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85
共编了十二幅稻草帘子。自己家里用八幅,给邓医生家留了四幅。过两天,就抽空送过去。
田根宝先取了两幅带布边的,卷成一卷,挂在了两个后窗户上。等到天冷时,就放下来,在帘子下面坠上两块小石头或者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就不怕被风吹起来了。
前面的窗户上面,也楔了两枚铁钉,等到下雪时,可以把草帘子挂在窗户外面挡挡寒气。其余的,就搭在小棚子的窗户上。
忙乎了半天,田根宝见小元元一脸好奇地跟着,还开玩笑地说道:“元元,爸爸现在是越来越勤快了,看着一点都不像沪上知青,反而像老职工了!”
话语间,满是自豪。
黎元元这才知道,沪上知青刚分配到连队时,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虽然爱干净爱讲究,可在生活方面却懒得很,最擅长的就是嗑瓜子聊天,打扑克。
现在,已经好多了。
尤其是成家之后,家务活就摆在那里,不得不做,即便不会也得学啊。这些年来跟着老职工,也能像模像样地干点家事了。
当然,有一些人还是很懒。
把几个孩子都送回沪上,让父母帮着照看,自己和爱人天天吃食堂,也很少开伙做饭。这么一来,家务活倒是省了不少。
不过,在吃的方面就不咋样了。
*
两天后,邓医生家的后窗户外面也挂上了草帘子。
白天卷起来,晚上就放下去。
邓医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邓萧。
孩子个子高,站在凳子上,一伸手就够着了。
邓萧心说,还是田叔叔家会想办法,这一下,后窗户也不漏风了,小隔间里可暖和了,白天的光线也很好。
这个田叔叔,会的可真不少啊。
*
(2)串门子
立冬之后,家家户户都生了火。
外面的风门都换下来了,挂上了厚厚的门帘子。屋子里暖烘烘的,火墙热乎乎的,被窝里也是暖暖的。
一到晚上,感觉特别舒服。
这时候,黎元元也从从头到脚都换上了冬装。
王妈妈紧赶慢赶,做了一套小棉衣和小棉裤,还有一双小棉鞋。这一身,现在穿穿还可以,到了腊月天,外面还要套上大棉衣,棉裤还要做一条加厚的,棉鞋还得再备一双。
另外,小毛衣、小帽子、小围脖、小手套、棉袜子也已经备好了。
这件毛衣,是田爸爸去代销点里凭票买来的毛线,亲手编织的。圆领子,颜色红红的,看着特别喜庆,穿的时候,头一钻就过去了。
小帽子、小围脖和小手套,也是田爸爸打的。
当时,黎元元见田爸爸会织毛衣,惊讶地简直合不拢嘴。
“爸爸,你好厉害啊!”
“呵呵,小意思,小意思!爸爸什么都会嗳……”
黎元元对田爸爸的生活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手也太巧了吧?
三个小哥哥身上的毛衣,也是田爸爸织的。田爸爸打毛衣的速度还特别快,一边说话,一边打,一点都不受影响。
后来,她从小龙港那里听说,姚叔叔也会织毛衣。想想一个拖拉机手,除了会耕地,还会织毛衣?
这还真够神奇的。
*
运动过后,加上天气变冷,还有地震等外部因素,连队里的例会也大大减少了。
从一周五会,改成了一周三会。
晚上的时间一充裕,串门子、打扑克又风行起来了。
家家户户吃了晚饭,就开始扎堆。
关系好的,相互串串门子。喜欢热闹的,就拉开桌子,喊人打牌。
田根宝很喜欢打扑克,只要有人来喊,搁下饭碗就出门了。临走前,还舔着脸对爱人说:“慧珍啊,我出去坐坐就回来了,你也出门逛逛啊?”
王慧珍对打牌没什么瘾,串串门子倒是挺喜欢的。
不过,沪上知青聚会的场所,她很少过去。因为都是知青,一聚在一起,就拽上海话。她现在听是能听懂了,但讲起来还是费力,发音也不大像,总带着一股山东味儿,干脆就不开口,省得闹笑话。
这么一来,她更喜欢和山东老乡聚在一起。
那个王建华,一见到她,就是大姐长大姐短的,可亲热了。
以前,总觉得这人油嘴滑舌的,不像个山东人。可自从上次为了“沙发”那事,挺身而出之后,对这个王建华的观感就大大地改变了。
觉得这个老乡,还挺讲义气的,关键时刻不像人家落井下石,反而出手帮了一把。
虽然是个小忙,可这份情意她却记着。
还特地请了王建华,来家里坐坐,吃了一顿饭。
她和老田都是实在人,不想欠别人的。
沪上知青里,除了小木匠之外,和她走的近一些的,就是杨淑芬了。
她和她的交往,也是特别。
两个人,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无论是性格还是做派都相差甚远。可那个杨淑芬倒是奇怪,反而和她亲近起来了。
虽然,那个人说话做事,喜欢装模作样的,拿拿架子,可心底还不坏。尤其是小龙港回来以后,喜欢和小元元一起玩,偶然会带着孩子过来坐一坐。
这天黄昏,王慧珍刚刚收拾好碗筷,家里就来了一大帮子知青,叽叽喳喳的,热闹得不行。
原来,轮到她家做东了。
沪上知青们有个习惯,喜欢各家都去串一串,打打牌,聊聊天,以示亲热。
“元元妹妹!”小龙港戴着小帽子,套着脖套也跟着爸爸妈妈来串门子了。
“哎呦,小龙港哥哥来了!”
黎元元穿着一身红毛衣从套间里跑出来,和三个小哥哥一起,向来的叔叔阿姨们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小龙港和几个小朋友,进了里间。
外间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知青们都脱了外套脱,穿着毛衣拉开架势,准备打扑克。
一说打牌,田根宝就是个积极分子。今天来得人多,就用四副牌打“争上游”,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一玩。
说话间,桌子就拉开了。
沙发上、凳子上都挤满了人,一动都头碰着头,脚碰着脚。就算是这样,还有三个知青只能在一旁围观着,因为实在是挤不下了。
王慧珍一向是个开朗的,在外人面前也很照顾田根宝的面子。
她掂着铁锅,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玩啊,我来炒香瓜子,一会儿大家磕着瓜子,打着牌开心一下嗳!”
说着,从柜子里找出了半口袋瓜子,用簸箕簸了簸,就倒了半锅。然后,把锅放在架子上,高高地支起来,一阵小火慢炒,屋子里就飘满了瓜子的香味。
几个孩子闻到味道,都从里间跑了出来,眼巴巴地围观着,恨不得立刻炒好开吃。
炒瓜子
分卷阅读85
-
分卷阅读85
共编了十二幅稻草帘子。自己家里用八幅,给邓医生家留了四幅。过两天,就抽空送过去。
田根宝先取了两幅带布边的,卷成一卷,挂在了两个后窗户上。等到天冷时,就放下来,在帘子下面坠上两块小石头或者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就不怕被风吹起来了。
前面的窗户上面,也楔了两枚铁钉,等到下雪时,可以把草帘子挂在窗户外面挡挡寒气。其余的,就搭在小棚子的窗户上。
忙乎了半天,田根宝见小元元一脸好奇地跟着,还开玩笑地说道:“元元,爸爸现在是越来越勤快了,看着一点都不像沪上知青,反而像老职工了!”
话语间,满是自豪。
黎元元这才知道,沪上知青刚分配到连队时,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虽然爱干净爱讲究,可在生活方面却懒得很,最擅长的就是嗑瓜子聊天,打扑克。
现在,已经好多了。
尤其是成家之后,家务活就摆在那里,不得不做,即便不会也得学啊。这些年来跟着老职工,也能像模像样地干点家事了。
当然,有一些人还是很懒。
把几个孩子都送回沪上,让父母帮着照看,自己和爱人天天吃食堂,也很少开伙做饭。这么一来,家务活倒是省了不少。
不过,在吃的方面就不咋样了。
*
两天后,邓医生家的后窗户外面也挂上了草帘子。
白天卷起来,晚上就放下去。
邓医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邓萧。
孩子个子高,站在凳子上,一伸手就够着了。
邓萧心说,还是田叔叔家会想办法,这一下,后窗户也不漏风了,小隔间里可暖和了,白天的光线也很好。
这个田叔叔,会的可真不少啊。
*
(2)串门子
立冬之后,家家户户都生了火。
外面的风门都换下来了,挂上了厚厚的门帘子。屋子里暖烘烘的,火墙热乎乎的,被窝里也是暖暖的。
一到晚上,感觉特别舒服。
这时候,黎元元也从从头到脚都换上了冬装。
王妈妈紧赶慢赶,做了一套小棉衣和小棉裤,还有一双小棉鞋。这一身,现在穿穿还可以,到了腊月天,外面还要套上大棉衣,棉裤还要做一条加厚的,棉鞋还得再备一双。
另外,小毛衣、小帽子、小围脖、小手套、棉袜子也已经备好了。
这件毛衣,是田爸爸去代销点里凭票买来的毛线,亲手编织的。圆领子,颜色红红的,看着特别喜庆,穿的时候,头一钻就过去了。
小帽子、小围脖和小手套,也是田爸爸打的。
当时,黎元元见田爸爸会织毛衣,惊讶地简直合不拢嘴。
“爸爸,你好厉害啊!”
“呵呵,小意思,小意思!爸爸什么都会嗳……”
黎元元对田爸爸的生活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手也太巧了吧?
三个小哥哥身上的毛衣,也是田爸爸织的。田爸爸打毛衣的速度还特别快,一边说话,一边打,一点都不受影响。
后来,她从小龙港那里听说,姚叔叔也会织毛衣。想想一个拖拉机手,除了会耕地,还会织毛衣?
这还真够神奇的。
*
运动过后,加上天气变冷,还有地震等外部因素,连队里的例会也大大减少了。
从一周五会,改成了一周三会。
晚上的时间一充裕,串门子、打扑克又风行起来了。
家家户户吃了晚饭,就开始扎堆。
关系好的,相互串串门子。喜欢热闹的,就拉开桌子,喊人打牌。
田根宝很喜欢打扑克,只要有人来喊,搁下饭碗就出门了。临走前,还舔着脸对爱人说:“慧珍啊,我出去坐坐就回来了,你也出门逛逛啊?”
王慧珍对打牌没什么瘾,串串门子倒是挺喜欢的。
不过,沪上知青聚会的场所,她很少过去。因为都是知青,一聚在一起,就拽上海话。她现在听是能听懂了,但讲起来还是费力,发音也不大像,总带着一股山东味儿,干脆就不开口,省得闹笑话。
这么一来,她更喜欢和山东老乡聚在一起。
那个王建华,一见到她,就是大姐长大姐短的,可亲热了。
以前,总觉得这人油嘴滑舌的,不像个山东人。可自从上次为了“沙发”那事,挺身而出之后,对这个王建华的观感就大大地改变了。
觉得这个老乡,还挺讲义气的,关键时刻不像人家落井下石,反而出手帮了一把。
虽然是个小忙,可这份情意她却记着。
还特地请了王建华,来家里坐坐,吃了一顿饭。
她和老田都是实在人,不想欠别人的。
沪上知青里,除了小木匠之外,和她走的近一些的,就是杨淑芬了。
她和她的交往,也是特别。
两个人,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无论是性格还是做派都相差甚远。可那个杨淑芬倒是奇怪,反而和她亲近起来了。
虽然,那个人说话做事,喜欢装模作样的,拿拿架子,可心底还不坏。尤其是小龙港回来以后,喜欢和小元元一起玩,偶然会带着孩子过来坐一坐。
这天黄昏,王慧珍刚刚收拾好碗筷,家里就来了一大帮子知青,叽叽喳喳的,热闹得不行。
原来,轮到她家做东了。
沪上知青们有个习惯,喜欢各家都去串一串,打打牌,聊聊天,以示亲热。
“元元妹妹!”小龙港戴着小帽子,套着脖套也跟着爸爸妈妈来串门子了。
“哎呦,小龙港哥哥来了!”
黎元元穿着一身红毛衣从套间里跑出来,和三个小哥哥一起,向来的叔叔阿姨们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小龙港和几个小朋友,进了里间。
外间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知青们都脱了外套脱,穿着毛衣拉开架势,准备打扑克。
一说打牌,田根宝就是个积极分子。今天来得人多,就用四副牌打“争上游”,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一玩。
说话间,桌子就拉开了。
沙发上、凳子上都挤满了人,一动都头碰着头,脚碰着脚。就算是这样,还有三个知青只能在一旁围观着,因为实在是挤不下了。
王慧珍一向是个开朗的,在外人面前也很照顾田根宝的面子。
她掂着铁锅,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玩啊,我来炒香瓜子,一会儿大家磕着瓜子,打着牌开心一下嗳!”
说着,从柜子里找出了半口袋瓜子,用簸箕簸了簸,就倒了半锅。然后,把锅放在架子上,高高地支起来,一阵小火慢炒,屋子里就飘满了瓜子的香味。
几个孩子闻到味道,都从里间跑了出来,眼巴巴地围观着,恨不得立刻炒好开吃。
炒瓜子
分卷阅读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