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
儒道至圣 作者:永恒之火 非包月作品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
方运轻叹一声:“我刚才过我被彻底打醒了。不过祸兮福之所倚昨夜我见到一位奇人他教了我很多东西以前记不清的都记得以前不懂的也突然就明白了好像是开了窍。”
杨玉环半信半疑地看着方运低声问:“那人是谁?”
“他没名字我算是他半个关门弟子如果我不能中进士就不配知道他的名字。”方运深知自己终究变得不同所以就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减轻别人的怀疑。
杨玉环一双美目满是讶异问:“进士?当进士才能知道他那他是谁?大学士?大儒?难不成是半圣?”
“那我就不知道了。”方运摇头苦笑。
“既然你有名师指点那一定能中童生我回去割二两肉晚上让你吃个够”杨玉环高兴地笑起来她的笑容比春天的阳光更明媚。
“那就多买点买一斤干脆再炖只鸡。”方运心知考不中童生必死无疑多买点就当是最后的奢侈考中了也不会差这点钱。
杨玉环毫不犹豫点头:“那就听你的你是一家之主。”
方运没想到杨玉环不仅人漂亮还这么懂事处处维护他的尊严。在她眼里一天吃这么多已经属于败家可仍然毫不犹豫生怕方运自尊心受挫。
方运心中暗叹:“或许她会在心里只要再累一点、多吃点苦就能把这些钱赚回来。这样的女人怎能辜负。若我能中童生绝不让她再吃半点苦、受半点累”
杨玉环从书箱里拿出一张她今早烙好的糖饼:“我多烙了两张你早上没吃饭现在吃了吧。”
方运接过糖饼慢慢吃起来。
考试当天的饭总比平时好中午要留在文院一边吃饭一边答题饭和水都要自备。童生试还好写秀才试要连考三天吃喝拉睡都在狭的考房里身体稍微出点问题都撑不住。
老黄牛一路晃晃悠悠向城东走去不多时来到文院外。
文院红墙碧瓦绿树掩映在晨光下一片生机盎然。
文院外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有十多岁的孩子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排成十排逐渐进入文院粗粗一看不下两千人而不排队的家长亲友更多。
方运愣了一下没想到济县人口不到九万人考童生的人数竟然能达到两千。
方运知道古代识字率很低中国古代男人的识字率在10%左右到了民。国时期也不过只有15%其中有过半还是需要认字的各种工匠艺人士子书生的比例还不到5%可这比例在古代各国中已经是最高的古代西方贵族大都不识字大量国家的识字率低于1%。
在方运看来济县的童生试一次能有三四百人就足够多了可没想到竟然能有两千人这个数字太吓人。
而济县是下县一年也只能录取五十个童生
方运心中惊讶没想到自己看了童生试的激烈程度。
方运很快记起圣元大陆的人口密度远高于中国古代。
县府根据富裕程度分上中下而济县是下县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可因为有才气的存在平民只要不偷懒都饿不死方运和杨玉环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只是两个孩子也依旧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勉强供一个人读书。
圣院大陆的县令等部分官员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助农。
雨少了当地官员就要举办“祈雨文会”召集当地有文位的人做祈雨的诗词文章如果诗词文够好才气引动天地元气那么就会下雨。
如果当地的士子祈雨失败或者天气实在太旱那么官员就要准备“文宝”和“圣页”等物消耗才气书写古代名人的名篇祈雨。
雨多了就会举办“止涝文会”遇到蝗灾就要举办“驱蝗文会”少不得要作驱蝗调、灭蝗曲。
诸如此类文会不胜枚举。
正是才气的功劳这里的粮食产量远胜于地球古代养活更多人再加上文位的吸引力许多人勒紧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所以一县童生试才有这么多人。
“这里才气是第一生产力。”
方运心里想着被杨玉环搀扶下车。
附近的考生纷纷看来认识方运的不多但江州西施的大名人人都知哪怕没见过她此刻也能猜到因为杨玉环太美了。
许多人蠢蠢欲动可惜即将开县试不能节外生枝他们只好压下才子会佳人的念头。
杨玉环从被人看惯了眼中浅浅的羞意一闪即逝然后毫不在意地扶着方运替他背着书箱。
众人更加羡慕这女人真是太贤惠了恨不得自己变成方运。
“方运”
“玉环姐”
就见四个人离开队伍快步走过来人人背着竹条书箱除了一个人明显比方运另外三个人都比方运大好几岁。
方运只看了一眼就记起他们是私塾的同窗一起读书学习三年多四个人中除了梁远家里开着米店比较富裕其他人和方运一样都是普通人家。
他们四人的父母健在家里条件比方运好可从来没有瞧不起方运相互间的感情很真挚只是十二岁的葛毛曾红着脸过交好方运是为了能多看看玉环姐。
“方运你怎么了?”梁远在五人中最高几步蹿了过来皱眉打量方运。
方运虽然换上干净的衣服可头上包着药布脸上有明显的淤青和伤口。
方运微笑道:“昨夜下雨路滑摔倒都是伤不影响考试。”
葛毛担心地:“都伤成这样还不碍事?真的能行?”
方运半开玩笑道:“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在临考前遇险阻又遇老师教诲可见天必将降大任于我。”
“老师?孙先生特地指导过你?”梁远好奇地问。
“不是孙先生是另一位你们不认识的老师。不这个我们排队进文院。玉环姐书箱我来背。”
人高马大的梁远却抢过书箱:“我帮你拎走吧。”
另一个同窗陆展扶着方运辞别杨玉环排队进文院。
方运四处打量那个方运去年也考过童生可他还是第一次来。
葛毛声埋怨:“我才十二岁来了也是浪费钱。做个歪诗还行可‘请圣言’太难了。除了十三经还有一些众圣的著作。自孔夫子封圣至今已过千年封圣者数十‘请圣言’选考多位先圣的著作我上了五年私塾不过背诵了《论语》《孟子》《易经》《周礼》和《春秋》怎么也考不上童生啊。”
方运知道所谓的“请圣言”类似后世的问答、填空和默写让考生根据提示去补写前文或后文有的甚至要默写一整章。
这让方运想起了唐朝的科举。
中国唐朝科举考“帖经”帖经是录取考生的重要科目就是抄录经书中的几句话然后遮住几个字让考生填上比请圣言还要简单。
唐诗之所以兴盛主要原因是唐朝科举还考词赋而且所占比重极大。
在圣元大陆圣院发现诗词和才气最为契合尤其是能传世的战诗战词影响人族兴衰所以科举必考诗词而边塞诗是重中之重。
梁远笑着:“你年纪让你来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了长见识尽力而为即可。童生试的‘请圣言’一出就是三十张试卷府试考秀才的‘请圣言’更是达到一百张戏称考百页死耕牛怎么可能全答对?”
陆展道:“毛你不要气馁除了四大才子没人能答对童生试所有的‘请圣言’我们也不能更何况你。好在童生试要考的范围较。秀才试的‘请圣言’才刁钻古怪科举数百年连历代才子都无一人答对哪怕那些最终封圣的先贤。”
葛毛松了口气:“梁远这次童生试全靠你了孙先生的弟子这些年一直没人中童生别的私塾的人都笑话我们。咱们比不上那位过目不忘的神童方仲永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希望列祖列宗众圣保佑。”
“你呀”梁远失笑摇头。
方运听到方仲永这个名字稍稍一愣。
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方仲永来了。”
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面容严肃没有丝毫的稚气目光没有丝毫神童应该有的灵动看着比同龄人稳重。
随后一个身穿华丽锦袍的中年人得意洋洋从车上下来不少父母立刻上前恭维那中年人。
文院面前的考生和考生亲友足有三四千人方仲永父子一到大部分人停止话看向方仲永父子。
方运没想到同是姓方这对父子竟然这么耀眼。
方运认得方仲永和他父亲方礼那是他的远房亲戚论辈分方运是神童方仲永的叔叔只不过两家关系太远没有来往过。
葛毛羡慕地:“方仲永的神童之名在济县还要超过玉环姐的美名他不仅过目不忘吟诗作对也远超我等。他父亲他在十岁那年就能考上童生之所以在今年第一次参加童生试是厚积薄发为了争童生第一当‘案首’。”
“此次案首非他莫属了案首可免试入大源府的府文院那可是一府之内最好的学堂比咱们的私塾不知道好多少倍。”梁远。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在线阅读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
-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
方运轻叹一声:“我刚才过我被彻底打醒了。不过祸兮福之所倚昨夜我见到一位奇人他教了我很多东西以前记不清的都记得以前不懂的也突然就明白了好像是开了窍。”
杨玉环半信半疑地看着方运低声问:“那人是谁?”
“他没名字我算是他半个关门弟子如果我不能中进士就不配知道他的名字。”方运深知自己终究变得不同所以就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减轻别人的怀疑。
杨玉环一双美目满是讶异问:“进士?当进士才能知道他那他是谁?大学士?大儒?难不成是半圣?”
“那我就不知道了。”方运摇头苦笑。
“既然你有名师指点那一定能中童生我回去割二两肉晚上让你吃个够”杨玉环高兴地笑起来她的笑容比春天的阳光更明媚。
“那就多买点买一斤干脆再炖只鸡。”方运心知考不中童生必死无疑多买点就当是最后的奢侈考中了也不会差这点钱。
杨玉环毫不犹豫点头:“那就听你的你是一家之主。”
方运没想到杨玉环不仅人漂亮还这么懂事处处维护他的尊严。在她眼里一天吃这么多已经属于败家可仍然毫不犹豫生怕方运自尊心受挫。
方运心中暗叹:“或许她会在心里只要再累一点、多吃点苦就能把这些钱赚回来。这样的女人怎能辜负。若我能中童生绝不让她再吃半点苦、受半点累”
杨玉环从书箱里拿出一张她今早烙好的糖饼:“我多烙了两张你早上没吃饭现在吃了吧。”
方运接过糖饼慢慢吃起来。
考试当天的饭总比平时好中午要留在文院一边吃饭一边答题饭和水都要自备。童生试还好写秀才试要连考三天吃喝拉睡都在狭的考房里身体稍微出点问题都撑不住。
老黄牛一路晃晃悠悠向城东走去不多时来到文院外。
文院红墙碧瓦绿树掩映在晨光下一片生机盎然。
文院外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有十多岁的孩子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排成十排逐渐进入文院粗粗一看不下两千人而不排队的家长亲友更多。
方运愣了一下没想到济县人口不到九万人考童生的人数竟然能达到两千。
方运知道古代识字率很低中国古代男人的识字率在10%左右到了民。国时期也不过只有15%其中有过半还是需要认字的各种工匠艺人士子书生的比例还不到5%可这比例在古代各国中已经是最高的古代西方贵族大都不识字大量国家的识字率低于1%。
在方运看来济县的童生试一次能有三四百人就足够多了可没想到竟然能有两千人这个数字太吓人。
而济县是下县一年也只能录取五十个童生
方运心中惊讶没想到自己看了童生试的激烈程度。
方运很快记起圣元大陆的人口密度远高于中国古代。
县府根据富裕程度分上中下而济县是下县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可因为有才气的存在平民只要不偷懒都饿不死方运和杨玉环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只是两个孩子也依旧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勉强供一个人读书。
圣院大陆的县令等部分官员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助农。
雨少了当地官员就要举办“祈雨文会”召集当地有文位的人做祈雨的诗词文章如果诗词文够好才气引动天地元气那么就会下雨。
如果当地的士子祈雨失败或者天气实在太旱那么官员就要准备“文宝”和“圣页”等物消耗才气书写古代名人的名篇祈雨。
雨多了就会举办“止涝文会”遇到蝗灾就要举办“驱蝗文会”少不得要作驱蝗调、灭蝗曲。
诸如此类文会不胜枚举。
正是才气的功劳这里的粮食产量远胜于地球古代养活更多人再加上文位的吸引力许多人勒紧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所以一县童生试才有这么多人。
“这里才气是第一生产力。”
方运心里想着被杨玉环搀扶下车。
附近的考生纷纷看来认识方运的不多但江州西施的大名人人都知哪怕没见过她此刻也能猜到因为杨玉环太美了。
许多人蠢蠢欲动可惜即将开县试不能节外生枝他们只好压下才子会佳人的念头。
杨玉环从被人看惯了眼中浅浅的羞意一闪即逝然后毫不在意地扶着方运替他背着书箱。
众人更加羡慕这女人真是太贤惠了恨不得自己变成方运。
“方运”
“玉环姐”
就见四个人离开队伍快步走过来人人背着竹条书箱除了一个人明显比方运另外三个人都比方运大好几岁。
方运只看了一眼就记起他们是私塾的同窗一起读书学习三年多四个人中除了梁远家里开着米店比较富裕其他人和方运一样都是普通人家。
他们四人的父母健在家里条件比方运好可从来没有瞧不起方运相互间的感情很真挚只是十二岁的葛毛曾红着脸过交好方运是为了能多看看玉环姐。
“方运你怎么了?”梁远在五人中最高几步蹿了过来皱眉打量方运。
方运虽然换上干净的衣服可头上包着药布脸上有明显的淤青和伤口。
方运微笑道:“昨夜下雨路滑摔倒都是伤不影响考试。”
葛毛担心地:“都伤成这样还不碍事?真的能行?”
方运半开玩笑道:“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在临考前遇险阻又遇老师教诲可见天必将降大任于我。”
“老师?孙先生特地指导过你?”梁远好奇地问。
“不是孙先生是另一位你们不认识的老师。不这个我们排队进文院。玉环姐书箱我来背。”
人高马大的梁远却抢过书箱:“我帮你拎走吧。”
另一个同窗陆展扶着方运辞别杨玉环排队进文院。
方运四处打量那个方运去年也考过童生可他还是第一次来。
葛毛声埋怨:“我才十二岁来了也是浪费钱。做个歪诗还行可‘请圣言’太难了。除了十三经还有一些众圣的著作。自孔夫子封圣至今已过千年封圣者数十‘请圣言’选考多位先圣的著作我上了五年私塾不过背诵了《论语》《孟子》《易经》《周礼》和《春秋》怎么也考不上童生啊。”
方运知道所谓的“请圣言”类似后世的问答、填空和默写让考生根据提示去补写前文或后文有的甚至要默写一整章。
这让方运想起了唐朝的科举。
中国唐朝科举考“帖经”帖经是录取考生的重要科目就是抄录经书中的几句话然后遮住几个字让考生填上比请圣言还要简单。
唐诗之所以兴盛主要原因是唐朝科举还考词赋而且所占比重极大。
在圣元大陆圣院发现诗词和才气最为契合尤其是能传世的战诗战词影响人族兴衰所以科举必考诗词而边塞诗是重中之重。
梁远笑着:“你年纪让你来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了长见识尽力而为即可。童生试的‘请圣言’一出就是三十张试卷府试考秀才的‘请圣言’更是达到一百张戏称考百页死耕牛怎么可能全答对?”
陆展道:“毛你不要气馁除了四大才子没人能答对童生试所有的‘请圣言’我们也不能更何况你。好在童生试要考的范围较。秀才试的‘请圣言’才刁钻古怪科举数百年连历代才子都无一人答对哪怕那些最终封圣的先贤。”
葛毛松了口气:“梁远这次童生试全靠你了孙先生的弟子这些年一直没人中童生别的私塾的人都笑话我们。咱们比不上那位过目不忘的神童方仲永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希望列祖列宗众圣保佑。”
“你呀”梁远失笑摇头。
方运听到方仲永这个名字稍稍一愣。
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方仲永来了。”
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面容严肃没有丝毫的稚气目光没有丝毫神童应该有的灵动看着比同龄人稳重。
随后一个身穿华丽锦袍的中年人得意洋洋从车上下来不少父母立刻上前恭维那中年人。
文院面前的考生和考生亲友足有三四千人方仲永父子一到大部分人停止话看向方仲永父子。
方运没想到同是姓方这对父子竟然这么耀眼。
方运认得方仲永和他父亲方礼那是他的远房亲戚论辈分方运是神童方仲永的叔叔只不过两家关系太远没有来往过。
葛毛羡慕地:“方仲永的神童之名在济县还要超过玉环姐的美名他不仅过目不忘吟诗作对也远超我等。他父亲他在十岁那年就能考上童生之所以在今年第一次参加童生试是厚积薄发为了争童生第一当‘案首’。”
“此次案首非他莫属了案首可免试入大源府的府文院那可是一府之内最好的学堂比咱们的私塾不知道好多少倍。”梁远。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在线阅读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