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微微一笑,望着不通“国战”形势,只知耍阴谋诡计的赵普,淡淡的说:“卫青与霍去病北击匈奴,令鞑虏闻风丧胆,靠的是什么?大唐精锐数年就灭了突厥,靠的又是什么?”
    “高平之战,周军大胜北汉和契丹人,虽小有斩获,就因为没有骑兵部队快速追击,终究还是让契丹人溜掉了啊。”李中易故意戳到赵普的肺气管,就是想暗示赵匡胤,搞阴谋赵普很行,谈战略,他李中易才是真正的大牛。
    赵普面红耳赤,被李中易问得哑口无言。高平之战,赵匡胤明明打胜了,却只能干看着契丹人打马狂奔,无法及时的追杀上去,扩大战果。
    事实胜于雄辩,李中易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让赵普太过难堪。毕竟,赵老二现在还只是个高级军头,并无真正的决策权。
    “先生,党项人居住的定难军,和咱们大周的关陇地区,可是隔了数百里瀚海(沙漠)啊。”赵匡胤乃是名将,熟读兵书战策,自然比赵普这个军事门外汉,强出百倍都不止。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夏季水力充沛的时候,主力从慈州(今吉县)出发,沿无定河水陆并进,吸引党项人和北汉人出兵。偏师从灵州(银州)进击,偷袭党项人的夏州老巢,必可一战定乾坤。”
    和后世的北宋时期不同,如今的党项人,远不如西夏那么强大。整个定难军,所占的地盘,仅仅是夏、宥、绥、银,这四州而已,总人口也不过十余万,各个部落之间的民族成分,也异常复杂。
    赵匡胤不愧是一代名将,他马上意识到,按照李中易所言的策略,主力大军有水路运输粮草辎重,不仅解决了后勤的问题,也使大军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战略地位。
    退一万步说,即使形势不妙,主力大军也完全可以乘船,一夜之间就可以退出去百里以上。
    “可是,统万城(夏州)坚固异常,区区偏师,如何顺利偷袭得手?”赵匡胤又问到了点子上。
    李中易抿了口小酒,笑眯眯地说:“此计难度太大,我还有一些地方没考虑好。”却是故意卖了个关子。
    后世著名的延长油田,其主要的产油区,就在延州(延安)附近。到时候,李中易只需要召集数千民夫,挖个十天半月的,总可以见到极少量的原油。
    把这些被称为猛火油的东东,密封进瓦罐之中,然后用简易的抛石机,趁夜按照留三阙一的策略,扔进夏州。
    嘿嘿,到那个时候,党项的蛮子们,单从一门逃跑,肯定会被包了饺子。
    假如,党项蛮子硬挺着不出城,恐怕都会被烧成肉炙。
    在赵匡胤再三追问之下,李中易这才把火烧统万城的毒计,合盘托出。
    赵老二尽管身经百战,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李中易这哪里是什么征服之战,而是要灭了党项人的根啊。
    “此计虽然很有效,可是,未免太过毒辣一些吧?”赵普没有明着没有大加驳斥,话里的意思却在质疑李中易没有仁心。
    李中易也懒得理他,淡淡的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断不断,必有大患。”
    历史上,北宋士大夫阶层过度的以文制武,居然让不懂军事的文官,带兵打仗。
    党项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才逐渐壮大起来的。李元昊称帝后,更是三次大败宋军,硬是让旦丸之地的西夏国,变成了北宋的心腹之患。
    北宋历史上,著名的“西军”中有名的部队有: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青涧城种家军等需要将门。
    西军将领一般世代相承,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普通宋朝禁军相比,战力高出很多。
    李中易笑了笑,说:“对于畏威而不怀德的异族,要象秋风扫落叶一般,残酷无情。所以,在下之计,仅仅针对辽、党项、吐蕃以及东、西域之蛮夷罢了。”
    赵匡胤担心赵普和李中易当面争吵,就故意岔开话题,说:“来,来,来,先干了这一坛。”
    李中易哈哈一笑,拉着赵匡胤,开始拼酒。赵普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抿酒,李中易和赵匡胤则是一碗碗的豪饮,一时间,室内的气氛,十分热络。
    尽欢而散后,李中易背着手,望着赵匡胤和赵普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的翘起。
    从陪酒的始终只有赵普,李中易就可看出,这个赵则平,在赵匡胤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难怪赵普在后来的北宋,可以历两朝,屡任宰相,敢情这个时候,赵匡胤身边的重要谋士,仅此一人而已。
    不论古今,人在官场,才学是基本,资历是个宝,靠山最重要。
    做人不能太极端,一定要多栽花,少种刺,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李中易并不想得罪了赵普,所以,刚才他谈话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军事和技术方面。
    一个在后周前途未卜的俘虏,刚一见面,就得罪了赵匡胤身边的第一谋士,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明智的。
    回开封的路上,赵普对李中易的态度,明显比此前亲切得多。
    李中易心里明白,他和赵普之间,不管心里的真实想法如何,都不会撕破脸皮的。
    明智如李中易者,并没有问赵匡胤为何直接从剑门关撤了兵。很多时候,不该你知道的事,你硬要削尖脑袋去了解,反而会坏事。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知道分寸之所在!
    汴河两岸,桃花嫣紫姹红,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从朱雀门往北,御街直通皇城大内,沿途有大相国寺,开封府衙等。御街宽达百尺,皆用青石铺就,中间更有一道可供六辆马车并行的白石御道,乃是皇家所用,御街两边皆植柏,柏树下有各色店铺。
    李中易骑在马上,仔细的打量着街道两旁的景象,他发现,两侧的店铺虽多,但是,陈列的商品却很少。
    嗯,这个时候的开封,还远远没有达到《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花似锦的富裕景象,顶多算是商业刚刚萌芽的初期罢了。
    到了宫里后,赵匡胤已经进殿两个多时辰,李中易却一直被晾在崇政殿外。
    一阵风刮过,天色很快阴沉下来,乌云突然盖顶。突然,一道刺目的闪电划过天际,“咔嚓”一声,倾盆的暴雨,迎头泼到李中易的身上,瞬间就将他淋了个透心凉。
    殿前的内侍和宫女们,纷纷拿来雨伞,快步走出廊下,撑开雨伞,迎上了同样来觐见的官员们。
    即使近在咫尺,大家也都对李中易视若不见,眼睁睁的看着他淋雨。
    李中易微微合上眼睛,如今的他,已经不是蜀国的四品少监,而是被国主彻底出卖的弃子。
    身为弃子,李中易早有觉悟,只要过了今天这一关,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窝在东京开封,过他的悠闲日子。
    明知道柴荣是故意想整他,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傻到找地方躲雨,也只能干挺着,让大雨泼到身上,洒透全身。
    夏天的雨来得快,收得也快,直到雨停了很久,从殿内草出来一个内侍,走到李中易的跟前,冷冷的说:“跟我去偏殿更衣。”
    在偏殿,内侍给李中易拿来的是一袭白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布衣。
    李中易一下子就明白了,柴荣利用衣服做暗示,显然是在警告他,别有妄想,很可能会掉脑袋的。
    换好衣服后,李中易一脸的淡然,没有任何不适的表情。
    内侍忽然问李中易:“这衣服合身么?”
    “合身,非常合身。”李中易暗暗好笑,这身布衣虽然略有些宽松,却也象是量身定制出来的“杰作”。
    显然,这身布衣,如果不是突然下暴雨,也会换到李中易的身上。
    内侍端来一盏茶,李中易接到手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嘿嘿,柴荣还真是够损的,有这么整人的吗?
    李中易正好口渴了,毫不犹豫的将冷茶,一口喝下肚内,“嗯,茶很好,味道也不错,喝得心里凉快。”
    内侍大瞪着两眼,眼神异常怪异的打量着李中易,李中易淡淡的说:“可否再来一杯这种凉茶?”
    那内侍犹豫了一下,说:“我去看看还有没有。”
    等那内侍出去之后,李中易心里已经一片敞亮,这种种冷遇,八成都是柴荣安排的。
    李中易心中有数,他领着乡军在河池附近打游击,坏了柴荣的大事,没被直接砍下脑袋,就已经算是柴荣很仁慈了,怎么可能要求太多呢?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内侍才又捧了一杯茶过来,李中易接过来一看,居然是热气腾腾,滚烫滚烫的茶水。
    李中易只是小抿了一口滚茶,那内侍阴着脸问他:“不是口渴了么?怎么不一口饮下?”
    “此等上品好茶,本应细细品尝才是,如何可以暴殄天物呢?”李中易暗暗好笑,柴荣想看看他的品性如何,他偏偏不能如老柴所愿。
    一口喝干了凉茶,说明李中易做了当布衣草民的心理准备。慢慢的细品热茶,反映出李中易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人格特质。
    实际上,按照柴荣和李中易之间玩的哑谜游戏,李中易一口喝干凉透了的茶水,就代表着他有臣服之意。
    柴荣又故意让内侍拿来热茶,李中易如果一口喝干,烫不烫坏喉咙且不说,这种违背人性的事,必定会引起柴荣的高度警觉。
    如果被柴荣打上了佞臣的标签,李中易如果今天没有掉脑袋的话,就只剩下支持赵老二搞陈桥兵变,这一条翻身之路了。
    和孟昶那个昏货迥然不同,雄才大略、坚毅果敢的柴荣如果不是早亡,其历史地位必定远在赵匡胤之上。
    (ps:已经三更,第四更将在22:00左右更新,请兄弟们留意。司空兑现了承诺,月票的事就拜托兄弟们了!)r1152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