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问责
第111章 问责
锦岁低声道:“以前我还担心被他发现身份,现在你人来了,他发现又如何?”
“自我来燕地,燕家对我帮助甚多,燕九郎人挺好的。”
顾长萧想到两人初遇时,他也是这么评论自己的,你是个好人。
不禁眼角微抽:“你对好人的要求可真低!”
本想语重心长地劝她几句,燕地士族都不能相信,他们是看到你的实力才低头的,否则都跟郑家无二。
可眼下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顾长萧来是告诉他,郑朋朋带着郑家人来了。
他们在灵堂前长跪不起,以求戾王的原谅。
锦岁想到郑芸,跟顾长萧商量道:
“我只要郑芸和那夜作乱的郑家牛马的命,来祭奠牺牲的将士,其他人戾王大度不追究,你觉得如何?”
顾长萧认可地点头,软硬兼施才能更好地达成目地。
抹除郑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震慑士族,同时利用郑家分化士族的势力。
他看锦岁的目光越发敬佩,小季道长的能力,比他想像的更强。当道士太屈才了,还是当本王的谋士吧!
“另外,霍子安你打算怎么处置?必须要他的命吗?”
顾长萧心一动,反问道:“现在你是戾王,你准备怎么处置?若是活人比死人有用,留他一命也无妨。”
锦岁心里有谱,她担心顾长萧非要霍子安的命,毕竟那一路霍子安带人追杀,把顾长萧整的很惨。
如果不能拿生死跟霍子安谈,就不利于她接下来的计划。
让人唤霍子安过来,他憔悴很多,一幅心死于灰的模样。
拱手要行礼,却不知这‘戾王’该唤谁,看看顾长萧又看看锦岁,最终道:
“王爷若要杀在下,请一定要将我的战功所赏,记到牛大的孩子头上。”
军功是可萌荫子孙的,像牛大战死,他的长子成年之后,是可以直接进边军的。
但他的次子却不行,霍子安说将战功给牛大的儿子,意思就是次子能用他的军功萌荫。
锦岁毫不留情地指出:“你可是行刺戾王的重犯,继承你的军功,是让牛大的儿子替你坐牢吗?”
霍子安一怔,猛地抬头看向锦岁,但又不敢强辩什么,最终咬牙道:“那我的赏金,都给牛家。”
锦岁不知道他在牛大手底下做挑粪工时,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霍子安对牛大的愧疚之情这么重。
这是她永远也不会懂的男人之前的情谊,军中本来就是最容易建立生死羁绊的地方。
谁能相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形容战友情的呢?
“本王给你一个机会,不光能抹去你身上的罪名,还能让你光明正大地记下军功。”
霍子安第一反应是看一眼顾长萧,见他不置可否,心中不禁感叹,只能任这假戾王拿捏了。
拱手道:“属下任凭王爷差遣。”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这要跟燕十一说,肯定得交待的明明白白,他才懂是啥意思。
锦岁将那张纸条递给他:“你去找到郑芸,跟他说,我是个冒牌货……”
此言一出,顾长萧和霍子安皆看向她。
“你就是奉誉王之命来查我这个假戾王的,如今我在边城站稳了脚,凭你一人根本扳不倒我。”
“但眼下有个机会送上门,那就是朝廷的钦差,钦差认识戾王,只要跟钦差联手,必能铲除我这个冒牌货!”
“再将郑朋朋的做法告诉他,献上万亩良田,从此郑家任假戾王差遣。”
“郑芸一定会跟你联手,你亲自带他与钦差团见面。”
霍子安从开始的疑惑到现在的敬佩,同时还有对郑芸的同情。
这一计不可谓不毒!光明正大地挖火坑,郑芸心甘情愿地跳,然后烈火焚身。
戾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郑芸骗回来杀了。
戾王确实是假的,钦差团肯定也会查,可谁能想到,真戾王不光不是假戾王的敌人,两人还是同伴!
甚至就眼前所见来看,这真戾王给假戾王当护卫了!
霍子安再一次庆幸自己那一夜没趁乱逃走,不然他的下场肯定比郑芸还惨。
“这是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是,钦差团中有誉王的人,你负责找出来。”
“完成这两件任务,本王便不追究你刺杀之罪,还会上书朝廷,以后你就在本王手下任职。”
霍子安很想说,你不追究罪名,能不能放我离开?
可转念想到他彻底得罪了誉王,离开又能去哪?估计出了燕地,就是死路一条。
并且,他想替牛大看着他的孩子们长大。边城的条件如此艰难,没有父亲的三个孩子,能平安长大吗?
故而他拱手行礼:“属下,领命!”
霍子安走后,锦岁和顾长萧去灵堂前,当众见郑朋朋。
郑朋朋挣扎着从轮椅上跪下,重重磕头,还拉过他才三岁的小儿子磕头:
“求王爷,饶过郑家满门。”
一时场面极度寂静,在场所有士族皆屏息静气,只有火盆中黄纸燃烧的声音。
仿佛戾王要宣布的不是郑家的生死,而是他们的生死一般。
锦岁先上前给灵堂上了柱香,没回答郑朋朋,而是问李恒:
“本王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李恒的态度前所未有的恭敬,几乎是小跑着上前递上一物:“回王爷,燕州军三千将士名册在此。”
锦岁接过,高举那名册对在场士族道:“据本王所知,燕州军一半人来自各位族之中。”
“边城一战,燕州军不尊军令、临阵脱逃,见到鞑子如羊见狼一般怯战,至于我边卒死伤惨重。”
“死在战场上的燕州军,本王不追究其怯战之罪,但凡是脱逃者,一律按军规问斩!”
“这些逃兵便由各位将人押至边城,本王给你们三天时间,三日后没有送到边城的逃兵,本王只能问责于其族!”
“介时别怪本王问一个包庇之罪!”
众士族听罢皆是愁眉不展,即惧戾王之势,又恨戾王之严。
再观一旁士气高昂的边卒,今日若不答应,只怕连边城都没法离开了。
众人先是看向李州牧,只见李恒全程低头,佯装没有察觉到众家主灼热的视线。
锦岁低声道:“以前我还担心被他发现身份,现在你人来了,他发现又如何?”
“自我来燕地,燕家对我帮助甚多,燕九郎人挺好的。”
顾长萧想到两人初遇时,他也是这么评论自己的,你是个好人。
不禁眼角微抽:“你对好人的要求可真低!”
本想语重心长地劝她几句,燕地士族都不能相信,他们是看到你的实力才低头的,否则都跟郑家无二。
可眼下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顾长萧来是告诉他,郑朋朋带着郑家人来了。
他们在灵堂前长跪不起,以求戾王的原谅。
锦岁想到郑芸,跟顾长萧商量道:
“我只要郑芸和那夜作乱的郑家牛马的命,来祭奠牺牲的将士,其他人戾王大度不追究,你觉得如何?”
顾长萧认可地点头,软硬兼施才能更好地达成目地。
抹除郑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震慑士族,同时利用郑家分化士族的势力。
他看锦岁的目光越发敬佩,小季道长的能力,比他想像的更强。当道士太屈才了,还是当本王的谋士吧!
“另外,霍子安你打算怎么处置?必须要他的命吗?”
顾长萧心一动,反问道:“现在你是戾王,你准备怎么处置?若是活人比死人有用,留他一命也无妨。”
锦岁心里有谱,她担心顾长萧非要霍子安的命,毕竟那一路霍子安带人追杀,把顾长萧整的很惨。
如果不能拿生死跟霍子安谈,就不利于她接下来的计划。
让人唤霍子安过来,他憔悴很多,一幅心死于灰的模样。
拱手要行礼,却不知这‘戾王’该唤谁,看看顾长萧又看看锦岁,最终道:
“王爷若要杀在下,请一定要将我的战功所赏,记到牛大的孩子头上。”
军功是可萌荫子孙的,像牛大战死,他的长子成年之后,是可以直接进边军的。
但他的次子却不行,霍子安说将战功给牛大的儿子,意思就是次子能用他的军功萌荫。
锦岁毫不留情地指出:“你可是行刺戾王的重犯,继承你的军功,是让牛大的儿子替你坐牢吗?”
霍子安一怔,猛地抬头看向锦岁,但又不敢强辩什么,最终咬牙道:“那我的赏金,都给牛家。”
锦岁不知道他在牛大手底下做挑粪工时,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霍子安对牛大的愧疚之情这么重。
这是她永远也不会懂的男人之前的情谊,军中本来就是最容易建立生死羁绊的地方。
谁能相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形容战友情的呢?
“本王给你一个机会,不光能抹去你身上的罪名,还能让你光明正大地记下军功。”
霍子安第一反应是看一眼顾长萧,见他不置可否,心中不禁感叹,只能任这假戾王拿捏了。
拱手道:“属下任凭王爷差遣。”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这要跟燕十一说,肯定得交待的明明白白,他才懂是啥意思。
锦岁将那张纸条递给他:“你去找到郑芸,跟他说,我是个冒牌货……”
此言一出,顾长萧和霍子安皆看向她。
“你就是奉誉王之命来查我这个假戾王的,如今我在边城站稳了脚,凭你一人根本扳不倒我。”
“但眼下有个机会送上门,那就是朝廷的钦差,钦差认识戾王,只要跟钦差联手,必能铲除我这个冒牌货!”
“再将郑朋朋的做法告诉他,献上万亩良田,从此郑家任假戾王差遣。”
“郑芸一定会跟你联手,你亲自带他与钦差团见面。”
霍子安从开始的疑惑到现在的敬佩,同时还有对郑芸的同情。
这一计不可谓不毒!光明正大地挖火坑,郑芸心甘情愿地跳,然后烈火焚身。
戾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郑芸骗回来杀了。
戾王确实是假的,钦差团肯定也会查,可谁能想到,真戾王不光不是假戾王的敌人,两人还是同伴!
甚至就眼前所见来看,这真戾王给假戾王当护卫了!
霍子安再一次庆幸自己那一夜没趁乱逃走,不然他的下场肯定比郑芸还惨。
“这是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是,钦差团中有誉王的人,你负责找出来。”
“完成这两件任务,本王便不追究你刺杀之罪,还会上书朝廷,以后你就在本王手下任职。”
霍子安很想说,你不追究罪名,能不能放我离开?
可转念想到他彻底得罪了誉王,离开又能去哪?估计出了燕地,就是死路一条。
并且,他想替牛大看着他的孩子们长大。边城的条件如此艰难,没有父亲的三个孩子,能平安长大吗?
故而他拱手行礼:“属下,领命!”
霍子安走后,锦岁和顾长萧去灵堂前,当众见郑朋朋。
郑朋朋挣扎着从轮椅上跪下,重重磕头,还拉过他才三岁的小儿子磕头:
“求王爷,饶过郑家满门。”
一时场面极度寂静,在场所有士族皆屏息静气,只有火盆中黄纸燃烧的声音。
仿佛戾王要宣布的不是郑家的生死,而是他们的生死一般。
锦岁先上前给灵堂上了柱香,没回答郑朋朋,而是问李恒:
“本王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李恒的态度前所未有的恭敬,几乎是小跑着上前递上一物:“回王爷,燕州军三千将士名册在此。”
锦岁接过,高举那名册对在场士族道:“据本王所知,燕州军一半人来自各位族之中。”
“边城一战,燕州军不尊军令、临阵脱逃,见到鞑子如羊见狼一般怯战,至于我边卒死伤惨重。”
“死在战场上的燕州军,本王不追究其怯战之罪,但凡是脱逃者,一律按军规问斩!”
“这些逃兵便由各位将人押至边城,本王给你们三天时间,三日后没有送到边城的逃兵,本王只能问责于其族!”
“介时别怪本王问一个包庇之罪!”
众士族听罢皆是愁眉不展,即惧戾王之势,又恨戾王之严。
再观一旁士气高昂的边卒,今日若不答应,只怕连边城都没法离开了。
众人先是看向李州牧,只见李恒全程低头,佯装没有察觉到众家主灼热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