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表小姐 作者:云峤
分卷阅读102
中和刘梦梁有来往,何必命人看管你一宿,我劝你以后少管徐家的事,更不要把徐家的事往外传。”
冉念烟听得心烦,徐希则的推断并不是没有依据,只是和事实相差太远,待要说什么,却见门又开了,是母亲站在门外。
徐希则的无名火瞬间熄灭,毕恭毕敬问过姑母安泰,却见徐问彤并没理会,落座后方才道:“你的言下之意是,护送昆恩可汗妻儿进宫一事是盈盈传出去的?她才多大一个人,能懂什么,若是传,也该是我传的。”
徐希则连忙摇头道:“不敢。”
徐问彤道:“不敢什么?”
徐希则道:“不敢毁谤姑母,是侄儿一时气昏了头才对表妹无礼。”
徐问彤道:“你是怕有人把这件罪过算在你头上,所以才疑心我们母女吧。放心,主事的是你的亲伯父,堂哥亲弟都在其中,还能真害了你不成?”
说话间,却见徐安则也来了,想必是闻莺叫他过来的,他见这边烟消云散,便不多话,借着二夫人寻找徐希则的由头把人请走了。
留在房中的冉念烟心中有种不可言说的感觉。
多年来母亲深居简出、与世无争,头一回与人起了言语上的争执,竟是替她解围。这件事的意义并不在于徐希则多难对付——其实他的这些猜想根本经不起推敲,待他回去细思后便会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她,而是在于母亲心里果然还是有自己的。
冉念烟想着想着,竟掉下泪来。
母亲抚着她的头顶,叹道:“你在外面操持这些事,真是难为你了,可我自问不会比你做得更好。”
冉念烟啜泣道:“只是娘没有心思罢了,从前家里那么多大事,哪件不是娘料理的?”
徐问彤知道她口中的家里指的是冉家,并没接话,只是道:“你近来忧心薛氏中饱私囊那件事,查的怎样了?”
冉念烟道:“他们贪图那一星半点的东西何足忧虑,多行不义必自毙,咱们姑且待之,他家那位案首就快把天捅破了。”
徐问彤到底是良善之人,略微迟疑半晌,才道:“他和此事没有牵连,何必枉杀好人。”
冉念烟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蛇鼠窝中焉能有一个好人?娘亲想必还没听说他上书弹劾谢家一事,檄文中竟指出谢昀招待他时曾口出大不敬之言,直指陛下登基后疏远旧臣,昔日南山七友中有人心怀不满。且不论是否属实,便凭着他这等恩将仇报,也是其心可诛。”
南山七友如今个个高官厚禄,若真是心怀不满,大概就只能是为了当年被陛下满门抄斩的挚友裴卓,而此人正是当今圣上的逆鳞,不可触碰。
母亲于是不再多问,只是劝她万事小心,必要时及时收手,莫惹祸上身。
倘若皇帝真被触怒了,作为南山七友中冉靖的女儿、徐衡的外甥女,以及谢迁未过门的儿媳,她的处境也并非十分安全。
···
徐衡带着子侄从宫中归来前,徐家先迎来了更出乎意料的人。
说是不速之客原也不恰当,来人正是嘉德郡主,此时的她已换下了平素穿着的素服,换上曾经的鲜丽衣饰,在荣寿堂拜见徐太夫人。
无论她为何突然回到徐家,能在危难之中前来,总算是让人欣慰的。
说是拜见,可因对方是皇亲,不过是行了万福礼,不必行全套大礼。
徐太夫人问道:“郡主可是从城外山陵直接回城的?”
嘉德郡主道:“并非如此,我是从宫中回来的。”
徐太夫人心下一紧,却听她道:“母亲不要担忧,皇兄虽因护送之事暴露而迁怒于公府,可心中却也明白此事与公府上下无关,内鬼很可能是出自别的环节。”
徐太夫人道:“那衡儿他们何时能回来?”
嘉德郡主道:“他们还要先到太子处禀明原委。”
徐太夫人不解道:“虽然是太子属官,却何必单独向太子禀报一边,有宫监代为传信不就可以了?”
嘉德郡主道:“且不说这事,还有一事也是令人费解——皇兄下旨,要将那位苏勒特勤留在镇国公身边,同他的旧部哥舒一起担任大梁的军职。”
☆、第六十五章
以外国王子为臣,并非没有先例。汉朝孝武皇帝封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为光禄大夫, 胸怀之广彪炳千秋, 后来金日磾平定叛乱、辅立幼主, 堪称大汉的中流砥柱,亦是千载之下一段佳话。
乾宁帝意欲任用昆恩可汗之子苏勒特勤,兴许就有效仿前人之意。
可此一时彼一时,汉朝的金日磾已无复国之志,而苏勒身为突厥正统,肩负的使命远非他一人能决定。
同样是凭借大梁的扶持夺回突厥王庭,称臣与不称臣全然是两种处境。
倘若苏勒选择归顺大梁, 突厥子民可否接受一个曾在他国为臣的人成为他们的可汗?
徐太夫人皱眉道:“陛下真有此意?”
嘉德郡主道:“其实这不仅是皇兄的想法,更是兵部尚书谢大人首先倡议的。”
徐太夫人十分惊讶:“哦?竟然是他?”
既然是谢迁的策略, 以他沉着多谋的为人,想必另有深意。
嘉德郡主道:“此人虽是突厥的王子, 却因被叔父篡夺了可汗之位,自少年起便流亡在外, 名存实亡,便是将他推举上位, 也不孚众望,不如在大梁领受一个爵位虚衔,名义上可调兵遣将,跟着大梁的将领在西北边境打几场胜仗,先标榜起士气与名声,到时再北上讨伐始毕利可汗,旧日臣民岂有不宾服的道理?”
由此,大梁也可借此机会再次中兴。
徐太夫人道:“知易行难,谢尚书此举还是冒进了。”
嘉德郡主向来偏心自己的皇兄,道:“母亲此言差矣,若凡事萎靡不前、一力求稳便是最好,圣人又怎会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教诲?”
徐太夫人知道她的执拗劲头又上来了,也不再纠缠,只等儿子回来,看他如何说。
···
紫禁城端本宫外,暗红的宫墙仿佛延伸到天外的尽头。
两个同样高挑挺秀的少年立在宫墙下,随视线愈发收紧的高墙将他们的身影压抑成渺小的两段光影,可在这格格不入的宫闱中,他们的脊背却从来都是笔挺的。
也许是出身行伍的缘故吧。其中更高一些的少年是镇国公的长子徐夷则,他知道这迷宫样的宫闱,不过是一只华美的盒子,用金锁将内外的人隔开。
何况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上一世,他曾在此度过很漫长的光阴,他并不是这里的主人,却可以操纵它的主人做任何事。人们常说弄权者不得善终,他却不以为然。
别人是弄权,他是摄政,怎么能同日而语
分卷阅读102
-
分卷阅读102
中和刘梦梁有来往,何必命人看管你一宿,我劝你以后少管徐家的事,更不要把徐家的事往外传。”
冉念烟听得心烦,徐希则的推断并不是没有依据,只是和事实相差太远,待要说什么,却见门又开了,是母亲站在门外。
徐希则的无名火瞬间熄灭,毕恭毕敬问过姑母安泰,却见徐问彤并没理会,落座后方才道:“你的言下之意是,护送昆恩可汗妻儿进宫一事是盈盈传出去的?她才多大一个人,能懂什么,若是传,也该是我传的。”
徐希则连忙摇头道:“不敢。”
徐问彤道:“不敢什么?”
徐希则道:“不敢毁谤姑母,是侄儿一时气昏了头才对表妹无礼。”
徐问彤道:“你是怕有人把这件罪过算在你头上,所以才疑心我们母女吧。放心,主事的是你的亲伯父,堂哥亲弟都在其中,还能真害了你不成?”
说话间,却见徐安则也来了,想必是闻莺叫他过来的,他见这边烟消云散,便不多话,借着二夫人寻找徐希则的由头把人请走了。
留在房中的冉念烟心中有种不可言说的感觉。
多年来母亲深居简出、与世无争,头一回与人起了言语上的争执,竟是替她解围。这件事的意义并不在于徐希则多难对付——其实他的这些猜想根本经不起推敲,待他回去细思后便会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她,而是在于母亲心里果然还是有自己的。
冉念烟想着想着,竟掉下泪来。
母亲抚着她的头顶,叹道:“你在外面操持这些事,真是难为你了,可我自问不会比你做得更好。”
冉念烟啜泣道:“只是娘没有心思罢了,从前家里那么多大事,哪件不是娘料理的?”
徐问彤知道她口中的家里指的是冉家,并没接话,只是道:“你近来忧心薛氏中饱私囊那件事,查的怎样了?”
冉念烟道:“他们贪图那一星半点的东西何足忧虑,多行不义必自毙,咱们姑且待之,他家那位案首就快把天捅破了。”
徐问彤到底是良善之人,略微迟疑半晌,才道:“他和此事没有牵连,何必枉杀好人。”
冉念烟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蛇鼠窝中焉能有一个好人?娘亲想必还没听说他上书弹劾谢家一事,檄文中竟指出谢昀招待他时曾口出大不敬之言,直指陛下登基后疏远旧臣,昔日南山七友中有人心怀不满。且不论是否属实,便凭着他这等恩将仇报,也是其心可诛。”
南山七友如今个个高官厚禄,若真是心怀不满,大概就只能是为了当年被陛下满门抄斩的挚友裴卓,而此人正是当今圣上的逆鳞,不可触碰。
母亲于是不再多问,只是劝她万事小心,必要时及时收手,莫惹祸上身。
倘若皇帝真被触怒了,作为南山七友中冉靖的女儿、徐衡的外甥女,以及谢迁未过门的儿媳,她的处境也并非十分安全。
···
徐衡带着子侄从宫中归来前,徐家先迎来了更出乎意料的人。
说是不速之客原也不恰当,来人正是嘉德郡主,此时的她已换下了平素穿着的素服,换上曾经的鲜丽衣饰,在荣寿堂拜见徐太夫人。
无论她为何突然回到徐家,能在危难之中前来,总算是让人欣慰的。
说是拜见,可因对方是皇亲,不过是行了万福礼,不必行全套大礼。
徐太夫人问道:“郡主可是从城外山陵直接回城的?”
嘉德郡主道:“并非如此,我是从宫中回来的。”
徐太夫人心下一紧,却听她道:“母亲不要担忧,皇兄虽因护送之事暴露而迁怒于公府,可心中却也明白此事与公府上下无关,内鬼很可能是出自别的环节。”
徐太夫人道:“那衡儿他们何时能回来?”
嘉德郡主道:“他们还要先到太子处禀明原委。”
徐太夫人不解道:“虽然是太子属官,却何必单独向太子禀报一边,有宫监代为传信不就可以了?”
嘉德郡主道:“且不说这事,还有一事也是令人费解——皇兄下旨,要将那位苏勒特勤留在镇国公身边,同他的旧部哥舒一起担任大梁的军职。”
☆、第六十五章
以外国王子为臣,并非没有先例。汉朝孝武皇帝封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为光禄大夫, 胸怀之广彪炳千秋, 后来金日磾平定叛乱、辅立幼主, 堪称大汉的中流砥柱,亦是千载之下一段佳话。
乾宁帝意欲任用昆恩可汗之子苏勒特勤,兴许就有效仿前人之意。
可此一时彼一时,汉朝的金日磾已无复国之志,而苏勒身为突厥正统,肩负的使命远非他一人能决定。
同样是凭借大梁的扶持夺回突厥王庭,称臣与不称臣全然是两种处境。
倘若苏勒选择归顺大梁, 突厥子民可否接受一个曾在他国为臣的人成为他们的可汗?
徐太夫人皱眉道:“陛下真有此意?”
嘉德郡主道:“其实这不仅是皇兄的想法,更是兵部尚书谢大人首先倡议的。”
徐太夫人十分惊讶:“哦?竟然是他?”
既然是谢迁的策略, 以他沉着多谋的为人,想必另有深意。
嘉德郡主道:“此人虽是突厥的王子, 却因被叔父篡夺了可汗之位,自少年起便流亡在外, 名存实亡,便是将他推举上位, 也不孚众望,不如在大梁领受一个爵位虚衔,名义上可调兵遣将,跟着大梁的将领在西北边境打几场胜仗,先标榜起士气与名声,到时再北上讨伐始毕利可汗,旧日臣民岂有不宾服的道理?”
由此,大梁也可借此机会再次中兴。
徐太夫人道:“知易行难,谢尚书此举还是冒进了。”
嘉德郡主向来偏心自己的皇兄,道:“母亲此言差矣,若凡事萎靡不前、一力求稳便是最好,圣人又怎会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教诲?”
徐太夫人知道她的执拗劲头又上来了,也不再纠缠,只等儿子回来,看他如何说。
···
紫禁城端本宫外,暗红的宫墙仿佛延伸到天外的尽头。
两个同样高挑挺秀的少年立在宫墙下,随视线愈发收紧的高墙将他们的身影压抑成渺小的两段光影,可在这格格不入的宫闱中,他们的脊背却从来都是笔挺的。
也许是出身行伍的缘故吧。其中更高一些的少年是镇国公的长子徐夷则,他知道这迷宫样的宫闱,不过是一只华美的盒子,用金锁将内外的人隔开。
何况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上一世,他曾在此度过很漫长的光阴,他并不是这里的主人,却可以操纵它的主人做任何事。人们常说弄权者不得善终,他却不以为然。
别人是弄权,他是摄政,怎么能同日而语
分卷阅读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