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缩在城里便没事了吗
    7月28日晨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这大抵便是罗洛浑现在的想法。
    昨夜得到都类身亡的消息之后,他先遣人收拢溃兵,待大部溃卒渡过汉江之后便果断命人毁掉了浮桥。
    此时虽能从关城上看见明军斥候在对岸游弋,但没了浮桥便无法渡江,就算有大队人马到来却也只能望江兴叹。
    除非明军敢冒险进入汉中平原另寻其他渡口,否则他罗洛浑便能缩在阳平关内稳稳等到豪格拿下汉中。
    不得不说,这番应对与一年多前相比已怂到了极点,但谁都不能否认,于当下局面这却是成本最低的法子。
    归到根里,豪格所部已在这闷热气候立维持了三个多月的高强度作战,哪怕在单兵素质上旗丁们要强于明军,可没了战心一切却都成了镜水月。
    这却也不是罗洛浑涨敌军士气灭自己威风。
    当初尼堪授首,残余的八旗人马都还强撑了三五日功夫,若非朱慈烺提前做好了布置,说不得便会被他们从河道夹口冲了出去。
    反观昨夜那一场仗,驻守山上的清军在遭到突袭之初就有了溃散之势,待到都类身亡却连援兵都只是稍作抵抗便作鸟兽散。
    两相比较下来自也能看出清军的战心已跌到了何种地步。
    只是
    “王爷,点清楚了,算上驻在定军山上的人马,拢共逃回来一千七百七十六人。”
    “怎才这么些?!”
    随着麾下军将的一声禀报,罗洛浑的嗓门不由提高了数分。
    他于军略之上虽不及豪格、都类,但不管怎样此时的大清还是以军功为主,似他这等郡王身份自也能算作惯战之将。
    昨夜那一场毕竟不是围歼战,就算都类领着一千人马闯到了明军的埋伏圈里,但在他看来折损八百多人却还是太多了些。
    要知道,昨夜参战的清军人数拢共也就三千五百多个,哪怕罗洛浑那里伤亡大些,但损了八百多人却已两成有余,对一场只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的战斗来说已能算是极高的伤亡比例了。
    “有些人想来想来是在下山时跌坏了吧。”
    话音入耳,罗洛浑不由一阵气闷,可思绪在心中转了数轮,他终还是将骂人的话咽了回去。
    他们自然知道昨夜明军在取胜之后并未追击,但正处在溃散之中的兵卒们却不见得知道。
    在黑灯瞎火的山路上跌掉一些自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随着心念的转动,罗洛浑终还是将自己的情绪平复了下去,其后他也不再纠结昨夜的仗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子,随即便盘算起该不该将这些溃卒单立一营。
    按着常理来说,每有溃卒返回将领们便都会让它们单独驻扎。
    这一方面是出于统属之类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恐慌情绪在军中蔓延。
    可此时阳平关中的情况却有些复杂,受命镇守此关的都类已经阵亡,其部除了还在关内的千五百人之外,余下的不是折在了昨夜便已成了溃卒。
    若他将才顶了守关之职便将前任留下的人马单独驻扎,于那还完好无损的千五百人而言却也是个颇损士气的消息。
    老实讲,要是他罗洛浑手中领着八九千人马自不必考量这等事情,可他回到阳平关时仅余了三四千人,自还有用到那千五百人的时候。
    一旦因这等事情让他们生了抵触之心,终归也是不小的隐患。
    此等情形之下,他的担忧却也算不得毫无必要。
    “王爷,你看。”
    就当罗洛浑还在盘算如何安顿那些溃卒之时,身侧戈什哈却突然说了一句,待他再往对岸看去便见一队队明军已出现在了汉江南岸。
    这是要渡江?
    念头既生,罗洛浑便打算布下军令,可在须臾之间他却又冷静了下来。
    阳平关的南面城墙乃是沿着汉江而立,不管明军准备用何种方法渡江,都得面对城上箭矢的压制。
    若换做他来,就算要渡江攻城却不会再守军眼皮子底下。
    由此他便觉得明军当是有旁的心思。
    只是此地并无明军水师,凭着一帮子步卒又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随着心绪的转动,罗洛浑心中便愈发疑惑了起来,待到一个个扛着木料的明军出现在汉江南岸之时,他才确定了对方的打算。
    恐怕是要在这里扎营了。
    这倒也能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凡重要隘口,除了立在当间的关城之外亦还有不少防御工事在侧。
    就拿这阳平关来说,南面有定军山,北面有天荡山,有着这两山一关组合而成的防御体系才能将这金牛道的重要路口防个密不透风。
    这等道理对此时的明军而言也是一样,若他们单占在定军山上,那便有些独木难支之感,一旦有人马自汉中来援救,那他们便得被围死在定军山上。
    此时明军将领在江边单立一营,一方面能够时刻探查阳平关中清军的动向,另一方面也能与定军山上的人马形成掎角之势。
    如此施为倒也算是暗合兵法。
    想明白这些,罗洛浑便也将心放了回去,随即朝身侧军将吩咐了两句便打算亲自安抚都类麾下的溃卒。
    这便是关系复杂所带来的坏处了。
    每走一步,各人都得考量再三,生怕某一举动不太稳当,转瞬之间便会为自家召了祸事。
    这等情形存在于大清、存在于大明,甚至可以说存在于每一个成了体系的组织之内。
    只不过在这个组织昌盛之时,由其带来坏处一直都会因足够的利益而被掩盖,却非于某一时刻突然出现,才使这些组织露了颓势。
    便似这大清,当年黄台吉凭着一己之力将一个部落联盟转换成了类似中原王朝一般的结构,如老代善一般的旧势力仅只是因为当权者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才甘愿蛰伏起来。
    可若真遇到了“拨乱反正”的机会,他却也不会甘心做了同宗后辈的走狗,总难免在关键时刻用上一些手段。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多尔衮所取得的胜利比黄台吉还要辉煌几分,老代善的那番折腾也没让大清回到诸王议政的结构。
    只是在这个当口,大清席卷天下的趋势被彻底打断,多尔衮并没有足够的威望支撑起由一人发号施令的结构。
    由此,上层的斗争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清廷的中层,诸般因果自也成了对将领们的束缚。
    倒也是所处位置还不在核心的关系,对于罗洛浑而言,他也只能看一线将领的决策因为朝中局面的复杂而变得艰难。
    哪怕他在爱新觉罗家的第四代里已能算是擅于朝争,却也捋不清自家走上大金老路的根源。
    不过清廷这边难处终也只是清廷的难处,朱慈烺既然已从敌人手里获得了一个个胜利,大明内部诸般纷争总还是被压到了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等变化最具体的表现自然是中枢诸臣还算同心戮力,但在临敌指挥的顺畅度上却也能体现出数分。
    他与刘备同样都夺了定军山,但夺取此山的根本目的却还有这极大的不同。
    刘备那时自是为了化被动为主动,迫使魏军不得不从乌龟壳里出来,而朱慈烺的真正目的却得落到旁的上面。
    由此,昨夜战事才一结束,向仁生便已遣了数队士卒自定军山西侧的谷道去往河湾处的明军大营,而当见到来人之后李过、梅春便依着陛下的军令动了起来。
    “稳着些!陛下说了,不图快!”
    就当罗洛浑缩在阳平关内瞻前顾后之时,当年刘备走过的那道山谷之中却有二十多门火炮正在艰难前行之中。
    朱慈烺夺取定军山的目的与粮道无关,归到根里也就是寻个好些的火炮阵地而已。
    按着常理来说,阳平关前的那一片空地自是设立火炮阵地的最佳选择,但罗洛浑有了七盘关前的经验,在与都类合兵之初便已将其牢牢控在了手中。
    也正是因此,朱慈烺才想到了当年曾经走过那条山谷。
    不过话说回来,那条山谷虽能容得大军通行,但因为两条河谷之间还有两座小山阻隔,对于车架而言却也称不得友好。
    所以这占住定军山的另一目的便是为火炮寻求另一条通路。
    至于说炮弹在飞跃足有百余步宽的汉江之后还能对城墙造成多少威胁
    这一点朱慈烺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一来明军先前已在七盘关上测试过那些玄字阶的火炮,二来耽搁了这些时日,地字阶的火炮也已运了过来。
    哪怕这两种火炮都只有二百余斤重,但用来磨开阳平关的城墙当也是足够了的。
    话到这里,却不得不就这火炮说上几句。
    自当年叶梦熊设计出“叶公神铳炮”后,明军所装备的火器便都选择了笋壳结构。
    这种火炮较之木桶结构的红衣炮而言,具有轻便、气密性好的优点,被陆营广泛当做杀敌、野战之用。
    不过话说回来,有优点便有缺点,由于其结构的关系,这种火炮的口径比不得红衣炮,所以在选定战舰之用时朱慈烺便放弃了“叶公神铳炮”,转而大规模使用自西洋传来的红衣炮。
    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朱慈烺让李永茂收拢各地匠户的命令终还是没有白下,待朱慈烺将大明匠户全都集中在应天之后,应天的厂子不但做出了足够舰队所用的红衣大炮,更还抽空做了些由宿卫后军使用的“叶公神铳炮”。
    这些炮基本分为三种,天字阶的神铳炮重约三百斤左右,地字阶的神铳炮重约两百斤左右,玄字阶的最轻,仅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与那些动辄千余斤的红衣炮相比,这些神铳炮的威力、射程自然小了许多,但对于大多时候都只能靠畜力运输的陆战而言,这等重量却是最合适的。
    当然,这些火炮虽然不重,但在这山道之间却还是颇难行进,而当看见麾下士卒有些心急之时,梅春的喊声自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中军设立营寨还得好一阵子!我等切莫因赶路损了火炮!”
    在那一声落下之后,梅春终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待又喊了一句,他才将视线往整治人马扫了过去。
    老实讲,后军行到河湾大营其实也就是昨日下午的事情。
    原本他还想着陛下绕路攻山当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谁曾想将到后半夜,命他领火炮出发的军令却已传了过来。
    倒也是人员充足的关系,一番轮换之后他便在今日一早进入了山谷之中。
    只是这道路虽比寻常野道平上不少,但车架行进的速度却还是比官道也慢上一些。
    由此,心知陛下正在前方等候的士卒们便在驱使牲畜时颇为急切,先前甚至还有一门地字阶的火炮险些因士卒的催促而翻到了路上。
    不过话说回来,据探马所言,这条道拢共也就二十余里,只要能保持着稳定的行进速度,终还是能在今日顺利抵达定军山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送火炮的队伍缓缓向前移动,待到日头已然斜斜挂在天上之时,由梅春率领的这支小队便走出这条谷道。
    “我先去拜见陛下,看看是该停在山下还是该直接去江边。”
    朝着麾下军将吩咐了一句,梅春便一催战马直往定军山上而去,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才跑了十来个呼吸的功夫,他便见朱慈烺与数名骑士正在谷道外围等候。
    见此情形,他自是连连催马,待行到朱慈烺身前十来步时,他便从马背上一跃而下,紧接着疾走几步拜在了朱慈烺身前。
    “末将梅春,拜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按着常理来说,他本该报上一番情势才对,只是此时毕竟还在敌军腹地,陛下却只领着数骑在外面晃悠,他便也想劝上几句。
    “陛”
    “路上都稳当吧。”
    “稳当,火炮已然出谷。”
    “嗯,那就好,李过那里也开始了吧。”
    “开始了。”
    有关火炮的事情本打算回到应天之后再详细说明,这两天有人问起就先在这里笼统说一下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崇祯太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无原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原盒并收藏崇祯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