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随着与和硕特部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四川这里的战事也便到了尾声。
若按寻常想来,收尾工作便该留给樊一蘅等封疆大吏完成,朱慈烺则该快些回返应天。
可事情哪里会有那么简单。
汉中十室九空,四川余者仅半,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往这里填补足够的人口,那这里驻扎的大军势必就会因本地供给不足而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这便是困扰了华夏统治者数千年的难题。
打地盘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住;敌军不可怕,可怕的是后勤无法供给。
就似农耕与游牧之间的此消彼长,当天气转暖之后,中原的农耕文明势必会跟着气候的变化而将防线北移,待到气温降低之时,其领地却又不得不缩回传统农耕区域。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自然是气候的变化,但最直接的原因却是农作物无法成熟,在所驻军队的军需供给无法就地解决的情况下,留给朝廷的唯一选择便只有放弃。
当然,汉中这里自不必担心气温的问题,其供给不足乃是由人口缺乏所致。
只是人这东西从行房到成为劳力少说也得用上十三四年,急却是万万急不出的。
那么问题便来了,如何在本地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维持驻军的存在。
屯田。
这便是川中各官给出的解决方案。
华夏素来有让兵卒们屯田的传统,其所得既能缓解补给线路过长所带来的压力,又能给朝廷带来一笔收入,每逢乱世这便是开源节流的不二法门,自能称得济世良策。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慈烺竟直接拒了,甚至一反常态连半点解释都不曾给出。
面对这样的局面,樊一蘅等人自是颇感诧异,但陛下既没有解释的打算他们却也不敢多问,可谁曾想
“军爷,歇一阵再割吧。”
看着将镰刀舞得飞起的兵卒,王二不由招呼了一声。
官军攻破阳平关后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只说想走的便走,愿意留下干活的能混两顿饭吃。
大军来来回回,家里的粮柜比耗子舔过的还干净,王二图着那两顿饭,自也就留在了阳平关里。
后面的事情自也不需多说,和硕特的骑兵来了,和硕特的骑兵被铸了京观。
待到战事彻底结束,差不多也到了收麦子的时节,他便也打算回庄子上去。
按着常理来说,除非战事实在吃紧,否则大军一般都不会再这个时候强留民夫,可可他这里还没向营中管事的军将辞行,那里却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陛下有命让民壮们多留两日。
陛下这不是胡闹吗?!!!
眼巴巴那麦子一日黄过一日,他却不让百姓回家,若是那老天爷真下上一场雨来,这本就剩不了多少的收成却还得再打个对折,届时拿什么交他的皇粮?!
怨声载道。
真真是怨声载道。
阳平关和汉中城里的民夫虽然不多,但在当下而言却几乎是汉中的全部。
此等紧要时节,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皇帝竟将大家都强留下来,这又怎不让汉中百姓怨声载道?
老实讲,皇帝对他们还是不错的,有活每日吃三顿干的,没活便吃一干一稀,只是他老人家生在天上,却哪里知道地里的事情从不等人?
仅只两日功夫,王二便急得满嘴起泡,营里的气氛也一日焦躁过一日。
所幸那两日没有下雨,军中的吃食也比家里好上许多,民夫们总算是等到了散营的时候。
可于此时,让人惶恐的事情又发生了。
就当民夫们正要离营之时,军将们却让他们按自家田地的多寡领些大头兵回去。
眼见此等情形,王二心中一片绝望,直以为自家田里的粮食再难得保,全家便再熬不过今年的冬天。
这却也是难免的事情,这么些年大军来来回回,每一番百姓们便得被剐上一层,能活到现在的都是见惯了这等事情的聪明,自对兵过如篦有着深切的认知。
只是
“不歇了,抓紧割完你这里的还要去帮其他人家。”
对方既然这么说了,王二自也不会强求,待过了半日功夫,他那点田里的麦子已全都堆叠成摞,那几个兵卒这才坐在田埂上缓了起来。
“军军爷。”
随着王二那怯生生的声音传来,那几个兵卒不由看了过去,紧接着这精瘦汉子便直接跪在了地上。
“您这几日也看到了,小的家中还有三个娃儿,只求您能多少留下些粮食!”
“嘭!”
“嘭!”
“嘭!”
话音落下,王二的头颅便不断往地上磕去,显然是已笃定保不下将才割好的粮食。
面对此等情形,那几个兵卒却是一愣,紧接着便七手八脚地将他扶了起来。
“你这是作甚?!这几日咱们兄弟可冲撞过你的家眷?!”
“不曾,不曾。”
“那伱缘何要污人清白?!是想咱兄弟吃陛下的军法吗?!”
眼见那领头的兵卒似已动了真怒,王二立时便被吓得两腿发软,直想转身逃开,可此时他整个都被那几个兵卒架着,终也只能将话直接说破。
“军爷,咱知道你们是来收军粮的,可咱没说不交,只是求您能”
“屁话!”
王二的话只说到一半,那领头的兵卒便直接呵了起来,不等他再有反应,那话语声便又传了过来:“老子们乃是奉了皇命才来帮你收麦子的,却不想你这狼心狗肺的家伙竟不识好人心!”
话音传出,王二的哭嚎声顿时戛然而止,待见几名兵卒确无抢他麦子的心思便愣愣地瘫坐在了地上。
见他这副模样,那领头的兵卒似是想到了什么,待朝北面看了一阵,他却将先前的作态收了起来。
“当年咱也是个泥腿子,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也不至于跟了闯王。”
“小旗!莫胡说!”
“没事,陛下大度,又不忌讳这个,”对于身侧兵卒的提醒,那领头的却是毫不在意,待摆了摆手之后才又接着说道:“陛下说了,他不会亏待咱们,也希望咱们莫要如以前那般,此番咱们就是纯来帮你收麦子的,你却莫想岔了。”
话音落下,王二终有了动作,随即他在几名士卒的注视下走向了麦堆,在一番犹豫之后便拽出了两个捆子。“军军爷,这两个捆子便算是咱谢你们的。”
“你这厮怎听不懂人话?莫不是想让咱吃了军法?!”
“不不是,就就是你们总不能白干活啊。”
待听此言,士卒们立时便发出一阵哄笑,待王二都被笑得有些摸不清头脑之时,那领头的兵卒却又笑着说道:“咱不是都说了?陛下不会亏待咱们,待收完你家的咱们便得去营里复命,届时就有羊肉吃了。”
羊肉?
这两个字方一吐出,王二的注意力便被吸了过去,随即他只觉口中生津,甚至都隐隐闻到了肉香。
于这等年月,吃肉乃是极为奢侈的事情,莫说王二,便是对这几个曾跟着李闯席卷全国的兵卒亦是极大的诱惑。
片刻之后,几人逐渐从羊肉的诱惑中解脱了出来,随即兵卒们收拾收拾便打算离去,可当王二颇有些渴望地看着那离去的身影之时却有一阵天籁传入了耳中。
“陛下说了,愿意帮别家割麦子的都能来。”
——
就当王二与那几个士卒正在回返周遭军营之时,朱慈烺却已尝到了营地里的第一锅羊肉。
“盐重了吧?”
尝了一口羊肉,他顿时被齁得伸了伸舌头,见他这幅模样,周遭军将立时一阵手忙脚乱,而于此时他却似想到了什么,待用胡一青递来的水冲了冲便将那一小块羊肉放到了嘴里。
“就按你们的法子做,不必管朕。”
达官贵人的饮食素来清淡,究其根本却是因没有体力上的消耗,若让出了苦力的人吃那些清汤寡水的东西,大抵便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此时他的表现已被烹制羊肉的兵卒看在了眼里,若不加上一番安顿,谁晓得之后的羊肉会是什么味道。
这便是他所想出来的法子了,士卒们无偿帮助百姓收获,再由朝廷出面对士卒们加以补偿。
在樊一蘅等人眼中,这是个费极高,收获极低的事情,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根本不能用物质去衡量。
起初,他实际上只是单纯反对屯垦,并没有想过太深。
毕竟将来驻守于此的李过所部乃是经过整编的,在他的计划中当要往职业军人的方向发展。
若给他们加上一个屯垦的任务,不需几年功夫,这支精锐苗子便有可能发展成军户一般的存在,届时莫说硬扛鞑子精锐,怕是连山贼都难以处理。
这样的局面他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至于说扛过了这一季的收获,下一季的耕种又该怎样
这倒也不是难事。
说到底,他手里不单有固始汗用来赔罪的几万大牲口,更还有散在牧奴手中的那些,只要将这些畜力妥善使用,绝对能让汉中的土地足以供给当地驻军。
倒也是他这个皇帝威望极高,哪怕文武官员、军将士卒都不太理解这般作为,但也都尽心竭力地做了下去。
而在巡查的过程中,他却偶然发现,因着这几日的相处,兵卒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却和谐了许多,某些人心中甚至都生出了淡淡的责任和荣誉。
察觉到这一情况,他立时便往这件事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为了集中精力,他不单推迟了回返应天行程,便连汉中的硝矿也丢到了一边。
待到此时,陆续回返的士卒都与早前相比都有了一丝丝微妙的改变,对他而言真真是意外之喜。
“樊卿。”
在营中转了一圈,朱慈烺随意寻了个空处便直接坐了下去,而当身侧文武也如自家陛下一般之时,他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
“陛下。”
“应天诸事繁杂,等过这番收割朕便要回去了。”
话音入耳,樊一蘅自然晓得这是有事安顿,随即微一躬身便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汉中的硝矿得抓紧恢复,川中的人口也得抓紧清查,”说到这里,朱慈烺却顿了一下,待略一犹豫才又接着说道:“若丁口不足你便上个题本,实在不行就在川中军屯吧。”
硝石乃是黑火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重甚至占到了七八成之多。
待到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成了明军主要的克敌之法,这硝石的用量自也飙升到了极高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丰富硝石矿藏的汉中自也不止是战略要地那么简单,快些恢复硝矿开采也便成了朱慈烺极为关心的事情。
只是当朱慈烺的话传到樊一蘅耳中之后,他虽也净白恢复硝矿开采的重要性,但更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川中军屯”这几个字。
陛下分明就对军屯极为抵触,缘何又打算在川中.
心念及此,樊一蘅便想问上一句,可朱慈烺的威势早已随着一场场大胜而远超前代,话在嘴边转了一转,却终还是被咽了回去。
“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对于樊一蘅的想法,朱慈烺自是不问可知,待其话音落下之后却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
“樊卿,你说皇帝是做什么的?”
“这”
送命题。
妥妥的送命题。
大明皇帝的这一问发出,不单当了多年封疆大吏的樊一蘅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是李过等军将也都做出了一副眼观鼻的模样。
“皇帝,代天牧民,论及根本便是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说着,朱慈烺便扫了眼围在身边的文武诸臣,待见他们都将注意力投到了自己身上便又接着说道:“若做不到这一点便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陛下!”
话音入耳,樊一蘅立时一惊,可他话才出口便见大明的靖武皇帝微微摆了摆手。
“除了那些有名的暴君,每个皇帝大抵都是想让子民吃饱穿暖的,只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便是皇帝也得有得用的臣子才成,否则终难逃.唉~~~~。”
朱慈烺并没有将话说完,只是在最后叹了口气,可在场各人哪个不晓得他是在暗指自己的父皇,场中气氛立时便也凝了起来。
“朕想平了这乱世,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尔等.”话音一滞,威严的目光又一次扫过在场诸臣:“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臣!愿为陛下效死!”
(本章完)
随着与和硕特部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四川这里的战事也便到了尾声。
若按寻常想来,收尾工作便该留给樊一蘅等封疆大吏完成,朱慈烺则该快些回返应天。
可事情哪里会有那么简单。
汉中十室九空,四川余者仅半,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往这里填补足够的人口,那这里驻扎的大军势必就会因本地供给不足而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这便是困扰了华夏统治者数千年的难题。
打地盘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住;敌军不可怕,可怕的是后勤无法供给。
就似农耕与游牧之间的此消彼长,当天气转暖之后,中原的农耕文明势必会跟着气候的变化而将防线北移,待到气温降低之时,其领地却又不得不缩回传统农耕区域。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自然是气候的变化,但最直接的原因却是农作物无法成熟,在所驻军队的军需供给无法就地解决的情况下,留给朝廷的唯一选择便只有放弃。
当然,汉中这里自不必担心气温的问题,其供给不足乃是由人口缺乏所致。
只是人这东西从行房到成为劳力少说也得用上十三四年,急却是万万急不出的。
那么问题便来了,如何在本地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维持驻军的存在。
屯田。
这便是川中各官给出的解决方案。
华夏素来有让兵卒们屯田的传统,其所得既能缓解补给线路过长所带来的压力,又能给朝廷带来一笔收入,每逢乱世这便是开源节流的不二法门,自能称得济世良策。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慈烺竟直接拒了,甚至一反常态连半点解释都不曾给出。
面对这样的局面,樊一蘅等人自是颇感诧异,但陛下既没有解释的打算他们却也不敢多问,可谁曾想
“军爷,歇一阵再割吧。”
看着将镰刀舞得飞起的兵卒,王二不由招呼了一声。
官军攻破阳平关后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只说想走的便走,愿意留下干活的能混两顿饭吃。
大军来来回回,家里的粮柜比耗子舔过的还干净,王二图着那两顿饭,自也就留在了阳平关里。
后面的事情自也不需多说,和硕特的骑兵来了,和硕特的骑兵被铸了京观。
待到战事彻底结束,差不多也到了收麦子的时节,他便也打算回庄子上去。
按着常理来说,除非战事实在吃紧,否则大军一般都不会再这个时候强留民夫,可可他这里还没向营中管事的军将辞行,那里却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陛下有命让民壮们多留两日。
陛下这不是胡闹吗?!!!
眼巴巴那麦子一日黄过一日,他却不让百姓回家,若是那老天爷真下上一场雨来,这本就剩不了多少的收成却还得再打个对折,届时拿什么交他的皇粮?!
怨声载道。
真真是怨声载道。
阳平关和汉中城里的民夫虽然不多,但在当下而言却几乎是汉中的全部。
此等紧要时节,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皇帝竟将大家都强留下来,这又怎不让汉中百姓怨声载道?
老实讲,皇帝对他们还是不错的,有活每日吃三顿干的,没活便吃一干一稀,只是他老人家生在天上,却哪里知道地里的事情从不等人?
仅只两日功夫,王二便急得满嘴起泡,营里的气氛也一日焦躁过一日。
所幸那两日没有下雨,军中的吃食也比家里好上许多,民夫们总算是等到了散营的时候。
可于此时,让人惶恐的事情又发生了。
就当民夫们正要离营之时,军将们却让他们按自家田地的多寡领些大头兵回去。
眼见此等情形,王二心中一片绝望,直以为自家田里的粮食再难得保,全家便再熬不过今年的冬天。
这却也是难免的事情,这么些年大军来来回回,每一番百姓们便得被剐上一层,能活到现在的都是见惯了这等事情的聪明,自对兵过如篦有着深切的认知。
只是
“不歇了,抓紧割完你这里的还要去帮其他人家。”
对方既然这么说了,王二自也不会强求,待过了半日功夫,他那点田里的麦子已全都堆叠成摞,那几个兵卒这才坐在田埂上缓了起来。
“军军爷。”
随着王二那怯生生的声音传来,那几个兵卒不由看了过去,紧接着这精瘦汉子便直接跪在了地上。
“您这几日也看到了,小的家中还有三个娃儿,只求您能多少留下些粮食!”
“嘭!”
“嘭!”
“嘭!”
话音落下,王二的头颅便不断往地上磕去,显然是已笃定保不下将才割好的粮食。
面对此等情形,那几个兵卒却是一愣,紧接着便七手八脚地将他扶了起来。
“你这是作甚?!这几日咱们兄弟可冲撞过你的家眷?!”
“不曾,不曾。”
“那伱缘何要污人清白?!是想咱兄弟吃陛下的军法吗?!”
眼见那领头的兵卒似已动了真怒,王二立时便被吓得两腿发软,直想转身逃开,可此时他整个都被那几个兵卒架着,终也只能将话直接说破。
“军爷,咱知道你们是来收军粮的,可咱没说不交,只是求您能”
“屁话!”
王二的话只说到一半,那领头的兵卒便直接呵了起来,不等他再有反应,那话语声便又传了过来:“老子们乃是奉了皇命才来帮你收麦子的,却不想你这狼心狗肺的家伙竟不识好人心!”
话音传出,王二的哭嚎声顿时戛然而止,待见几名兵卒确无抢他麦子的心思便愣愣地瘫坐在了地上。
见他这副模样,那领头的兵卒似是想到了什么,待朝北面看了一阵,他却将先前的作态收了起来。
“当年咱也是个泥腿子,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也不至于跟了闯王。”
“小旗!莫胡说!”
“没事,陛下大度,又不忌讳这个,”对于身侧兵卒的提醒,那领头的却是毫不在意,待摆了摆手之后才又接着说道:“陛下说了,他不会亏待咱们,也希望咱们莫要如以前那般,此番咱们就是纯来帮你收麦子的,你却莫想岔了。”
话音落下,王二终有了动作,随即他在几名士卒的注视下走向了麦堆,在一番犹豫之后便拽出了两个捆子。“军军爷,这两个捆子便算是咱谢你们的。”
“你这厮怎听不懂人话?莫不是想让咱吃了军法?!”
“不不是,就就是你们总不能白干活啊。”
待听此言,士卒们立时便发出一阵哄笑,待王二都被笑得有些摸不清头脑之时,那领头的兵卒却又笑着说道:“咱不是都说了?陛下不会亏待咱们,待收完你家的咱们便得去营里复命,届时就有羊肉吃了。”
羊肉?
这两个字方一吐出,王二的注意力便被吸了过去,随即他只觉口中生津,甚至都隐隐闻到了肉香。
于这等年月,吃肉乃是极为奢侈的事情,莫说王二,便是对这几个曾跟着李闯席卷全国的兵卒亦是极大的诱惑。
片刻之后,几人逐渐从羊肉的诱惑中解脱了出来,随即兵卒们收拾收拾便打算离去,可当王二颇有些渴望地看着那离去的身影之时却有一阵天籁传入了耳中。
“陛下说了,愿意帮别家割麦子的都能来。”
——
就当王二与那几个士卒正在回返周遭军营之时,朱慈烺却已尝到了营地里的第一锅羊肉。
“盐重了吧?”
尝了一口羊肉,他顿时被齁得伸了伸舌头,见他这幅模样,周遭军将立时一阵手忙脚乱,而于此时他却似想到了什么,待用胡一青递来的水冲了冲便将那一小块羊肉放到了嘴里。
“就按你们的法子做,不必管朕。”
达官贵人的饮食素来清淡,究其根本却是因没有体力上的消耗,若让出了苦力的人吃那些清汤寡水的东西,大抵便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此时他的表现已被烹制羊肉的兵卒看在了眼里,若不加上一番安顿,谁晓得之后的羊肉会是什么味道。
这便是他所想出来的法子了,士卒们无偿帮助百姓收获,再由朝廷出面对士卒们加以补偿。
在樊一蘅等人眼中,这是个费极高,收获极低的事情,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根本不能用物质去衡量。
起初,他实际上只是单纯反对屯垦,并没有想过太深。
毕竟将来驻守于此的李过所部乃是经过整编的,在他的计划中当要往职业军人的方向发展。
若给他们加上一个屯垦的任务,不需几年功夫,这支精锐苗子便有可能发展成军户一般的存在,届时莫说硬扛鞑子精锐,怕是连山贼都难以处理。
这样的局面他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至于说扛过了这一季的收获,下一季的耕种又该怎样
这倒也不是难事。
说到底,他手里不单有固始汗用来赔罪的几万大牲口,更还有散在牧奴手中的那些,只要将这些畜力妥善使用,绝对能让汉中的土地足以供给当地驻军。
倒也是他这个皇帝威望极高,哪怕文武官员、军将士卒都不太理解这般作为,但也都尽心竭力地做了下去。
而在巡查的过程中,他却偶然发现,因着这几日的相处,兵卒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却和谐了许多,某些人心中甚至都生出了淡淡的责任和荣誉。
察觉到这一情况,他立时便往这件事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为了集中精力,他不单推迟了回返应天行程,便连汉中的硝矿也丢到了一边。
待到此时,陆续回返的士卒都与早前相比都有了一丝丝微妙的改变,对他而言真真是意外之喜。
“樊卿。”
在营中转了一圈,朱慈烺随意寻了个空处便直接坐了下去,而当身侧文武也如自家陛下一般之时,他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
“陛下。”
“应天诸事繁杂,等过这番收割朕便要回去了。”
话音入耳,樊一蘅自然晓得这是有事安顿,随即微一躬身便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汉中的硝矿得抓紧恢复,川中的人口也得抓紧清查,”说到这里,朱慈烺却顿了一下,待略一犹豫才又接着说道:“若丁口不足你便上个题本,实在不行就在川中军屯吧。”
硝石乃是黑火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重甚至占到了七八成之多。
待到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成了明军主要的克敌之法,这硝石的用量自也飙升到了极高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丰富硝石矿藏的汉中自也不止是战略要地那么简单,快些恢复硝矿开采也便成了朱慈烺极为关心的事情。
只是当朱慈烺的话传到樊一蘅耳中之后,他虽也净白恢复硝矿开采的重要性,但更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川中军屯”这几个字。
陛下分明就对军屯极为抵触,缘何又打算在川中.
心念及此,樊一蘅便想问上一句,可朱慈烺的威势早已随着一场场大胜而远超前代,话在嘴边转了一转,却终还是被咽了回去。
“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对于樊一蘅的想法,朱慈烺自是不问可知,待其话音落下之后却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
“樊卿,你说皇帝是做什么的?”
“这”
送命题。
妥妥的送命题。
大明皇帝的这一问发出,不单当了多年封疆大吏的樊一蘅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是李过等军将也都做出了一副眼观鼻的模样。
“皇帝,代天牧民,论及根本便是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说着,朱慈烺便扫了眼围在身边的文武诸臣,待见他们都将注意力投到了自己身上便又接着说道:“若做不到这一点便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陛下!”
话音入耳,樊一蘅立时一惊,可他话才出口便见大明的靖武皇帝微微摆了摆手。
“除了那些有名的暴君,每个皇帝大抵都是想让子民吃饱穿暖的,只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便是皇帝也得有得用的臣子才成,否则终难逃.唉~~~~。”
朱慈烺并没有将话说完,只是在最后叹了口气,可在场各人哪个不晓得他是在暗指自己的父皇,场中气氛立时便也凝了起来。
“朕想平了这乱世,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尔等.”话音一滞,威严的目光又一次扫过在场诸臣:“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臣!愿为陛下效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