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议论去吧
    宪帝的谥号与庙号因为刘辩的直接参与,进行地很顺利。
    但在大赦天下的问题上,因为刘辩并未第一时间表态,在朝堂之中再度有了争执,继而越演越烈。
    在封建时代,严明法治是一件很难施行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眼中没有尊重律法的观念,真正的儒学大家大都有其务实的一面。
    大赦天下这种极度破坏法治的做法看似逐渐成了传统,但实际上一直以来都不乏反对的人。
    早的有汉元帝时的匡衡,光武帝时的吴汉。近的来说,如刘辩的老师郑玄。在他们的政治观点中,都认为大赦天下不利于治理。
    且持此观点的绝不止他们,当儒生们意识到他们修身齐家所带来的引领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时,强化刑法的主张便顺势而出了。
    桓帝时,术士张成“推算”出朝廷要大赦天下,便让他的儿子去杀死仇人,而后果然遇到了大赦,杀人罪本应得免。
    但幸运的是张成的儿子遇到了李膺,被李膺顶着大赦的诏书处死。
    荀彧的堂兄荀悦为太子仓令,六百石,刚好有资格出现在朝堂之中。
    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荀彧当初向刘辩提出的四患五政,便将道德与律法相提并论。
    荀悦清楚太子在大赦天下问题上的态度,与他相合,首先提出了异议。
    “国家大赦,原本是为了给百姓改过的机会,但现在却变成了罪犯逃脱惩罚的工具,岁岁赦宥,于治理没有益处。”
    寻常百姓哪敢触犯律法,通常只能作为受害者存在。
    和孔融一样在御史台扩编后成为侍御史的边让反驳道:“大赦天下乃是仁德之举,新君继位,正该广施恩德,岂能偏废?圣人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只知严法,不知宽宥,岂是德政?”
    像孔融边让这等名士,作为侍御史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畏权贵,敢于喷人,但缺点……
    对于刘辩来说,大赦天下,今年才抓的那些贪腐官吏中罪不至死的必然在赦免的名单之中,把他们赦免了,回去后继续作威作福,那他和关羽今年的活不就白干了吗!
    那些被贪官污吏欺压的百姓,见到这些人几个月之后重新回来,会感谢新君的恩德吗?
    不过刘辩并未立马驳斥边让,他知道,正经的朝会要多给群臣表达观点态度的机会,他则只需充当最终的裁判。
    至于主动进行决策,只要有尚书台在,还怕做不了决定吗。
    刘辩首次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朝臣们互相争执。
    这就是皇帝的视角吗?
    在边让之后,陆续有朝臣开口表达观点,对于大赦天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观点逐渐分成了务实的大赦对施政的影响,以及务虚的道德与刑法之争。
    总体而言,双方还算有来有回。
    毕竟有心人一开始就会忍不住怀疑——荀悦是东宫属官,第一个反对大赦天下,要说这背后与新君毫无关系,谁信啊!
    可另一方面,如果新君登基都不大赦天下的话,那指望别的事大赦天下更不可能了。
    刘辩本能地怀疑,真正能从大赦天下中受益的是黔首吗?
    黔首哪敢犯罪?
    值此特殊时刻,郑玄作为刘辩的老师,没有缺席,此刻正在朝堂之中。
    当代论起辩经,郑玄敢认第二,没人能称第一。这是实打实辩出来的战绩,当年他与何休在太学上演古今学派之争,影响深远,以他的胜利而告终。
    只是郑玄终究不愿过于接触朝政,刘辩事先没有与他沟通此事,他还未见到卢植表明态度,遂不发一言,只是做好了下场的准备。
    吵起来的朝堂忽然让刘辩萌生了一个想法。
    他在卢植下场之前宣布道:“诸卿看法不一,今日还有大事未定,此事容后再议!”
    让朝臣们吵下去吧,等到他守孝之后正式登基了再做决定。
    在他守孝的这段时间,给群臣们多找点事干。
    何苗卢植等人虽不知新君何以态度稍有转变,却还是表示支持,他们作为辅佐新君之臣,必须维护好新君的权威。
    “且既然说大赦天下是面向天下百姓的德政,那不妨再问一问百姓的想法。着御史台,韩卿……”刘辩说着,将目光看向关羽,“与关卿一道,去问一问雒阳里坊及乡里的百姓。”
    既然在谥号的问题上朝臣们都当了大忠臣,那就在大赦天下的问题上再看一看群臣的底色吧!
    在此期间,议论去吧!
    而在失去了大赦天下这一恩典之后,刘辩作为新君,总要向天下百姓展露他的恩德。
    刘辩对应的选择是:“诏令天下郡国百姓咸知,免口赋三年。”
    口赋来自于七至十四岁的少男少女,一年二十钱,供给少府,为皇室所用。
    口赋比之向成年人征收的算赋少上许多,近年来的收入维持在一亿钱上下。而得益于宪帝的积累和河南河内两地的陆续抄家,这些钱刘辩还是免得起的。
    而且还能以此政策的执行情况光明正大地为他后续整顿吏治做准备,继续抄家。
    只是刘辩想着,如果宪帝知道他这么做,应该还是会心疼吧!
    对于朝臣来说,新君要削减自己的收入,他们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
    之后,朝会确定明年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陈留王。
    太常袁隗奏曰:“臣闻旧典选举,委任三府,付之尚书。今国家拜公卿及郡国长吏者,旧时无有礼钱之说,请废西园礼钱,臣隗顿首以闻。”
    袁隗此奏一出,群臣景从。
    充分向刘辩展示了什么叫做士大夫的力量。
    不过既要整顿吏治,西园钱的取缔是应有之理。
    只是刘辩觉得不急之事,放到群臣的视角,却是当务之急了。
    刘辩很痛快地同意了。
    对于他来说,缺钱时抄家的钱更好用。对那些钱买官之人,抄家时似乎有点显得朝廷理亏。
    刘辩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一日之间少了两个来钱的地方,董太后会接受不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刘辩,三兴汉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黯淡星L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黯淡星L并收藏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