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作者:金波滟滟
分卷阅读188
、花椒、大料爆香的麻油,清凉爽口,正适合夏日里下酒。
第二道更是简单,酸甜萝卜干。萝卜晒成干后用清醋泡上,里面加些糖和盐,放上几日之后又酸甜可口,又爽脆下饭。家里前些日子做了许多,忙的时候就拿它下饭,现在宁婉夹了一盘子,切了些小葱香菜末放上,又舀了些醋汁淋透,直接端了上去。
第三道:炒杂蘑。也就是将各种的蘑菇混在一处,根据大小厚度改一改刀,只放些麻油椒盐清炒,再用雪白的盘子盛上来。粉紫色的紫花脸儿、雪白的白花脸儿、红色的松蘑、褐色的榛蘑、红色的松蘑、嫩黄色的鸡油蘑……只看颜色就好看,而这些刚从大山里采下来的蘑菇味道皆鲜美至极,却又各有特色,吃到口中只觉得美味层出不穷。
第四道:五花肉炖干菜。除了山货,干菜也是德聚丰卖得十分好的货,因此明明眼下有许多时令菜蔬,但是宁婉将五花肉炒出油后,加了干豆角、干茄子、干南瓜等几样刚晒好的干菜炖熟。晒干菜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冬日里没有菜可吃,但其实干菜却另有一种与新鲜菜蔬不同的风味,十分地淳厚,许多人都特别喜欢,而宁婉自己就十分爱吃干豆角。
几样简简单单的家常小菜,两位客商见了便高兴,向宁梁说:“你这个女儿,心思可真了不得!我们一路上过来,鸡鸭鱼肉早吃腻了,正想吃些家常饭菜呢。”原来他们到了德聚丰,自然看出宁家并非吃不起肉的人家,而是专门为自己做了辽东的小菜。及至尝过,更是赞不绝口,“这菜看起来简单,吃起来却不平常!”
“你们家的山货,果然都是极好的!”
又问起干菜,“原来是这样做的,等秋日时我们也买些回去,京城里自然会有喜欢这味道的人。”
第135章 声誉
两位客商定好了货就定下当晚回虎台县整理行装,三日后带着车队到马驿镇装货然后直接回京城,便不肯多坐,看看天色放下筷子要告辞。
宁婉这时端上一盘子包子来,“吃过包子再走,免得路上饿。”
大家见这包子十分小巧,一口便能吃进去一个,白生生的面皮里能透出碧绿的颜色,十分喜人,咬上一口,原来里面竟是蕨菜肉馅的!
蕨菜淖过剁碎,再加上猪肉馅,拌好蒸出包子,清香的味道完全被裹到肉馅里面,浓郁鲜香。高客商和齐客商就都笑道:“原来蕨菜还能这样做?如今我们回去了也讲给家里人,再告诉买山货的人家,大家吃好了自然还会再来买!”
宁婉就笑,“我们辽东的菜虽然比不了什么鲁菜、淮菜有名气,但吃起来味道却也不错的。”送了他们出门时就问:“不知你们二位怎么找到了德聚丰?”
“也是纲缘巧合,我们在虎台县里时,听人说马驿镇上有一家德聚丰就是做山货生意的,十分厚道,因此就想着过来看看,却不想你们家的货正是我们要进的。”
宁梁竟有些奇怪,“真不想虎台县里竟有知道我们德聚丰的!”
高、齐两位就笑,“宁掌柜太谦虚了,不只是有,而且还有不少人知道呢。”
“我们每年都要去虎台县里进几次货,每次都在同一家店住。这一次店家就告诉我们马驿镇上的德聚丰就是做山货生意的,又十分厚道,他前些时候就专门到德聚丰买过绿豆,再三推荐我们过来看一看。先前我们也怕受了骗或者路上不太平,于是在县里打听。结果倒是有不少人知道德聚丰的,又告诉我们道路怎么走。因想着有这许多人说,再不能是假的,就过来一看,不想就做成了生意。”
大家才明白,“原来竟还是因为绿豆的事!”
高齐两位先前在虎台县里已经将绿豆的事听了七七八八,现在又详问了几句,就也感慨,“做了善事,总会有好报的,我们可不就是因此结了缘份。”因进货的价比虎台县里低上许多,他们也是极开心的,又说:“以后我们进货,就到德聚丰来!”看天色已晚,兴头头地走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高、齐两位客商带了几辆马车来了,验齐货品,交割银两,用的却是银票。
宁家做了几年的生意,还第一次收到银票,毕竟家里从没有如此大数量的银钱交割。宁梁便有些迟疑了,万一要是假的,那宁家的家底都要全部赔光。因此就说:“不如我送送你们,路过虎台县时到钱庄里将银票换成银子。”
高齐两人也明白他的担心,便笑道:“如此亦好,只是几百两银子你怎么拿回来?十分沉重不必说,又要防着有歹人,总要多带几个一同过去。”
宁婉便接过银票看了看,见是老票号日升昌的票子,纸张、大小、数字都不错,暗纹和裁成一半的印鉴都对得上,便点了点头,“过两日我们送货时再带着去钱庄换成银两吧。”原来家里每每要付送货人的钱,还真要将银票找开才行。送货的时候让爹带着伙计们,再坐着骡车,银子便好拿回来了。
这时宁家为他们送行包的蘑菇馅的饺子已经好了,宁梁请他们吃过,又拿出两个匣子分送二人,里面各两对猴头菇,“这是才收上来的,也是我们家里最好的东西了,带回京城尝尝鲜吧。”
高齐两人自然知道这猴头菇的价儿,十分感谢,又感慨道:“京城人十分推崇辽东的猴头菇,还有此地的貂皮、人参等等都是上好的,利又十分地厚。只可惜我们的本钱小,做不了那样的大生意。”
宁婉就笑道:“若我说只做些寻常的山货生意便不错,利虽不高但足以养家。若是买卖貂皮、猞猁皮、上山珍等贵重东西,必要与达官贵人们打交道,便有说不好的风险;至于长途贩运的不易,更不必说。”
姓高的瘦子惊奇地看了一眼宁婉,“先前就觉得你一个小姑娘十分能干,现在遇了事才知道竟还想得如此深!”
宁婉就笑,“我哪里想那么多?只是我们家的铺子里的山货,便没有贼人来偷——他们若是偷了,又沉又不值钱,且是居家过日子的东西,谁用得许多?至于街面上卖贵重物件的铺子,日夜巡查,只恐失了一件。所以我想你们长途贩运,道理是一样的。”
宁梁原是最容易知足的人,也笑道:“我们寻常小民,做些小生意谋个衣食温饱,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就知足了。”
高齐两位也笑应,“正是如此,我们也听人念过一首诗,‘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看担柴汉,心中较些子。’倒与你们父女所说的一样了。”又约了秋日来收山核桃、榛子、松子、红果、干菜等,方才带着马车走了。
来自京城的这一单生意,德聚丰一次就收了二百多两银子。所谓的机缘巧合,其实正是先前卖绿豆时积下的声誉带来的
分卷阅读188
-
分卷阅读188
、花椒、大料爆香的麻油,清凉爽口,正适合夏日里下酒。
第二道更是简单,酸甜萝卜干。萝卜晒成干后用清醋泡上,里面加些糖和盐,放上几日之后又酸甜可口,又爽脆下饭。家里前些日子做了许多,忙的时候就拿它下饭,现在宁婉夹了一盘子,切了些小葱香菜末放上,又舀了些醋汁淋透,直接端了上去。
第三道:炒杂蘑。也就是将各种的蘑菇混在一处,根据大小厚度改一改刀,只放些麻油椒盐清炒,再用雪白的盘子盛上来。粉紫色的紫花脸儿、雪白的白花脸儿、红色的松蘑、褐色的榛蘑、红色的松蘑、嫩黄色的鸡油蘑……只看颜色就好看,而这些刚从大山里采下来的蘑菇味道皆鲜美至极,却又各有特色,吃到口中只觉得美味层出不穷。
第四道:五花肉炖干菜。除了山货,干菜也是德聚丰卖得十分好的货,因此明明眼下有许多时令菜蔬,但是宁婉将五花肉炒出油后,加了干豆角、干茄子、干南瓜等几样刚晒好的干菜炖熟。晒干菜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冬日里没有菜可吃,但其实干菜却另有一种与新鲜菜蔬不同的风味,十分地淳厚,许多人都特别喜欢,而宁婉自己就十分爱吃干豆角。
几样简简单单的家常小菜,两位客商见了便高兴,向宁梁说:“你这个女儿,心思可真了不得!我们一路上过来,鸡鸭鱼肉早吃腻了,正想吃些家常饭菜呢。”原来他们到了德聚丰,自然看出宁家并非吃不起肉的人家,而是专门为自己做了辽东的小菜。及至尝过,更是赞不绝口,“这菜看起来简单,吃起来却不平常!”
“你们家的山货,果然都是极好的!”
又问起干菜,“原来是这样做的,等秋日时我们也买些回去,京城里自然会有喜欢这味道的人。”
第135章 声誉
两位客商定好了货就定下当晚回虎台县整理行装,三日后带着车队到马驿镇装货然后直接回京城,便不肯多坐,看看天色放下筷子要告辞。
宁婉这时端上一盘子包子来,“吃过包子再走,免得路上饿。”
大家见这包子十分小巧,一口便能吃进去一个,白生生的面皮里能透出碧绿的颜色,十分喜人,咬上一口,原来里面竟是蕨菜肉馅的!
蕨菜淖过剁碎,再加上猪肉馅,拌好蒸出包子,清香的味道完全被裹到肉馅里面,浓郁鲜香。高客商和齐客商就都笑道:“原来蕨菜还能这样做?如今我们回去了也讲给家里人,再告诉买山货的人家,大家吃好了自然还会再来买!”
宁婉就笑,“我们辽东的菜虽然比不了什么鲁菜、淮菜有名气,但吃起来味道却也不错的。”送了他们出门时就问:“不知你们二位怎么找到了德聚丰?”
“也是纲缘巧合,我们在虎台县里时,听人说马驿镇上有一家德聚丰就是做山货生意的,十分厚道,因此就想着过来看看,却不想你们家的货正是我们要进的。”
宁梁竟有些奇怪,“真不想虎台县里竟有知道我们德聚丰的!”
高、齐两位就笑,“宁掌柜太谦虚了,不只是有,而且还有不少人知道呢。”
“我们每年都要去虎台县里进几次货,每次都在同一家店住。这一次店家就告诉我们马驿镇上的德聚丰就是做山货生意的,又十分厚道,他前些时候就专门到德聚丰买过绿豆,再三推荐我们过来看一看。先前我们也怕受了骗或者路上不太平,于是在县里打听。结果倒是有不少人知道德聚丰的,又告诉我们道路怎么走。因想着有这许多人说,再不能是假的,就过来一看,不想就做成了生意。”
大家才明白,“原来竟还是因为绿豆的事!”
高齐两位先前在虎台县里已经将绿豆的事听了七七八八,现在又详问了几句,就也感慨,“做了善事,总会有好报的,我们可不就是因此结了缘份。”因进货的价比虎台县里低上许多,他们也是极开心的,又说:“以后我们进货,就到德聚丰来!”看天色已晚,兴头头地走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高、齐两位客商带了几辆马车来了,验齐货品,交割银两,用的却是银票。
宁家做了几年的生意,还第一次收到银票,毕竟家里从没有如此大数量的银钱交割。宁梁便有些迟疑了,万一要是假的,那宁家的家底都要全部赔光。因此就说:“不如我送送你们,路过虎台县时到钱庄里将银票换成银子。”
高齐两人也明白他的担心,便笑道:“如此亦好,只是几百两银子你怎么拿回来?十分沉重不必说,又要防着有歹人,总要多带几个一同过去。”
宁婉便接过银票看了看,见是老票号日升昌的票子,纸张、大小、数字都不错,暗纹和裁成一半的印鉴都对得上,便点了点头,“过两日我们送货时再带着去钱庄换成银两吧。”原来家里每每要付送货人的钱,还真要将银票找开才行。送货的时候让爹带着伙计们,再坐着骡车,银子便好拿回来了。
这时宁家为他们送行包的蘑菇馅的饺子已经好了,宁梁请他们吃过,又拿出两个匣子分送二人,里面各两对猴头菇,“这是才收上来的,也是我们家里最好的东西了,带回京城尝尝鲜吧。”
高齐两人自然知道这猴头菇的价儿,十分感谢,又感慨道:“京城人十分推崇辽东的猴头菇,还有此地的貂皮、人参等等都是上好的,利又十分地厚。只可惜我们的本钱小,做不了那样的大生意。”
宁婉就笑道:“若我说只做些寻常的山货生意便不错,利虽不高但足以养家。若是买卖貂皮、猞猁皮、上山珍等贵重东西,必要与达官贵人们打交道,便有说不好的风险;至于长途贩运的不易,更不必说。”
姓高的瘦子惊奇地看了一眼宁婉,“先前就觉得你一个小姑娘十分能干,现在遇了事才知道竟还想得如此深!”
宁婉就笑,“我哪里想那么多?只是我们家的铺子里的山货,便没有贼人来偷——他们若是偷了,又沉又不值钱,且是居家过日子的东西,谁用得许多?至于街面上卖贵重物件的铺子,日夜巡查,只恐失了一件。所以我想你们长途贩运,道理是一样的。”
宁梁原是最容易知足的人,也笑道:“我们寻常小民,做些小生意谋个衣食温饱,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就知足了。”
高齐两位也笑应,“正是如此,我们也听人念过一首诗,‘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看担柴汉,心中较些子。’倒与你们父女所说的一样了。”又约了秋日来收山核桃、榛子、松子、红果、干菜等,方才带着马车走了。
来自京城的这一单生意,德聚丰一次就收了二百多两银子。所谓的机缘巧合,其实正是先前卖绿豆时积下的声誉带来的
分卷阅读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