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作者:我想吃肉
分卷阅读194
神佑莫名地兴奋了起来!她家带来了不少木匠呢,哪怕不是专门做这个,而是做家具的,她就不信归义没有能做出来的工匠。虽然她也没有图纸,连犁的结构都分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记忆中的要点给说出来。
颜神佑有了心事,开始努力回忆课本上的结构。时间颇长,不过这些东西能流传千余年,经过不断地简化、优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合理的水平。尤其是曲辕犁,到谭夕那会儿,在不方便或者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候,还在配合耕牛使用着呢——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
越想越入神,连被引着又上车,奔赴真村庄,她都没太在意。
————————————————————————————————
到得一处村庄,里正等人远远地迎出。颜肃之勒住马头,二十骑齐齐止步。姜氏与颜神佑同乘一车,牛车止住。何三奔上前去,与里正答话,想来何三时常行走乡间,与这些里正等人都是熟识的。打个招呼,确定了身份便来回颜肃之:“郎君,是他们。”
颜肃之这才下马,二十骑一齐下马。颜肃之的小厮阿牛过来给他牵了马,卢慎的书僮阿苗也来牵马。
待尘土落地不再飞扬,姜氏与颜神佑这才下车来。依旧是理了步障。颜神佑有些气闷,小声问姜氏:“阿娘,四围又没有乱人,这样围着怪闷的,什么也看不着。”
姜氏道:“戴个帷帽,等入了村子,再去步障。”
颜神佑晓得此时不是争执的时候,虽则不满,还是忍住了没问:“为什么去部曲的村落可以,在这里就不可以了?”
接待颜肃之一行的地方选在了里正家,一路上,颜神佑只听到唧唧喁喁,想来是村民围观。拉拉姜氏的衣袖:“咱们看不到人,他们却不一定看不到我们呢,他们要是爬树上……咦?树叻?”
呵呵,树全没了,亲,种多了树要交税呢,所以家家户户的……没啥树。连墙头都很矮,也没什么高屋子。根本不用担心呢。甚而至于,路上都很干净的说,颜神佑脚上的鞋子,也只沾了些微尘而已。之前六妞比较担心的走路踩到鸡粪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到了里正家,里正就为难了。
以前甘令也会下乡体查一下民情,让胥吏收钱不要收得太过份,好歹给大家一线生机。可甘令是寒酸的,也不会带着老婆一起来,儿子又离得远,每次就自己骑头毛驴,跟着一个老仆、一个何三外带五、六个衙役。到里正家里一坐,喝口热水,兑些米与里正,在里正家吃顿便饭就齐活了。
轮到颜县令来了,别说随从了,光护卫就二十个!里正家比村里旁人家大些,是个宽三间深二进的院子,二十个部曲连人带马,前院就满了呀!后面就是……女眷住的地方了。再不讲究,也不能让大男人进去吧?
再说后院儿,颜神佑……真不愧是她爹的闺女,她光客女如今就剩下十九个。人虽小,也挺占地方的。还有姜氏带的侍婢,颜神佑的侍婢。
颜令出行,于村民固然是大开眼界,但比之甘令亲民,又有不同。
颜令之风格也与甘令不同,甘令与同共苦,颜令却与民同甘。进来先问:“如今春耕已毕,未到收时,人又闲,看这村里残垣断壁,何不修葺?且合村不见绿荫,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当然知道现在修屋子、种树偶尔也得交税。想想看,能在甘令这等好官手里保留下来的税收,可见了是常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隐户又多,盘剥又重呢?朝廷缺钱啊。这还是米丞相接手后的情况了呢,二十年前,皇帝心腹管帐本那会儿,时不时还要加个捐。名目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乐助军资,什么圣上生日之类的。胡乱给个理由,就要加税。甘令能扛住这些乱税,已经不错了。
颜肃之早存了主意,将这些杂税统统免了去,好减轻大家负担,促进大家劳动生产的热情。开荒多了,哪怕税收,由于基数大,财政收入也不会减少。当然,这要一步一步的来。
眼看里正家里是真没法儿坐了。颜神佑原本是要跟姜氏到里正家后屋坐的,想来也算是村中富户了,应该住得不错了吧?岂料本地习惯住草房竹房,夹点泥土夯一夯墙。房顶还矮,采光还不好,房子的规格也小。不要说是阿竹等自来便跟着主人住豪宅的婢女了,便是打小在村里长大的六妞等人,也不得不生出一种“他们这儿比我们家穷多了”的诡异感触。仿佛普通村庄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跑贫困县去了一样。
不是颜神佑挑剔,她在这屋里实在是坐不住的。里正家算是干净的了,但还是觉得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里正大小算个小小的小官吏,这房间窗下不种花,放着好几个鸡笼子来!
她还满脑子想着历史课本的考点呢,这屋里还暗,人还多,人人都是发热体,弄得她心浮气躁的。便对姜氏道:“阿娘,来时看着有条小河,我想去钓鱼。”
姜氏也觉得这环境不太好,她自己忍也便忍了,不好让女儿也在这里受罪。有打伞的、有捧食盒的,钓鱼就钓鱼。姜氏来时,其母蒋氏便觉归义是蛮荒之地,给她带了好些东西。如今她下乡,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也带了好些东西。钓竿没带,但这个容易弄。她命人给颜神佑和了香饵,细白的面粉,搀上香油。又拿绿豆面儿等物,装了一盒子鱼食。
颜肃之听说女儿要去钓鱼,即命里正寻一向导。卢慎想了想,添了一句:“须是女童。”他少时行走过乡里,知道乡民纯朴却又带着些天然的愚昧,因他长得好,已婚妇女远远飘来几句荤话,他也不是没听过。
颜肃之虽不知他为何要这般说,却也没有反驳。
里正家没有适龄的女孩儿,便从围观的人群里指了一个干瘦的女孩子:“阿花,便是你罢。”
阿花瘦巴巴的,头发焦黄,脸也黄黄的,身上的衣服补丁撂着补丁——却还算干净。上来磕了一个头,抖抖嗦嗦地道:“小娘子,这边请。”
颜神佑开始愣没听明白,这阿花带着颇重的乡音。颜神佑以前接触的人呢,要么在京城,自然说的是正经的雅言(就是官话)。离了京,颜家坞堡是楚氏经营良久的地方,纵有些许口音,大家还是会努力向雅言上靠拢的。来了归义,接触的甘令与安氏娘子,也是会官话的,卢家等人更不用说,向来以此为傲的。
这听方言,还真是头一回,她还是看着这孩子的手势才反应过来的:“哦,那走罢。”
说这话的时候,她十分不自在。便是去挑客女的时候,她也没见过这样……的女孩子。卑微而胆怯,头都不敢抬,如果不是知道底线,她会以为六妞等是平民,而阿花是奴婢了。百姓过得竟不如部曲奴婢!
分卷阅读194
-
分卷阅读194
神佑莫名地兴奋了起来!她家带来了不少木匠呢,哪怕不是专门做这个,而是做家具的,她就不信归义没有能做出来的工匠。虽然她也没有图纸,连犁的结构都分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记忆中的要点给说出来。
颜神佑有了心事,开始努力回忆课本上的结构。时间颇长,不过这些东西能流传千余年,经过不断地简化、优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合理的水平。尤其是曲辕犁,到谭夕那会儿,在不方便或者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候,还在配合耕牛使用着呢——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
越想越入神,连被引着又上车,奔赴真村庄,她都没太在意。
————————————————————————————————
到得一处村庄,里正等人远远地迎出。颜肃之勒住马头,二十骑齐齐止步。姜氏与颜神佑同乘一车,牛车止住。何三奔上前去,与里正答话,想来何三时常行走乡间,与这些里正等人都是熟识的。打个招呼,确定了身份便来回颜肃之:“郎君,是他们。”
颜肃之这才下马,二十骑一齐下马。颜肃之的小厮阿牛过来给他牵了马,卢慎的书僮阿苗也来牵马。
待尘土落地不再飞扬,姜氏与颜神佑这才下车来。依旧是理了步障。颜神佑有些气闷,小声问姜氏:“阿娘,四围又没有乱人,这样围着怪闷的,什么也看不着。”
姜氏道:“戴个帷帽,等入了村子,再去步障。”
颜神佑晓得此时不是争执的时候,虽则不满,还是忍住了没问:“为什么去部曲的村落可以,在这里就不可以了?”
接待颜肃之一行的地方选在了里正家,一路上,颜神佑只听到唧唧喁喁,想来是村民围观。拉拉姜氏的衣袖:“咱们看不到人,他们却不一定看不到我们呢,他们要是爬树上……咦?树叻?”
呵呵,树全没了,亲,种多了树要交税呢,所以家家户户的……没啥树。连墙头都很矮,也没什么高屋子。根本不用担心呢。甚而至于,路上都很干净的说,颜神佑脚上的鞋子,也只沾了些微尘而已。之前六妞比较担心的走路踩到鸡粪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到了里正家,里正就为难了。
以前甘令也会下乡体查一下民情,让胥吏收钱不要收得太过份,好歹给大家一线生机。可甘令是寒酸的,也不会带着老婆一起来,儿子又离得远,每次就自己骑头毛驴,跟着一个老仆、一个何三外带五、六个衙役。到里正家里一坐,喝口热水,兑些米与里正,在里正家吃顿便饭就齐活了。
轮到颜县令来了,别说随从了,光护卫就二十个!里正家比村里旁人家大些,是个宽三间深二进的院子,二十个部曲连人带马,前院就满了呀!后面就是……女眷住的地方了。再不讲究,也不能让大男人进去吧?
再说后院儿,颜神佑……真不愧是她爹的闺女,她光客女如今就剩下十九个。人虽小,也挺占地方的。还有姜氏带的侍婢,颜神佑的侍婢。
颜令出行,于村民固然是大开眼界,但比之甘令亲民,又有不同。
颜令之风格也与甘令不同,甘令与同共苦,颜令却与民同甘。进来先问:“如今春耕已毕,未到收时,人又闲,看这村里残垣断壁,何不修葺?且合村不见绿荫,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当然知道现在修屋子、种树偶尔也得交税。想想看,能在甘令这等好官手里保留下来的税收,可见了是常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隐户又多,盘剥又重呢?朝廷缺钱啊。这还是米丞相接手后的情况了呢,二十年前,皇帝心腹管帐本那会儿,时不时还要加个捐。名目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乐助军资,什么圣上生日之类的。胡乱给个理由,就要加税。甘令能扛住这些乱税,已经不错了。
颜肃之早存了主意,将这些杂税统统免了去,好减轻大家负担,促进大家劳动生产的热情。开荒多了,哪怕税收,由于基数大,财政收入也不会减少。当然,这要一步一步的来。
眼看里正家里是真没法儿坐了。颜神佑原本是要跟姜氏到里正家后屋坐的,想来也算是村中富户了,应该住得不错了吧?岂料本地习惯住草房竹房,夹点泥土夯一夯墙。房顶还矮,采光还不好,房子的规格也小。不要说是阿竹等自来便跟着主人住豪宅的婢女了,便是打小在村里长大的六妞等人,也不得不生出一种“他们这儿比我们家穷多了”的诡异感触。仿佛普通村庄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跑贫困县去了一样。
不是颜神佑挑剔,她在这屋里实在是坐不住的。里正家算是干净的了,但还是觉得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里正大小算个小小的小官吏,这房间窗下不种花,放着好几个鸡笼子来!
她还满脑子想着历史课本的考点呢,这屋里还暗,人还多,人人都是发热体,弄得她心浮气躁的。便对姜氏道:“阿娘,来时看着有条小河,我想去钓鱼。”
姜氏也觉得这环境不太好,她自己忍也便忍了,不好让女儿也在这里受罪。有打伞的、有捧食盒的,钓鱼就钓鱼。姜氏来时,其母蒋氏便觉归义是蛮荒之地,给她带了好些东西。如今她下乡,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也带了好些东西。钓竿没带,但这个容易弄。她命人给颜神佑和了香饵,细白的面粉,搀上香油。又拿绿豆面儿等物,装了一盒子鱼食。
颜肃之听说女儿要去钓鱼,即命里正寻一向导。卢慎想了想,添了一句:“须是女童。”他少时行走过乡里,知道乡民纯朴却又带着些天然的愚昧,因他长得好,已婚妇女远远飘来几句荤话,他也不是没听过。
颜肃之虽不知他为何要这般说,却也没有反驳。
里正家没有适龄的女孩儿,便从围观的人群里指了一个干瘦的女孩子:“阿花,便是你罢。”
阿花瘦巴巴的,头发焦黄,脸也黄黄的,身上的衣服补丁撂着补丁——却还算干净。上来磕了一个头,抖抖嗦嗦地道:“小娘子,这边请。”
颜神佑开始愣没听明白,这阿花带着颇重的乡音。颜神佑以前接触的人呢,要么在京城,自然说的是正经的雅言(就是官话)。离了京,颜家坞堡是楚氏经营良久的地方,纵有些许口音,大家还是会努力向雅言上靠拢的。来了归义,接触的甘令与安氏娘子,也是会官话的,卢家等人更不用说,向来以此为傲的。
这听方言,还真是头一回,她还是看着这孩子的手势才反应过来的:“哦,那走罢。”
说这话的时候,她十分不自在。便是去挑客女的时候,她也没见过这样……的女孩子。卑微而胆怯,头都不敢抬,如果不是知道底线,她会以为六妞等是平民,而阿花是奴婢了。百姓过得竟不如部曲奴婢!
分卷阅读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