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422
授的都教了她了,入宫之后,她更常常耳闻这一类的腌臜事。深宫多闺怨,与角先生或阉寺或同寝人磨镜对食之类的事层出不穷,连崔明德都早已习惯,料想独孤绍人在军营,懂得应当更多。谁知这人却是徒有嘴上功夫,俚俗鄙语学了一堆,真做起事来,却实在是…狗马不通。
崔明德有些好气,又有些好笑地看着独孤绍,看着她两手撑在背后,只着袴奴、□□上身瑟缩在床角。那一对…宝器?玉兔?或是随便怎么称呼的东西,因是在日光不常晒到之处,在都中又颇养尊处优,此刻已恢复了大半前时的白皙,顶端两颗,更是粉嫩如昔,随着那一对微微抖动的东西颤巍巍地动着,动得崔明德动了动喉咙,轻除了外衫,爬到床上,一手抚上其中一边,那粉红的小东西立刻便更红了,带得下面也艳艳地红了一片。
崔明德红了脸,将另一手抚上另一边,两手握着,隔了一会,一手顺着独孤绍胸前的疤痕滑下去,到了腰间,挺住,抬眼去看她,这人不通时全然不通,一旦学起来,却也很快,依样地解了崔明德的衣衫,手伸进去,将崔明德的那一对一握:“好…软。”
崔明德想说“你的更软”,却到底没有吭声,只是轻轻地又向下去。她知道角先生的用法,料想这女人之间的厮磨,与那角先生也差不多,可到了地方,却又踟蹰——那里玄门紧闭,怎么也不像是能容纳角先生的所在,想了又想,迟疑地伸出一只手指,悄悄地在那一戳,隔了一会,再进去些,独孤绍便满面潮红,呼吸沉重。
看来是对了。
崔明德不动声色地想,假装忘却自己脸上的红热,悄悄地将身子落下去一些,一手则继续探索,独孤绍的声气更重了,两眼赤红,整个人彻底躺下去,颤巍巍伸出手来学崔明德。
她摸索错了位置,绕来绕去地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
崔明德有些好笑地望着她,悄悄地加了一根手指,另一手引着独孤绍的手到正确的地方,带着她向内探,这一回独孤绍做对了,顺利地进了地方,渐次摩挲,摩得崔明德眼泛秋波,手上更用心思,脸贴近独孤绍,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她,叫她的名字:“阿绍。”
独孤绍有些迷离地应了一声,含笑唤了一声“明德”,一声不够,轻轻地又叫了一声,第三声时动了兴,一手去够崔明德的脸,叫一声“明德”,又叫了一声“狸奴”。
崔明德突然用了力,身下骤然传来一阵小小的痛楚。这痛与打架时的痛不一样,尖尖刺刺的,既叫人难受,却又非全不可忍,细究起来,其实算不得什么,比起她在战场上受的那些伤来根本不值一提,可就是有些…痛。
独孤绍轻轻哼出一声,心下犹豫,不知该不该也学着崔明德的样更用力些,斟酌未定间,崔明德却已压上来,大半身子靠在独孤绍的身子和手臂上,独孤绍被她一迫,手自然地落下去,刚要出声,嘴却被崔明德捂住。
崔明德狠狠地瞪着独孤绍,又加了一根手指。
作者有话要说:
第371章 极简
中秋诗会如愿举办了, 人数比我设想中的要多,还请来了天官、春官的几位侍郎与郎中, 今岁的主考李迥秀, 以及好几位新进士, 诗作却大不如人意,一半固然是因这诗会的名气还不太大, 一半却是因到场的多是年轻举子,诗文学识,都远未到巅峰水准。
不过我还是在其中选出了几个人,算不上极好,但谈吐明白、诗文合式,待人接物上亦算得沉稳——最主要的年都在三十好几,出身低门, 知晓民间疾苦,又不致愤世嫉俗,想寻人投靠, 又非极会钻营之人,虽中了举试, 却未过天官诠选,要么守官已有数载而一无所成,要么便在诸流外、九品小官上打转——与这些人一一交谈了几句, 择其中最干练的两位,连郑氏、崔氏、韦氏、独孤氏及独孤绍的诸位姐夫家里的子弟一道,凑足了十人, 分别托了豆卢钦望、杨再思、娄师德、狄仁杰、王方庆五位。
这些人多是二三十岁,以他们官职年资,自然不值得我亲自出头,更不值得托到这些人,特地如此,为的是先欠这些人个小人情,到时他们再有事托我,一来二去,便即相熟,纵不来托我,万一有事,我出手相助,亦不显得突兀,这便是阿欢教我的、时下官场的相与之道。
这五人都未曾却我的所托,十人中有六人即有升转,四人要待明年的科举,也已有人来向我委婉说明,叫这些人不必担忧。
此后我便设了几次宴,总是借着这样那样的名义、非为此事特设,却不露痕迹地将我所嘱托之人、所嘱托之人家中近亲,以及我所嘱托的重臣也延请在内,席上酬答往来,便算是有了些交情。豆卢钦望与杨再思和我交情略深些,娄师德甚是不拘小节,与这三人相见时,我都半道撤帘、言笑尽欢。王方庆出自世家,我便不曾有丝毫逾礼,裴兰生又事先替我准备了些诗书礼义、族宗谱学的知识,宴中亦一直陪同在侧、代为答话,这位右军后人对我的印象似也不错。这些人中,反倒是狄仁杰称病谢绝了我的邀请,颇令我有些吃惊。
说来狄仁杰还与我有些小渊源:自从我知道母亲便是史上那位女皇帝之后,对本朝著名人物的热情便倏然暴涨,可惜识见有限,所能记得的不过是李白、杜甫、王维、陈子昂、狄仁杰几个,外加宋之问、苏味道等提起名字才有些印象的人物。李杜王要么还没出生,要么便年纪还小,我费心打听,也不曾捕得一丝风声,陈子昂我见过,亦委婉和母亲推荐过,可这人脾气相当之不好,几乎将朝中诸人得罪了个遍,尤其喜好抨击权贵,我自己不幸被归在“权贵”一流,便不大敢去惹他,再说除了他那首著名的诗外,我也实在不知他有何优缺之处,不好轻易评价,狄仁杰就不一样,他是后人(电视剧中)公认的名相,又有许多探案、倒武、进谏之类的故事流传——虽然我也不知这些故事的真假,然而能有这样的传说,在史书上想必多少也有些地位——于是有意无意间和母亲提过他,母亲因他是并州人士,又记得他当年弹劾韦机的奏疏,倒也饶有兴致地召问了几番,此后他便节节高升,两次受诬陷遭贬谪,也很快便被召回来。
这渊源狄仁杰从前是肯定不知的,不然当不至有弹劾军学等事,现在肯答应我这无甚往来的人的请托,说不定是知道了——却又婉拒我的邀请,一副不愿深交的模样,令我怀疑他是不是知道而今情势,特地避嫌。
不像从前,现在的我更愿意将人往复杂里想,一见狄仁杰的所为,第一反应不是他是不是格外正直,而是他是不是老谋深算、看透局势,一旦这样想了,再参照他
分卷阅读422
-
分卷阅读422
授的都教了她了,入宫之后,她更常常耳闻这一类的腌臜事。深宫多闺怨,与角先生或阉寺或同寝人磨镜对食之类的事层出不穷,连崔明德都早已习惯,料想独孤绍人在军营,懂得应当更多。谁知这人却是徒有嘴上功夫,俚俗鄙语学了一堆,真做起事来,却实在是…狗马不通。
崔明德有些好气,又有些好笑地看着独孤绍,看着她两手撑在背后,只着袴奴、□□上身瑟缩在床角。那一对…宝器?玉兔?或是随便怎么称呼的东西,因是在日光不常晒到之处,在都中又颇养尊处优,此刻已恢复了大半前时的白皙,顶端两颗,更是粉嫩如昔,随着那一对微微抖动的东西颤巍巍地动着,动得崔明德动了动喉咙,轻除了外衫,爬到床上,一手抚上其中一边,那粉红的小东西立刻便更红了,带得下面也艳艳地红了一片。
崔明德红了脸,将另一手抚上另一边,两手握着,隔了一会,一手顺着独孤绍胸前的疤痕滑下去,到了腰间,挺住,抬眼去看她,这人不通时全然不通,一旦学起来,却也很快,依样地解了崔明德的衣衫,手伸进去,将崔明德的那一对一握:“好…软。”
崔明德想说“你的更软”,却到底没有吭声,只是轻轻地又向下去。她知道角先生的用法,料想这女人之间的厮磨,与那角先生也差不多,可到了地方,却又踟蹰——那里玄门紧闭,怎么也不像是能容纳角先生的所在,想了又想,迟疑地伸出一只手指,悄悄地在那一戳,隔了一会,再进去些,独孤绍便满面潮红,呼吸沉重。
看来是对了。
崔明德不动声色地想,假装忘却自己脸上的红热,悄悄地将身子落下去一些,一手则继续探索,独孤绍的声气更重了,两眼赤红,整个人彻底躺下去,颤巍巍伸出手来学崔明德。
她摸索错了位置,绕来绕去地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
崔明德有些好笑地望着她,悄悄地加了一根手指,另一手引着独孤绍的手到正确的地方,带着她向内探,这一回独孤绍做对了,顺利地进了地方,渐次摩挲,摩得崔明德眼泛秋波,手上更用心思,脸贴近独孤绍,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她,叫她的名字:“阿绍。”
独孤绍有些迷离地应了一声,含笑唤了一声“明德”,一声不够,轻轻地又叫了一声,第三声时动了兴,一手去够崔明德的脸,叫一声“明德”,又叫了一声“狸奴”。
崔明德突然用了力,身下骤然传来一阵小小的痛楚。这痛与打架时的痛不一样,尖尖刺刺的,既叫人难受,却又非全不可忍,细究起来,其实算不得什么,比起她在战场上受的那些伤来根本不值一提,可就是有些…痛。
独孤绍轻轻哼出一声,心下犹豫,不知该不该也学着崔明德的样更用力些,斟酌未定间,崔明德却已压上来,大半身子靠在独孤绍的身子和手臂上,独孤绍被她一迫,手自然地落下去,刚要出声,嘴却被崔明德捂住。
崔明德狠狠地瞪着独孤绍,又加了一根手指。
作者有话要说:
第371章 极简
中秋诗会如愿举办了, 人数比我设想中的要多,还请来了天官、春官的几位侍郎与郎中, 今岁的主考李迥秀, 以及好几位新进士, 诗作却大不如人意,一半固然是因这诗会的名气还不太大, 一半却是因到场的多是年轻举子,诗文学识,都远未到巅峰水准。
不过我还是在其中选出了几个人,算不上极好,但谈吐明白、诗文合式,待人接物上亦算得沉稳——最主要的年都在三十好几,出身低门, 知晓民间疾苦,又不致愤世嫉俗,想寻人投靠, 又非极会钻营之人,虽中了举试, 却未过天官诠选,要么守官已有数载而一无所成,要么便在诸流外、九品小官上打转——与这些人一一交谈了几句, 择其中最干练的两位,连郑氏、崔氏、韦氏、独孤氏及独孤绍的诸位姐夫家里的子弟一道,凑足了十人, 分别托了豆卢钦望、杨再思、娄师德、狄仁杰、王方庆五位。
这些人多是二三十岁,以他们官职年资,自然不值得我亲自出头,更不值得托到这些人,特地如此,为的是先欠这些人个小人情,到时他们再有事托我,一来二去,便即相熟,纵不来托我,万一有事,我出手相助,亦不显得突兀,这便是阿欢教我的、时下官场的相与之道。
这五人都未曾却我的所托,十人中有六人即有升转,四人要待明年的科举,也已有人来向我委婉说明,叫这些人不必担忧。
此后我便设了几次宴,总是借着这样那样的名义、非为此事特设,却不露痕迹地将我所嘱托之人、所嘱托之人家中近亲,以及我所嘱托的重臣也延请在内,席上酬答往来,便算是有了些交情。豆卢钦望与杨再思和我交情略深些,娄师德甚是不拘小节,与这三人相见时,我都半道撤帘、言笑尽欢。王方庆出自世家,我便不曾有丝毫逾礼,裴兰生又事先替我准备了些诗书礼义、族宗谱学的知识,宴中亦一直陪同在侧、代为答话,这位右军后人对我的印象似也不错。这些人中,反倒是狄仁杰称病谢绝了我的邀请,颇令我有些吃惊。
说来狄仁杰还与我有些小渊源:自从我知道母亲便是史上那位女皇帝之后,对本朝著名人物的热情便倏然暴涨,可惜识见有限,所能记得的不过是李白、杜甫、王维、陈子昂、狄仁杰几个,外加宋之问、苏味道等提起名字才有些印象的人物。李杜王要么还没出生,要么便年纪还小,我费心打听,也不曾捕得一丝风声,陈子昂我见过,亦委婉和母亲推荐过,可这人脾气相当之不好,几乎将朝中诸人得罪了个遍,尤其喜好抨击权贵,我自己不幸被归在“权贵”一流,便不大敢去惹他,再说除了他那首著名的诗外,我也实在不知他有何优缺之处,不好轻易评价,狄仁杰就不一样,他是后人(电视剧中)公认的名相,又有许多探案、倒武、进谏之类的故事流传——虽然我也不知这些故事的真假,然而能有这样的传说,在史书上想必多少也有些地位——于是有意无意间和母亲提过他,母亲因他是并州人士,又记得他当年弹劾韦机的奏疏,倒也饶有兴致地召问了几番,此后他便节节高升,两次受诬陷遭贬谪,也很快便被召回来。
这渊源狄仁杰从前是肯定不知的,不然当不至有弹劾军学等事,现在肯答应我这无甚往来的人的请托,说不定是知道了——却又婉拒我的邀请,一副不愿深交的模样,令我怀疑他是不是知道而今情势,特地避嫌。
不像从前,现在的我更愿意将人往复杂里想,一见狄仁杰的所为,第一反应不是他是不是格外正直,而是他是不是老谋深算、看透局势,一旦这样想了,再参照他
分卷阅读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