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围城,算计
“姑娘……”
刚逛到稻香村,贾琙与贾宝玉宝钗、黛玉几人纷纷驻足。
“柴门闻犬吠”
“呸呸,哪有说这个的!!”
不知是谁提起了风雪夜归人这句诗,湘云赶忙岔开了。
虽然这也是写茅檐草舍的诗句,但是放在这里可不应景,加上他们又是提前来了贵妃省亲的园子,要是传扬出去,就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应该是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茅檐长扫净无苔,木成畦手自栽。这句我感觉也不错,竟是没想到,这里居然会隐藏了这么一处妙处,这景致但凡是看到的,怕是都能勾起归农之意,当真是鬼斧神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村。这个呢?我感觉这句诗传唱度要比稻高,要是起个杏村,等以后有机会我定然来这里讨一壶酒喝。”
“你瞧她嘴颦的,怕是以后会成个大酒桶呢!”
“喏~~”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七嘴八舌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不大的园子议论了起来。
贾宝玉听到湘云的话,笑着摇了摇头。
“之前有两位先生想了这个名字,不过老爷说这是犯了正村名,所以我才想了一个稻香村的名字。”
听到这里,众位姑娘有些讶异,之前她们可没有想到这一处,听贾宝玉解释了一下,她们转念一想,又觉得很对,这里只是一个小院子,若是加上了一个杏村的名字,怕是有些恃宠而骄了。
宝钗看着贾琙站在门口,没有出声,似乎有些出神,于是便轻声喊了一声。
“琙兄弟,在看什么呢?”
宝钗的声音不高,迎春、探春、湘云、贾宝玉,黛玉几人在看这个院子,除了一直跟在贾琙身边的惜春,也没有人注意到。
这次来的也不光是她们这些姑娘,像她们身边的大丫鬟,也都一道来了,迎春身边的司棋,探春身边的侍书,惜春的小跟班入画,还有宝钗身边的莺儿,以及黛玉身边的紫鹃,湘云身边的翠缕。
说起来,这一次游园人还是不少的。
惜春扭过小脑袋,看了看这个姑娘,也没有说话。
贾琙离京的这段时间,她与宝钗接触的次数也多了,知道这个姑娘不是个尖酸刻薄之辈,反而是一个心细如发,待人周道的人。
站在门口,贾琙幽幽一叹。
“站在门外的人都想见识一下门内的风景,但是门内的人却都想出来,你们说这是不是很讽刺??”
贾琙也不知是在和谁说,不过惜春和宝钗都听懂了贾琙的意思。
宝钗语气一顿,有时候贾琙的话并不好接,就像是这句话,她大概是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那些平头百姓,挖空了心思想成为那些朱门大院之内的人。而这些朱门大院的人,又嫌弃这一成不变的生活,想着出去。
这话是很有深度的,它说的是人性,永远不知满足。
“那就翻墙出来啊!!”
忽然贾琙一愣,他微微低头,恰好看到了惜春偷笑的表情,看起来像是一只偷了灯油的小耗子在偷笑呢!
贾琙转而轻声一笑。
“那要是翻不出来呢?”
惜春吐了吐舌头,摇了摇小脑袋,“从大门出来啊!既然能进去,那自然应该能出来才是。”
贾琙听到这话,眼底深处划过一丝感慨。
其实之前他说的这句话,是在一个本叫围城的书中看到过的,不过那里说的是婚姻。
原句大概是这么说的。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进来而后出去了,人还是纤尘不染吗?还是当初那个人吗?
想了想,贾琙心底得到了一个答案。
这是不可能的,通过那扇大门的人都是遍体鳞伤的,没有人能够幸免。
就说山上的那些道士,下山历练,回去的时候还是当初下山的道士吗?
经历了风风雨雨,见惯了人心冷暖,那种初心不变的人不是没有,但太少了。
一念及此,贾琙转过身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眼神不时飘向他们这边的姑娘。
只是当她看到贾琙的目光时,却像是触电一般赶紧躲开了。
就在这时,宝钗轻声开口。
“其实想进来,还是想出去都是一个人的追求罢了,有些人喜欢院子里的风景,自然也有人喜欢外面的,只要他们不后悔就好。”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柳三变的诗,不过宝姐姐你们在说什么呢??”
湘云听到这边的诗句,有些奇怪,一个小院子,还是这种茅檐草舍,鸡鸭鹅撒欢的院子,是从何处看出这些个伤春悲秋。
宝钗看了贾琙一眼,见对方没有阻止,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是琙兄弟说的一件小事儿,他说站在门外的人都想见识一下门内的风景,但是门内的人却都想出来。”
“我感觉这句话很有深意,细细想了想才情不自禁说了些胡话!”
众人听到宝钗的解释,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在这里的姑娘不是那些不通文墨的白丁,而是一肚子诗书的才女。
她们自然能读得出里面的内涵,一时间也被这句话给绕了进去,她们作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对于外面的渴求,自己心里一清二楚。
她们都想出去看看,出去转转,但是却囿于家规,还有这个时代的眼光,根本就出不去。
而外面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穷苦人家,都想办法来府上谋一份差事。
这一进一出,岂非不就是贾琙所说的那些东西,还有眼前的这个小院子,如此再看,她们不由恍然大悟,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稀罕了。
其实对她们来说,喜欢的并不是这里的东西,而是其背后的意义,那是一份心灵的寄托。
“姑娘,哥儿出事儿了”
忽然,一个小丫鬟有些慌张地小跑了过来,来到宝钗身边之后,看到贾琙后,有些异样,随及急声说道。
(本章完)
“姑娘……”
刚逛到稻香村,贾琙与贾宝玉宝钗、黛玉几人纷纷驻足。
“柴门闻犬吠”
“呸呸,哪有说这个的!!”
不知是谁提起了风雪夜归人这句诗,湘云赶忙岔开了。
虽然这也是写茅檐草舍的诗句,但是放在这里可不应景,加上他们又是提前来了贵妃省亲的园子,要是传扬出去,就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应该是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茅檐长扫净无苔,木成畦手自栽。这句我感觉也不错,竟是没想到,这里居然会隐藏了这么一处妙处,这景致但凡是看到的,怕是都能勾起归农之意,当真是鬼斧神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村。这个呢?我感觉这句诗传唱度要比稻高,要是起个杏村,等以后有机会我定然来这里讨一壶酒喝。”
“你瞧她嘴颦的,怕是以后会成个大酒桶呢!”
“喏~~”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七嘴八舌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不大的园子议论了起来。
贾宝玉听到湘云的话,笑着摇了摇头。
“之前有两位先生想了这个名字,不过老爷说这是犯了正村名,所以我才想了一个稻香村的名字。”
听到这里,众位姑娘有些讶异,之前她们可没有想到这一处,听贾宝玉解释了一下,她们转念一想,又觉得很对,这里只是一个小院子,若是加上了一个杏村的名字,怕是有些恃宠而骄了。
宝钗看着贾琙站在门口,没有出声,似乎有些出神,于是便轻声喊了一声。
“琙兄弟,在看什么呢?”
宝钗的声音不高,迎春、探春、湘云、贾宝玉,黛玉几人在看这个院子,除了一直跟在贾琙身边的惜春,也没有人注意到。
这次来的也不光是她们这些姑娘,像她们身边的大丫鬟,也都一道来了,迎春身边的司棋,探春身边的侍书,惜春的小跟班入画,还有宝钗身边的莺儿,以及黛玉身边的紫鹃,湘云身边的翠缕。
说起来,这一次游园人还是不少的。
惜春扭过小脑袋,看了看这个姑娘,也没有说话。
贾琙离京的这段时间,她与宝钗接触的次数也多了,知道这个姑娘不是个尖酸刻薄之辈,反而是一个心细如发,待人周道的人。
站在门口,贾琙幽幽一叹。
“站在门外的人都想见识一下门内的风景,但是门内的人却都想出来,你们说这是不是很讽刺??”
贾琙也不知是在和谁说,不过惜春和宝钗都听懂了贾琙的意思。
宝钗语气一顿,有时候贾琙的话并不好接,就像是这句话,她大概是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那些平头百姓,挖空了心思想成为那些朱门大院之内的人。而这些朱门大院的人,又嫌弃这一成不变的生活,想着出去。
这话是很有深度的,它说的是人性,永远不知满足。
“那就翻墙出来啊!!”
忽然贾琙一愣,他微微低头,恰好看到了惜春偷笑的表情,看起来像是一只偷了灯油的小耗子在偷笑呢!
贾琙转而轻声一笑。
“那要是翻不出来呢?”
惜春吐了吐舌头,摇了摇小脑袋,“从大门出来啊!既然能进去,那自然应该能出来才是。”
贾琙听到这话,眼底深处划过一丝感慨。
其实之前他说的这句话,是在一个本叫围城的书中看到过的,不过那里说的是婚姻。
原句大概是这么说的。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进来而后出去了,人还是纤尘不染吗?还是当初那个人吗?
想了想,贾琙心底得到了一个答案。
这是不可能的,通过那扇大门的人都是遍体鳞伤的,没有人能够幸免。
就说山上的那些道士,下山历练,回去的时候还是当初下山的道士吗?
经历了风风雨雨,见惯了人心冷暖,那种初心不变的人不是没有,但太少了。
一念及此,贾琙转过身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眼神不时飘向他们这边的姑娘。
只是当她看到贾琙的目光时,却像是触电一般赶紧躲开了。
就在这时,宝钗轻声开口。
“其实想进来,还是想出去都是一个人的追求罢了,有些人喜欢院子里的风景,自然也有人喜欢外面的,只要他们不后悔就好。”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柳三变的诗,不过宝姐姐你们在说什么呢??”
湘云听到这边的诗句,有些奇怪,一个小院子,还是这种茅檐草舍,鸡鸭鹅撒欢的院子,是从何处看出这些个伤春悲秋。
宝钗看了贾琙一眼,见对方没有阻止,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是琙兄弟说的一件小事儿,他说站在门外的人都想见识一下门内的风景,但是门内的人却都想出来。”
“我感觉这句话很有深意,细细想了想才情不自禁说了些胡话!”
众人听到宝钗的解释,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在这里的姑娘不是那些不通文墨的白丁,而是一肚子诗书的才女。
她们自然能读得出里面的内涵,一时间也被这句话给绕了进去,她们作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对于外面的渴求,自己心里一清二楚。
她们都想出去看看,出去转转,但是却囿于家规,还有这个时代的眼光,根本就出不去。
而外面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穷苦人家,都想办法来府上谋一份差事。
这一进一出,岂非不就是贾琙所说的那些东西,还有眼前的这个小院子,如此再看,她们不由恍然大悟,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稀罕了。
其实对她们来说,喜欢的并不是这里的东西,而是其背后的意义,那是一份心灵的寄托。
“姑娘,哥儿出事儿了”
忽然,一个小丫鬟有些慌张地小跑了过来,来到宝钗身边之后,看到贾琙后,有些异样,随及急声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