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中医培训班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作者:夏天的夜空
52中医培训班
出了五爷爷家的院子,俩人才放慢脚步,“芽儿,刚才给五奶奶把脉了没有,把脉时有什么感觉”,张泽远对这个聪明而有灵性的小徒弟是一刻也不放松,边走边问。
“嗯,芽儿觉得五奶奶的脉动缓而沉,时不时能感觉到阻塞...”,芽儿也把自己的感觉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学学问做不得虚假与编造。
听了芽儿的回答,张泽远很激动,要知道芽儿才四岁,才刚刚学习中医,第一次把脉竟然能把的这么准确,而且都说到点子上,这小徒弟将来肯定不可限量啊。虽然知道芽儿不是个容易骄傲的孩子,张泽远还是强忍着不去表扬她,学医最重要的是戒骄戒躁,要有一颗平常心。
“芽儿刚才说的都不错,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痰浊壅塞,瘀血内阻...。所以脉象才缓而沉,但是芽儿没有把出来,五奶奶的脉象虚浮。五奶奶的中风是风邪入中,脉浮,这些细节芽儿以后一定要注意,细节往往是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张泽远语重心长的说道。
“嗯,芽儿一定会注意的”,芽儿干脆的回答道,治病救人容不得任何的马虎。
一大一小,一问一答,慢慢的踱着步子往家走,家人正等着他们吃饭呢。
吃过晚饭,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家里的几个大人都去大队开会去了,家里只剩下几个小的了。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几个小子都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又蹦又跳的,满院子的撒欢。小胖狗球球,一会跟着这个跑两步,发现跟不上,再跟着那个跑几步,就像一个球,在院子里滚来滚去的。球球的憨态,逗的哥几个哈哈大笑。看着不再又蹦又跳逗自己玩的几个人,小狗球球满脸的疑惑,为啥不玩了呢,汪汪叫两声提出抗议,再来玩吧,再来玩吧,一双无辜的小眼睛,笑的兄妹几人肚子疼,这小狗球球真可爱,比傲娇的松鼠毛毛有趣多了。
撒了好一阵子的欢,哥几个才回屋写作业,等一会小叔(小舅)回来要检查的。就见以前在炕上吃饭用的四方桌子,四面一边坐俩人,挤得满满的,头顶着头趴在那里写作业。见他们写的认真,芽儿也不打搅他们,自己跑到爷爷他们屋子,趴在炕上看医书,学海无止境,时刻不能放松。看看手里的医书,芽儿想等有机会,一定要把可以拿出来的医书来给张叔叔看,空间里面可是有不少医学珍本、孤本的,说不定张叔叔的医术还能有所精进呢。
过了一个多小时,家里的几个大人才开会回来。看他们的表情,估计不是啥大事。小叔进了旁边的屋子,去检查几个侄子外甥的作业去了。杜爷爷坐上炕头,商量着今天开会的事情。
其实公社也没有啥大事通知,就是通知今年一过年,清河湾就要出青壮年的劳力去别的地方挖河。前几年几乎每年冬天或春天,村村都要抽调强壮劳动力去兴修水利、挖河筑堤的。杜爹和杜爷爷都去过不少次了,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杜奶奶和杜妈则从现在就开始商量到时候要带的东西。而且这几年杜爷爷年纪大了,虽说身体板结实的很,力气一点不比壮年人差,但是公社里有规定,杜爷爷这个年纪就被人看作是老年人了,过完年估计就要杜爹带着小叔去出工了。
另外就是村长把杜爹在县城的见闻又说了一遍,也算是给乡亲们提个醒,把家里碍眼的物件赶紧的收拾收拾。虽说相信乡亲们没有那故意使坏的,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谁不小心说漏了嘴,被有心人听见,可能也会惹事。
还有就是关于跟张泽远学医的事情。清河湾偏三面环山僻的很,附近也没有其他的村子,公社里的那些卫生员可不愿意来清河湾这个山沟沟,平时清河湾的乡亲看病难的很,一般都是忍着,或者用些土法子来治,所以赤脚大夫吃香的很。以前乡亲们再和善也都有些怕跟张泽远这个“反革命分子”过多的接触,都不太敢让孩子跟着他学医。但是今天见张泽远只那么简单的扎了几针,五奶奶就明显舒服了不少,这事现在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而且听说,五奶奶这么严重的病以后都能治的好,心里对张泽远的本事佩服的很。
开会时再听村长说关于学医的事,不少乡亲都有些意动,跟前些天村长说这事时的反应是截然不同,乡下人最佩服有本事的人。不少乡亲都觉得让家里的娃子跟着张泽远学两手,以后当不了大城市的医生,在乡下当个赤脚大夫也不错啊,将来家里谁有个感冒发烧的也不用忍着了。
芽儿听了十分替张泽远开心,她可是知道治病救人、育人子弟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张叔叔的生命,这位可敬、可亲的学者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两件事情中去。这不,这会张叔叔整个人散发着莫名的活力与热情。
第二天一大早,果不其然,三三两两的乡亲带着自家的娃子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芽儿家商量跟张泽远学医的事情,手里还都提着鸡蛋,山鸡之类的东西,东西虽然不多,但也代表了乡亲们对张泽远的谢意,这年头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的,不是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不大会,村长也带着他的大孙子也来到芽儿家。
来的人不少,粗粗统计下来,竟然有十一二人报名,算下来基本上一大家子就能有一个来报名的。芽儿的几个小闺蜜,四朵小金花中杨月和小秀也来了,荷花和胖丫俩人没有过来。村长也十分高兴,不过人一多,再在芽儿家学习就有点不方便了。村长大手一挥,决定把大队的另一间屋子腾了出来,当时给学生打的桌子还剩下两三张,都搬给这些娃子们用。
鉴于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才开始学认字,不认识字学医可是困难的很。最后张泽远跟村长还有这些娃子们的家长商定,每天下午不用上课的时候再学医,到了夏收、秋收忙的时候就晚上上课。
张泽远心里清楚的很,学医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要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这群娃子里最后能剩下几个人就不错了,但是这些话他也没有说出来,怕乡亲们误会了他的意思。村长心里也明白,现在乡亲们都在猫冬,家里也没有什么活计,所以都想着送娃子学一学,但估计等开了春,不少娃子家里可是少不了他们干活,到时候估计有不少要半途而废了。不过能学一点是一点,只要有那么一两个能坚持学下来,等小张同志离开清河湾的时候,村里好歹也能有个赤脚大夫了。反正,村长是打定主意了,自家劳动力多,大孙子是一定要坚持学下去的。
当然,商量这些事情的时候,那群娃子早跑到学校上课去了。他们虽然知道以后要跟着张叔叔学医这件事,但是怎么学、学什么,他们可是一点都不清楚,不少娃子都还以为就是学怎么扎针呢。
等商量好所有的事情,送走这些希望家里娃子能学一技之长的家长,芽儿家的桌子上也多了几只腊好的山鸡、野兔子,还有几十个鸡蛋。拜师礼虽然轻,但这些是乡亲们最诚挚的谢意。
张泽远见人都走了,也一头扎进屋子,继续写教材。村里的娃子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而且自己手里也没有现成的教材,自己也不能毫无头绪的乱教。自从前些天村长跟他商量了这件事,张泽远每天都花不少时间编写基础教材,既然要教,就一定要对这群娃子们负责。
芽儿见张叔叔忙着准备教材,也不打搅他,坐在爷爷他们屋子的炕头上,看着书,听着杜奶奶和杜妈俩人聊家常,阳光温淡,岁月静好。
吃过午饭,芽儿背着自己的绣花小书包,淡定的跟在帮自己拿着小板凳的张泽远后面上课去了。几个哥哥又是挤眉又是弄眼的,一副芽儿你也好可怜,你也要去上课的表情,逗的芽儿强抿着嘴,就怕笑了出来。在几个哥哥们眼里,上学可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必须老老实实的坐着,哪里有以前那么自由,但是上学对他们而言,又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哎,真是一群矛盾的娃子。
到了学校,上午来报名的十几个娃子都已经到了。杨月和小秀见芽儿也来了,心里十分高兴,最近芽儿都不怎么上学校里来了,几个人很少有机会一起玩。芽儿由着杨月和小秀拉着她的小手进了教室,眼睛却不停的打量今天来学医的这群娃子。
郭大爷家里的二栓哥、村长爷爷的大孙子、五爷爷家里最小的孙子,...基本上一个大家庭有一个代表,只不过里面的女娃子少的很,除了杨月和小秀之外,还有胖丫的大堂姐,一共是四个女娃,典型的男多女少。这群娃子见芽儿也进来了,都知道芽儿已经跟着张泽远学习了,想打听打听这个张老师严不严厉,会不会跟别的老师一样打手心。二栓上前问到,“芽儿,过来,跟俺们说说张老师严厉不,学不好会不会揍人。俺跟你说,上午的那几个老师可厉害,要是不好好学,要打俺们手心的”,其他的娃子也都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芽儿,想从芽儿这里知道一些张老师的事情。
“嗯,张叔叔呢..”,芽儿装模作样的咳嗽一声拉着长音,见众人都是一副心急的不得了的样子,“张叔叔是不会揍人的,不过张叔叔可严厉的很哦,嘿嘿,是我先跟着张叔叔学习的,你们要是叫我师姐的话,我就告诉你们怎么才能不挨批评,怎么样”,芽儿一副小狐狸的样子,在心里偷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叫自己师姐啊。家人的真心疼爱,乡亲的淳朴善良,乡野的广阔自由,使得芽儿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孩童,调皮可爱,偶尔还会来点恶作剧,跟前世的杜萱瑾,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
“芽儿,你才这么点大,比俺们小的多,俺们才不叫你师姐呢,你应该叫俺们哥哥姐姐”,二栓比划着芽儿才到他腰部的身高,一副你怎么好意思呢的表情。二栓的话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哪能叫这么小的娃子师姐呢,太没有面子了,哎呦,芽儿的小算盘算是落空喽。
张泽远在旁边看着这群娃子说话,心里乐的不行。看看日头,时间不早了,该开始上课了。张泽远假意咳嗽两声,示意开始上课。这群娃子对张泽远都有一种莫名的尊敬和敬畏,跟平时上课时东跑西窜的完全不一样,都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坐的板板整整的,一脸的严肃和认真。
张泽远站在前面,看着眼前这群眼神里充满期望的孩子,心里不由的感到一阵的压力,自己以后就要对这群孩子们负责了。
张泽远的第一堂课,没有讲任何的医学知识,而是郑重的从医德讲起。“医者父母心,学医要先从医德开始,德为医之本...”,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没有良好的医德永远无法成为良医。张泽远的一番话,给下面的这群孩子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无法用语言形容出自己此刻的心情,只是每个人都牢牢的记住了一句“德为医之本”。芽儿心里也十分的激动,这才是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教书育人。
接下来张泽远才从最基本最简单医学知识的开始讲起,他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去讲课,不仅要讲医学基础知识,还得负责教认字,不停的放慢速度,让这群娃子能够慢慢的记下来。这群学生是张泽远见过的基础最差、教的最费力的,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与期盼。
下课之前,张泽远又宣布周日的时候带着这群孩子上山采药,学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所进步。听得一群娃子都快乐疯了,撒着欢的往家里跑,想去跟其他的小伙伴们显摆显摆,这张叔叔、张老师就是好,还要带着他们去山上放风呢,把认草药这件事给丢到脑后,只记住了上山俩字。
张泽远带着芽儿也不回家,直接去了五爷爷家里,一会还要给五奶奶针灸呢。之所以不带着其他的学生一起去,是因为这些娃子基础太差,学习知识不能拔苗助长,这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
到了五爷爷家,俩人又是受到一家人的热情欢迎。在给五奶奶针灸之前,张泽远把相关的穴位及其机理一一跟芽儿说明。针灸时又详细的解说了力度的大小和针灸时间的长短,这些不仅跟病症有关而且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素质,医学之道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方面面医者都要考虑到。
看在五爷爷一家人眼里,大的讲的详细,小的听的认真还时不时点头。再回头看看自家听的一头雾水、傻头傻脑的小孙子,一家人不由的感慨这小芽儿果真是聪明伶俐的很,这小张同志长篇大论的说了那么一大通,大人听的都头疼,这小芽儿竟然听得明白,记得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明后两天有事外出,停更两天
各位亲,对不起啦,周一再来看吧
52中医培训班
-
52中医培训班
出了五爷爷家的院子,俩人才放慢脚步,“芽儿,刚才给五奶奶把脉了没有,把脉时有什么感觉”,张泽远对这个聪明而有灵性的小徒弟是一刻也不放松,边走边问。
“嗯,芽儿觉得五奶奶的脉动缓而沉,时不时能感觉到阻塞...”,芽儿也把自己的感觉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学学问做不得虚假与编造。
听了芽儿的回答,张泽远很激动,要知道芽儿才四岁,才刚刚学习中医,第一次把脉竟然能把的这么准确,而且都说到点子上,这小徒弟将来肯定不可限量啊。虽然知道芽儿不是个容易骄傲的孩子,张泽远还是强忍着不去表扬她,学医最重要的是戒骄戒躁,要有一颗平常心。
“芽儿刚才说的都不错,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痰浊壅塞,瘀血内阻...。所以脉象才缓而沉,但是芽儿没有把出来,五奶奶的脉象虚浮。五奶奶的中风是风邪入中,脉浮,这些细节芽儿以后一定要注意,细节往往是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张泽远语重心长的说道。
“嗯,芽儿一定会注意的”,芽儿干脆的回答道,治病救人容不得任何的马虎。
一大一小,一问一答,慢慢的踱着步子往家走,家人正等着他们吃饭呢。
吃过晚饭,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家里的几个大人都去大队开会去了,家里只剩下几个小的了。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几个小子都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又蹦又跳的,满院子的撒欢。小胖狗球球,一会跟着这个跑两步,发现跟不上,再跟着那个跑几步,就像一个球,在院子里滚来滚去的。球球的憨态,逗的哥几个哈哈大笑。看着不再又蹦又跳逗自己玩的几个人,小狗球球满脸的疑惑,为啥不玩了呢,汪汪叫两声提出抗议,再来玩吧,再来玩吧,一双无辜的小眼睛,笑的兄妹几人肚子疼,这小狗球球真可爱,比傲娇的松鼠毛毛有趣多了。
撒了好一阵子的欢,哥几个才回屋写作业,等一会小叔(小舅)回来要检查的。就见以前在炕上吃饭用的四方桌子,四面一边坐俩人,挤得满满的,头顶着头趴在那里写作业。见他们写的认真,芽儿也不打搅他们,自己跑到爷爷他们屋子,趴在炕上看医书,学海无止境,时刻不能放松。看看手里的医书,芽儿想等有机会,一定要把可以拿出来的医书来给张叔叔看,空间里面可是有不少医学珍本、孤本的,说不定张叔叔的医术还能有所精进呢。
过了一个多小时,家里的几个大人才开会回来。看他们的表情,估计不是啥大事。小叔进了旁边的屋子,去检查几个侄子外甥的作业去了。杜爷爷坐上炕头,商量着今天开会的事情。
其实公社也没有啥大事通知,就是通知今年一过年,清河湾就要出青壮年的劳力去别的地方挖河。前几年几乎每年冬天或春天,村村都要抽调强壮劳动力去兴修水利、挖河筑堤的。杜爹和杜爷爷都去过不少次了,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杜奶奶和杜妈则从现在就开始商量到时候要带的东西。而且这几年杜爷爷年纪大了,虽说身体板结实的很,力气一点不比壮年人差,但是公社里有规定,杜爷爷这个年纪就被人看作是老年人了,过完年估计就要杜爹带着小叔去出工了。
另外就是村长把杜爹在县城的见闻又说了一遍,也算是给乡亲们提个醒,把家里碍眼的物件赶紧的收拾收拾。虽说相信乡亲们没有那故意使坏的,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谁不小心说漏了嘴,被有心人听见,可能也会惹事。
还有就是关于跟张泽远学医的事情。清河湾偏三面环山僻的很,附近也没有其他的村子,公社里的那些卫生员可不愿意来清河湾这个山沟沟,平时清河湾的乡亲看病难的很,一般都是忍着,或者用些土法子来治,所以赤脚大夫吃香的很。以前乡亲们再和善也都有些怕跟张泽远这个“反革命分子”过多的接触,都不太敢让孩子跟着他学医。但是今天见张泽远只那么简单的扎了几针,五奶奶就明显舒服了不少,这事现在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而且听说,五奶奶这么严重的病以后都能治的好,心里对张泽远的本事佩服的很。
开会时再听村长说关于学医的事,不少乡亲都有些意动,跟前些天村长说这事时的反应是截然不同,乡下人最佩服有本事的人。不少乡亲都觉得让家里的娃子跟着张泽远学两手,以后当不了大城市的医生,在乡下当个赤脚大夫也不错啊,将来家里谁有个感冒发烧的也不用忍着了。
芽儿听了十分替张泽远开心,她可是知道治病救人、育人子弟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张叔叔的生命,这位可敬、可亲的学者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两件事情中去。这不,这会张叔叔整个人散发着莫名的活力与热情。
第二天一大早,果不其然,三三两两的乡亲带着自家的娃子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芽儿家商量跟张泽远学医的事情,手里还都提着鸡蛋,山鸡之类的东西,东西虽然不多,但也代表了乡亲们对张泽远的谢意,这年头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的,不是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不大会,村长也带着他的大孙子也来到芽儿家。
来的人不少,粗粗统计下来,竟然有十一二人报名,算下来基本上一大家子就能有一个来报名的。芽儿的几个小闺蜜,四朵小金花中杨月和小秀也来了,荷花和胖丫俩人没有过来。村长也十分高兴,不过人一多,再在芽儿家学习就有点不方便了。村长大手一挥,决定把大队的另一间屋子腾了出来,当时给学生打的桌子还剩下两三张,都搬给这些娃子们用。
鉴于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才开始学认字,不认识字学医可是困难的很。最后张泽远跟村长还有这些娃子们的家长商定,每天下午不用上课的时候再学医,到了夏收、秋收忙的时候就晚上上课。
张泽远心里清楚的很,学医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要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这群娃子里最后能剩下几个人就不错了,但是这些话他也没有说出来,怕乡亲们误会了他的意思。村长心里也明白,现在乡亲们都在猫冬,家里也没有什么活计,所以都想着送娃子学一学,但估计等开了春,不少娃子家里可是少不了他们干活,到时候估计有不少要半途而废了。不过能学一点是一点,只要有那么一两个能坚持学下来,等小张同志离开清河湾的时候,村里好歹也能有个赤脚大夫了。反正,村长是打定主意了,自家劳动力多,大孙子是一定要坚持学下去的。
当然,商量这些事情的时候,那群娃子早跑到学校上课去了。他们虽然知道以后要跟着张叔叔学医这件事,但是怎么学、学什么,他们可是一点都不清楚,不少娃子都还以为就是学怎么扎针呢。
等商量好所有的事情,送走这些希望家里娃子能学一技之长的家长,芽儿家的桌子上也多了几只腊好的山鸡、野兔子,还有几十个鸡蛋。拜师礼虽然轻,但这些是乡亲们最诚挚的谢意。
张泽远见人都走了,也一头扎进屋子,继续写教材。村里的娃子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而且自己手里也没有现成的教材,自己也不能毫无头绪的乱教。自从前些天村长跟他商量了这件事,张泽远每天都花不少时间编写基础教材,既然要教,就一定要对这群娃子们负责。
芽儿见张叔叔忙着准备教材,也不打搅他,坐在爷爷他们屋子的炕头上,看着书,听着杜奶奶和杜妈俩人聊家常,阳光温淡,岁月静好。
吃过午饭,芽儿背着自己的绣花小书包,淡定的跟在帮自己拿着小板凳的张泽远后面上课去了。几个哥哥又是挤眉又是弄眼的,一副芽儿你也好可怜,你也要去上课的表情,逗的芽儿强抿着嘴,就怕笑了出来。在几个哥哥们眼里,上学可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必须老老实实的坐着,哪里有以前那么自由,但是上学对他们而言,又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哎,真是一群矛盾的娃子。
到了学校,上午来报名的十几个娃子都已经到了。杨月和小秀见芽儿也来了,心里十分高兴,最近芽儿都不怎么上学校里来了,几个人很少有机会一起玩。芽儿由着杨月和小秀拉着她的小手进了教室,眼睛却不停的打量今天来学医的这群娃子。
郭大爷家里的二栓哥、村长爷爷的大孙子、五爷爷家里最小的孙子,...基本上一个大家庭有一个代表,只不过里面的女娃子少的很,除了杨月和小秀之外,还有胖丫的大堂姐,一共是四个女娃,典型的男多女少。这群娃子见芽儿也进来了,都知道芽儿已经跟着张泽远学习了,想打听打听这个张老师严不严厉,会不会跟别的老师一样打手心。二栓上前问到,“芽儿,过来,跟俺们说说张老师严厉不,学不好会不会揍人。俺跟你说,上午的那几个老师可厉害,要是不好好学,要打俺们手心的”,其他的娃子也都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芽儿,想从芽儿这里知道一些张老师的事情。
“嗯,张叔叔呢..”,芽儿装模作样的咳嗽一声拉着长音,见众人都是一副心急的不得了的样子,“张叔叔是不会揍人的,不过张叔叔可严厉的很哦,嘿嘿,是我先跟着张叔叔学习的,你们要是叫我师姐的话,我就告诉你们怎么才能不挨批评,怎么样”,芽儿一副小狐狸的样子,在心里偷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叫自己师姐啊。家人的真心疼爱,乡亲的淳朴善良,乡野的广阔自由,使得芽儿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孩童,调皮可爱,偶尔还会来点恶作剧,跟前世的杜萱瑾,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
“芽儿,你才这么点大,比俺们小的多,俺们才不叫你师姐呢,你应该叫俺们哥哥姐姐”,二栓比划着芽儿才到他腰部的身高,一副你怎么好意思呢的表情。二栓的话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哪能叫这么小的娃子师姐呢,太没有面子了,哎呦,芽儿的小算盘算是落空喽。
张泽远在旁边看着这群娃子说话,心里乐的不行。看看日头,时间不早了,该开始上课了。张泽远假意咳嗽两声,示意开始上课。这群娃子对张泽远都有一种莫名的尊敬和敬畏,跟平时上课时东跑西窜的完全不一样,都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坐的板板整整的,一脸的严肃和认真。
张泽远站在前面,看着眼前这群眼神里充满期望的孩子,心里不由的感到一阵的压力,自己以后就要对这群孩子们负责了。
张泽远的第一堂课,没有讲任何的医学知识,而是郑重的从医德讲起。“医者父母心,学医要先从医德开始,德为医之本...”,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没有良好的医德永远无法成为良医。张泽远的一番话,给下面的这群孩子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无法用语言形容出自己此刻的心情,只是每个人都牢牢的记住了一句“德为医之本”。芽儿心里也十分的激动,这才是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教书育人。
接下来张泽远才从最基本最简单医学知识的开始讲起,他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去讲课,不仅要讲医学基础知识,还得负责教认字,不停的放慢速度,让这群娃子能够慢慢的记下来。这群学生是张泽远见过的基础最差、教的最费力的,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与期盼。
下课之前,张泽远又宣布周日的时候带着这群孩子上山采药,学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所进步。听得一群娃子都快乐疯了,撒着欢的往家里跑,想去跟其他的小伙伴们显摆显摆,这张叔叔、张老师就是好,还要带着他们去山上放风呢,把认草药这件事给丢到脑后,只记住了上山俩字。
张泽远带着芽儿也不回家,直接去了五爷爷家里,一会还要给五奶奶针灸呢。之所以不带着其他的学生一起去,是因为这些娃子基础太差,学习知识不能拔苗助长,这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
到了五爷爷家,俩人又是受到一家人的热情欢迎。在给五奶奶针灸之前,张泽远把相关的穴位及其机理一一跟芽儿说明。针灸时又详细的解说了力度的大小和针灸时间的长短,这些不仅跟病症有关而且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素质,医学之道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方面面医者都要考虑到。
看在五爷爷一家人眼里,大的讲的详细,小的听的认真还时不时点头。再回头看看自家听的一头雾水、傻头傻脑的小孙子,一家人不由的感慨这小芽儿果真是聪明伶俐的很,这小张同志长篇大论的说了那么一大通,大人听的都头疼,这小芽儿竟然听得明白,记得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明后两天有事外出,停更两天
各位亲,对不起啦,周一再来看吧
52中医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