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作者:月关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
作者:qiaolina0618
“君事臣如草芥,则臣事君如寇仇”——孟子
孟子这句话曾经把朱元璋老爷子气的呼呼直喘,立马把《孟子》里所有强调民贵君轻的话摘出来删掉,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和谐版《孟子》——《孟子节文》。
朱元璋的这种作法难道不可笑吗?孟子这句话只是在叙述这样一个客观规律,而规律是否存在、是否发挥作用,和它是否说出来并没有关系,即使孟子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或者人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句话,难道就会“君事臣如草芥,则臣事君如父母”了吗?
可惜的是,权力往往是这样一种掩耳盗铃的东西。
——————————————————————————
中书舍人莫言傲然睥睨着城门前的士兵,如果这些刚刚披上几天战袍的百姓算是士兵的话,目光中带着傲然和鄙视,仿佛他就是这些百姓的救世主,正在为他们去谋求一条活路。
————————————————————————————
不知道是愚蠢的人容易获得权力,还是权力更容易让人变得愚蠢。那些手掌大权、不受制约的人,往往都会像这位中书舍人一样,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红太阳”、“舵手”、“慈父”,而那些在和平时期缴纳税款、战争时期拼死守城的百姓则是没有思想的“群氓”,没有感觉的“蚁民”,面目不清的“黔首”,匍匐在地的“草民”。这其实就是“君事臣如草芥”了,可孟子所叙述的那条规律哪里去了呢?
很多情况下,孟子的诅咒彷佛都失灵了,无论权力如何肆虐,无论有多少个姓名、地点、数字陆续成为“忌讳”,人们都一直在扮演“沉默的大多数”。人们的沉默又变相地纵容了权力的横行无忌,加深了权力对“枪杆子”的依赖和迷信。据说,清末张之洞临死时,向摄政王载沣提出应该善抚民众,载沣则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言外之意,只要拥有暴力工具,又有哪个大胆的“臣”敢于“事君如寇仇”呢?
老辈人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那个士兵突然放声大哭:“我没有家人了,我的家人已经全都死了,我爹、我大哥都战死了,我娘在城下负责烧饭,也被冷箭射死了
……
白须老兵声泪俱下,越说越怒,他突然振臂高呼道:“守住运城的是我们,要把它交出去,那也应该是我们,这些丧尽天良的狗官,杀光他们,莫要再叫他们去祸害别人。杀光他们,为我们的亲人报仇呐!”
愤怒的咆哮把默默立于两旁的士兵们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艘引发了:“杀光他们!杀光这些狗官,为我们的亲人偿命!”
—————————————————————————————
如果您读过吴思先生的书,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情节的话,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吴思先生在他的《定律》里指出这样一个规律,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薄利等特点,所以小农社会中的底层民众在任人摆布时付出的代价才是最低,最实惠的。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发现反抗所付出的代价太高,而反抗成功后得到的利润太少。这可能就是中国专丅制政权得以维持两千多年的一个深层原因。——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结束了专制的历史,走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清楚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宪法学习一下。
话说回来,汉国人民可还是生活在小农经济为主的专制时代里的。而吴思先生发现的这个规律体现在汉国人民的身上,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杨继业带领的死士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冲锋陷阵,是为了自己在城中的亲人,城内的百姓之所以坚定地浴血守城,是为了自己在城外的亲人,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而战,他们之所以愿意在权力下忍耐、偷生,都是为了保全自己那脆弱的家庭。而在自己失去亲人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反抗的代价已经几乎降到了零,自己除了这条烂命之外,已经一无所有。
既然这样,那就反抗吧。孟子的诅咒最终实现了,一无所有的“臣”终于“事君如寇仇”了,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锁链。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现在读《水浒》,感觉最同情的就是林冲,可能就是因为他和我们太过相像,为了家庭和亲人,他一再的忍耐和退让,但权力却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依然冷笑着一步步向他逼近,让他失去了一切,让他退无可退。最终,林冲爆发了、杀人了、造反了。人们说,这叫逼上梁山。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在线阅读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
-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
作者:qiaolina0618
“君事臣如草芥,则臣事君如寇仇”——孟子
孟子这句话曾经把朱元璋老爷子气的呼呼直喘,立马把《孟子》里所有强调民贵君轻的话摘出来删掉,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和谐版《孟子》——《孟子节文》。
朱元璋的这种作法难道不可笑吗?孟子这句话只是在叙述这样一个客观规律,而规律是否存在、是否发挥作用,和它是否说出来并没有关系,即使孟子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或者人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句话,难道就会“君事臣如草芥,则臣事君如父母”了吗?
可惜的是,权力往往是这样一种掩耳盗铃的东西。
——————————————————————————
中书舍人莫言傲然睥睨着城门前的士兵,如果这些刚刚披上几天战袍的百姓算是士兵的话,目光中带着傲然和鄙视,仿佛他就是这些百姓的救世主,正在为他们去谋求一条活路。
————————————————————————————
不知道是愚蠢的人容易获得权力,还是权力更容易让人变得愚蠢。那些手掌大权、不受制约的人,往往都会像这位中书舍人一样,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红太阳”、“舵手”、“慈父”,而那些在和平时期缴纳税款、战争时期拼死守城的百姓则是没有思想的“群氓”,没有感觉的“蚁民”,面目不清的“黔首”,匍匐在地的“草民”。这其实就是“君事臣如草芥”了,可孟子所叙述的那条规律哪里去了呢?
很多情况下,孟子的诅咒彷佛都失灵了,无论权力如何肆虐,无论有多少个姓名、地点、数字陆续成为“忌讳”,人们都一直在扮演“沉默的大多数”。人们的沉默又变相地纵容了权力的横行无忌,加深了权力对“枪杆子”的依赖和迷信。据说,清末张之洞临死时,向摄政王载沣提出应该善抚民众,载沣则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言外之意,只要拥有暴力工具,又有哪个大胆的“臣”敢于“事君如寇仇”呢?
老辈人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那个士兵突然放声大哭:“我没有家人了,我的家人已经全都死了,我爹、我大哥都战死了,我娘在城下负责烧饭,也被冷箭射死了
……
白须老兵声泪俱下,越说越怒,他突然振臂高呼道:“守住运城的是我们,要把它交出去,那也应该是我们,这些丧尽天良的狗官,杀光他们,莫要再叫他们去祸害别人。杀光他们,为我们的亲人报仇呐!”
愤怒的咆哮把默默立于两旁的士兵们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艘引发了:“杀光他们!杀光这些狗官,为我们的亲人偿命!”
—————————————————————————————
如果您读过吴思先生的书,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情节的话,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吴思先生在他的《定律》里指出这样一个规律,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薄利等特点,所以小农社会中的底层民众在任人摆布时付出的代价才是最低,最实惠的。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发现反抗所付出的代价太高,而反抗成功后得到的利润太少。这可能就是中国专丅制政权得以维持两千多年的一个深层原因。——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结束了专制的历史,走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清楚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宪法学习一下。
话说回来,汉国人民可还是生活在小农经济为主的专制时代里的。而吴思先生发现的这个规律体现在汉国人民的身上,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杨继业带领的死士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冲锋陷阵,是为了自己在城中的亲人,城内的百姓之所以坚定地浴血守城,是为了自己在城外的亲人,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而战,他们之所以愿意在权力下忍耐、偷生,都是为了保全自己那脆弱的家庭。而在自己失去亲人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反抗的代价已经几乎降到了零,自己除了这条烂命之外,已经一无所有。
既然这样,那就反抗吧。孟子的诅咒最终实现了,一无所有的“臣”终于“事君如寇仇”了,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锁链。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现在读《水浒》,感觉最同情的就是林冲,可能就是因为他和我们太过相像,为了家庭和亲人,他一再的忍耐和退让,但权力却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依然冷笑着一步步向他逼近,让他失去了一切,让他退无可退。最终,林冲爆发了、杀人了、造反了。人们说,这叫逼上梁山。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在线阅读
从汉军反戈看孟子的诅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