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见过母后。”
在由秦王府改造而成的大顺皇宫里,罗虎规规矩矩的按照大顺朝廷的礼仪,给养母高皇后磕头行礼。这倒不是虚的,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由高桂英一手抚养长大,要说没有母子感情那是瞎话。
高桂英的军政才干,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有着贤内助美名的女人,甚至比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要强。长孙皇后只是留下了能够劝谏李世民的美名,高桂英可是能够帮助李自成统领部队,镇守后方的。在历史上,大顺军之所以能够在李自成死后还能一直坚持到了康熙年间,高桂英的居中协调组织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高桂英在,恐怕也就没有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斗争了。
在宫门口,罗虎很是惊讶的遇到了中军总管吴汝义。
“子宜叔,您不在潼关陪着皇上御驾,怎么回来了?”因为不是正式场合,罗虎还是很亲热的用当年闯营时期的习惯来称呼吴汝义。
“潼关的仗打得很艰难,数十万大军屯集于一隅,每日里粮草柴炭油盐军饷消耗巨大。皇上命我回长安来见皇后,请皇后火速发粮草。”
二人在宫门口等候传见时,简单交谈了几句,便被高皇后身边的女亲兵请进了高皇后的寝宫之中。
“小虎子,北面的战事结束了?”
“回母后的话,儿臣幸不辱命,一战而胜。将东奴十余万兵马尽数歼灭于关中平原边缘地带。只可惜有万余人逃走,眼下,王四儿和李来亨正在带领人马打扫战场,搜捕残余鞑子兵将。儿臣特意前来请示母后,我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你且说说北路情形如何?”高皇后稍稍思忖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罗虎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养母会提出这么一个尖锐的问题,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旋即便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高皇后的问话:“关中北面的几个县,虽然只被鞑子侵占了数日,但是,按照儿臣部下们的奏报,至少数年不能恢复元气。至于说榆林、延安等处,更是被毁坏蹂躏的不像样子了。”
罗虎小心翼翼的组织着词汇,唯恐言语之中刺激到了养母高皇后。其实,谁都清楚,以清兵的尿性,短短几天就能把被他们占据的关中平原北部毗邻山区的几个县蹂躏糟蹋的几年都缓不过劲来,那么,陕北的那些州府,只怕早已经是人间地狱了。别忘了,这些清兵的主力是前明军,他们对于以陕北延安等州府为基本盘的大顺农民军可是仇恨到了骨子里。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报复的机会,还不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的报复一遍?
“那,以你看,北路的战事如何?”高皇后也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没有把话题引到清军对地方的蹂躏和破坏方面去。
“儿臣看来,经过这一战,北路鞑子遭受重创,至少半年之内,难以再纠集十万以上的兵马南下。何况,北路州府,早已被他们祸害的残破不堪,粮草难以筹集,若是要从山西等处转运,则沿途损耗成本高昂。北路这一方向,可以确保半年以上无忧。”
对于罗虎的这个判断,高皇后也是表示认可。北路清军虽然在多尔衮的战略棋盘上属于一支偏师,没有派亲贵大将,也没什么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当中的主力部队充当核心,但是毕竟也是十多万人马的军队,多尔衮若是想再纠集起十多万人马从山西渡黄河西进陕北进入陕西,至少也要半年时间来调集人马筹备粮草才可以。
只要再有一个多月,从青海、甘肃、西番地归来的几万大顺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高桂英在心里默默打盘算着,计算着手中的可用人马。
“子宜,你从潼关前敌回来,你给咱们说说前敌的情形。”放下了北路的军情,她开始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潼关战场。
“夫人,前线的仗,打得很艰难。”吴汝义是闯营老人,不经意间又把当年的称呼顺口说了出来。话一出口便吓了自己一跳。不过,高皇后倒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管听他讲述前方的战事。
“皇上和总哨刘爷都说,打了几十年的仗,如今是当真遇到了对手了!”吴汝义先给前方战事定了调子,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我军以逸待劳,修筑了无数的壕堑堡垒,工事坚固严密。本以为鞑子远道而来,兵力疲惫。不想,鞑子的火炮远胜于我军。炮火射程远不说,而且重炮数目远多于我军。张鼐将军几次跳脚大骂,说早知如此,就应该多采办些重炮来了!”
大顺军的作战,向来以野战为主,很少有硬碰硬的攻坚战,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对待火炮上的选择标准过分的强调了机动性,强调了轻便。这样一来,同清军数量众多的重炮进行炮战时,便落了下风。
“。。。。。往往鞑子是以两三门火炮来对付我们的一门重炮,打得我们的火炮抬不起头来,炮手要么被炮子打死,要么躲在壕沟里不敢去炮位上开炮。鞑子的步兵便趁势冲上来,同我大顺精锐展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条壕沟一条壕沟的争夺。”
“那,我们怎么对付他们?步兵也冒着炮子同那些鞑子搏战吗?”
“回娘娘的话,这就要谢谢小虎子了。咱们也算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吴汝义说到这段,很是赞赏的向罗虎竖起了大拇指。
“哦?快说说!”没有哪个当母亲的不愿意别人说自己儿子有本事有出息,当吴汝义说到前线的战事,罗虎虽然人不在,但也立了功劳,不由得脸上神色为之一振。
“皇上带着大军在潼关一线布防时,小虎子就向万岁爷进言,说鞑子向来注意炮火,又多年在辽东与明军周旋,对于炮火应用颇为精炼。所以,向万岁爷说,各营各部要多备土筐土袋子,用来防炮。挖掘壕堑时,也不能挖成直线,要顺着地势多挖几条支线,尽量的把壕沟挖得弯弯曲曲的,免得炮弹落入壕沟后,顺着壕沟伤人。同时,还有盖沟、藏兵洞等等。前线的将士们要是没有这些防御措施,只怕伤亡会更多些!”
“那如何是子之矛攻子之盾呢?”高皇后有些不解。
“母后,您却有所不知。当初,明军在辽东与鞑子几次作战时,每每依托城垣工事以火炮防御,也就是袁崇焕所谓的凭坚城用大炮战术。不管鞑子在城外如何引诱骂战,明军就是不出城作战。横竖你们不舍得用人命来填大炮。久而久之,鞑子便琢磨出了长壕围困之法。儿臣也是当年听说鞑子有这样的战术,便向皇上建议,全军上下大挖壕沟,挖盖沟,挖藏兵洞,尽量让鞑子的炮火减少威力。”
“这哪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这分明是以子之盾防子之矛嘛!”听到原来却是罗虎从鞑子那里偷师来的战场经验,不由得让高皇后一阵莞尔。
“正是!前方的将士们也是如此说!鞑子往往是一轮炮火之后,步兵便冲上来!原本以为山头上壕沟里已经没有咱们的将士了,却不知道,咱们的壕沟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他的炮火一停,咱们的步兵就开始动了!先是各营的火铳兵顺着交通壕运动到一线壕沟埋伏好,火铳上好子药,就等着他们冲上来!后面的刀盾兵长枪兵在二道壕沟待命,准备交手肉搏。”
“效果如何?!”
“娘娘,您想想看,就潼关那样的地形,沿着山路好容易爬山爬到山头上,迎头突然一排火铳打下来,还有不乱的?”想到了得意处,吴汝义也是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鞑子又是以轻便火炮轰击我军壕沟,杀伤我军火铳兵。掩护他的步兵冲击。咱们就等他的步兵爬山爬上来,进了第一道壕沟之后,兵马被咱们那密如蛛网的壕沟弄得晕头转向,分割的乱七八糟的时候,突然间杀出来!”
但是这样的战术,很快也被清军摸到了规律,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在炮火停歇之后,清军步队进行进攻出发阵地之前,曹振彦的抬枪兵,便会选择好地形,悄悄的列开阵势。张开了血盆大口等着大顺军兵马进入他们的射程。往往是清军步队刚刚虚张声势的制造出进攻的势头,大顺军火铳兵和刀枪兵们摩拳擦掌的进入了临战状态,远处的抬枪兵们也狞笑着扣动了扳机。
“几次下来,咱们的兵马损失惨重。双方兵丁的尸首把山头都铺满了。皇上不得不下令,将咱们的兵马撤回到三道、四道阵地,让鞑子的抬枪无法发挥威力。”
就这样,双方各出奇谋,各自施展战术特长,展开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清军有火炮和抬枪的优势,顺军就充分发挥工事阵地的优势。你的抬枪犀利,我就把你的兵丁引诱到壕沟之内,先丢几颗马尾手榴弹过去,然后再用刀枪杀得你屁滚尿流的!清军也不甘示弱,不惜工本的,将重炮拖曳上山,对顺军的阵地工事进行轰击。甚至到了朝着双方兵丁刀枪并举混战在一处时,朝着交战双方轰击的地步。一个总兵的兵马打得差不多了,撤下来换另外一个总兵的队伍上!反正在多铎、曹振彦看来,这些人都是沿途招降纳叛收容来的各路杂牌兵马,算不上清军基本盘,正好是用来消耗的炮灰,死了就死了。那些能在炮火战场上活下来的,自然而然的就通过了残酷的筛选、考验,成了百战余生的精锐。
双方都在咬牙拼。
“只要眼前的鞑子疲惫了,我们就一鼓作气杀出关去,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只要对面的流贼守不住了,咱们就一鼓作气杀进潼关,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但是,坚持,也是要有物质基础才能坚持下去的!
双方各自有几十万军队、民夫、骡马在战场上,每日里人吃马喂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我大顺军马在潼关一线有近三十万人,另有数万民夫,各营各部的战马、骡马也有至少十万以上。每天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一千余石,草料、豆料在二千多石以上,油盐肉菜等物不算在内。眼下天寒地冻,柴草薪炭更是不可缺少。为了保证草料、柴炭的供应,皇上已经下旨,把临近潼关的几个州县的麦秸草料尽数征用,同时命各部兵马采伐树木,以保证柴炭供应。”
听吴汝义提到了前线的军粮问题,高皇后倒是不怎么担心。经过孙传庭和大顺军几年不间断的兴修水利、实行大规模农田集中经营管理,推广粮棉良种等手段下来,关中平原的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恢复。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好的年景,但是,已经是各处州府官仓里堆满了小麦和小米,供应大顺军体系的军队和官员不成问题。
“子宜,你放心。前线所需的军粮,本宫这便下旨,调关中的粮食往潼关方向运输。另外,你既然回来了长安,就在长安帮本宫做这件事。将关中各处官仓储备的粮食尽数调出,经长安南调。”
“娘娘,这是要做什么?”吴汝义对高皇后的这个决定有些诧异。
高皇后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作为一个跟着丈夫在战场上征战了多年的女人,她对战场态势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在她看来,东面,多铎率领着几十万辫子兵不断的对潼关发起冲击,虽然北面的威胁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也不排除清军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到那时,与其说把粮食留下了喂饱清军,还不如早早的搬运出来,抓在自己手里来得合适。一旦陕西守不住,大顺军可以南下湖广,这些粮食就是大军南下时的军粮。
粮食问题好解决,可是,吴汝义这次回来,不光是要解决粮食问题的!
“娘娘,皇上的意思,武库里存储的火药,马尾震天雷,炮子等物,都是前线所需的利器,要尽数取出,发往潼关前线供应军需。”
防御战,双方反复争夺,往来拉锯,除了彼此都要大量的兵员伤亡消耗之外,最大的物资消耗就是火药、马尾手榴弹等物,特别是火药,火炮、火铳都需要,防御时制造的药包更是消耗数量惊人。至于说马尾手榴弹,更是堑壕战利器;多少次清军冲进堑壕,都是被马尾手榴弹给炸得头晕转向,为大顺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可是,要命的事,这样的利器,这么要命的物资,大顺军的自行生产保障能力极差!
自从李自成率领闯营从商洛山中走出来,闯营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打下一座寨子,就有大量的金银财帛粮食,甚至古玩字画善本书籍贵重家具的缴获可以用来支付采购粮食武器盔甲弹药的开支。采购了为数众多的粮食武器盔甲后,武装起数量庞大的步兵,升级马队、骁骑、老营等精锐,再行扑向下一座城池山寨,如此这般的良性循环,在大顺军上下将领们看来,只要有金银珠宝,甚至是那些烧火都不够硬的字画书籍在手,火药炮子粮食军械都不成问题。只要把银子准备好,自然有南中商人巴巴的给咱们送来。
在河南,在湖广,就算是当时的闯营、曹营几十万人马的日常生活消耗,军事消耗,都有南中商人保障得半点疏漏也无。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大顺朝廷里不是没有金银细软等硬通货,字画和善本书等物更是堆积如山。但是,眼中望着堆积在库房里那一锭一锭的官宝、“没奈何”,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子宜,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这些年来,所需的火药器械都是向南中商人采办而来。如今,河南被东奴的这些辫子兵占据,往山东的道路断了。湖广倒是可以从南京的李国公爷那里买到,可是,从湖广到陕西,道路遥远,远水难解近火啊!”
要说大顺军没有动过自己想办法制造这些武器的念头,这绝对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在河南,在湖广,在陕西都曾经组织生产过,从火药配制到火炮火铳的制造,从盔甲的打制到刀枪的锻造。可是,生产出来的这些武器装备物资,生产成本姑且不去提,各项性能指标同采购来的南中武器相比也是相去甚远。
以至于张鼐的炮队营、罗虎的震山营这两支全数使用火器的部队,拒绝使用自家制造的火药!
性能差不说,造价还贵。大顺军自家制造的火药,都是采用柳木炭,而南中出产的火药,则是将玉米秫秸炭化后使用。仅仅炭这一项,两家的造价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于是,同约翰牛争夺马岛时,哭泣国面对的难题,也摆在了高皇后面前。从别人手里买来的东西确实是好用,可是,你手里拿着钱,买不到怎么办?或者,别人愿意卖给你,你却拿不到手里,无法运到战场上又该怎么办?!
相比起大顺军来,清军在火药物资供应方面就强得多。自从入关以来,多尔衮便一手将前明的兵部和二十四衙门当中的火药、甲仗等厂局抓在手里,命心腹奴才陈板大掌管。
而且,同前明时期的制度相比,多尔衮颁布了计件领酬制度,最大程度的激发了这些工匠的劳动积极性。从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前线的火药、炮子等大量消耗物资的需求。
如果我们按照上帝视角来观察一下潼关东西两侧的顺军、清军两支军队的情况,就会很惊讶的发现,清军一边,重炮数量多,弹药供应得十分充足,而且,手中有大把的投降杂牌军供他们当做炮灰来挥霍。而顺军一侧,工事严密,堡垒坚固,但是火炮数量,特别是重炮数量不够,而且,弹药渐渐缺少。
不过,同清军相比,属于内线作战的顺军,粮食供应较清军就充足的多。所以,虽然清军火炮猛烈,但是,依托工事阵地作战的顺军,士气却仍旧十分高昂。
(嗯,是不是又有哪里有问题了?清军的核心不是八旗满洲吗?不是通古斯野人吗?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重炮?而且,从崇祯年间起,明军的火炮优势就被清军所取代。号称以弓马强劲的后金兵则是动辄便放列以百位计算的大炮,猛轰明军据守的城池,重炮齐射轰塌二十多丈城墙,而明军重炮鲜有两位数的情况。明清火器形势逆转,时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惊呼:“彼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铣,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之矣……”从以孔有德为首三顺王带来了铸造火炮技术工匠开始,以黄太吉为首的八旗贵族们就坚持自己铸造火炮,而明军则是一以贯之的坚持“造不如买”的政策,不惜重金的向澳门的葡萄牙人采购火炮。一直到了吴三桂投降清军,打开山海关时,经过明军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明军的大炮,特别是重炮,已经不足两位数了。)
“母后,此次儿臣在北路作战,从清军手中倒也缴获了不少火药炮子等物。其中有不少是当年前明时梁国公进贡、出售给朝廷的南中火药,总数计算起来大约有数千石上下。不如让子宜叔一起带到潼关前线去,供前线将士使用。想来至少也能支撑一两个月的消耗。”
罗虎侃侃而谈,顿时让高皇后和吴汝义眼睛为之一亮。
“另外,儿臣有个主意。如果实施得当,潼关之敌当可一战而破之!”
在由秦王府改造而成的大顺皇宫里,罗虎规规矩矩的按照大顺朝廷的礼仪,给养母高皇后磕头行礼。这倒不是虚的,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由高桂英一手抚养长大,要说没有母子感情那是瞎话。
高桂英的军政才干,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有着贤内助美名的女人,甚至比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要强。长孙皇后只是留下了能够劝谏李世民的美名,高桂英可是能够帮助李自成统领部队,镇守后方的。在历史上,大顺军之所以能够在李自成死后还能一直坚持到了康熙年间,高桂英的居中协调组织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高桂英在,恐怕也就没有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斗争了。
在宫门口,罗虎很是惊讶的遇到了中军总管吴汝义。
“子宜叔,您不在潼关陪着皇上御驾,怎么回来了?”因为不是正式场合,罗虎还是很亲热的用当年闯营时期的习惯来称呼吴汝义。
“潼关的仗打得很艰难,数十万大军屯集于一隅,每日里粮草柴炭油盐军饷消耗巨大。皇上命我回长安来见皇后,请皇后火速发粮草。”
二人在宫门口等候传见时,简单交谈了几句,便被高皇后身边的女亲兵请进了高皇后的寝宫之中。
“小虎子,北面的战事结束了?”
“回母后的话,儿臣幸不辱命,一战而胜。将东奴十余万兵马尽数歼灭于关中平原边缘地带。只可惜有万余人逃走,眼下,王四儿和李来亨正在带领人马打扫战场,搜捕残余鞑子兵将。儿臣特意前来请示母后,我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你且说说北路情形如何?”高皇后稍稍思忖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罗虎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养母会提出这么一个尖锐的问题,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旋即便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高皇后的问话:“关中北面的几个县,虽然只被鞑子侵占了数日,但是,按照儿臣部下们的奏报,至少数年不能恢复元气。至于说榆林、延安等处,更是被毁坏蹂躏的不像样子了。”
罗虎小心翼翼的组织着词汇,唯恐言语之中刺激到了养母高皇后。其实,谁都清楚,以清兵的尿性,短短几天就能把被他们占据的关中平原北部毗邻山区的几个县蹂躏糟蹋的几年都缓不过劲来,那么,陕北的那些州府,只怕早已经是人间地狱了。别忘了,这些清兵的主力是前明军,他们对于以陕北延安等州府为基本盘的大顺农民军可是仇恨到了骨子里。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报复的机会,还不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的报复一遍?
“那,以你看,北路的战事如何?”高皇后也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没有把话题引到清军对地方的蹂躏和破坏方面去。
“儿臣看来,经过这一战,北路鞑子遭受重创,至少半年之内,难以再纠集十万以上的兵马南下。何况,北路州府,早已被他们祸害的残破不堪,粮草难以筹集,若是要从山西等处转运,则沿途损耗成本高昂。北路这一方向,可以确保半年以上无忧。”
对于罗虎的这个判断,高皇后也是表示认可。北路清军虽然在多尔衮的战略棋盘上属于一支偏师,没有派亲贵大将,也没什么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当中的主力部队充当核心,但是毕竟也是十多万人马的军队,多尔衮若是想再纠集起十多万人马从山西渡黄河西进陕北进入陕西,至少也要半年时间来调集人马筹备粮草才可以。
只要再有一个多月,从青海、甘肃、西番地归来的几万大顺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高桂英在心里默默打盘算着,计算着手中的可用人马。
“子宜,你从潼关前敌回来,你给咱们说说前敌的情形。”放下了北路的军情,她开始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潼关战场。
“夫人,前线的仗,打得很艰难。”吴汝义是闯营老人,不经意间又把当年的称呼顺口说了出来。话一出口便吓了自己一跳。不过,高皇后倒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管听他讲述前方的战事。
“皇上和总哨刘爷都说,打了几十年的仗,如今是当真遇到了对手了!”吴汝义先给前方战事定了调子,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我军以逸待劳,修筑了无数的壕堑堡垒,工事坚固严密。本以为鞑子远道而来,兵力疲惫。不想,鞑子的火炮远胜于我军。炮火射程远不说,而且重炮数目远多于我军。张鼐将军几次跳脚大骂,说早知如此,就应该多采办些重炮来了!”
大顺军的作战,向来以野战为主,很少有硬碰硬的攻坚战,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对待火炮上的选择标准过分的强调了机动性,强调了轻便。这样一来,同清军数量众多的重炮进行炮战时,便落了下风。
“。。。。。往往鞑子是以两三门火炮来对付我们的一门重炮,打得我们的火炮抬不起头来,炮手要么被炮子打死,要么躲在壕沟里不敢去炮位上开炮。鞑子的步兵便趁势冲上来,同我大顺精锐展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条壕沟一条壕沟的争夺。”
“那,我们怎么对付他们?步兵也冒着炮子同那些鞑子搏战吗?”
“回娘娘的话,这就要谢谢小虎子了。咱们也算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吴汝义说到这段,很是赞赏的向罗虎竖起了大拇指。
“哦?快说说!”没有哪个当母亲的不愿意别人说自己儿子有本事有出息,当吴汝义说到前线的战事,罗虎虽然人不在,但也立了功劳,不由得脸上神色为之一振。
“皇上带着大军在潼关一线布防时,小虎子就向万岁爷进言,说鞑子向来注意炮火,又多年在辽东与明军周旋,对于炮火应用颇为精炼。所以,向万岁爷说,各营各部要多备土筐土袋子,用来防炮。挖掘壕堑时,也不能挖成直线,要顺着地势多挖几条支线,尽量的把壕沟挖得弯弯曲曲的,免得炮弹落入壕沟后,顺着壕沟伤人。同时,还有盖沟、藏兵洞等等。前线的将士们要是没有这些防御措施,只怕伤亡会更多些!”
“那如何是子之矛攻子之盾呢?”高皇后有些不解。
“母后,您却有所不知。当初,明军在辽东与鞑子几次作战时,每每依托城垣工事以火炮防御,也就是袁崇焕所谓的凭坚城用大炮战术。不管鞑子在城外如何引诱骂战,明军就是不出城作战。横竖你们不舍得用人命来填大炮。久而久之,鞑子便琢磨出了长壕围困之法。儿臣也是当年听说鞑子有这样的战术,便向皇上建议,全军上下大挖壕沟,挖盖沟,挖藏兵洞,尽量让鞑子的炮火减少威力。”
“这哪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这分明是以子之盾防子之矛嘛!”听到原来却是罗虎从鞑子那里偷师来的战场经验,不由得让高皇后一阵莞尔。
“正是!前方的将士们也是如此说!鞑子往往是一轮炮火之后,步兵便冲上来!原本以为山头上壕沟里已经没有咱们的将士了,却不知道,咱们的壕沟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他的炮火一停,咱们的步兵就开始动了!先是各营的火铳兵顺着交通壕运动到一线壕沟埋伏好,火铳上好子药,就等着他们冲上来!后面的刀盾兵长枪兵在二道壕沟待命,准备交手肉搏。”
“效果如何?!”
“娘娘,您想想看,就潼关那样的地形,沿着山路好容易爬山爬到山头上,迎头突然一排火铳打下来,还有不乱的?”想到了得意处,吴汝义也是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鞑子又是以轻便火炮轰击我军壕沟,杀伤我军火铳兵。掩护他的步兵冲击。咱们就等他的步兵爬山爬上来,进了第一道壕沟之后,兵马被咱们那密如蛛网的壕沟弄得晕头转向,分割的乱七八糟的时候,突然间杀出来!”
但是这样的战术,很快也被清军摸到了规律,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在炮火停歇之后,清军步队进行进攻出发阵地之前,曹振彦的抬枪兵,便会选择好地形,悄悄的列开阵势。张开了血盆大口等着大顺军兵马进入他们的射程。往往是清军步队刚刚虚张声势的制造出进攻的势头,大顺军火铳兵和刀枪兵们摩拳擦掌的进入了临战状态,远处的抬枪兵们也狞笑着扣动了扳机。
“几次下来,咱们的兵马损失惨重。双方兵丁的尸首把山头都铺满了。皇上不得不下令,将咱们的兵马撤回到三道、四道阵地,让鞑子的抬枪无法发挥威力。”
就这样,双方各出奇谋,各自施展战术特长,展开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清军有火炮和抬枪的优势,顺军就充分发挥工事阵地的优势。你的抬枪犀利,我就把你的兵丁引诱到壕沟之内,先丢几颗马尾手榴弹过去,然后再用刀枪杀得你屁滚尿流的!清军也不甘示弱,不惜工本的,将重炮拖曳上山,对顺军的阵地工事进行轰击。甚至到了朝着双方兵丁刀枪并举混战在一处时,朝着交战双方轰击的地步。一个总兵的兵马打得差不多了,撤下来换另外一个总兵的队伍上!反正在多铎、曹振彦看来,这些人都是沿途招降纳叛收容来的各路杂牌兵马,算不上清军基本盘,正好是用来消耗的炮灰,死了就死了。那些能在炮火战场上活下来的,自然而然的就通过了残酷的筛选、考验,成了百战余生的精锐。
双方都在咬牙拼。
“只要眼前的鞑子疲惫了,我们就一鼓作气杀出关去,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只要对面的流贼守不住了,咱们就一鼓作气杀进潼关,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但是,坚持,也是要有物质基础才能坚持下去的!
双方各自有几十万军队、民夫、骡马在战场上,每日里人吃马喂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我大顺军马在潼关一线有近三十万人,另有数万民夫,各营各部的战马、骡马也有至少十万以上。每天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一千余石,草料、豆料在二千多石以上,油盐肉菜等物不算在内。眼下天寒地冻,柴草薪炭更是不可缺少。为了保证草料、柴炭的供应,皇上已经下旨,把临近潼关的几个州县的麦秸草料尽数征用,同时命各部兵马采伐树木,以保证柴炭供应。”
听吴汝义提到了前线的军粮问题,高皇后倒是不怎么担心。经过孙传庭和大顺军几年不间断的兴修水利、实行大规模农田集中经营管理,推广粮棉良种等手段下来,关中平原的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恢复。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好的年景,但是,已经是各处州府官仓里堆满了小麦和小米,供应大顺军体系的军队和官员不成问题。
“子宜,你放心。前线所需的军粮,本宫这便下旨,调关中的粮食往潼关方向运输。另外,你既然回来了长安,就在长安帮本宫做这件事。将关中各处官仓储备的粮食尽数调出,经长安南调。”
“娘娘,这是要做什么?”吴汝义对高皇后的这个决定有些诧异。
高皇后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作为一个跟着丈夫在战场上征战了多年的女人,她对战场态势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在她看来,东面,多铎率领着几十万辫子兵不断的对潼关发起冲击,虽然北面的威胁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也不排除清军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到那时,与其说把粮食留下了喂饱清军,还不如早早的搬运出来,抓在自己手里来得合适。一旦陕西守不住,大顺军可以南下湖广,这些粮食就是大军南下时的军粮。
粮食问题好解决,可是,吴汝义这次回来,不光是要解决粮食问题的!
“娘娘,皇上的意思,武库里存储的火药,马尾震天雷,炮子等物,都是前线所需的利器,要尽数取出,发往潼关前线供应军需。”
防御战,双方反复争夺,往来拉锯,除了彼此都要大量的兵员伤亡消耗之外,最大的物资消耗就是火药、马尾手榴弹等物,特别是火药,火炮、火铳都需要,防御时制造的药包更是消耗数量惊人。至于说马尾手榴弹,更是堑壕战利器;多少次清军冲进堑壕,都是被马尾手榴弹给炸得头晕转向,为大顺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可是,要命的事,这样的利器,这么要命的物资,大顺军的自行生产保障能力极差!
自从李自成率领闯营从商洛山中走出来,闯营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打下一座寨子,就有大量的金银财帛粮食,甚至古玩字画善本书籍贵重家具的缴获可以用来支付采购粮食武器盔甲弹药的开支。采购了为数众多的粮食武器盔甲后,武装起数量庞大的步兵,升级马队、骁骑、老营等精锐,再行扑向下一座城池山寨,如此这般的良性循环,在大顺军上下将领们看来,只要有金银珠宝,甚至是那些烧火都不够硬的字画书籍在手,火药炮子粮食军械都不成问题。只要把银子准备好,自然有南中商人巴巴的给咱们送来。
在河南,在湖广,就算是当时的闯营、曹营几十万人马的日常生活消耗,军事消耗,都有南中商人保障得半点疏漏也无。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大顺朝廷里不是没有金银细软等硬通货,字画和善本书等物更是堆积如山。但是,眼中望着堆积在库房里那一锭一锭的官宝、“没奈何”,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子宜,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这些年来,所需的火药器械都是向南中商人采办而来。如今,河南被东奴的这些辫子兵占据,往山东的道路断了。湖广倒是可以从南京的李国公爷那里买到,可是,从湖广到陕西,道路遥远,远水难解近火啊!”
要说大顺军没有动过自己想办法制造这些武器的念头,这绝对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在河南,在湖广,在陕西都曾经组织生产过,从火药配制到火炮火铳的制造,从盔甲的打制到刀枪的锻造。可是,生产出来的这些武器装备物资,生产成本姑且不去提,各项性能指标同采购来的南中武器相比也是相去甚远。
以至于张鼐的炮队营、罗虎的震山营这两支全数使用火器的部队,拒绝使用自家制造的火药!
性能差不说,造价还贵。大顺军自家制造的火药,都是采用柳木炭,而南中出产的火药,则是将玉米秫秸炭化后使用。仅仅炭这一项,两家的造价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于是,同约翰牛争夺马岛时,哭泣国面对的难题,也摆在了高皇后面前。从别人手里买来的东西确实是好用,可是,你手里拿着钱,买不到怎么办?或者,别人愿意卖给你,你却拿不到手里,无法运到战场上又该怎么办?!
相比起大顺军来,清军在火药物资供应方面就强得多。自从入关以来,多尔衮便一手将前明的兵部和二十四衙门当中的火药、甲仗等厂局抓在手里,命心腹奴才陈板大掌管。
而且,同前明时期的制度相比,多尔衮颁布了计件领酬制度,最大程度的激发了这些工匠的劳动积极性。从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前线的火药、炮子等大量消耗物资的需求。
如果我们按照上帝视角来观察一下潼关东西两侧的顺军、清军两支军队的情况,就会很惊讶的发现,清军一边,重炮数量多,弹药供应得十分充足,而且,手中有大把的投降杂牌军供他们当做炮灰来挥霍。而顺军一侧,工事严密,堡垒坚固,但是火炮数量,特别是重炮数量不够,而且,弹药渐渐缺少。
不过,同清军相比,属于内线作战的顺军,粮食供应较清军就充足的多。所以,虽然清军火炮猛烈,但是,依托工事阵地作战的顺军,士气却仍旧十分高昂。
(嗯,是不是又有哪里有问题了?清军的核心不是八旗满洲吗?不是通古斯野人吗?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重炮?而且,从崇祯年间起,明军的火炮优势就被清军所取代。号称以弓马强劲的后金兵则是动辄便放列以百位计算的大炮,猛轰明军据守的城池,重炮齐射轰塌二十多丈城墙,而明军重炮鲜有两位数的情况。明清火器形势逆转,时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惊呼:“彼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铣,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之矣……”从以孔有德为首三顺王带来了铸造火炮技术工匠开始,以黄太吉为首的八旗贵族们就坚持自己铸造火炮,而明军则是一以贯之的坚持“造不如买”的政策,不惜重金的向澳门的葡萄牙人采购火炮。一直到了吴三桂投降清军,打开山海关时,经过明军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明军的大炮,特别是重炮,已经不足两位数了。)
“母后,此次儿臣在北路作战,从清军手中倒也缴获了不少火药炮子等物。其中有不少是当年前明时梁国公进贡、出售给朝廷的南中火药,总数计算起来大约有数千石上下。不如让子宜叔一起带到潼关前线去,供前线将士使用。想来至少也能支撑一两个月的消耗。”
罗虎侃侃而谈,顿时让高皇后和吴汝义眼睛为之一亮。
“另外,儿臣有个主意。如果实施得当,潼关之敌当可一战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