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灰 作者:Dome
分卷阅读1
《世界之灰》作者:dome
文案
主角:亚瑟·加布里埃·卡尔洛夫、维尔纳·冯·莱涅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1522年,在马丁·路德金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于德意志拉开了序幕。
德意志特里尔,两个昔日的朋友。
一个是维护旧世界的主教,他,剥夺了他的自由。
一个是要将旧世界化为灰烬的革命者,他,背叛了他的信任。
他们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信仰隔阂,有着深入骨髓的恨,却又存在着比恨更为深刻的爱恋。
是否一定要到世界变为灰烬的那天,爱恨才能与之一同,烟消云散呢?
以宗教改革为背景
笔力雄健气势恢宏,不论是背景还是语言都是地道而真实的
不是模仿西方的作品,而是本身就带有十六世纪文人气息
背景不再只是背景,身份不再只是身份
他们是这文的血肉,拆不开的一部分
文中交织着新与旧的冲突,信念与现实无奈,爱情与理想的矛盾。
卷一 特里尔
第一章
天空布满了乌云,过于潮湿的空气几乎叫人窒息,这是暴风雨即将降临的预兆。暴风雨在旷野里是可怕的,在森林里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松树和橡树遮挡了视线,就像无数沉默的巨人紧挨着比肩而立,将连绵的山峦尽数占领。森林有生命,但没有灵魂,然而一样可以用它的沉默和阴暗吞没一切。
有两个人还在森林里赶路——如果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惶恐地打转也能叫赶路的话。他们全都穿着破旧的短披风,靴子上沾满泥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人腰上挂着佩剑,是个年轻人,金发剃得很短;另一个人则戴着农民式的灰毡帽,他的脸看上去老成许多,身上也没有这种陪衬。
“德意志的森林!德意志的雨!这个地方的一切都跟人过不去!”年轻人焦急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咒骂道。
“要到夏天了,这种天气在这里很常见。”戴毡帽的人叹了一口气, “在我的老家符腾堡,天气恶劣起来比这还要可怕。”
“我知道,我也是在那里出生的。不过已经很久没体验过这种天气了。唔!”年轻人绊了一下,才注意到自己踩到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现在不是讨论天气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迷路了!要是天黑下来还到不了特里尔,或者遇上野兽,我们就完了。”
“是的……森林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东西。”
这句话令两个人都战栗了一下。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闷雷的低吼,还有狂风掠过山林时的呼啸——它听上去就像野兽的嗥叫,仿佛来自黑夜的深处,又阴森又恐怖。
年轻人茫然地望着黑压压的树冠给他们留下的一小块阴沉的天空。他的右手在下意识地捻动挂在腰间的念珠。
“你知道吗,”戴毡帽的人压低了声音说,“据说在我们家乡的森林里……”
“好了,乌尔默先生,”年轻人很快地打断他,“我对传说不感兴趣,这对我们脱离现在的困境没有任何帮助。”
“你的念珠就有帮助吗?”戴毡帽的人瞥了他一眼,“你居然还留着这种东西。”
“为什么不?……”年轻人突然自己中断了,并且瞪大了眼睛。
戴毡帽的人脸色也变了。确实有东西。在森林深处有某种东西,而且正朝他们走来,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志在必得。他们听到踏碎地上的落叶和枝杈的声音。年轻人把手按在剑柄上。
“不对。”他忽然迟疑了一下说。
这时他们都看见,在面对的方向,有一点小小的亮光在移动。它起初在远处的树林里闪烁,就像野兽的一只独眼;后来它越来越近,照亮了交错的枝叶和树根。原来是一盏风灯。在此时此地遇见人让他们很兴奋,然而当他们看清提灯的人,却又禁不住打了个冷战。他裹着全黑的披风,从头到脚,而且过分宽松,下摆随着呼啸的狂风猎猎飘动;风帽拉得很低,完全把脸隐藏在深深的阴影里——从这个角度看,披风里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血肉之躯。这样的装扮,足以激起即使是最勇敢的人也会拥有的潜藏在心底的恐惧感,无论那来源是恐怖的记忆,迷信的传说或是困境激发的臆想。他从最深的黑暗里出现,像是为了把人引导到更绝望的深渊里。
在暴风雨前夕的阴暗森林里遇上这么一个人,谁也没有理由不感到畏惧。
那人将风灯往前举了举,观察了他们一会儿。这期间谁都没有出声,一动不动。两个旅行者困惑而惶恐地瞧着他。
“你们看样子是迷路了。”
他开口说道。声音很低沉飘忽,像他的外表一样难以捉摸,也分辨不出年龄。
两个人因这样的关心而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想不出回答的话。好一会儿佩剑的年轻人才迟疑地说:“是的,先生。我们从中午开始就在森林里绕圈子。”
“你们去哪里?”
“特里尔。”
黑衣人又沉默了片刻。在两个人紧张的凝视下,他才缓缓地开口。“你们的位置离特里尔不远。现在是在赫罗根海德森林,特里尔城的东北方,大约六十哩。”他微微地侧了侧头,举起灯照着那个方向,“假如你们走得够快,今天晚上就可以到。”
“我们今天晚上非到不可,先生。”年轻人的口气稍微缓和了些,他看到尽管这个人外表令人畏惧,可的的确确是在帮助他们。
“您怎么知道那边是特里尔?”戴毡帽的人仍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您是本地人?”
他们注意到黑衣人的肩头轻颤了一下,仿佛出于某种原因,刚才的问话让他发抖,或者他在嗤笑。
“我不是。只不过离这里最近的市镇,除了特里尔没有第二个。因为快要下雨的缘故,今天的风特别强劲。在风吹来的方向,可以闻得见炊烟味。”他把头转向他所指的方向,从那漆黑的风帽下传出飘忽不定的声音,“那就是城市的气息。”
两个旅行者都讶异地看着他。他们没有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话。接着黑衣人调整了风灯的亮光。“来吧,我们可以同行一段路程。”
“您也去特里尔?”戴毡帽的人打量着他。
“不。”
他只扔下否定的回答,就对自己的一切绝口不提。他举着灯照路,迈开步子朝前走去,异常的轻快,黑色披风的下摆轻轻擦过斑驳的树根和岩石。另外两个人跟在他后面。
年轻人贴着同伴的耳朵悄悄地说:“这个人不太对劲。”
“是的。不过看来对我们没有恶意。”戴毡帽的人低声答道。
“我们能
分卷阅读1
-
分卷阅读1
《世界之灰》作者:dome
文案
主角:亚瑟·加布里埃·卡尔洛夫、维尔纳·冯·莱涅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1522年,在马丁·路德金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于德意志拉开了序幕。
德意志特里尔,两个昔日的朋友。
一个是维护旧世界的主教,他,剥夺了他的自由。
一个是要将旧世界化为灰烬的革命者,他,背叛了他的信任。
他们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信仰隔阂,有着深入骨髓的恨,却又存在着比恨更为深刻的爱恋。
是否一定要到世界变为灰烬的那天,爱恨才能与之一同,烟消云散呢?
以宗教改革为背景
笔力雄健气势恢宏,不论是背景还是语言都是地道而真实的
不是模仿西方的作品,而是本身就带有十六世纪文人气息
背景不再只是背景,身份不再只是身份
他们是这文的血肉,拆不开的一部分
文中交织着新与旧的冲突,信念与现实无奈,爱情与理想的矛盾。
卷一 特里尔
第一章
天空布满了乌云,过于潮湿的空气几乎叫人窒息,这是暴风雨即将降临的预兆。暴风雨在旷野里是可怕的,在森林里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松树和橡树遮挡了视线,就像无数沉默的巨人紧挨着比肩而立,将连绵的山峦尽数占领。森林有生命,但没有灵魂,然而一样可以用它的沉默和阴暗吞没一切。
有两个人还在森林里赶路——如果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惶恐地打转也能叫赶路的话。他们全都穿着破旧的短披风,靴子上沾满泥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人腰上挂着佩剑,是个年轻人,金发剃得很短;另一个人则戴着农民式的灰毡帽,他的脸看上去老成许多,身上也没有这种陪衬。
“德意志的森林!德意志的雨!这个地方的一切都跟人过不去!”年轻人焦急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咒骂道。
“要到夏天了,这种天气在这里很常见。”戴毡帽的人叹了一口气, “在我的老家符腾堡,天气恶劣起来比这还要可怕。”
“我知道,我也是在那里出生的。不过已经很久没体验过这种天气了。唔!”年轻人绊了一下,才注意到自己踩到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现在不是讨论天气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迷路了!要是天黑下来还到不了特里尔,或者遇上野兽,我们就完了。”
“是的……森林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东西。”
这句话令两个人都战栗了一下。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闷雷的低吼,还有狂风掠过山林时的呼啸——它听上去就像野兽的嗥叫,仿佛来自黑夜的深处,又阴森又恐怖。
年轻人茫然地望着黑压压的树冠给他们留下的一小块阴沉的天空。他的右手在下意识地捻动挂在腰间的念珠。
“你知道吗,”戴毡帽的人压低了声音说,“据说在我们家乡的森林里……”
“好了,乌尔默先生,”年轻人很快地打断他,“我对传说不感兴趣,这对我们脱离现在的困境没有任何帮助。”
“你的念珠就有帮助吗?”戴毡帽的人瞥了他一眼,“你居然还留着这种东西。”
“为什么不?……”年轻人突然自己中断了,并且瞪大了眼睛。
戴毡帽的人脸色也变了。确实有东西。在森林深处有某种东西,而且正朝他们走来,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志在必得。他们听到踏碎地上的落叶和枝杈的声音。年轻人把手按在剑柄上。
“不对。”他忽然迟疑了一下说。
这时他们都看见,在面对的方向,有一点小小的亮光在移动。它起初在远处的树林里闪烁,就像野兽的一只独眼;后来它越来越近,照亮了交错的枝叶和树根。原来是一盏风灯。在此时此地遇见人让他们很兴奋,然而当他们看清提灯的人,却又禁不住打了个冷战。他裹着全黑的披风,从头到脚,而且过分宽松,下摆随着呼啸的狂风猎猎飘动;风帽拉得很低,完全把脸隐藏在深深的阴影里——从这个角度看,披风里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血肉之躯。这样的装扮,足以激起即使是最勇敢的人也会拥有的潜藏在心底的恐惧感,无论那来源是恐怖的记忆,迷信的传说或是困境激发的臆想。他从最深的黑暗里出现,像是为了把人引导到更绝望的深渊里。
在暴风雨前夕的阴暗森林里遇上这么一个人,谁也没有理由不感到畏惧。
那人将风灯往前举了举,观察了他们一会儿。这期间谁都没有出声,一动不动。两个旅行者困惑而惶恐地瞧着他。
“你们看样子是迷路了。”
他开口说道。声音很低沉飘忽,像他的外表一样难以捉摸,也分辨不出年龄。
两个人因这样的关心而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想不出回答的话。好一会儿佩剑的年轻人才迟疑地说:“是的,先生。我们从中午开始就在森林里绕圈子。”
“你们去哪里?”
“特里尔。”
黑衣人又沉默了片刻。在两个人紧张的凝视下,他才缓缓地开口。“你们的位置离特里尔不远。现在是在赫罗根海德森林,特里尔城的东北方,大约六十哩。”他微微地侧了侧头,举起灯照着那个方向,“假如你们走得够快,今天晚上就可以到。”
“我们今天晚上非到不可,先生。”年轻人的口气稍微缓和了些,他看到尽管这个人外表令人畏惧,可的的确确是在帮助他们。
“您怎么知道那边是特里尔?”戴毡帽的人仍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您是本地人?”
他们注意到黑衣人的肩头轻颤了一下,仿佛出于某种原因,刚才的问话让他发抖,或者他在嗤笑。
“我不是。只不过离这里最近的市镇,除了特里尔没有第二个。因为快要下雨的缘故,今天的风特别强劲。在风吹来的方向,可以闻得见炊烟味。”他把头转向他所指的方向,从那漆黑的风帽下传出飘忽不定的声音,“那就是城市的气息。”
两个旅行者都讶异地看着他。他们没有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话。接着黑衣人调整了风灯的亮光。“来吧,我们可以同行一段路程。”
“您也去特里尔?”戴毡帽的人打量着他。
“不。”
他只扔下否定的回答,就对自己的一切绝口不提。他举着灯照路,迈开步子朝前走去,异常的轻快,黑色披风的下摆轻轻擦过斑驳的树根和岩石。另外两个人跟在他后面。
年轻人贴着同伴的耳朵悄悄地说:“这个人不太对劲。”
“是的。不过看来对我们没有恶意。”戴毡帽的人低声答道。
“我们能
分卷阅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