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移民填边(2)
“吏治整顿需要时间,扼制兼并需要时间,可有些事却拖不得,慢不得。”看着有所意动的诸臣,朱由校继续说道。
“那就是怎样解决破产自耕农,被盘剥的佃户,被迫背井离乡的流民,甚至是日趋严重的逃户问题!”
“这件事要解决不好,每有灾情发生时,朝廷就要多拿很多钱粮来赈灾,甚至还要提防受灾地出现骚乱,甚至是民乱。”
“陛下英明!”
练国事听后,当即作揖道:“堵不如疏,对于朝廷而言,一味地选择放任,选择视而不见,这影响的终究是社稷。”
“如果能寻得一良策,妥善安置以上群体的话,那不仅地方能安稳,就连朝廷也能减少很多麻烦。”
“陛下,臣有谏!”
练国事话音刚落,吴麟徵就紧随其后道:“要寻良策妥善安置以上群体,臣以为是英明的,是朝廷必须该做的。”
“但是安置他们的前提,不能以兴大工,建作坊为主,而应该为辅,不然要不了几年,大明将会出现大规模粮荒,哪怕眼下在天津、登莱等地,是有一批批北上的西夷海商,携带南洋的粮食北上,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此间的气氛有些微妙。
在御前的一些大臣,看吴麟徵的眼神都变了。
这个时候是唱反调的时候吗?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很多人都生出错愕。
“卿家所言,正是朕所思。”
让很多人觉得错愕,天子非但没有生气,相反却赞许吴麟徵的说辞,“所以朕打算就解决以上事宜,在北方诸省暂行移民填边政策。”
移民填边?
听到这话的很多人,一个个生出疑惑,甚至跟身边人小声议论。
“移民填边,这可不是小事啊,真要这样做,只怕每年要耗费很多钱粮吧。”
“这只是填边开始,安置这批人,叫这批人开荒,都需要耗费很多钱粮,这还不包括发放农具等。”
“填边?这能填到何处去?”
“只怕是辽东了,除了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地方能安置太多人口。”
“要是这样的话,辽东兴修水利,营建驰道都必须跟上,不然就辽东那苦寒之地,恐难以养活这么多人。”
“也不是不可能,辽东此前试行的引水植稻,听说取得的成就还不小,虽说亩产比不上东南诸省,但相差也不是太多,这对辽东而言可是件好事。”
对于御前诸臣的小声议论,朱由校没有出言打断,而是看着他们议论,毕竟要做的这件事难度很大,中间敢有任何意外,死一些人是常态,最难处置的,是在迁移途中出现骚乱,甚至是暴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怕途径的地方就遭难了。
“咳咳~”
随着一道咳嗽声响起,本小声议论的诸臣,一个个都反应了过来。“适才诸卿聊的那些,的确是移民填边要面临的种种挑战。”朱由校露出笑意,扫视御前诸臣道。
“不过此事要是能做成,不止是解决各地破产自耕农、佃户、流民、逃户的问题,更能加强对辽东的掌控,甚至能加快辽东的开发与治理,这是桩利国利民的惠政,当然前提是切实把此事做好,而不是糊弄了事!”
在朱由校的构思下,此次在北方诸省开启的移民填边,的确是以辽东为主要承接地,毕竟辽东有太多的地方,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垦出来。
“陛下是想以辽东开辟的国营农场为主,实现北方诸身移民填边,与辽东各地的承接吗?”
在诸臣思虑之际,吴麟徵想到了什么,讲出了心中的想法。
“这是其中一项。”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辽东下辖的可不止国营农场,还有众多官田,甚至未开垦出的荒地。”
“为了确保移民填边能顺利推动,朕需要从你们之中选一批人,一部分奉旨赴辽东,与辽东巡抚府对接此事,同时与分派到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联合分司,保持紧密的联系,当原籍地组织起一批人,踏上开赴辽东的征程,在辽的联合分司要安排好每批移民的去向。”
“在这一过程中,在辽的联合分司与各地的联合分司,要将对应事宜急递进京,交在京的联合分司统筹协调,负责解决在移民过程中,所需一应钱粮、药材等各项所需,嗯,从此策开始后,前期的粮食供应,由皇庄清吏司主供,粮储清吏司为辅。”
“而随着各地移民的全面展开,朕会设法解决这部分钱粮开支,确保在移民填边期间不饿死一人,不病死一人,朕也把话讲到前面,在移民填边开启后,少府所辖监察、内卫等清吏司会负责监察此事,同时还会有别的负责暗察,这件事既然选择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才行!”
移民填边这件事,在大明绝对是件大事,毕竟大明的交通落后,通讯落后,想要大规模组织移民,难保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针对这件事情,朱由校明确了很多制度,并且在推行此策之初,会尽力缩小移民规模,以确保各处能尽快适应,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避免在移民填边期间发生不好的事情。
“陛下!臣愿赴辽!”
在此等态势下,吴麟徵上前请缨道。
这下却让不少人脸色都变了。
如果移民填边真要搞,那么分派到各地的联合分司中,就属在辽联合分司压力最大,毕竟要跟辽东方面协调好此事,还要跟各地联合分司对接好,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各种麻烦与问题,而这些都必须要妥善解决才行。
“此事秉承自愿原则。”
在众人思绪各异之际,朱由校却淡然道:“相应的卷宗案牍,朕已命有司整理好,你们带回去先看看,各司主官聚在一起,先拟一份章程出来。”
“在这期间,谁想为朕分忧,为社稷分忧,可向各自主官请缨,具体要分到何处去做事,还要看移民填边究竟要怎样展开。”
“臣等遵旨!”
御前诸臣当即作揖拜道。
移民填边一事太大了,大到朱由校都觉得有很大挑战性,所以此事真要明确去做,必须要让一批想去做的人去推动,而不是靠点将的方式,让其中有抱怨,有不满的人去做,毕竟这两者间对待此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做事是要靠人去做的,但成与败却取决于态度!
朱由校可不希望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就因为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对朝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本章完)
“吏治整顿需要时间,扼制兼并需要时间,可有些事却拖不得,慢不得。”看着有所意动的诸臣,朱由校继续说道。
“那就是怎样解决破产自耕农,被盘剥的佃户,被迫背井离乡的流民,甚至是日趋严重的逃户问题!”
“这件事要解决不好,每有灾情发生时,朝廷就要多拿很多钱粮来赈灾,甚至还要提防受灾地出现骚乱,甚至是民乱。”
“陛下英明!”
练国事听后,当即作揖道:“堵不如疏,对于朝廷而言,一味地选择放任,选择视而不见,这影响的终究是社稷。”
“如果能寻得一良策,妥善安置以上群体的话,那不仅地方能安稳,就连朝廷也能减少很多麻烦。”
“陛下,臣有谏!”
练国事话音刚落,吴麟徵就紧随其后道:“要寻良策妥善安置以上群体,臣以为是英明的,是朝廷必须该做的。”
“但是安置他们的前提,不能以兴大工,建作坊为主,而应该为辅,不然要不了几年,大明将会出现大规模粮荒,哪怕眼下在天津、登莱等地,是有一批批北上的西夷海商,携带南洋的粮食北上,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此间的气氛有些微妙。
在御前的一些大臣,看吴麟徵的眼神都变了。
这个时候是唱反调的时候吗?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很多人都生出错愕。
“卿家所言,正是朕所思。”
让很多人觉得错愕,天子非但没有生气,相反却赞许吴麟徵的说辞,“所以朕打算就解决以上事宜,在北方诸省暂行移民填边政策。”
移民填边?
听到这话的很多人,一个个生出疑惑,甚至跟身边人小声议论。
“移民填边,这可不是小事啊,真要这样做,只怕每年要耗费很多钱粮吧。”
“这只是填边开始,安置这批人,叫这批人开荒,都需要耗费很多钱粮,这还不包括发放农具等。”
“填边?这能填到何处去?”
“只怕是辽东了,除了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地方能安置太多人口。”
“要是这样的话,辽东兴修水利,营建驰道都必须跟上,不然就辽东那苦寒之地,恐难以养活这么多人。”
“也不是不可能,辽东此前试行的引水植稻,听说取得的成就还不小,虽说亩产比不上东南诸省,但相差也不是太多,这对辽东而言可是件好事。”
对于御前诸臣的小声议论,朱由校没有出言打断,而是看着他们议论,毕竟要做的这件事难度很大,中间敢有任何意外,死一些人是常态,最难处置的,是在迁移途中出现骚乱,甚至是暴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怕途径的地方就遭难了。
“咳咳~”
随着一道咳嗽声响起,本小声议论的诸臣,一个个都反应了过来。“适才诸卿聊的那些,的确是移民填边要面临的种种挑战。”朱由校露出笑意,扫视御前诸臣道。
“不过此事要是能做成,不止是解决各地破产自耕农、佃户、流民、逃户的问题,更能加强对辽东的掌控,甚至能加快辽东的开发与治理,这是桩利国利民的惠政,当然前提是切实把此事做好,而不是糊弄了事!”
在朱由校的构思下,此次在北方诸省开启的移民填边,的确是以辽东为主要承接地,毕竟辽东有太多的地方,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垦出来。
“陛下是想以辽东开辟的国营农场为主,实现北方诸身移民填边,与辽东各地的承接吗?”
在诸臣思虑之际,吴麟徵想到了什么,讲出了心中的想法。
“这是其中一项。”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辽东下辖的可不止国营农场,还有众多官田,甚至未开垦出的荒地。”
“为了确保移民填边能顺利推动,朕需要从你们之中选一批人,一部分奉旨赴辽东,与辽东巡抚府对接此事,同时与分派到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联合分司,保持紧密的联系,当原籍地组织起一批人,踏上开赴辽东的征程,在辽的联合分司要安排好每批移民的去向。”
“在这一过程中,在辽的联合分司与各地的联合分司,要将对应事宜急递进京,交在京的联合分司统筹协调,负责解决在移民过程中,所需一应钱粮、药材等各项所需,嗯,从此策开始后,前期的粮食供应,由皇庄清吏司主供,粮储清吏司为辅。”
“而随着各地移民的全面展开,朕会设法解决这部分钱粮开支,确保在移民填边期间不饿死一人,不病死一人,朕也把话讲到前面,在移民填边开启后,少府所辖监察、内卫等清吏司会负责监察此事,同时还会有别的负责暗察,这件事既然选择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才行!”
移民填边这件事,在大明绝对是件大事,毕竟大明的交通落后,通讯落后,想要大规模组织移民,难保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针对这件事情,朱由校明确了很多制度,并且在推行此策之初,会尽力缩小移民规模,以确保各处能尽快适应,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避免在移民填边期间发生不好的事情。
“陛下!臣愿赴辽!”
在此等态势下,吴麟徵上前请缨道。
这下却让不少人脸色都变了。
如果移民填边真要搞,那么分派到各地的联合分司中,就属在辽联合分司压力最大,毕竟要跟辽东方面协调好此事,还要跟各地联合分司对接好,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各种麻烦与问题,而这些都必须要妥善解决才行。
“此事秉承自愿原则。”
在众人思绪各异之际,朱由校却淡然道:“相应的卷宗案牍,朕已命有司整理好,你们带回去先看看,各司主官聚在一起,先拟一份章程出来。”
“在这期间,谁想为朕分忧,为社稷分忧,可向各自主官请缨,具体要分到何处去做事,还要看移民填边究竟要怎样展开。”
“臣等遵旨!”
御前诸臣当即作揖拜道。
移民填边一事太大了,大到朱由校都觉得有很大挑战性,所以此事真要明确去做,必须要让一批想去做的人去推动,而不是靠点将的方式,让其中有抱怨,有不满的人去做,毕竟这两者间对待此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做事是要靠人去做的,但成与败却取决于态度!
朱由校可不希望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就因为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对朝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