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渔业发展
    西安平县,坐落于浑河入海口周边。
    作为辽东山脉包裹范围内明面上唯一的县城,辽东郡通往乐浪郡的唯一要道,亦是辽东如今的流民接收点。
    这里已然成为辽东除各郡郡治外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县,取代了曾经汶县的显著地位。
    每日都有不计其数的物资在此流转穿梭,亦有大量的流民百姓从这里经过。
    数千精锐严阵以待,严密设置的各类区域,随处可见的重重关卡,让这里被完全隐藏在迷雾之中。
    即使有大量来往于辽东郡和乐浪郡的百姓和商人由此经过,只能沿着既定路线前行的他们根本无法察觉其中的丝毫异样。
    “西安平县的位置太过关键重要了,而且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必须要精心建设。”田泽站在海岸边,望着港口来来往往的渔船,不禁感慨万千。
    西安平南侧的入海口呈“凹”字形,简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优良海岸,这里的港口规模比襄平的还要宏大,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
    身旁的陈宫凝视着眼前这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要知道,这一切可都是他的心血结晶。
    遥想他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座人口不过四五千人的小县城,当地百姓贫困潦倒、生活困苦无比,县城破败衰落不堪,甚至比之当初的汶县都强不到哪里去。
    然而如今,这里已然蜕变成为一方举足轻重的重镇。
    “走吧,去渔船厂,看看新建的渔船状况如何了。”田泽此次前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渔船之事。
    在成功占领高句丽后,田泽掌控着大量的金银铜铁矿脉,铜钱自此不再短缺。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研究,焦炭、高炉的技术也已实现突破并日臻完善,辽东的煤铁行业和制造业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
    、柘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因为“萃种术”的存在得以广泛推广,而且无惧辽东寒冷的气候条件,为纺织、武器制造、制等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原材料。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田泽治下的百姓甚至在一些难以有效利用的边角之地,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种上了易于存活的高粱。
    有着田泽时不时施展灵雨滋润的助力,这些高粱的长势还算差强人意。
    平日里,这些高粱可以被加工成牲畜饲料,用于喂养家禽家畜,亦或者被用于酿酒。
    建筑业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巨大进步,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总算研发出了品质更好、价格更廉价的水泥配方。
    不仅摆脱了对火山灰的依赖限制,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为辽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畜牧业和捕鱼业等方面,却一直进展缓慢。
    因为辽东的面积虽大,然而人口数量众多,为了养活这些庞大的人口,土地自然多半用于收益更高的耕种项目,而非养殖。
    少有的草原,又得优先保障战马的饲养,所以牛羊的养育规模始终难以扩大。
    尽管田泽已经暗中开启了和鲜卑的边境贸易,但是因为双方都存在诸多的顾虑和忌惮,鲜卑愿意交易的多是被视为累赘的俘虏,牛羊和战马的数量并不多。
    尤其是在黄巾之乱后,一大批百姓如潮水般涌来,连猪肉都出现了供给困难的紧迫情况,导致肉价一路飙升,至今都没有跌下来。
    虽然饲养家猪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很快就能够填补肉食的空白,但田泽认为仅是猪肉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牛可以用于耕种土地,羊可以用于纺织羊毛,二者都能够产奶,畜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草场问题的解决之法田泽已经有所构思,那便是开发三韩半岛或者东北平原等地,保留部分草原用于养殖放牧。
    可那需要在很久以后才能够实现,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了解决短期内的肉食补充问题,田泽便将目光放在了渔业之上。
    富含高蛋白的鱼肉也是很好的肉食补充选择,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辽东濒临大海,境内又有众多湖泊,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大规模养殖肉食,养鱼、捕鱼无疑是最佳的途径方法。一边向着渔船厂的方向大步走去,田泽一边问道:“现在的捕鱼技术进展情况如何?”
    “宫已安排工匠和一些经验丰富的渔民齐心协力研发改进了一些捕鱼的工具,并对各村的渔民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目前已经初见成效。”陈宫恭声说道。
    “如此便好,在水边,尤其是海上捕鱼,风险不小。安全知识和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全面普及做好,确保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刚穿越时田泽也曾心生疑惑,为为何河边、海边的百姓生活依旧极为困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他们难道不能依靠捕鱼来维持生计吗?
    虽然当时不解其中的道理,但田泽相信这种想法恐怕与“何不食肉糜”没什么本质区别。
    百姓又不傻,怎么会放着鱼不吃,而去啃食草根树皮呢。
    后来在与一些渔民百姓深入交谈后,田泽才逐渐明白其中的部分缘由。
    一方面,一般灾荒之时总会伴随着大旱或洪涝灾害,水量或水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方的河流都近乎干涸,便是有鱼也早被饥饿的人们捕捞吃光了。
    另一方面,平时捕鱼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不是随便拿着一张网,到了河边就能顺利捕到鱼,有可能忙活了半天,费了不少力气却收获甚微,性价比实在太低。
    这些工具也是要钱的,多数百姓想捕鱼可能都没有渔网,只能拿根扠子或者鱼竿。
    而若是在海上或者大江大河上捕鱼,所面临的风险也是极大,稍有不慎就得沉尸水中、葬身鱼腹。
    再加上,这山川海泽可都归少府所管辖,地方官府都不一定会同意你私自捕鱼,可能还得缴纳各种繁杂的税款。
    捕得的鱼也无法长期保存,卖出去也少有人愿意收购,价格还极其低廉。
    没有去腥的调味料,鱼吃起来腥味过重,而且鱼刺繁多,缺少油水,饱腹感又不强,普通百姓并不喜欢,宁愿选择吃野菜也不愿吃鱼。
    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这种令人无奈的情况。
    而田泽如今治下已经能够批量廉价的制作和提供盐,种植了大量的葱蒜等调味料,低价出售给百姓,百姓们肚子里有了些油水。
    再加上官府大力普及了吃鱼的种种好处,这才逐渐改变了饮食习惯。
    用大量的盐来对渔获进行腌制,能够很好地避免鱼的腐坏变质,可以长期保存和远距离运输。
    使得渔获也卖的出去也卖的上价格,渔民们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辽东山高皇帝远,田泽早已把天子和何进、赵忠的嘴堵住,对于这些寥寥无几的税收直接给渔民予以减免,地方官府真正做到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
    “辽东山脉水系发达,而且有一些湖泊,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的鱼类饲养,并定期捕捞,以供附近百姓食用。”田泽说道。
    “主公放心,宫和子尼已经在尽力安排。不过河鱼还是不如海鱼来得肥美,海鱼之中油脂更多一些,而且可以大量捕捞,如主公您所说的制作成鱼粉后更是有着无穷的妙用。”陈宫赞叹道。
    畜牧养殖业一直是辽东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些牲畜和鱼的饲料问题,陈宫也是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思。
    用人可食用的粮食喂养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成本实在太高了。
    最好还是用一些低成本、最好是几乎没有成本的饲料,比如用海鱼制作的鱼粉。
    鱼粉不但能够用于喂养牲畜、水产养殖,还能作为优质肥料,最关键的是制作难度并不高,成本还低廉,简直是陈宫心中最理想的饲料。
    “大海是一座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鱼虾数不胜数,但是以我们当前的技术手段,却是难以充分开发利用。”
    “如果真能拥有一定的远海捕捞能力和手段,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百姓肉食的供应问题了。”田泽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深深感叹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不大的肥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不大的肥猫并收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