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三捷,斩首近万,俘虏一万五千余人,临阵斩将夺旗,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损失远低于预期,太史慈用战绩证明了自己,宣布了汉军骑士王者归来,重新称霸草原。
击败素利之后,太史慈就宣布要加强对鲜卑人的招降。如果一开始就提这一点,大概会有人以为他怯懦,不敢和鲜卑人正面对决,可是在太史慈用两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证明了自己之后,没有人怀疑他的勇气和实力,只会认为这是仁义所致,是顾全大局的英明之策。
虽然两战皆胜,但伤亡还是在积累,诸部的伤亡都超过了两成,实力较弱的渔阳突骑和阎柔部甚至达到了三成以上。如果不加以节制,与鲜卑人硬打硬拼,伤亡终究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能劝降就劝降,尽可能的减少无谓伤亡,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在槐头阵亡之后,尚有一战之力的鲜卑人决定投降。在交战之前,他们就被百战部落、野猪部落的败亡吓破了胆,此刻刚刚开战不久就遭受重创,心理彻底崩溃,没有人愿意再坚持,见汉军愿意放他们一条生路,便纷纷放下了武器。
按照事先的约定,诸部通力合作,将鲜卑人分割开来,让他们排着队通过,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吃肉用的小刀,所有的武器都必须交出,否则格杀勿论。
在汉军骑士的监视下,鲜卑人依次接受检查,没有人敢有任何小动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白白送了性命。鲜卑人和草原上的民族一样,没有什么忠诚观念,没有什么事大得过自己的生死,投降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既然槐头已经死了,他的部落也就不存在了,他们要想活下去只能投奔其他的部落,既然汉人肯收留他们,投降汉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不定还能搬到塞内居住,不用在草原上苦熬。鲜卑人拼死拼活不就是想到塞内生活吗?檀石槐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却唾手可得,只有脑子有坑的人才会不愿意。
太史慈坐在山坡上,让人从俘虏中找来了槐头的亲卫,打听槐头的部署。得知槐头和阙机有约,太史慈很是意外。槐头都死了,战斗也结束了,怎么阙机还没露面?槐头的亲卫也说不清楚,但他们都对阙机没什么好词,用鲜卑语痛骂阙机是懦夫,背信弃义。
太史慈哭笑不得,只得暂时存而不论。
清点了战利品后,太史慈将大部分军械都分给了阎柔等人。鲜卑人的军械大多比较简陋,稍微提得上嘴的也就是弓,尤其是贵人所用的弓用料考究,装饰华丽,可是和木学堂出品的制式弓弩相比,那些弓也就适合个人收藏,不能大用。
对太史慈来说,有用的战利品只有一样:战马。
三战过后,太史慈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如果以价值论,这是一笔巨款。虽然和付出相比还是入不敷出,可是对于严重缺马的孙策来说,这些战马的价值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有了这一万多匹战马,他在骑兵上的弱势就能得到一定的弥补,至少各部都能组建自己的亲卫骑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将这些战马送到孙策的手中。冀州还有袁谭手中,仅靠海船运输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送到辽东,在沓氏上船,再送往青州,由青州发往各战区。
不管是哪条路,成本都不低,幽州的特殊地理注定了是一场高投入、低回报的战争,可以得利于一时,不能持久。正因为如此,在阎柔等人兴奋于战功赫赫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在考虑如何维持幽州的长治久安,化胡之策已经悄悄的实施。
他巡视俘虏营,就像关心自己的部下一样关心这些鲜卑俘虏,察看他们的食宿,关心他们的伤势,又从中挑选了一些人补充到自己的亲卫营,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些特点鲜明的鲜卑面孔跟着他出入鲜卑人的营帐,极大的安抚了俘虏们的情绪。他甚至学会了几句鲜卑话,和鲜卑俘虏聊天,半生不熟的口音在引起鲜卑人的笑容时,也不知不觉的化解了鲜卑人心中的敌意。
经过几天的接触,太史慈从俘虏中招降了一千多精锐作为义从,由他直接指挥,又挑选了三千多人充任牧者,照顾缴获的战马和牛羊,剩下的人也能基本保证温饱,并许诺将来会好好安置他们。考虑到这些俘虏主要来自槐头的云海部落,太史慈宣布新建的义从营为云海营。
在田畴等人的协助下,太史慈迅速稳定了形势。这时,负责侦察的阎柔也送来了消息,得知槐头阵亡,阙机已经率部撤退,他还沿途收拢了不少弥加、素利、槐头的溃兵,兵力超过五万人。兵力是增加了,但他携带的牛羊数量不足,为了能安全的撤回去,阙机正在向白狼山行军,有打劫乌桓人的嫌疑。
太史慈和田畴商量对策,向田畴请教辽西乌桓的情况。
白狼山属辽西乌桓的牧地。辽西乌桓有五千余落,是三郡乌桓中实力最强的,一向是三郡乌桓的首领。故中山太守张纯曾与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合作,自称弥天安定王,抄掠边境,甚至一度进入青徐,连公孙瓒都无法抵挡。后来刘虞为幽州牧,募胡人斩杀张纯,恰好丘力居又病死,幽州才算安定下来。丘力居死后由蹋顿主事,蹋顿去年战死官渡,辽西乌桓一时失去了强有力的统治者,如今威势不振,偏偏又拥有最好的牧场,阙机打他们的主意也算是个聪明的选择。
“子泰,依你之见,我该怎么做?”太史慈听完田畴的介绍,不紧不慢地问道。
田畴思索片刻。“都督,以利害论,辽西乌桓实力雄厚,又与袁氏关系过密。如今蹋顿阵亡,辽西乌桓群龙无首,被鲜卑人袭击,损失必重,对都督来说并非坏事。可是从道义论,辽西乌桓与鲜卑人不同,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就算依附袁氏,还是我汉人的附庸。如今都督奉吴侯之命节制幽州,辽西乌桓也是都督要争取的对象,如果任凭他们被鲜卑人屠戮,难免会让人失望。”
太史慈点了点头。“子泰说得没错,辽西乌桓附逆有罪,依法惩处便是,置之不理绝非解决之道。我们去追阙机,击败他,顺便让乌桓人看看谁才是幽州的主人。”
田畴看了太史慈一眼,将没说完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本来担心太史慈会借鲜卑人的刀重创乌桓人,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万一阙机得手,抢到了足够的牛羊,甚至迫使乌桓人为他们而战,太史慈就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对太史慈而言绝非好消息。但他没想到太史慈会这么容易的接受了他的建议,而且想得比他还远,还要大胆,一时大出意外。
太史慈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并不清楚,但太史慈的勇气和自信让他自愧不如。
“子泰兄,化胡为华,稳定幽州,是一项百年大计,也是吴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你是幽州人,通晓胡事,又有见识,此次出征有你相助,我受益良多,此战结束,我想请你为使者去见吴侯,还望子泰兄不要推辞。”
田畴心中一动。太史慈让他去见孙策,自然不是简单的见一面,而是让他去汇报战功。这向来是一件美差,没有一个君主会薄待报功的使者,况且太史慈深受孙策器重,就算是看在太史慈的面子上,孙策也不会亏待他。
“多谢都督美意。只不过……”田畴很是纠结。他虽然对名利不甚看重,并不指望在孙策麾下做官,但他对太史慈的欣赏非常感激,能和太史慈这样的人相交是难得的机遇。“我不好仕宦,无意仕途,若非刘牧赏识,张使君相邀,我也不会在这里。如今有都督坐镇幽州,幽州太平可期,我还是想回去读书耕地,做一个普通人。”
太史慈笑了起来,探身拍拍田畴的肩膀。“子泰兄,你性情高洁,我是知道的,绝不敢勉强你为吏。只是幽州汉胡杂居,情况复杂,若无子泰兄这样的智者引导,纵使有铁骑千群,终究也只是一时威风,难以长久。请你去见吴侯,也正是希望你能领略吴侯意旨,互通有无,共同为稳定幽州献计。子泰兄,你与吴侯见过面,应该知道吴侯志向远大,说句臣子不该说的话,改朝换代,一姓之富贵绝非他最在意的事,他要建的是千秋功业。勉强比之,当如汉武尊儒,影响的不仅是几十年的兴亡,更是我华夏衣冠的未来。你既是读书人,传圣人之业,岂能置身事外?”
田畴心动不已,半晌无语。他看看太史慈,几次想开口拒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太史慈说到了他的心里,他可以拒绝官职,但他无法拒绝这样的机会,身为读书人,从来就不可能真正的出世,立德立功立言,总要做点什么才行。可是就此为孙策效力,又未免对不起张则。
见田畴纠结,太史慈哈哈一笑。“子泰兄,你放心,如果你一心归隐,我绝不勉强。只是希望子泰兄给我一个机会,也给吴侯一个机会。”
田畴松了一口气,躬身答应。“喏,多谢都督。”
.。m.
击败素利之后,太史慈就宣布要加强对鲜卑人的招降。如果一开始就提这一点,大概会有人以为他怯懦,不敢和鲜卑人正面对决,可是在太史慈用两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证明了自己之后,没有人怀疑他的勇气和实力,只会认为这是仁义所致,是顾全大局的英明之策。
虽然两战皆胜,但伤亡还是在积累,诸部的伤亡都超过了两成,实力较弱的渔阳突骑和阎柔部甚至达到了三成以上。如果不加以节制,与鲜卑人硬打硬拼,伤亡终究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能劝降就劝降,尽可能的减少无谓伤亡,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在槐头阵亡之后,尚有一战之力的鲜卑人决定投降。在交战之前,他们就被百战部落、野猪部落的败亡吓破了胆,此刻刚刚开战不久就遭受重创,心理彻底崩溃,没有人愿意再坚持,见汉军愿意放他们一条生路,便纷纷放下了武器。
按照事先的约定,诸部通力合作,将鲜卑人分割开来,让他们排着队通过,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吃肉用的小刀,所有的武器都必须交出,否则格杀勿论。
在汉军骑士的监视下,鲜卑人依次接受检查,没有人敢有任何小动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白白送了性命。鲜卑人和草原上的民族一样,没有什么忠诚观念,没有什么事大得过自己的生死,投降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既然槐头已经死了,他的部落也就不存在了,他们要想活下去只能投奔其他的部落,既然汉人肯收留他们,投降汉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不定还能搬到塞内居住,不用在草原上苦熬。鲜卑人拼死拼活不就是想到塞内生活吗?檀石槐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却唾手可得,只有脑子有坑的人才会不愿意。
太史慈坐在山坡上,让人从俘虏中找来了槐头的亲卫,打听槐头的部署。得知槐头和阙机有约,太史慈很是意外。槐头都死了,战斗也结束了,怎么阙机还没露面?槐头的亲卫也说不清楚,但他们都对阙机没什么好词,用鲜卑语痛骂阙机是懦夫,背信弃义。
太史慈哭笑不得,只得暂时存而不论。
清点了战利品后,太史慈将大部分军械都分给了阎柔等人。鲜卑人的军械大多比较简陋,稍微提得上嘴的也就是弓,尤其是贵人所用的弓用料考究,装饰华丽,可是和木学堂出品的制式弓弩相比,那些弓也就适合个人收藏,不能大用。
对太史慈来说,有用的战利品只有一样:战马。
三战过后,太史慈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如果以价值论,这是一笔巨款。虽然和付出相比还是入不敷出,可是对于严重缺马的孙策来说,这些战马的价值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有了这一万多匹战马,他在骑兵上的弱势就能得到一定的弥补,至少各部都能组建自己的亲卫骑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将这些战马送到孙策的手中。冀州还有袁谭手中,仅靠海船运输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送到辽东,在沓氏上船,再送往青州,由青州发往各战区。
不管是哪条路,成本都不低,幽州的特殊地理注定了是一场高投入、低回报的战争,可以得利于一时,不能持久。正因为如此,在阎柔等人兴奋于战功赫赫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在考虑如何维持幽州的长治久安,化胡之策已经悄悄的实施。
他巡视俘虏营,就像关心自己的部下一样关心这些鲜卑俘虏,察看他们的食宿,关心他们的伤势,又从中挑选了一些人补充到自己的亲卫营,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些特点鲜明的鲜卑面孔跟着他出入鲜卑人的营帐,极大的安抚了俘虏们的情绪。他甚至学会了几句鲜卑话,和鲜卑俘虏聊天,半生不熟的口音在引起鲜卑人的笑容时,也不知不觉的化解了鲜卑人心中的敌意。
经过几天的接触,太史慈从俘虏中招降了一千多精锐作为义从,由他直接指挥,又挑选了三千多人充任牧者,照顾缴获的战马和牛羊,剩下的人也能基本保证温饱,并许诺将来会好好安置他们。考虑到这些俘虏主要来自槐头的云海部落,太史慈宣布新建的义从营为云海营。
在田畴等人的协助下,太史慈迅速稳定了形势。这时,负责侦察的阎柔也送来了消息,得知槐头阵亡,阙机已经率部撤退,他还沿途收拢了不少弥加、素利、槐头的溃兵,兵力超过五万人。兵力是增加了,但他携带的牛羊数量不足,为了能安全的撤回去,阙机正在向白狼山行军,有打劫乌桓人的嫌疑。
太史慈和田畴商量对策,向田畴请教辽西乌桓的情况。
白狼山属辽西乌桓的牧地。辽西乌桓有五千余落,是三郡乌桓中实力最强的,一向是三郡乌桓的首领。故中山太守张纯曾与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合作,自称弥天安定王,抄掠边境,甚至一度进入青徐,连公孙瓒都无法抵挡。后来刘虞为幽州牧,募胡人斩杀张纯,恰好丘力居又病死,幽州才算安定下来。丘力居死后由蹋顿主事,蹋顿去年战死官渡,辽西乌桓一时失去了强有力的统治者,如今威势不振,偏偏又拥有最好的牧场,阙机打他们的主意也算是个聪明的选择。
“子泰,依你之见,我该怎么做?”太史慈听完田畴的介绍,不紧不慢地问道。
田畴思索片刻。“都督,以利害论,辽西乌桓实力雄厚,又与袁氏关系过密。如今蹋顿阵亡,辽西乌桓群龙无首,被鲜卑人袭击,损失必重,对都督来说并非坏事。可是从道义论,辽西乌桓与鲜卑人不同,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就算依附袁氏,还是我汉人的附庸。如今都督奉吴侯之命节制幽州,辽西乌桓也是都督要争取的对象,如果任凭他们被鲜卑人屠戮,难免会让人失望。”
太史慈点了点头。“子泰说得没错,辽西乌桓附逆有罪,依法惩处便是,置之不理绝非解决之道。我们去追阙机,击败他,顺便让乌桓人看看谁才是幽州的主人。”
田畴看了太史慈一眼,将没说完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本来担心太史慈会借鲜卑人的刀重创乌桓人,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万一阙机得手,抢到了足够的牛羊,甚至迫使乌桓人为他们而战,太史慈就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对太史慈而言绝非好消息。但他没想到太史慈会这么容易的接受了他的建议,而且想得比他还远,还要大胆,一时大出意外。
太史慈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并不清楚,但太史慈的勇气和自信让他自愧不如。
“子泰兄,化胡为华,稳定幽州,是一项百年大计,也是吴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你是幽州人,通晓胡事,又有见识,此次出征有你相助,我受益良多,此战结束,我想请你为使者去见吴侯,还望子泰兄不要推辞。”
田畴心中一动。太史慈让他去见孙策,自然不是简单的见一面,而是让他去汇报战功。这向来是一件美差,没有一个君主会薄待报功的使者,况且太史慈深受孙策器重,就算是看在太史慈的面子上,孙策也不会亏待他。
“多谢都督美意。只不过……”田畴很是纠结。他虽然对名利不甚看重,并不指望在孙策麾下做官,但他对太史慈的欣赏非常感激,能和太史慈这样的人相交是难得的机遇。“我不好仕宦,无意仕途,若非刘牧赏识,张使君相邀,我也不会在这里。如今有都督坐镇幽州,幽州太平可期,我还是想回去读书耕地,做一个普通人。”
太史慈笑了起来,探身拍拍田畴的肩膀。“子泰兄,你性情高洁,我是知道的,绝不敢勉强你为吏。只是幽州汉胡杂居,情况复杂,若无子泰兄这样的智者引导,纵使有铁骑千群,终究也只是一时威风,难以长久。请你去见吴侯,也正是希望你能领略吴侯意旨,互通有无,共同为稳定幽州献计。子泰兄,你与吴侯见过面,应该知道吴侯志向远大,说句臣子不该说的话,改朝换代,一姓之富贵绝非他最在意的事,他要建的是千秋功业。勉强比之,当如汉武尊儒,影响的不仅是几十年的兴亡,更是我华夏衣冠的未来。你既是读书人,传圣人之业,岂能置身事外?”
田畴心动不已,半晌无语。他看看太史慈,几次想开口拒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太史慈说到了他的心里,他可以拒绝官职,但他无法拒绝这样的机会,身为读书人,从来就不可能真正的出世,立德立功立言,总要做点什么才行。可是就此为孙策效力,又未免对不起张则。
见田畴纠结,太史慈哈哈一笑。“子泰兄,你放心,如果你一心归隐,我绝不勉强。只是希望子泰兄给我一个机会,也给吴侯一个机会。”
田畴松了一口气,躬身答应。“喏,多谢都督。”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