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人民的科学家(附重要说明)
    京工院召开软件工程学习会的事情,很快在报纸上被报道。
    当然,人们早已习惯了李暮时常在报纸上出现,对此倒是没有太过惊讶。
    毕竟比起那些足以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一场学习会,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紧接着,人们日报的一篇文章《李暮:一位成就伟大科学家,一位心系人民的教育者》横空出世。
    在文章中,详细地记录了李暮捐赠给西北贫困地区的一个县中,那些学生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家境贫困,只能被迫中断学业,去寻找谋生的生计。
    如果没有意外,一辈子或许都会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般,在大山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但李暮的捐助,给了他们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能够在没有考上大学之前,安心地在教室中读书,而不用担心饿肚子。
    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机会,参加那改变一生命运的考试。
    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李暮无疑的最大的恩人。
    在文章的最后,一名学生动情地向李暮道谢道:“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而李顾问,给了我新的人生。”
    ……
    这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几千言,在当日《人们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被加重加粗标记。
    虽说没有照片,但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李暮所作所为的真实性。
    ——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名字早已人尽皆知,完全用不着用这种方式沽名钓誉。
    大街小巷之中,充斥着人们讨论这件事情的声音:
    “李顾问在乎的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千千万万夏国人的成就!”
    “怪不得,李顾问先前又搞讲座,又搞学习会原来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这才是我们人民的科学家啊!”
    ……
    一时之间,李暮再次成为夏国人民津津乐道的中心。
    人们以前钦佩他的才学,尊敬他的贡献。
    但现在,更加景仰,他个人高尚的品质和道德。
    “人民的科学家”这一称呼,也几乎成为了他的专属代词。
    ……
    京工院。
    高加林在门口徘徊了许久。
    望着一个个结伴走过,脸上满是朝气和自信的学生们。
    他踯躅许久,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踏入那扇大门。
    “进去了又如何呢,你能听得懂吗?”他在心中安慰自己。
    是啊,不是他不想进。
    只是即便进去了,也没有用。
    他一个刚刚高考完的高中生,怎么可能听得懂大学的课程内容。
    “李暮顾问让我有困难就来找钱院长,这个机会只有一次,我不能浪费!”高加林在心中说服了自己。
    他不能进去。
    毫无基础的他,哪怕托钱院长帮忙,进到学校加入学习会。
    也绝对没有可能跟上众人讨论的进度。
    自己丢脸不可怕。
    高加林怕的是让李暮知道这件事,觉得他好高骛远,不自量力。
    就在他下定决心,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
    两个学生,忽然走了过来,向他搭话道:
    “这位同学,你怎么不进去?”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些许警惕之色。
    在这个年代,还是有不少间谍的。
    刚刚高加林在门口徘徊半天,难免叫人怀疑。
    要不是他皮肤黝黑,模样年轻,看着年纪不大,两人说不定都要先抓住再慢慢盘问。
    “我,我只是想来看一看李暮顾问开的学习会!”高加林赶忙解释道。
    听到这个回答。
    两个学生怔了怔,眼神之中警惕之色稍去,又问道:
    “那你怎么不进去?拿出身份证明的话,进去看看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很直白了。
    高加林也知道,不说清楚,想要离开没那么容易。
    眼看门口的看门大爷也走了出来,一脸狐疑地盯着自己。
    他只好解释清楚道:
    “其实我是今年京工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新生,还没有正式入学。”
    “我想进去看看,但又担心自己听不懂,所以一直在纠结。”
    “你们不信的话,我可以把介绍信和录取通知书给你们看。”
    他说着,连忙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两张纸来。
    两个学生接过看了看,又打量了一番,不由笑道:
    “嗨,原来是学弟啊!”
    “你这想得也太多了,走走,我们带你进去。”
    “没有基础怕什么,只要肯学就没问题。”
    他们说完后,拉起高加林向京工院内走去。
    后者心里本来还有点忐忑,但当听到两人是上一届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试点班的学生的时候,心就彻底放了下来。
    这两人,还分别是班长和副班长,一个叫郝仁,一个叫夏东达。
    两人一边带着他往学校里走,一边为他介绍京工院的校史:
    “……前面的都是过去的事了,其实不提也罢。
    “接下来我们和你说说大名鼎鼎李暮顾问!”
    “你既然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对他应该也有一定的了解吧?”
    两人的话题说着说着,便绕到了李暮身上。
    这也是没法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京工院的校史,前面皆可是平平无奇。
    但随着李暮的出现,“京工院”这三个字,便在历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知道。”高加林激动道。
    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如果没有李暮,今天他连站在这里的机会都没有。
    郝仁和夏东达对视一眼,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李暮语录”,笑吟吟道:
    “想不想看看?这里面可都是李顾问说的话,还有他的亲笔写的寄语呢。”
    “想想想!”高加林猛猛点头,望着那本笔记本,如视珍宝。
    能看到这一本笔记,他今天就没白来。
    ……
    与此同时。
    特楼。
    钱五师家中。
    厨房内,王娅和姜瑛,正忙活着做今天的晚饭。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摘菜。
    不多时,从京工院主持完学习会的李暮,便匆匆赶了过来。
    和他们打过招呼之后,就去了书房。
    没过一会儿,她们便听到了里面传来钱五师“哈哈哈”的大笑声。
    ……
    书房之中。
    钱五师拿着一叠报纸,指着上面的报道,眼中含笑,道:
    “人民的科学家,这个评价很好啊。”
    “教育是兴国之本,我们国家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投入还是远远不够。”
    “以后我也要向你学习,拿出一笔钱,去资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们。”
    他的眼中满是感慨和欣慰。
    一个有能力的科学家对于夏国来说十分重要。
    但有能力又有爱国爱民之心,更加弥足珍贵。
    “老师,您过奖了,我其实只是把我不需要的钱捐出去了而已,自己留下的还是不少的,您没必要跟着捐。”李暮连忙道。
    他真没有报纸上说的这么伟大。
    钱五师摆摆手,道:
    “不管你捐多捐少,这份行为是对的,那便值得我们所有科研人去学习。”
    “好了,不说这个,我叫你来的目的,你应该清楚吧。”
    “你关于高空台研制的想法上报过去之后,郭默院长十分重视,立刻委托我提前去九全替你做好准备工作……”
    他将自己和郭默的谈话,简短地和李暮说了一遍。
    当听到整个原高空台的研究团队,都被调去九全的试飞基地后。
    李暮不免有些震惊,道:“老师,我这连研究方案都还没有拿出来,倒是也不必这么着急吧!”
    虽说原来的高空台研究团队没有什么成果。
    但多少也算是有一点研究。
    他这连研究方案都还没有,就这么水灵灵地把后者“强征”了?
    “你不是说这个月内便能拿出方案嘛,左右本来也研究不出个头绪,大家先等着好了。”钱五师笑着道。
    让整个研究团队都等一份研究方案再开始研究。
    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怎么想恐怕都不合理。
    但在李暮身上,就很正常。
    毕竟他的能力,早已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哪怕他没有研究方案,说自己要研究某某重要的技术。
    估计也没人会觉得他做不到。
    钱五师继续道:
    “不过你也不用着急,最快最快,准备工作也要一个多月。”
    “你可以将研究方案慢慢打磨,等觉得差不多了,京都这边的事情也安排好了,再过去也不迟。”
    “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健康,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他说到最后,语重心长。
    李暮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还是太长了。
    即便休息,不是搞讲座,就是开学习会,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老师,我明白的,您放心。”李暮看着钱五师关切的眼神,心中微暖。
    只不过,他恐怕不能听从。
    国家还有太多太多需要补足的行业,需要他努力带头去解决。
    他不可能在这时候选择放松。
    “好,你明白就好。”钱五师微微颔首道。
    他看得出来,李暮点头归点头,却没有改的打算。
    不过没关系,以后在某个恰当的时候,这句话会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告诉李暮,他可以停下来,缓一缓,慢一慢。
    ……
    随后,钱五师又和李暮聊起高空台的话题。
    在航天航空领域,他无疑是当世最顶尖的学者之一。
    目光更是超越时代。
    哪怕李暮拿着后世的资料,在理解上,都远不及其时常举一反三,天马行空才思。
    一直到吃饭的时候。
    他们才停下了谈话,去到餐桌前用餐。
    高强度更新三个月了,实在扛不住了,容我缓一缓节奏,今天开始每天先6k看着,等到调整好状态,再恢复8k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笔落烽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落烽火并收藏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