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撒豆成兵
一晃过去两月。
清爽的江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两月来,张允修一边陪着佳人在松江府游玩,一边时刻关注松江府第一次小吏选拔考试。
因为给的官职都是小吏,这些学子有些瞧不上。
距离考试开始仅剩下两月时间,也就一千多人报名。要知道,这次招录的岗位,足足有三百多人。
三比一的报录比。
只要去了,好生作答,基本上都能得一个差事。
看着自己操办的考试得不到响应,张允修心情自是好不起来。这日一早,他匆匆吃过早饭,然后在书房内召见华亭知县魏鸣。
二人以主宾之礼坐定。
魏鸣一脸恭敬,屁股只挨着板凳边儿,随时准备起身答话。想他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也未曾中个进士,这位呢,选了翰林不说。
一出馆还直接擢升为皇帝的侍读。
他哪里敢怠慢?
只坐在这里,他便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张允修率先把话头打开:“魏知县,我来这华亭也有些日子了,此地书香弥漫,就连五岁的童子都能识得一些字,真不愧是鱼米之乡啊。”
“侍读说的是。”魏鸣讪笑着起身,他并未自吹擂,而是说起考试的事由,“就是因为此地百姓太过富庶,这些学子的心气也高。
所以对别地学子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他们来说,倒不见得是好事。”
张允修也知晓其中道道。
只不过,有的秀才穷困潦倒,宁愿从商也不愿意当小吏是他没想到的。读书人不是应该最是“清高”,瞧不上满身铜臭的商人么?
皇上的圣旨中也说了,小吏在吏部入册,那就是吃国家饭的正式官员。
就这还是没人来。
瞧见张允修锁紧眉头,一旁的魏清眨巴眨巴小眼睛,提议道:“张侍读,要不这样,您派人到山东去,到哪儿吆喝两声,这次来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哪儿人。”
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这次前来参加考核的学子,至少有超过一半人的籍贯都是山东人。他们似乎,对于做官和吃上国家饭,有一种格外的憧憬。
一种刻在血液中的印记。
张允修闻声,一拍脑门。
后世的他对山东人痴迷“铁饭碗”的热衷程度,那是如雷灌耳,没想到在这数百年前的大明,山东依旧如此。
要是这样,那就好办许多。
思前想后,张允修站起身子,冲魏鸣吩咐:“这样,你去把那些山东籍的学子叫到华亭县衙,就说我有大好事儿要和他们说。”
“是。”
夏天日长,这都酉时了,天色才刚刚擦黑。
此刻,上百名学子齐聚华亭县衙的衙门前。在他们的前面,临时搭了个高台,张允修和知县魏鸣一同站在上边。
台下还有十来名官差护卫。
这些学子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极为好奇。
张允修都说大好事,那肯定是大好事。
难不成考得好,能直接混上一个有品级的官儿?
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枉他们大老远从山东跑到这儿来。
看着下边一脸的兴奋和躁动,魏鸣脸上有些挂不住,他几步上前,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咳咳.安静,安静,诸位安静!”很快,台下安静下来。
魏鸣一点头,侧身冲张允修投去讨好笑容,同时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张允修快步上前,迎着众人的目光,在这些学子身上扫了一圈。
见他们大多数都衣着普通,想来是普通人家的学子。
心中顿时有了底。
清了清嗓子,张允修看着下边的学子说:“诸位从山东而来,这松江府不比山东,什么都贵。你们早来这两月,怕是囊中羞涩了吧。”
此话一出,下边的学子老脸一红,纷纷勾下脑袋。
张允修心中得意,继续道:“不过,诸位不必担心,现在距离考试还足有两月时间。这考试很简单,以诸位的才学,肯定都能通过。”
“我这儿还有一个赚钱的差事,诸位想不想干干?”
“什么差事?”有胆大者询问道。
“问得好。”
张允修冲那人投去赞许目光,又道,“你们也知晓,这松江府现今归天子直接管辖,这选拔小吏的考核,更是天子直接下旨,要大办此事。”
“现如今,却只有这点儿人,那不是给天子脸上抹黑么?”
下边的人满头雾水。
人越少,对他们来说才越好啊。
趁着间隙,张允修说出好事儿:“现在,我让伱们携带路费,一月为期,你们回去多找些人过来,找来一个学子,就给你们一块银元。找来两个学子,就给两块。”
“多劳多得。”
“一个就给一块?”一名衣衫破旧的学子吞咽口唾沫。
“对,一个就给一块。”张允修看向那人笑着回上一句,忽又冷声威胁道,“不过,必须核准了身份,如果我发现你们滥竽充数,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听到张允修确认,顿时,台下响起一片骚动。
期间间或有议论声响起:“一个就是一块银元,十个就是十块,那要是一百个,不是一百块银元了么?一个月就给这么多。”
“你是猪头啊,真以为那么容易么。”身旁的同伴瞪了他一眼,骂道。
“我觉得这事儿能干,反正咱也是抱着考一考的心态,考不上,拉几个人赚钱也行。”
“那还等啥,越早走越好。”
“.”
千个罗汉千张嘴,杂七杂八说上一大堆。
待过了一个时辰之后,现场才算安静下来。
这时天已尽数黑了,魏鸣命人点上灯火,借助灯火的光亮,愿意的学子排好长龙。
一一签字画押,踏上返程。
看着这场景,张允修走下高台,心中吁上一大口气。
身后的魏鸣紧随其后,上前凑趣道:“张侍读,此番你学韩信撒豆成兵,这次小吏选拔,必能在松江府乃至东南诸省,开上一个好头。”
“希望如此吧。”张允修觑了眼远去学子的背影,微微颔首。
(本章完)
一晃过去两月。
清爽的江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两月来,张允修一边陪着佳人在松江府游玩,一边时刻关注松江府第一次小吏选拔考试。
因为给的官职都是小吏,这些学子有些瞧不上。
距离考试开始仅剩下两月时间,也就一千多人报名。要知道,这次招录的岗位,足足有三百多人。
三比一的报录比。
只要去了,好生作答,基本上都能得一个差事。
看着自己操办的考试得不到响应,张允修心情自是好不起来。这日一早,他匆匆吃过早饭,然后在书房内召见华亭知县魏鸣。
二人以主宾之礼坐定。
魏鸣一脸恭敬,屁股只挨着板凳边儿,随时准备起身答话。想他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也未曾中个进士,这位呢,选了翰林不说。
一出馆还直接擢升为皇帝的侍读。
他哪里敢怠慢?
只坐在这里,他便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张允修率先把话头打开:“魏知县,我来这华亭也有些日子了,此地书香弥漫,就连五岁的童子都能识得一些字,真不愧是鱼米之乡啊。”
“侍读说的是。”魏鸣讪笑着起身,他并未自吹擂,而是说起考试的事由,“就是因为此地百姓太过富庶,这些学子的心气也高。
所以对别地学子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他们来说,倒不见得是好事。”
张允修也知晓其中道道。
只不过,有的秀才穷困潦倒,宁愿从商也不愿意当小吏是他没想到的。读书人不是应该最是“清高”,瞧不上满身铜臭的商人么?
皇上的圣旨中也说了,小吏在吏部入册,那就是吃国家饭的正式官员。
就这还是没人来。
瞧见张允修锁紧眉头,一旁的魏清眨巴眨巴小眼睛,提议道:“张侍读,要不这样,您派人到山东去,到哪儿吆喝两声,这次来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哪儿人。”
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这次前来参加考核的学子,至少有超过一半人的籍贯都是山东人。他们似乎,对于做官和吃上国家饭,有一种格外的憧憬。
一种刻在血液中的印记。
张允修闻声,一拍脑门。
后世的他对山东人痴迷“铁饭碗”的热衷程度,那是如雷灌耳,没想到在这数百年前的大明,山东依旧如此。
要是这样,那就好办许多。
思前想后,张允修站起身子,冲魏鸣吩咐:“这样,你去把那些山东籍的学子叫到华亭县衙,就说我有大好事儿要和他们说。”
“是。”
夏天日长,这都酉时了,天色才刚刚擦黑。
此刻,上百名学子齐聚华亭县衙的衙门前。在他们的前面,临时搭了个高台,张允修和知县魏鸣一同站在上边。
台下还有十来名官差护卫。
这些学子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极为好奇。
张允修都说大好事,那肯定是大好事。
难不成考得好,能直接混上一个有品级的官儿?
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枉他们大老远从山东跑到这儿来。
看着下边一脸的兴奋和躁动,魏鸣脸上有些挂不住,他几步上前,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咳咳.安静,安静,诸位安静!”很快,台下安静下来。
魏鸣一点头,侧身冲张允修投去讨好笑容,同时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张允修快步上前,迎着众人的目光,在这些学子身上扫了一圈。
见他们大多数都衣着普通,想来是普通人家的学子。
心中顿时有了底。
清了清嗓子,张允修看着下边的学子说:“诸位从山东而来,这松江府不比山东,什么都贵。你们早来这两月,怕是囊中羞涩了吧。”
此话一出,下边的学子老脸一红,纷纷勾下脑袋。
张允修心中得意,继续道:“不过,诸位不必担心,现在距离考试还足有两月时间。这考试很简单,以诸位的才学,肯定都能通过。”
“我这儿还有一个赚钱的差事,诸位想不想干干?”
“什么差事?”有胆大者询问道。
“问得好。”
张允修冲那人投去赞许目光,又道,“你们也知晓,这松江府现今归天子直接管辖,这选拔小吏的考核,更是天子直接下旨,要大办此事。”
“现如今,却只有这点儿人,那不是给天子脸上抹黑么?”
下边的人满头雾水。
人越少,对他们来说才越好啊。
趁着间隙,张允修说出好事儿:“现在,我让伱们携带路费,一月为期,你们回去多找些人过来,找来一个学子,就给你们一块银元。找来两个学子,就给两块。”
“多劳多得。”
“一个就给一块?”一名衣衫破旧的学子吞咽口唾沫。
“对,一个就给一块。”张允修看向那人笑着回上一句,忽又冷声威胁道,“不过,必须核准了身份,如果我发现你们滥竽充数,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听到张允修确认,顿时,台下响起一片骚动。
期间间或有议论声响起:“一个就是一块银元,十个就是十块,那要是一百个,不是一百块银元了么?一个月就给这么多。”
“你是猪头啊,真以为那么容易么。”身旁的同伴瞪了他一眼,骂道。
“我觉得这事儿能干,反正咱也是抱着考一考的心态,考不上,拉几个人赚钱也行。”
“那还等啥,越早走越好。”
“.”
千个罗汉千张嘴,杂七杂八说上一大堆。
待过了一个时辰之后,现场才算安静下来。
这时天已尽数黑了,魏鸣命人点上灯火,借助灯火的光亮,愿意的学子排好长龙。
一一签字画押,踏上返程。
看着这场景,张允修走下高台,心中吁上一大口气。
身后的魏鸣紧随其后,上前凑趣道:“张侍读,此番你学韩信撒豆成兵,这次小吏选拔,必能在松江府乃至东南诸省,开上一个好头。”
“希望如此吧。”张允修觑了眼远去学子的背影,微微颔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