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285章 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
第285章 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
姚广孝呷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再者即便元朝的统治相对短暂,但好歹它也具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略。
况且百姓们早已适应了这种模式,直接沿用岂不是更省心省力得多?”
至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真正在意的。
并非是坐在龙椅之上的那位君主,究竟属于哪个民族。
更多的时候,百姓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能否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等切身利益之上。
大部分人更在乎的,只是谁能让他们的生活,少辛苦一点罢了!”
姚广孝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刚刚落下,便如巨石入水般激起千层浪。
在场的另外四人,瞬间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齐齐将惊愕无比的目光投向了他。
一直在寻觅时机的李子文,此刻犹如饿虎扑食般迅速站起身子。
他伸手指向姚广孝,扯着嗓子高声喊道:“诸位家主,早在之前本人就断言,此老儿乃是朝廷派来的奸细!
当时尔等皆对我之言置若罔闻,如今真相大白。
大家总该看清,究竟谁才是真正与我们并肩而立之人了吧?”
然而面对这气势汹汹的指责,姚广孝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
只见他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想那朱明王朝残暴不仁,不仅大肆屠杀僧人,更是逼迫老僧我还俗成家。
如此境遇之下,贫僧又怎会心甘情愿为那无道之朝效命?
即便退一万步讲,假设老僧真乃朝廷所遣之细作。
那么为何还要将,锦衣卫潜藏于江南世家同盟之中的暗探名单,交予赵家族长?
里应外合一举将尔等尽数擒拿,岂不比眼下这般局面,更为便捷省力些吗?”
这番言辞犀利至极、直戳要害,令原本理直气壮的李子文,瞬间瞠目结舌、呆立当场。
一时之间他竟连半句反驳之词,都难以从口中道出。
赵家家主赵威眼见众人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之际,急忙跨步向前,充当起“和事佬”来。
他深知此时局势微妙万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无法收拾的后果。
只听赵威朗声说道:“兵法曾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位莫要激动,且先冷静下来思考一番。
道衍大师方才所言,实则是想让吾等能更深刻地洞察到,那暴君之品性与行事风格。
毕竟唯有如此,方能于这场艰难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说当下敌我力量悬殊明显,毛骧所率之锦衣卫,更是如饿狼般在暗处觊觎已久。
值此关键时刻,若吾等内部发生纷争乃至自相残杀,岂不是正中那暴君下怀?
届时必将落得个亲者痛心、仇者快意之结局,那暴君则可坐享渔翁之利!”
正当众人陷入沉思之时,突然一只矫健的信鸽如同闪电般从窗外疾驰而入,稳稳地停歇在了姚广孝宽厚的肩头之上。
姚广孝微微眯起双眸,轻拍着信鸽的羽翼。
他缓声说道:“观此情形,想必是贫僧预先布设于应天府的密探,又捎来了最新的消息。”
此言一出在场的另外三位家主,皆是精神一振,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色。
自从江南世家同盟之中,惊现锦衣卫密探之后,往昔惯用的那些情报传递途径皆已被迫舍弃不用。
此刻这突如其来的信鸽,或许将成为他们打破僵局、扭转乾坤的关键所在。
然而就在姚广孝轻轻解开,绑缚在信鸽腿部那精致竹筒。
小心翼翼从中取出那份神秘而重要的情报时,他的面庞之上竟浮现出,一种难以言喻、极度复杂的神色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啊!”
这声长叹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带着无尽的哀怨与不甘。
尽管江南那些名门望族组成的联盟,对于大明朝现今推行的一系列政令已然心生强烈抵触之意。
但这丝毫未能影响到,他们对那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的狂热追逐之情。
朱家家主朱霖峰思维敏捷如电,瞬息之间便领悟到姚广孝适才所言之句。
乃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位智谋超群的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在生命垂危之际所发出的慨叹之声。
“道衍大师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龄,江南世家同盟日后诸事尚需倚仗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缘何此刻突然冒出,这般不祥之语呢?
朱霖峰满脸疑惑不解之色,目光紧盯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
试图从他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探寻到一丝端倪。
姚广孝轻摇着头,长长叹息一声。
随即他缓缓将手中那张承载着未知命运的纸条,递向了一旁的赵家家主赵威。
赵威仅仅匆匆一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整个人犹如被晴天霹雳击中一般呆立当场,流露出惊恐万状的神情。
“怎么会这样呢?
难道说朱明王朝真的气数未尽,那么我等全族岂不是性命休矣!”
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的苏家老家主苏照,那原本浑浊的眼眸之中,此刻竟流露出一抹深深的惊惧之色。
“唉,老朽如今年岁已高,早已步入风烛残年之境,实在是经受不起任何惊吓啊!
道衍大师若是有何话语要讲,还望您能坦诚相告。
我等定当谨遵教诲,绝无二话。”
苏照颤巍巍地说着话,语气中充满了恳切与敬畏之情。
他的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汇聚到了姚广孝身上。
仿佛都在期待着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只听得姚广孝缓缓开口说道:“东汉建安十二年,那个时候刘备已经投靠荆州牧刘表长达六年之久。
历经千辛万苦,他总算成功将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招揽至自己的阵营当中。
然而就在次年,由于刘表有意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幼子刘琮。
作为长子的刘琦,内心惶恐至极,整日坐立不安。
于是他曾多次前往求教于,深受刘备器重的诸葛亮,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和帮助。
诸葛亮则意味深长地对刘琦说道:‘难道你没有看到当年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留在国内反而遭遇危险。
重耳出逃在外,却能够安然无恙吗?’”
说到这里姚广孝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环视四周后继续说道:“最终刘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果断主动请求离开襄阳,前往江夏担任太守一职。
也正因如此,他方才侥幸逃脱一劫,避免了一场可能降临的大祸。”
(本章完)
姚广孝呷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再者即便元朝的统治相对短暂,但好歹它也具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略。
况且百姓们早已适应了这种模式,直接沿用岂不是更省心省力得多?”
至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真正在意的。
并非是坐在龙椅之上的那位君主,究竟属于哪个民族。
更多的时候,百姓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能否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等切身利益之上。
大部分人更在乎的,只是谁能让他们的生活,少辛苦一点罢了!”
姚广孝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刚刚落下,便如巨石入水般激起千层浪。
在场的另外四人,瞬间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齐齐将惊愕无比的目光投向了他。
一直在寻觅时机的李子文,此刻犹如饿虎扑食般迅速站起身子。
他伸手指向姚广孝,扯着嗓子高声喊道:“诸位家主,早在之前本人就断言,此老儿乃是朝廷派来的奸细!
当时尔等皆对我之言置若罔闻,如今真相大白。
大家总该看清,究竟谁才是真正与我们并肩而立之人了吧?”
然而面对这气势汹汹的指责,姚广孝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
只见他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想那朱明王朝残暴不仁,不仅大肆屠杀僧人,更是逼迫老僧我还俗成家。
如此境遇之下,贫僧又怎会心甘情愿为那无道之朝效命?
即便退一万步讲,假设老僧真乃朝廷所遣之细作。
那么为何还要将,锦衣卫潜藏于江南世家同盟之中的暗探名单,交予赵家族长?
里应外合一举将尔等尽数擒拿,岂不比眼下这般局面,更为便捷省力些吗?”
这番言辞犀利至极、直戳要害,令原本理直气壮的李子文,瞬间瞠目结舌、呆立当场。
一时之间他竟连半句反驳之词,都难以从口中道出。
赵家家主赵威眼见众人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之际,急忙跨步向前,充当起“和事佬”来。
他深知此时局势微妙万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无法收拾的后果。
只听赵威朗声说道:“兵法曾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位莫要激动,且先冷静下来思考一番。
道衍大师方才所言,实则是想让吾等能更深刻地洞察到,那暴君之品性与行事风格。
毕竟唯有如此,方能于这场艰难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说当下敌我力量悬殊明显,毛骧所率之锦衣卫,更是如饿狼般在暗处觊觎已久。
值此关键时刻,若吾等内部发生纷争乃至自相残杀,岂不是正中那暴君下怀?
届时必将落得个亲者痛心、仇者快意之结局,那暴君则可坐享渔翁之利!”
正当众人陷入沉思之时,突然一只矫健的信鸽如同闪电般从窗外疾驰而入,稳稳地停歇在了姚广孝宽厚的肩头之上。
姚广孝微微眯起双眸,轻拍着信鸽的羽翼。
他缓声说道:“观此情形,想必是贫僧预先布设于应天府的密探,又捎来了最新的消息。”
此言一出在场的另外三位家主,皆是精神一振,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色。
自从江南世家同盟之中,惊现锦衣卫密探之后,往昔惯用的那些情报传递途径皆已被迫舍弃不用。
此刻这突如其来的信鸽,或许将成为他们打破僵局、扭转乾坤的关键所在。
然而就在姚广孝轻轻解开,绑缚在信鸽腿部那精致竹筒。
小心翼翼从中取出那份神秘而重要的情报时,他的面庞之上竟浮现出,一种难以言喻、极度复杂的神色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啊!”
这声长叹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带着无尽的哀怨与不甘。
尽管江南那些名门望族组成的联盟,对于大明朝现今推行的一系列政令已然心生强烈抵触之意。
但这丝毫未能影响到,他们对那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的狂热追逐之情。
朱家家主朱霖峰思维敏捷如电,瞬息之间便领悟到姚广孝适才所言之句。
乃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位智谋超群的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在生命垂危之际所发出的慨叹之声。
“道衍大师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龄,江南世家同盟日后诸事尚需倚仗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缘何此刻突然冒出,这般不祥之语呢?
朱霖峰满脸疑惑不解之色,目光紧盯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
试图从他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探寻到一丝端倪。
姚广孝轻摇着头,长长叹息一声。
随即他缓缓将手中那张承载着未知命运的纸条,递向了一旁的赵家家主赵威。
赵威仅仅匆匆一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整个人犹如被晴天霹雳击中一般呆立当场,流露出惊恐万状的神情。
“怎么会这样呢?
难道说朱明王朝真的气数未尽,那么我等全族岂不是性命休矣!”
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的苏家老家主苏照,那原本浑浊的眼眸之中,此刻竟流露出一抹深深的惊惧之色。
“唉,老朽如今年岁已高,早已步入风烛残年之境,实在是经受不起任何惊吓啊!
道衍大师若是有何话语要讲,还望您能坦诚相告。
我等定当谨遵教诲,绝无二话。”
苏照颤巍巍地说着话,语气中充满了恳切与敬畏之情。
他的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汇聚到了姚广孝身上。
仿佛都在期待着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只听得姚广孝缓缓开口说道:“东汉建安十二年,那个时候刘备已经投靠荆州牧刘表长达六年之久。
历经千辛万苦,他总算成功将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招揽至自己的阵营当中。
然而就在次年,由于刘表有意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幼子刘琮。
作为长子的刘琦,内心惶恐至极,整日坐立不安。
于是他曾多次前往求教于,深受刘备器重的诸葛亮,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和帮助。
诸葛亮则意味深长地对刘琦说道:‘难道你没有看到当年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留在国内反而遭遇危险。
重耳出逃在外,却能够安然无恙吗?’”
说到这里姚广孝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环视四周后继续说道:“最终刘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果断主动请求离开襄阳,前往江夏担任太守一职。
也正因如此,他方才侥幸逃脱一劫,避免了一场可能降临的大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