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带人后退二十里了之后,与手下众头领一商量,才知道他们这边头领虽然不少,却没有一个能对抗法师。
    偏偏芒砀山上有一个不知深浅的法师。
    宋江派人去附近打听一下,才得知,芒砀山的寨主,姓樊名瑞,祖贯濮州人氏,幼年学作全真先生,法力高强,又在江湖上学得一身好武艺,马上惯使一个流星锤,神出鬼没,斩将搴旗,人不敢近。
    宋江有些无语:“真是怕甚么来甚么!”
    宋江手下的这些老头领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后,看向宋江欲言又止。
    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廉蹂躏的,也对法师有着刻骨铭心的心理阴影。
    所以,他们希望宋江能够派人回去请公孙胜,让法师来对抗法师,至少别再像上次对上高廉那样他们这边一点抵抗之力都没有。
    可晁盖和宋江如今的关系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宋江去请晁盖手下的公孙胜过来助战,也属实是为难宋江了。
    不过得说,经历过前两次的创业失败,为东山再起又都付出过不小代价的宋江,真的是成长了许多。
    看着一众老兄弟那期待又怕他为难的表情,宋江微微一笑,说道:“他芒砀山有法师,我峰山便无法师吗?我峰山的一清先生,可不比任何法师差。”
    说到这里,宋江道:“戴宗何在?”
    戴宗听言,出列道:“小弟在。”
    宋江下令:“你速回大寨一趟,请一清先生过来对付这個樊瑞,若遇难题,可请吴军师帮忙解决。”
    戴宗心中有数了,拜道:“诺!”
    领命了之后,只半天时间,戴宗就回到了乃头山,然后径直就去找吴用,说明他们在芒砀山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宋江让他回来找吴用去请公孙胜帮忙降伏樊瑞。
    吴用听完,很是欣慰!
    吴用看到了宋江的成长,更看到了宋江为成大事而做出来的努力。
    不论是在快输光了的时候将宋玉莲送给江鸿飞换得喘息之机,还是之后卧薪尝胆不择手段的快速壮大,宋江的表现都像是一个成大事之人。
    再看晁盖。
    明知道宋江狼子野心,也不作为,似乎就在那里躺平等死。
    最让吴用不能忍受的就是,从高唐州回来时,不,是还在高唐州时,也就是宋江还没有将宋玉莲献给江鸿飞换来那九百个炼气士时,即宋江最虚弱时,晁盖没有果断火并了宋江,趁机吞并宋江手下的一众头领,错失良机。
    后来,宋江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晁盖就优柔寡断地坐视宋江第三次做强做大。
    晁盖的表现,简直是愚蠢至极,根本就不是一个成大事之人该有的表现。
    而等到宋江千方百计地第三次雄起,晁盖还是从前那般没有一点点改变,实力也没有任何寸进。
    看到了这一切,虽然吴用还是隐隐觉得宋江可能没有成大事的天命,但宋江仅仅只是可能,晁盖则是完全没有成大事的可能。
    换而言之,吴用已经对晁盖失望透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相反,宋江输到了那种程度,竟然还能再次凭他自己的本事和有限的资源雄起,实在太难得了。
    以至于吴用忍不住去想:“或许宋公明与刘皇叔相似,注定了前期颠沛流离,后期才能成就大业。”
    是的。
    吴用已经在晁盖和宋江之间做出了选择。
    宋江也正是因为看出来了这一点,才让戴宗请吴用出面说服公孙胜前来帮他。
    已经彻底站宋江队了的吴用,没有多余的废话,便带着戴宗来到了聚义厅,找到了正在这里吃茶的晁盖和公孙胜。
    见戴宗回来了,而且一回来就先去见了吴用,晁盖很复杂地看了吴用一眼。
    晁盖和吴用都是东溪村人,不说从小一块长大,也是一块相处了二三十年,说他们是最亲密的一对好友,都不为过。
    晁盖怎么也没想到,就连这个他最亲密的好友,竟然也要离他而去。
    不过晁盖并不怨恨吴用,他现在甚至都不怨恨宋江了,因为他看到了宋江三起三落的艰辛,也看到了宋江的百折不挠。
    晁盖扪心自问,他做不到宋江这样,别说三次,一次他都已经趴下躺平了。
    甚至于,晁盖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他有如今的成就,都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本事,而是主要靠吴用他们帮他打下的江山。
    老实说,最近这段时间,晁盖仔细审视过他自己,再看了看无比励志的宋江,如果让他在自己和宋江之间选一个当老大,他都会选宋江,而不是一无是处的自己。
    晁盖自知,他没有宋江聪明,也没有宋江的魄力和毅力,更没有宋江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晁盖心知,他输给宋江,不冤。
    换而言之,“糊涂”也可以说是逃避了多年的晁盖,如今大彻大悟。
    晁盖看向戴宗,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戴宗拜道:“小弟随公明哥哥去打芒砀山,已取得小胜,只是那芒砀山的寨主混世魔王樊瑞幼年学作全真先生,法力高强,公明哥哥不敢冒进,特派小弟回来请一清先生去芒砀山降魔。”
    听了戴宗回来的原因,晁盖暗自一叹:“宋江又成长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又拉大了一些。”
    吴用随后劝道:“公明哥哥代表山寨去招降芒砀山,江湖朋友都在看着,我等若是坐视不理,必教他等笑我不义,且我峰山遭逢高唐州大变后,难得不仅实力恢复如初,又更进一步,若是再折了,只怕我等便没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了,我等不可忘了初心……”
    其实吴用话里话外就两个意思:
    第一个,晁盖和宋江还没分家,名义上宋江还是代表乃头山去吞并芒砀山的,这种情况下,宋江派人回来搬救兵,晁盖要是不让公孙胜去增援,传出去,别人就会说晁盖不讲义气,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没有胸怀,也就是嫉贤傲士少宽柔,这样一来,宋江就算是火并晁盖,都说得过去,就像原著晁盖火并王伦那样。
    ——换而言之,吴用已经开始给晁盖下套,为宋江火并晁盖后洗白,埋下伏笔。
    第二个,就是暗示晁盖,肉烂在锅里,晁盖和宋江不管怎么斗,都不该阻碍乃头山的发展,不然乃头山永远都将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山头,这也对不起兄弟们的信任和努力,他吴用也不会答应,还有你晁盖还没输呢,万一最后赢的那个人是你晁盖,这些家底最后可都是你晁盖的了。
    老实说,吴用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如果他这么说,晁盖还不答应,那么他就准备让戴宗将宋江叫回来,芒砀山先不打了,先彻底斗倒晁盖这个绊脚石再说。
    可让吴用有些意外的是,晁盖耐心地听完,就对公孙胜说:“一清先生,你辛苦辛苦,走一趟罢。”
    公孙胜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他竟然一点都没勉强,就应道:“好。”
    吴用眉头一皱:“不对,晁盖、公孙胜怎么能答应得这么痛快?莫非他们看宋江有可能成事,想要跟宋江一块走招安路线?”
    晁盖没有回答吴用,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下完命令,晁盖就不无落寞地离开了,而公孙胜则起了一片白云载着戴宗前往芒砀山。
    路上,公孙胜灵力不支,又换戴宗用甲马带着公孙胜。
    两人在天快黑的时候到了宋江的中军大帐。
    见戴宗将公孙胜给请来了,一直提心吊胆的宋江大喜,他立即就亲自迎出去,各施礼罢,摆了接风酒,叙问路上辛苦之情后,将公孙胜请入中军帐内,众头领亦来作庆,寨中且做庆贺筵席。
    次日,中军帐上,宋江等人才与公孙胜商议起收降樊瑞一事。
    宋江问:“一清先生,不知你可有收复这混世魔王等三个头领之法?”
    公孙胜拿出之前江鸿飞传授他五雷天心正法时顺手赠给他的阵图,说道:
    “此阵是汉末三分诸葛孔明摆石为阵之法。四面八方,分八八六十四队,中间大将居之。其像四头八尾,左旋右转,按天地风云之机,龙虎鸟蛇之状。待他下山冲入阵来,两军齐开,如若伺候他入阵。只看七星号带起处,把阵变为长蛇之势。贫道作起道法,教这三人在阵中,前后无路,左右无门。却于坎地上掘下陷坑,直逼此三人到于那里。两边埋伏下挠钩手,准备捉将。”
    宋江听了大喜,便传将令,叫大小将校依令如此而行。
    是日巳牌时分,乃头山众军近山摆开阵势,摇旗擂鼓搦战。
    不多时,就见芒砀山上有三二十面锣声,震地价响。三个头领一齐来到山下,便将三千余人摆开。左右两边,项充、李衮。中间马上,拥出那个为头的好汉,正是骑在一匹黑马上的混世魔王樊瑞。
    樊瑞虽会使神术妖法,却不识阵势。看了宋江军马,四面八方,摆成阵势,心中暗喜道:“你若摆阵,中我计也!”
    樊瑞随后分付项充、李衮:“若见风起,伱二人便引五百滚刀手杀入阵去。”
    项充、李衮得令,各执定蛮牌,挺着标枪飞剑,只等樊瑞施法。
    只见,樊瑞立在马上,左手挽定流星铜锤,右手仗着混世魔王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呵声:“疾!”
    随即就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愁地暗,日月无光。
    项充、李衮见此,一边高声大喊,一边带了五百滚刀手杀将过去。
    乃头山的人见项充、李衮带人杀将过来,便按照事先接到的命令大开阵门放项充、李衮并四五十芒砀山的喽啰进来。
    项充、李衮一入阵,公孙胜便把七星号旗一招,那大阵便纷纷滚滚变作长蛇之阵。
    项充、李衮正在阵里,东赶西走,左盘右转,寻路不见。
    困住了项充、李衮后,公孙胜拔出那松文古定剑来,口中念动咒语,呵声:“疾!”
    只见大风尽随项充、李衮身后乱卷。
    项充、李衮在阵中,只见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四边并不见一个军马,一望都是黑气,后面跟着的喽啰也都不见了。
    项充、李衮心慌起来,开始慌不择路地乱跑。
    正奔跑之间,忽然只听“轰隆”一声,项充、李衮便攧入陷马坑。
    两边都是挠钩手,早把两个搭将起来,便把捆灵索绑缚了,解上山坡请功。
    宋江看准时机把鞭梢一指,三军一齐掩杀过去。
    樊瑞引人马奔走上山,有那走不及时的,被乃头山的人击杀、擒住了大半,小半四散而逃。
    宋江收军,下令乃头山的喽啰多擒俘虏,救治伤员,众头领则都回到帐前坐下,军健将项充、李衮押到帐下。
    宋江忙叫解了捆灵索,亲自给项充、李衮倒酒,说道:“二位壮士休怪。临敌之际,不如此不得。小可宋江久闻三位壮士大名,欲来礼请上山,同聚大义,盖因不得其便,因此错过。倘若不弃,同归山寨,不胜万幸。”
    项充听了,拜伏在地道:“久闻及时雨大名,只是小弟等无缘,不曾拜识。原来兄长果有大义,我等两个不识好人,要与天地相拗。今日既被擒获,万死尚轻,反以礼待。若蒙不杀收留,誓当效死报答大恩。”
    李衮则说:“樊瑞那人,无我两个,如何行得?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尊意若何?”
    宋江大气道:“不必留一人在此,请二位同回贵寨,宋江来日专候佳音。”
    项充、李衮拜谢道:“真乃大丈夫!若是樊瑞不从投降,我二人必将他擒来奉献给尊驾。”
    宋江听说大喜,请入中军,待了酒食,换了两套新衣,取两匹好马,叫喽啰拿了枪牌,送项充、李衮下山回寨。
    来到芒砀山下,喽啰见二大王、三大王回来了,赶紧接上山寨。
    项充、李衮回到芒砀山上,对樊瑞说:“我等逆天之人,合该万死,宋公明哥哥不嫌我等卑贱,礼贤下士,义气千秋,不如我等率人去投,如何?”
    有一点,项充、李衮并没有说错,那就是,没了他们,樊瑞自己不济事。
    而且,樊瑞很了解他这两个“好兄弟”是什么揍性,心知他若是不同意一块投乃头山,他这两个“好兄弟”非砍下他的脑袋,然后带着芒砀山的家底去投宋江不可。
    迫于形势,樊瑞只能说道:“既然宋公明如此大贤,义气最重,我等不可逆天,都下山投拜罢。”
    芒砀山至此也归了乃头山,让乃头山的实力更进一步。
    几日后,芒砀山的人牵牛拽马,卷了钱粮,驮了行李,收聚人马,烧毁了寨栅,跟宋江等班师回乃头山。
    于路无话。
    宋江率领乃头山的人和芒砀山的人刚回到乃头山地界,只见路边一个大汉望着宋江便拜。
    宋江慌忙下马扶住,问道:“足下姓甚名谁?何处人氏?”
    那大汉答道:“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弟赤发黄须,都呼小人为金毛犬……”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仙侠版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仙侠版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