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种田忙 作者:七朵花
分卷阅读37
完早饭,各忙各的事儿。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婶子,开始围坐在一起,做着衣服聊着家常。李明锦几人躲到书房看书去了。
要说如今河西村变化最大的莫属李家这外来户了。河西村羡慕眼红的人不少,却也只能在私底下嘀咕两句,为甚呢?主要还要靠着人家挣钱呢!这不一大早就开始有妇人三五一群的来李家拿料子做衣裳。
前段时间王氏在村里放话了,可以来李家拿料子帮做衣裳,给工钱比镇上的绣房给的多些,还不用押金,又不用来回跑。想补贴家用的人有不少来的,也有些人是不愿意做的,总觉得李家不厚道,做买卖的事儿点滴不漏的。王氏是不管这些人啥说头,总之也算是做了自己能做的。
☆、第26章
老爷子一大早就去了二弟家里,怀里揣着一个钱袋子,里面儿装了50两银子,昨个儿侄女婿回来,说要去梓州做生意,来二弟家里说的定会好好干,到时候定还钱。又赌咒又发誓的样子,老二向来是不喜这个女婿的,但是闺女还是亲闺女,虽说和家里闹的不痛快,真到有事儿也没道理撒手不管。老爷子昨个儿已经和王氏说过借钱的事儿了,王氏心里不大痛快,气闷老伴儿手太敞了,少借点儿也行啊,虽说家里现下手里有点银子,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啊,不过心里埋怨归埋怨,已经答应了,也不好拂了当家的面子,肉痛的从箱子里拿了50两银子递了过去。
“大哥,闺女不争气。。。唉,以后啊,怎么样随他们去吧,我也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李大贵接过老哥手里的钱袋,心情复杂。想到女儿李蓉,李大贵脸上的失望难掩,自小心气儿高,农家女娃脚踏实地的才是福气啊,又想到女婿,心下更是气闷。当初家里给许的一个邻村的木匠,死活嫌弃人家种地,结果瞧上这个又怎么样呢。瞧着读书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科举也没考到个名堂。
这回回来说是投奔女婿大哥,往梓州去入伙做生意。说要出一百两银子入股,把镇上边上的房子家当都抵了出去才得了50两,借了一圈没着落就又回了娘家。李大贵和赵氏本来想拿点出来了,毕竟自己闺女,不忍直接拒绝,家里跟着大哥家做活,也存了一些银子。可没等拿出来,儿媳妇刘氏不干了,直接哭诉说没日子了,不管他们,也得看看孙子吧,家里不用盖房子啊,不用给孙子上学啊。前两年日子过的苦,也没见大姑子伸把手啊。老两口没办法,借钱就此作罢,女儿也哭诉直说只管儿子不管女儿,好歹十几年的骨肉情分,就借着一次,以后再不回来麻烦老两口。话都说这份上了,李大贵无法,晚上就请了老哥过来喝酒,厚着脸皮说要借50两银子。
老爷子其实也看不上侄女夫妻二人,有事就回来,没事头也不伸一个,为人子女做到这种程度,也是让人心寒。不过到底不是自己闺女,不好说什么,借银子的事儿,自己也做主了。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啊,我们都老啦。。。。。。唉,也不知道族里眼下是何近况。”老爷子岔开话题叹道。
“是啊,来河西村已经十年了啊,也不知道这把老骨头还有没有机会葬在李家祖坟咯。。。。”李大贵听着老哥的话也异常伤感,人这一辈子,临老了还是要落叶归根啊。
李明锦带着两个弟弟在书房练了一上午的字,临到中午,才放下手中的笔,前世上小学那会,也描过红,写过大字,练过小字,当然是依葫芦画瓢,手势什么的也不在意,只要按时交课堂作业就行了,已经忘了写什么样儿了。这会儿上了学堂,才知道古代人读书写字很是讲究,字体对于想考科举的读书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李明锦从一开始老师教授自己开始,就下决心要练好书法。练了一上午,确实累的够呛,但是看着纸上已经进步很大的字,心里很有成就感。
吃完饭,老爷子要去山上捡柴火,家里男人都出去做活了,女人们又都忙着手上的活儿,近山有不少枯枝散叶,老爷子每天没事儿都会去山上去捡柴火。李明锦也要跟着去,拿起爷爷手上的背篓,跟在爷爷身后,爷孙两一前一后的往山上走去。
冬天了山上的凉风吹来,打的人一哆嗦,有阳光的地方还好一点,背光的地方阴冷阴冷的。遥望整座大山,有的树上叶子掉光了,在山上光秃秃的立着,有的枝上还挂着泛黄的叶子,整座南山像是突然之间沉寂了下来,为明年的勃发而积累着能量。
“唉,天气冷的慌了,看来是要下雪了,梓州和晋州不一样,晋州呀,很少下雪的,冬天也没这么干冷,风都似要把脸皮子吹开似的。”老爷子眼神悠长的说着,声音中夹杂着落寞。
李明锦出生在河西村,对晋州当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家里长辈没事也经常性回忆晋州的往事,到底只能听着凭空想想。看着爷爷,没有说话。
许是察觉到自己走神走漏了情绪,老爷子摇头失笑,老咯果然是老咯。想到孙子们在学堂上课,随口问了句:
“锦儿,在书院还好么?”
“好着呢,苏老师人挺好的,我们去的迟,老师会多费心心思。。。老师很看重明秀,说明秀读书有天赋。”想到苏老师每次看到明秀眼睛就泛光的样子,心里觉得很可乐,自古以来老师果然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是吗?明秀有天赋就让他好好学。。。”孙子聪慧,老爷子打心眼里边高兴,又道:“眼下家里能供起你们,你们只要肯学,家里都支持,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咱们乡下人,不能好高骛远!知道么。。。”老爷子是想到了二弟的女婿,眼下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回事。
“爷,放心吧,我们知道的,定会好好学。”
“好,呵呵。”对于家里几个孙子,老爷子心里一向很是满意自豪的。爷孙两人捡捡掰掰,半个时辰就打了两捆子柴火,李明锦背着小的一捆,老爷子背着大的一捆,两人边说边往家走。
李明锦和爷爷背着柴火刚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和明辉明秀一起玩的人,愣住了。
那人回头咧牙一笑:“怎么了,不认识了?”
“嗨。。。没想到你回来这儿。”放下柴火,李明锦走向三人。
“哥,杨成外婆家就在河东村呢。”明辉跳过来和哥哥解释道。
“是啊,没想到还挺近的啊,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过来找你们三儿啦。明个儿一起回书院吧!”杨成今年十二岁,天生自来熟的性子,一到李家就俘获了李家几个妇人的心,直道真是个好小郎。
“锦儿,带你同学玩玩去吧。”王氏对着孙子喊道,笑眯眯的看着孙子的同学。
“知道了,奶。”
分卷阅读37
-
分卷阅读37
完早饭,各忙各的事儿。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婶子,开始围坐在一起,做着衣服聊着家常。李明锦几人躲到书房看书去了。
要说如今河西村变化最大的莫属李家这外来户了。河西村羡慕眼红的人不少,却也只能在私底下嘀咕两句,为甚呢?主要还要靠着人家挣钱呢!这不一大早就开始有妇人三五一群的来李家拿料子做衣裳。
前段时间王氏在村里放话了,可以来李家拿料子帮做衣裳,给工钱比镇上的绣房给的多些,还不用押金,又不用来回跑。想补贴家用的人有不少来的,也有些人是不愿意做的,总觉得李家不厚道,做买卖的事儿点滴不漏的。王氏是不管这些人啥说头,总之也算是做了自己能做的。
☆、第26章
老爷子一大早就去了二弟家里,怀里揣着一个钱袋子,里面儿装了50两银子,昨个儿侄女婿回来,说要去梓州做生意,来二弟家里说的定会好好干,到时候定还钱。又赌咒又发誓的样子,老二向来是不喜这个女婿的,但是闺女还是亲闺女,虽说和家里闹的不痛快,真到有事儿也没道理撒手不管。老爷子昨个儿已经和王氏说过借钱的事儿了,王氏心里不大痛快,气闷老伴儿手太敞了,少借点儿也行啊,虽说家里现下手里有点银子,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啊,不过心里埋怨归埋怨,已经答应了,也不好拂了当家的面子,肉痛的从箱子里拿了50两银子递了过去。
“大哥,闺女不争气。。。唉,以后啊,怎么样随他们去吧,我也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李大贵接过老哥手里的钱袋,心情复杂。想到女儿李蓉,李大贵脸上的失望难掩,自小心气儿高,农家女娃脚踏实地的才是福气啊,又想到女婿,心下更是气闷。当初家里给许的一个邻村的木匠,死活嫌弃人家种地,结果瞧上这个又怎么样呢。瞧着读书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科举也没考到个名堂。
这回回来说是投奔女婿大哥,往梓州去入伙做生意。说要出一百两银子入股,把镇上边上的房子家当都抵了出去才得了50两,借了一圈没着落就又回了娘家。李大贵和赵氏本来想拿点出来了,毕竟自己闺女,不忍直接拒绝,家里跟着大哥家做活,也存了一些银子。可没等拿出来,儿媳妇刘氏不干了,直接哭诉说没日子了,不管他们,也得看看孙子吧,家里不用盖房子啊,不用给孙子上学啊。前两年日子过的苦,也没见大姑子伸把手啊。老两口没办法,借钱就此作罢,女儿也哭诉直说只管儿子不管女儿,好歹十几年的骨肉情分,就借着一次,以后再不回来麻烦老两口。话都说这份上了,李大贵无法,晚上就请了老哥过来喝酒,厚着脸皮说要借50两银子。
老爷子其实也看不上侄女夫妻二人,有事就回来,没事头也不伸一个,为人子女做到这种程度,也是让人心寒。不过到底不是自己闺女,不好说什么,借银子的事儿,自己也做主了。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啊,我们都老啦。。。。。。唉,也不知道族里眼下是何近况。”老爷子岔开话题叹道。
“是啊,来河西村已经十年了啊,也不知道这把老骨头还有没有机会葬在李家祖坟咯。。。。”李大贵听着老哥的话也异常伤感,人这一辈子,临老了还是要落叶归根啊。
李明锦带着两个弟弟在书房练了一上午的字,临到中午,才放下手中的笔,前世上小学那会,也描过红,写过大字,练过小字,当然是依葫芦画瓢,手势什么的也不在意,只要按时交课堂作业就行了,已经忘了写什么样儿了。这会儿上了学堂,才知道古代人读书写字很是讲究,字体对于想考科举的读书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李明锦从一开始老师教授自己开始,就下决心要练好书法。练了一上午,确实累的够呛,但是看着纸上已经进步很大的字,心里很有成就感。
吃完饭,老爷子要去山上捡柴火,家里男人都出去做活了,女人们又都忙着手上的活儿,近山有不少枯枝散叶,老爷子每天没事儿都会去山上去捡柴火。李明锦也要跟着去,拿起爷爷手上的背篓,跟在爷爷身后,爷孙两一前一后的往山上走去。
冬天了山上的凉风吹来,打的人一哆嗦,有阳光的地方还好一点,背光的地方阴冷阴冷的。遥望整座大山,有的树上叶子掉光了,在山上光秃秃的立着,有的枝上还挂着泛黄的叶子,整座南山像是突然之间沉寂了下来,为明年的勃发而积累着能量。
“唉,天气冷的慌了,看来是要下雪了,梓州和晋州不一样,晋州呀,很少下雪的,冬天也没这么干冷,风都似要把脸皮子吹开似的。”老爷子眼神悠长的说着,声音中夹杂着落寞。
李明锦出生在河西村,对晋州当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家里长辈没事也经常性回忆晋州的往事,到底只能听着凭空想想。看着爷爷,没有说话。
许是察觉到自己走神走漏了情绪,老爷子摇头失笑,老咯果然是老咯。想到孙子们在学堂上课,随口问了句:
“锦儿,在书院还好么?”
“好着呢,苏老师人挺好的,我们去的迟,老师会多费心心思。。。老师很看重明秀,说明秀读书有天赋。”想到苏老师每次看到明秀眼睛就泛光的样子,心里觉得很可乐,自古以来老师果然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是吗?明秀有天赋就让他好好学。。。”孙子聪慧,老爷子打心眼里边高兴,又道:“眼下家里能供起你们,你们只要肯学,家里都支持,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咱们乡下人,不能好高骛远!知道么。。。”老爷子是想到了二弟的女婿,眼下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回事。
“爷,放心吧,我们知道的,定会好好学。”
“好,呵呵。”对于家里几个孙子,老爷子心里一向很是满意自豪的。爷孙两人捡捡掰掰,半个时辰就打了两捆子柴火,李明锦背着小的一捆,老爷子背着大的一捆,两人边说边往家走。
李明锦和爷爷背着柴火刚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和明辉明秀一起玩的人,愣住了。
那人回头咧牙一笑:“怎么了,不认识了?”
“嗨。。。没想到你回来这儿。”放下柴火,李明锦走向三人。
“哥,杨成外婆家就在河东村呢。”明辉跳过来和哥哥解释道。
“是啊,没想到还挺近的啊,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过来找你们三儿啦。明个儿一起回书院吧!”杨成今年十二岁,天生自来熟的性子,一到李家就俘获了李家几个妇人的心,直道真是个好小郎。
“锦儿,带你同学玩玩去吧。”王氏对着孙子喊道,笑眯眯的看着孙子的同学。
“知道了,奶。”
分卷阅读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