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东洲兵的天赋
…
张肃随意的看了一眼张松,平静的点了点头。
张任这个人或许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如果将这一支军队交给张任,那么张任便拥有执行这种行为的力量。
不管张任是否愿意,那种情况下,必然会有很多人直接站台张任。
或者说,张任说的每一句话,恐怕都能够让其他人陷入思考的当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明白了。”张松轻轻的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严颜这一个将领,更加的成熟稳重,做事情也颇具风骨,再加上对于二人心态的观察,统兵方式也完全不同,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存在,倒也没什么问题。
他完全不知道这支部队有多强,只是单纯的以为,是寻常军队变动而已。
至于这件事情背后的利益分配和算计,刘璋完全没有去想过,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放权和对张肃的信任。
而靠着询问和理解,严颜终于明白了东洲兵的天赋结构,以及东洲兵为什么那么强大的原因。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手底下多了整整八千精锐部队和四千多的预备役,再加上他自己手里面的部队,他能够直接控制的部队数量超过了两万人…
“君矫做事我放心,切莫过于劳累,伤着自己身体…”刘璋根本就没有让张肃把话说完,就开始连忙劝解和安慰道。
就像速度过快,神经反应力没有办法反应过来,那么就会削弱一部分速度,用来弥补神经反应力,如果力量过大,速度无法弥补,那么就会削弱一部分力量,弥补素质…
本来这也没啥,但是架不住两个天赋在一起,就会持续不断用扩充的身体素质,不断的去弥补那些短处。
然而就是这一万多人的兵马,就足够让益州牧刘焉平定蜀中,隔绝汉中,独霸一方!
严颜在收到相关的命令及信息后,整个人都是懵的,尤其是下达的这个命令只是军队的调转,而不是军队的更换。
在休息几天之间,张肃陆陆续续的找到了其他人,协同商议和询问,并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简简单单的两个天赋,却发挥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色采。
了解彼此的意见想法和行为,然后进行协调和保证。
虽然没有办法将所有的短处都拉高到与长处同等的位置,在长处有90分的情况下,能够把其他的分数给拉到80,平均下来也是85分,而接近于全方位的85,爆发出来的实力,并不一定比单方面的95更弱啊…
但是这种特殊的平均,在干掉上限的同时也在填充着下限,可以说不强,但也绝对称不上弱。
相比于丹阳兵和西凉兵那种数以万计的精锐,东洲兵的数量就很少了,长泰的正规士兵不过八千余人,再加上四千余人的预备队,便是整个东州兵的数量了。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持续,曾经那些因为天赋能力弥补的短处,以及本就是自身的长处,也会逐渐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导致军队的六边形,逐渐的向外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说,在这两个天赋的结合下,只要构建成功,他们就是最标准的双天赋,不管上限和下限都非常标准。
原本还想给这支部队来个下马威的严颜,当场就尴尬了。
不过索性东洲兵是一支纯粹的军人部队,在这一方面,倒没有因为这件事情,选择给严颜上眼药。
而张肃面对这种程度的信任,更加能够认可士为知己者死这几个字的意思。
在一天赋的作用下,东洲兵的士兵,能够用自身的长处,去弥补自身的短处,从而获得身体的平衡,更好的操控和控制自己的身体。
至于军队的实力,严颜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本部精锐,在他开启军团天赋的情况下,依旧被正面打爆了。
而对于刘璋来说,这个问题都不能够称之为问题。
看似取长补短,进步神速,但是快速提升的短处,追上了自己最优秀的地方,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天赋,基本等于没用了。
而后还在僰道的严颜,莫名其妙的就得到了一整个东洲兵指挥权。
卢军对此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可以说在这个天赋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完美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且是自身最平衡的状态。
而第二个天赋素质扩张,则是完全对于身体素质的弥补和扩充。
“所以说,这支军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通往无敌的道路…”卢军看了看情报体系上面的介绍,颇为认真的说道,“自身的长处可以弥补短处,就能够更加实际的体会自己到底缺了什么,相对应的弥补,就能够很快的将自身的短处给提高,并且逐渐靠近于自身的长处…”
益州牧刘焉持之以傲,靠之生存的东州兵,人数并不多。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变动,还需要他亲自下达命令,也没有过多的深究,或者说,张肃十分认真的讲解,反而让刘璋没那么认真。
一天赋均衡之躯,二天赋素质扩张。
“没错,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简单的弥补一下,就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实力,但是…”张任只是听着这样的讲解,就明白了这个天赋最大的弱点在哪里。
这个天赋结构下的东洲兵,其实是有前路的,确认自己的极限,放弃天赋带来的束缚,以此为基础,就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纯粹的极限,并且有可能是任意一个方向的极限,也就是从全能军团转变为极限军团。
而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忽略掉自身的短板之处,死磕自己的极限之路,待到极限之路走通,再弥补其他方向的路,只要这样做,就能够从极限军团走向全能军团。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也会铸造出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很明显,没有哪条路是轻松的,东洲兵走了十年,也没有把这条路走通,至少在明面上,完全没有走通的样子。(本章完)
张肃随意的看了一眼张松,平静的点了点头。
张任这个人或许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如果将这一支军队交给张任,那么张任便拥有执行这种行为的力量。
不管张任是否愿意,那种情况下,必然会有很多人直接站台张任。
或者说,张任说的每一句话,恐怕都能够让其他人陷入思考的当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明白了。”张松轻轻的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严颜这一个将领,更加的成熟稳重,做事情也颇具风骨,再加上对于二人心态的观察,统兵方式也完全不同,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存在,倒也没什么问题。
他完全不知道这支部队有多强,只是单纯的以为,是寻常军队变动而已。
至于这件事情背后的利益分配和算计,刘璋完全没有去想过,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放权和对张肃的信任。
而靠着询问和理解,严颜终于明白了东洲兵的天赋结构,以及东洲兵为什么那么强大的原因。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手底下多了整整八千精锐部队和四千多的预备役,再加上他自己手里面的部队,他能够直接控制的部队数量超过了两万人…
“君矫做事我放心,切莫过于劳累,伤着自己身体…”刘璋根本就没有让张肃把话说完,就开始连忙劝解和安慰道。
就像速度过快,神经反应力没有办法反应过来,那么就会削弱一部分速度,用来弥补神经反应力,如果力量过大,速度无法弥补,那么就会削弱一部分力量,弥补素质…
本来这也没啥,但是架不住两个天赋在一起,就会持续不断用扩充的身体素质,不断的去弥补那些短处。
然而就是这一万多人的兵马,就足够让益州牧刘焉平定蜀中,隔绝汉中,独霸一方!
严颜在收到相关的命令及信息后,整个人都是懵的,尤其是下达的这个命令只是军队的调转,而不是军队的更换。
在休息几天之间,张肃陆陆续续的找到了其他人,协同商议和询问,并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简简单单的两个天赋,却发挥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色采。
了解彼此的意见想法和行为,然后进行协调和保证。
虽然没有办法将所有的短处都拉高到与长处同等的位置,在长处有90分的情况下,能够把其他的分数给拉到80,平均下来也是85分,而接近于全方位的85,爆发出来的实力,并不一定比单方面的95更弱啊…
但是这种特殊的平均,在干掉上限的同时也在填充着下限,可以说不强,但也绝对称不上弱。
相比于丹阳兵和西凉兵那种数以万计的精锐,东洲兵的数量就很少了,长泰的正规士兵不过八千余人,再加上四千余人的预备队,便是整个东州兵的数量了。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持续,曾经那些因为天赋能力弥补的短处,以及本就是自身的长处,也会逐渐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导致军队的六边形,逐渐的向外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说,在这两个天赋的结合下,只要构建成功,他们就是最标准的双天赋,不管上限和下限都非常标准。
原本还想给这支部队来个下马威的严颜,当场就尴尬了。
不过索性东洲兵是一支纯粹的军人部队,在这一方面,倒没有因为这件事情,选择给严颜上眼药。
而张肃面对这种程度的信任,更加能够认可士为知己者死这几个字的意思。
在一天赋的作用下,东洲兵的士兵,能够用自身的长处,去弥补自身的短处,从而获得身体的平衡,更好的操控和控制自己的身体。
至于军队的实力,严颜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本部精锐,在他开启军团天赋的情况下,依旧被正面打爆了。
而对于刘璋来说,这个问题都不能够称之为问题。
看似取长补短,进步神速,但是快速提升的短处,追上了自己最优秀的地方,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天赋,基本等于没用了。
而后还在僰道的严颜,莫名其妙的就得到了一整个东洲兵指挥权。
卢军对此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可以说在这个天赋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完美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且是自身最平衡的状态。
而第二个天赋素质扩张,则是完全对于身体素质的弥补和扩充。
“所以说,这支军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通往无敌的道路…”卢军看了看情报体系上面的介绍,颇为认真的说道,“自身的长处可以弥补短处,就能够更加实际的体会自己到底缺了什么,相对应的弥补,就能够很快的将自身的短处给提高,并且逐渐靠近于自身的长处…”
益州牧刘焉持之以傲,靠之生存的东州兵,人数并不多。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变动,还需要他亲自下达命令,也没有过多的深究,或者说,张肃十分认真的讲解,反而让刘璋没那么认真。
一天赋均衡之躯,二天赋素质扩张。
“没错,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简单的弥补一下,就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实力,但是…”张任只是听着这样的讲解,就明白了这个天赋最大的弱点在哪里。
这个天赋结构下的东洲兵,其实是有前路的,确认自己的极限,放弃天赋带来的束缚,以此为基础,就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纯粹的极限,并且有可能是任意一个方向的极限,也就是从全能军团转变为极限军团。
而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忽略掉自身的短板之处,死磕自己的极限之路,待到极限之路走通,再弥补其他方向的路,只要这样做,就能够从极限军团走向全能军团。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也会铸造出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很明显,没有哪条路是轻松的,东洲兵走了十年,也没有把这条路走通,至少在明面上,完全没有走通的样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