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上帝使用手册 作者:小生慕容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上帝使用手册 作者:小生慕容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一切的根源都在角色上,这就是所谓的“不要思考”吗?
但是,自己如果不思考,又怎么能分析出来这一点呢?
不重要,为什么我要解释别人的话语,关我屁事。
又没有学生需要教授,也没有别人需要说服,我自己理解就好了。
袁长文双手撑在窗框,似乎感觉好了一些,那股压抑的情绪渐渐消散掉。
谁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
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地形。真是的,这本来应该是属于本能之类的,就像小孩子对于正确与错误有着天生的敏感性。
而我长大之后,却习惯从眼前的事情来判断正确与错误,根据脑子里的局限来选择言行。
如何才能看见地形?
呵呵,上善若水,没想到自己竟然变成了上善。
不过,当知道自己可以不用脑子的时候,整个人顿时轻松一阵。
我还没有完成,站起来继续前进啊!
袁长文想起帝国的各个宗教,有些是新兴的教派,有些是从母星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教派。似乎大家都在描述一种东西,都在强调现实并不真实,然后告诫人们遵循教义就可以获得拯救。
狗屎!
所有宗教里的圣人,都是一种微妙的误导。不管是耶稣还是佛陀,都对所在宗教以及世人产生一种误导。
当然,前提是,耶稣和佛陀确实走到了“真实”的位置,确实不被角色所操控,并且已经斩杀角色。
那么,这种微妙的误导主要有两个。
一,就是个体依旧存在,我们看见耶稣看见佛陀,他们依旧拥有一个个体,拥有一个角色。我们就会以为,所谓的走到“真实”,就是让自己更完美,就是让这个角色看透一些事情。
但事实上,这是关于斩杀角色,一点也不能存留角色。袁长文这个角色跟我毫无瓜葛,不管是从**还是思考层面,都是毫无关系的。
二,就是关于仁慈和慈悲,主是仁慈的,我佛慈悲,这两句话就是最大的误导。我们会以为,一个人要想走向“真实”,就必须仁慈就必须慈悲。而且,若是一个大师不仁慈不慈悲,那么他就必然没有走到“真实”。
事实上,真实绝对不是仁慈和慈悲。因为这两个都是人为的扭曲,并且属于局限性的元素,不可能是真实的。比如,一个大师不能随意将茶水倒在路边,那样不文明,所有人看见大师这种行为,内心都会咯噔一下,这家伙多半是假冒的。
而一个仙风道骨,随时充满着仁慈的笑容,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半分火气,慈悲为怀的大师,也许会受到大部分人的追捧。
当然,大家追捧美好并没什么不对,只是将这份美好定义为真实,那就完全是反方向。
回到大师乱倒茶水的例子,“不文明”这就是一种人为的设定,就是一种扭曲。如果大师脑子里还有这些玩意,还在靠着这些狗屎来驱动自己的言行,那么大师绝对没有走到“真实”。
水按照地形流动,也许会滋养万物,但同样会发生洪水滔天,杀掉上百万的各种生命。若是按照我们的眼光,这完全跟善良毫无关系,这样的存在怎么可能是真实?水不会思考,没有任何自我定义,只是按照地形流动罢了。
宗教的首要目的,是存活,是保证自身的存在。如果存在和宣扬教义之间冲突,那么宗教会想方设法保存自己,然后再来思考宣扬教义之类的。
比如,佛教讲究普渡众生,那么当佛教自身的存亡与普渡众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许当局者不愿意看到佛教宣扬佛法之类的,佛教会怎么做?冒着自身被斩尽杀绝的危险继续普渡众生,还是暂时关闭寺庙不接受任何人的香火?
历史上,佛教闭寺的例子还少吗?
所以,既然宗教的首要目的是保证自身的存在,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点,所有宗教的圣人全部被美化。耶稣是仁慈的,佛陀是慈悲的,似乎人间的所有美好都集中在他们身上。而信徒就像被驱赶的羊群,不明所以的朝着这份额方向前进。
美好是美好,但并不真实。
没人哪位信徒会记录,佛陀掏鼻屎,或者今天耶稣拉稀。似乎只要提到这点,就会让人感到恶心,然后大量的情绪就掩盖理性。但是,就事论事,难道佛陀不会掏鼻屎?耶稣从来没有拉过稀?
就事论事?
袁长文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这句话。在帝国的时候,当说出“就事论事”这四个字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互相攀比权势,这才是说服别人的关键。
自己的看法永远都是扭曲的,永远都是用一小部分信息却得出毫无依据的肯定句。会给所有事物进行分类,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这个是善良的那个是邪恶的。
斩杀角色之后,自然也就没有自我定义,也就不会区分。那么,顺着地形,大师也许会杀人,大师同样会不文明,谁也说不清楚。如果某位大师宣扬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做坏事,那么必然他没有走到“真实”。
坏事?谁在定义坏事?大师所遵循的坏事这个定义,是跟大家一样还是他自己独自的想法?如果跟大家一样,那么大师也不过是被主流道德所绑架的人而已。若是自己在定义,那么有为何跟大家的定义一样?
另外,自己定义好坏,拿什么来定?难道不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定义好事坏事么?就算再偏执的人,非要将好事定义为坏事,指鹿为马,同样是在某个局限的框架下选择言行。只要不是顺着地形流动,那么就是在角色的操控中。
还是那个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的这个选择是顺着地形呢?
袁长文皱着眉头,仔细思索,因为若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很有可能就会被角色利用。成为另一种新的自我定义,“嘿,老子就是不文明,你们懂个屁,这个斩杀,这是真实,这是按照地形,你们都是渣渣。”
头脑是可不能知道这点的,因为局限性,脑子里的信息量只有那么点点,又怎么可能总结为一套规律,“如果这样,那么就是顺着地形,如果那样,就是被自我定义所操控”,这是不可能的,都是猜测都是看法都是扭曲。
也许,就是知道吧。。
a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上帝使用手册 作者:小生慕容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一切的根源都在角色上,这就是所谓的“不要思考”吗?
但是,自己如果不思考,又怎么能分析出来这一点呢?
不重要,为什么我要解释别人的话语,关我屁事。
又没有学生需要教授,也没有别人需要说服,我自己理解就好了。
袁长文双手撑在窗框,似乎感觉好了一些,那股压抑的情绪渐渐消散掉。
谁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
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地形。真是的,这本来应该是属于本能之类的,就像小孩子对于正确与错误有着天生的敏感性。
而我长大之后,却习惯从眼前的事情来判断正确与错误,根据脑子里的局限来选择言行。
如何才能看见地形?
呵呵,上善若水,没想到自己竟然变成了上善。
不过,当知道自己可以不用脑子的时候,整个人顿时轻松一阵。
我还没有完成,站起来继续前进啊!
袁长文想起帝国的各个宗教,有些是新兴的教派,有些是从母星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教派。似乎大家都在描述一种东西,都在强调现实并不真实,然后告诫人们遵循教义就可以获得拯救。
狗屎!
所有宗教里的圣人,都是一种微妙的误导。不管是耶稣还是佛陀,都对所在宗教以及世人产生一种误导。
当然,前提是,耶稣和佛陀确实走到了“真实”的位置,确实不被角色所操控,并且已经斩杀角色。
那么,这种微妙的误导主要有两个。
一,就是个体依旧存在,我们看见耶稣看见佛陀,他们依旧拥有一个个体,拥有一个角色。我们就会以为,所谓的走到“真实”,就是让自己更完美,就是让这个角色看透一些事情。
但事实上,这是关于斩杀角色,一点也不能存留角色。袁长文这个角色跟我毫无瓜葛,不管是从**还是思考层面,都是毫无关系的。
二,就是关于仁慈和慈悲,主是仁慈的,我佛慈悲,这两句话就是最大的误导。我们会以为,一个人要想走向“真实”,就必须仁慈就必须慈悲。而且,若是一个大师不仁慈不慈悲,那么他就必然没有走到“真实”。
事实上,真实绝对不是仁慈和慈悲。因为这两个都是人为的扭曲,并且属于局限性的元素,不可能是真实的。比如,一个大师不能随意将茶水倒在路边,那样不文明,所有人看见大师这种行为,内心都会咯噔一下,这家伙多半是假冒的。
而一个仙风道骨,随时充满着仁慈的笑容,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半分火气,慈悲为怀的大师,也许会受到大部分人的追捧。
当然,大家追捧美好并没什么不对,只是将这份美好定义为真实,那就完全是反方向。
回到大师乱倒茶水的例子,“不文明”这就是一种人为的设定,就是一种扭曲。如果大师脑子里还有这些玩意,还在靠着这些狗屎来驱动自己的言行,那么大师绝对没有走到“真实”。
水按照地形流动,也许会滋养万物,但同样会发生洪水滔天,杀掉上百万的各种生命。若是按照我们的眼光,这完全跟善良毫无关系,这样的存在怎么可能是真实?水不会思考,没有任何自我定义,只是按照地形流动罢了。
宗教的首要目的,是存活,是保证自身的存在。如果存在和宣扬教义之间冲突,那么宗教会想方设法保存自己,然后再来思考宣扬教义之类的。
比如,佛教讲究普渡众生,那么当佛教自身的存亡与普渡众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许当局者不愿意看到佛教宣扬佛法之类的,佛教会怎么做?冒着自身被斩尽杀绝的危险继续普渡众生,还是暂时关闭寺庙不接受任何人的香火?
历史上,佛教闭寺的例子还少吗?
所以,既然宗教的首要目的是保证自身的存在,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点,所有宗教的圣人全部被美化。耶稣是仁慈的,佛陀是慈悲的,似乎人间的所有美好都集中在他们身上。而信徒就像被驱赶的羊群,不明所以的朝着这份额方向前进。
美好是美好,但并不真实。
没人哪位信徒会记录,佛陀掏鼻屎,或者今天耶稣拉稀。似乎只要提到这点,就会让人感到恶心,然后大量的情绪就掩盖理性。但是,就事论事,难道佛陀不会掏鼻屎?耶稣从来没有拉过稀?
就事论事?
袁长文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这句话。在帝国的时候,当说出“就事论事”这四个字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互相攀比权势,这才是说服别人的关键。
自己的看法永远都是扭曲的,永远都是用一小部分信息却得出毫无依据的肯定句。会给所有事物进行分类,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这个是善良的那个是邪恶的。
斩杀角色之后,自然也就没有自我定义,也就不会区分。那么,顺着地形,大师也许会杀人,大师同样会不文明,谁也说不清楚。如果某位大师宣扬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做坏事,那么必然他没有走到“真实”。
坏事?谁在定义坏事?大师所遵循的坏事这个定义,是跟大家一样还是他自己独自的想法?如果跟大家一样,那么大师也不过是被主流道德所绑架的人而已。若是自己在定义,那么有为何跟大家的定义一样?
另外,自己定义好坏,拿什么来定?难道不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定义好事坏事么?就算再偏执的人,非要将好事定义为坏事,指鹿为马,同样是在某个局限的框架下选择言行。只要不是顺着地形流动,那么就是在角色的操控中。
还是那个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的这个选择是顺着地形呢?
袁长文皱着眉头,仔细思索,因为若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很有可能就会被角色利用。成为另一种新的自我定义,“嘿,老子就是不文明,你们懂个屁,这个斩杀,这是真实,这是按照地形,你们都是渣渣。”
头脑是可不能知道这点的,因为局限性,脑子里的信息量只有那么点点,又怎么可能总结为一套规律,“如果这样,那么就是顺着地形,如果那样,就是被自我定义所操控”,这是不可能的,都是猜测都是看法都是扭曲。
也许,就是知道吧。。
a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
第六百四十六章 第一步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