关畔,大明战舰是给他们看的。
只是告诉他,将来大明可以很容易经海路攻击朝鲜吗?
如果能攻朝鲜,当然也能攻辽东。
除非鞑靼能压得大明无暇东顾,让建州得到足够的时间。
要想壮大到足以抗衡将来的汗庭和大明,他必须要足够多的能工巧匠。仅仅辽东那边的,恐怕还不够,还需要从朝鲜掳到足够多的阿哈。
关键问题是,汗庭有那个能耐吗?
努尔哈赤打败过九族联军,其中就有科尔沁的部族,他怀疑鞑靼人如今的战力。
但他最忌惮的还是如今的明廷,如今那个皇帝和他的大臣们。
这一步不能踏错。
他想起东哥,这样一个一心想着置自己于死地的女人,大明皇帝把她带了回去,是不是也在等一个收拾建州的借口呢?
至少多年来他努尔哈赤不敢得罪大明,一心整合着内部而已。
“告诉何和礼。”他终于开了口,“不要乱动!至少先等西面的消息。让龚正陆告诉大明边臣,就说建州愿意出兵去帮大明合围汗庭大军。”
努尔哈赤看着何和礼派来的人:“我们亲眼看到的局面才是真的。跟他说,先等两个月,等到快入冬。雪下来的时候,就要有个结果了。到时候,我自会回去主持大局!”
这也许是个绝好的机会,又也许是个巨大的陷阱。
他想了想之后又说道:“千方百计打听李成梁的消息。这样的大战,大明如果不用他,那就是最大的疏漏!”
从宣大到辽东,如此大的行动,大明皇帝整训了多年的京营用在了哪里?只是稳守北京城吗?
努尔哈赤想着那个年轻而霸道的皇帝,心里表示怀疑。
(本章完)
土默特的权贵们其实都清楚,威震当世的俺答最终也只能与汉人议和,还要向汗庭表面臣服,这背后有十分深刻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没法子满足各部的利益。
俺答固然可以凭兵力压服左翼,做那汗庭之主,然后呢?
在大明不是对草原部族有压倒性优势之前,俺答就必须时刻防备大明。敌对关系之下,边市断绝,那就是无休无止的劫掠、烧荒。各部的利益不能满足,停滞甚至倒退,最终也只会是一个松散的汗庭。
所以俺答后来选择了另一条路,寻找别的办法。筑城、定居、和议、贸易……
至少土默特部在这条道路下越来越富裕,土默特的各领主们都很满意。
现在明使想告诉他们的是:盐铁不禁,是因为大明将不必再忌惮他们了。大明会用这场胜利告诉草原部族,对他们其实可以生杀予夺。只不过,汉人也不会跑到广袤的草原上放牧,他们需要一个忠顺的王统御各部,安心进行和平的贸易。
土默特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走了这条路,验证了这条路。
所以卜石兔现在敢口出狂言,因为他虽然打不过大明、在麻贵手上吃过大亏,但他觉得这一次可以落井下石、打得赢残弱的左翼同族。
而战后,他也能凭土默特部已经验证了的法子,通过边市为各部族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让他们愿意效忠于新的汗庭。
三娘子看着故作豪迈的他。
心中有些苦涩:文质彬彬的大明文臣总是藏着刀,那家伙一句边市暂停,又让她想起当年那个宣大总督郑洛对她说的话。
没了边市大权,她就是个普通妇人而已。
是大明只认她的边市印信,这才给了她一辈子的尊崇。
现在土默特部有和汗庭联手的选择吗?
没有,边市停掉之后,她、大成比吉、素囊……全都会失去最大的倚仗。如果不想任人宰割,那就只有凭板升之众,先在部族内与其他领主打上几年。
回头来,不论是残余或大胜的汗庭出手,又或者是大明出手,土默特的结局都将注定。
所以现在,三娘子愿意激励一下卜石兔。
土默特、大板升,这毕竟是她一生的心血。如果土默特需要打一仗,有更强的兵力来保护土默特的财富,那么现在不如去找左翼练。
“你愿意去应昌城?”她问卜石兔。
“你要跟我去!”卜石兔盯着她,“你筑了这座城,再助我筑起应昌城。素囊,库库和屯甚至丰州滩都可以交给你,但是板升之众让一半给我!还有愿意跟我去援助汗庭的吗?”
“……援助?”兀鲁把都儿又愣了一下。
卜石兔阴狠地说道:“对,援助!要不然,怎么才能轻松到大宁北面?”
既然准备做了,那还讲什么太多道德?汉人也说了,兵不厌诈。
世上从不缺野心家。
现在何和礼心里也有野心在增长,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努尔哈赤、为建州女真。
“额驸!我听说有鞑骑从东边绕过来了!”
龚正陆赶到了他面前,长驱直入,焦急询问。
何和礼紧盯着他目色不善,随后看向在他身后赶来的家丁:“狗奴才,为什么不守规矩,不通报?拖下去打二十鞭子!”
龚正陆脸色一变:“额驸是想说我不该闯来?”
“才一年,赫图阿拉城里的动静,你又都能知道了。”
何和礼也不避讳,心中并不痛快。
这老汉人在建州呆了这么长时间,如今再得“重用”。族中有些蠢笨的不明白倒也罢了,可他自己反倒以忠臣、重臣自居,插手的事越来越多。
“建州留给了我看着,是有鞑靼汗庭的使节来了,你想说什么?”
“他们可是想说动建州出兵夹击大明?额驸,万万不可!”
“为什么?”何和礼只是平静地反问。
“皇帝陛下和朝廷既给了恩典,允了开国受册为王,如何能背信弃义?如今辽东大明边军虽出了边墙征讨辽河套,但东面边墙仍有大军,易守难攻;就算辽东边军一时左支右绌,让建州得了手,但建州与大明就是不死不休了,以大明国力,建州有灭族之祸;大王正在征讨朝鲜,若是被说动夹击大明,如何能支应两边粮草军资,部民怎么过这个冬?”
龚正陆连连说话,道尽坏处。
“我怎么会自己做主?但既然有使节过来,当然要传信给大王,让他决断。”何和礼看着他,“你未免太急了,这般替大明着想?”
“事关建州根本!额驸难道还信不过我?我这是为大明着想吗?我说的几条,额驸难道不认同?”
何和礼只打了个哈哈,外面鞭抽阿哈的声音反映着他内心的情绪。
什么恩典,强取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之地,是恩典吗?从抚顺关到宽甸六堡,大明辽东边军在东面确实仍旧有大量兵力,但若是岱青说的事成真,锦州确实被他们打下来了呢?
如果大明失去了整个辽东,鞑靼人直逼山海关和蓟州镇,大明还顾得上来寻建州的麻烦?
至于说粮草军资……那辽源军民府可没有边墙,大明朝廷和富商不知拉了多少银钱财货出来大兴土木。
当然,何和礼也不会冒然决定,他只是把消息和自己的考虑都送去了统门河下游已经被攻下来的朝鲜边境六镇城。
现在努尔哈赤在那里坐镇,前锋自有诸英、代善等贝子和大将们攻伐,消息来往的时间并不需要多久。
何和礼甚至觉得可以和朝鲜谈一谈。
建州是在大明的默许下功绩朝鲜的,这笔账朝鲜可以找大明算。
不如再转一转枪头,帮朝鲜国主迅速平了叛,然后相约一起进攻辽东。
皇帝不肯册封李晖为国主,安的是什么好心?何和礼不信李晖心里不气愤。
如果是建州女真、朝鲜和汗庭一起出手攻击辽东,那还怕什么?大家都成了同盟,以后共同应对大明了事。
而叶赫部做了狗腿子,出兵和大明一同攻打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以后还能在这存在?
三部之地,叶赫,再加上如今的大半个辽东,建州这才是真正一统,这一带不比朝鲜东边好多了,更适宜成为将来的女真国?
何和礼听着龚正陆喋喋不休,也听着院子里的惨呼,开口说道:“好了。我只是尽本分,来使难道不见?有了消息难道不报给大王?龚先生太急了,稍安勿躁。该怎么做,大王自有决断。”
看着龚正陆再三叮嘱心事重重地离开,何和礼觉得如果努尔哈赤认可他的想法,这老酸儒要第一个宰掉。
只有自己人靠得住。
当然了,那样一来,黄台吉、穆库什只怕是没活路了。
但黄台吉是如今的“嫡子”,诸英和代善只怕也会乐见他殒命大明。
何和礼思索了很久,然后还是吩咐了下去:“先去做好准备,把马喂饱,让南面防备宽甸六堡的人过来一半!”
这盛夏时节,统门河下游也水声潺潺,入海处的两边波澜壮阔,浪汹涌。
努尔哈赤下了马,站在统门河的出海口静静望着东边。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一直在思考。
这个决定很难做。
一旦做出来了,就再也不能回头。要么建州女真被灭族,要么大明从此出不了山海关。
他看着海,也想到了海。
在山海关畔,大明战舰是给他们看的。
只是告诉他,将来大明可以很容易经海路攻击朝鲜吗?
如果能攻朝鲜,当然也能攻辽东。
除非鞑靼能压得大明无暇东顾,让建州得到足够的时间。
要想壮大到足以抗衡将来的汗庭和大明,他必须要足够多的能工巧匠。仅仅辽东那边的,恐怕还不够,还需要从朝鲜掳到足够多的阿哈。
关键问题是,汗庭有那个能耐吗?
努尔哈赤打败过九族联军,其中就有科尔沁的部族,他怀疑鞑靼人如今的战力。
但他最忌惮的还是如今的明廷,如今那个皇帝和他的大臣们。
这一步不能踏错。
他想起东哥,这样一个一心想着置自己于死地的女人,大明皇帝把她带了回去,是不是也在等一个收拾建州的借口呢?
至少多年来他努尔哈赤不敢得罪大明,一心整合着内部而已。
“告诉何和礼。”他终于开了口,“不要乱动!至少先等西面的消息。让龚正陆告诉大明边臣,就说建州愿意出兵去帮大明合围汗庭大军。”
努尔哈赤看着何和礼派来的人:“我们亲眼看到的局面才是真的。跟他说,先等两个月,等到快入冬。雪下来的时候,就要有个结果了。到时候,我自会回去主持大局!”
这也许是个绝好的机会,又也许是个巨大的陷阱。
他想了想之后又说道:“千方百计打听李成梁的消息。这样的大战,大明如果不用他,那就是最大的疏漏!”
从宣大到辽东,如此大的行动,大明皇帝整训了多年的京营用在了哪里?只是稳守北京城吗?
努尔哈赤想着那个年轻而霸道的皇帝,心里表示怀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