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作者:塞外流云
第五百九十二章 仰人鼻息
武昌,城北。
黄冈至武昌的官道上,运粮的车队络绎不绝,武昌收复,但城内粮食却是被太平军席卷一空尽数运往对岸的汉阳汉口,武昌城内十余万大军和百姓都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元奇张贴告示公开高价收购粮食以赈济安抚城内百姓。
消息传开,各地粮商闻风而动,纷纷向武昌运粮,水路被太平军掐断,江西安徽的粮商不得不从九江登陆,走陆路向武昌运粮,官道上不仅是运粮的车队,还有不少马车也急急赶往武昌,这大都是提起出城逃避战乱的士绅富户商贾。
一辆很不起眼的两轮马车不急不缓从葛店转上官道夹杂在运粮的车队中,身着长袍马褂一副缙绅打扮的冯云山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昏昏欲睡,他此番冒险过江,是要与易知足好好谈一谈,在见识了海军的战力之后,太平军高层对于与元奇的谈判高度重视,他不得不亲身前来。
说是冒险,实则也没什么风险,毕竟已经安排人接触过易知足,征得了对方的同意,得到了对方的保证,是以冯云山并不担心。
虽说数十万太平军就驻扎在对岸,但武昌城的气氛却是一点不紧张就跟太平时节一样,允许自由的进出城,不过,城门城墙上倒是有不少荷枪实弹身着新式军装的海军巡守。
马车进城,冯云山便在老熟人尹有才的引领下直接进了霭园被安置在一个独院里,天色黄昏,易知足才快步赶了过来,一见面,便满脸笑容连连拱手道:“事务繁杂,有劳冯先生久候。”
冯云山起身还礼,含笑道:“战事已歇,大掌柜何事繁忙?”
“先生请坐。”易知足伸手礼让,落座后才道:“太平军将武昌城几乎搬空,城内官员也是一个没放过,数万百姓嗷嗷待哺,总不至于指望八旗绿营来赈济安抚吧?”
这等于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冯云山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道:“大掌柜菩萨心肠,着实令人钦佩。”
“即便菩萨满怀慈悲,有时也不得不用霹雳手段,何况,我并不是菩萨。”易知足看着他道:“武昌善后事宜,基本是元奇包揽,若无元奇,后继还的死多少人,你们想过没有?”
冯云山脸色一沉,“咱们也是被逼无奈。”
“不是指责你们,而是提醒你们!”易知足放缓了语气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古流寇,发展壮大在于流动,失败也在于流动,只知劫掠,不知生产,再强盛也终究是昙花一现,这个道理,冯先生应该明白。”
听的这话,冯云山试探道:“元奇是打算将东南数省做为根据地?”
易知足不接这话茬,点了支香烟,缓缓的吸了一口,话头一转,道:“贵军是何打算?”
冯云山看了他一眼,道:“有人提出,凭借强大的水师,占据汉阳汉口......。”
“谁提议的?该杀!”易知足沉声道:“太平军船只再多,也禁不住火炮轰击,武昌上有白沙洲,下有天兴洲,两洲架设火炮,再辅以海军舰队,会是什么结果?”
冯云山背后顿觉凉飕飕的,元奇若真在两洲架设火炮,水营可就完了,他当即一笑,“大掌柜何必着急,天王、东王都已否决这一提议,决定回师湖南。”
“除了南洋海军,清廷在长江上下没有像样的水师,太平军水师是极大的优势,你们应该高度重视。”易知足缓声道:“洞庭湖足够大,适合训练水师,也适合发挥水师的作用,水师不灭,太平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略微沉吟,冯云山才道:“太平军重点发展水师,以后岂非要仰元奇鼻息?”
“别说以后,就是现在,太平军也须的仰元奇鼻息!”易知足沉声道:“元奇若是出手围剿,你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别说半年,你们三个月都撑不住!”
这话狂妄无比,冯云山脸色登时极为难看,冷声道:“大掌柜太过自信了吧,太平军如今可是数十万之众。”
“乌合之众,一击即溃。”易知足语气轻蔑的道。
收复武昌一战,太平军在强大的火炮炮击之下确实是一击即溃,不过被对方如此蔑视,冯云山也受不了,当即冷声道:“留守武昌的并非是太平军精锐。”
“即便是精锐,结果也是一样。”
“海军火炮确实厉害。”冯云山沉声道:“可火炮移动缓慢,打不过,咱们逃总可以吧?”
“我说过,你们连逃的机会都没有。”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海军不是八旗新军,你们应该清楚,八旗新军是元奇帮着训练出来的,不妨实话告诉你们,海军打八旗新军,不比打太平军难,没有十足的把握,元奇岂会帮着朝廷训练新军?”
对于这话,冯云山有些将信将疑,虽说海军在火炮方面有着明显巨大的优势,但火枪却是一样的,凭什么说太平军连逃都逃不掉?他也没兴趣追问,他很清楚,就是追问也不会有答案,这种军事机密,对方不会透露,而且,太平军目前也压根不想与元奇为敌。
他今日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元奇结盟,争取元奇的支持,静下心来思忖了片刻,他才缓声道:“在湖南开辟根据地,建立小天堂,咱们需要占据省城长沙,需要打破朝廷官兵的围剿,如今虽然兵力雄厚,但却缺乏足够的火器,尤其是火炮,元奇可否支援一批?”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你们在武昌、汉阳、汉口大肆洗劫,应该收获不小吧?拿银子来买!”
冯云山不假思索的道:“可以——,如何交易?”
“广东与湖南交界,占据湘南,方便交易。”易知足缓声道:“如果占据广西,打通与安南的通道,交易起来更为方便。”
冯云山不由的一楞,“这如何来的及?”
“没有元奇的支持,你们不照样攻下了武昌?”易知足缓声道:“如今太平军可是兵强马壮,区区一个长沙,算得什么?”
冯云山盯着他看了半晌,才道:“大掌柜不是给咱们画饼充饥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元奇也有元奇的难处。”易知足吸了口烟,慢条斯理的道:“你们是光脚的,元奇是穿鞋的,顾忌多,很多事情不能放开手去做,与你们的军火交易,不能不谨慎。当前来说,不参与对你们的围剿,就是对你们最大支持。”
与太平军的军火交易,易知足确实是有不少顾虑,至少在目前,在太平军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之时,在局势不明朗之前,他不愿意冒险,再则,如今的太平军实力大增,他压根无须担心太平军被剿灭,反而还要担心太平军膨胀太快。
太平军继攻陷湖南省城长沙之后又攻陷湖北省城武昌,虽然很快就被收复,但太平军将武昌百姓裹挟一空,兵力暴增至五十万,且陈兵汉阳汉口,与官兵隔江对峙,消息传开,朝野震惊,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尽皆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生怕太平军顺江而下。
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是非湖北长江以西各府县——黄州、安陆、德安、襄阳、宜昌等府可谓是草木皆兵,一众府县官员为着自家的身家性命考虑,纷纷不遗余力的招募乡勇组建团练,以期望在发匪攻城之际能够多坚守几日等待援兵。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咸丰依次将僧格林沁、琦善、易知足三人的折子翻开排放在桌子上,对比着又看了一遍,收复武昌大捷是不假,但他心里沉甸甸的,太平军从岳州东下,不过十万人,就能于十日间攻陷武昌,如今败退武昌,兵力却骤增至五十万,攻城略地岂非是轻而易举?
确实是该引起高度重视,改变围剿策略,如今的太平军已非是吴下阿蒙,五十万兵力,至少是十万精兵,这已经不是数万八旗绿营能够围剿得了的,略微沉吟,他抬头对外吩咐道:“宣在值的一众军机大臣觐见。”
说完,他将易知足的折子拿了起来,易知足在折子中直接否定尾追的方式,建议重兵围困,以静制动,逐步压缩太平军活动范围,并着重提出放权,给地方督抚和钦差大臣放权,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或是一时的挫败而降罪或是改章易弦。
如何放权,放哪些权力,易知足没说,咸丰估摸着,无非是军权、财权、人事权。围剿太平军屡屡失败,让太平军从广西窜到湖南再到湖北,兵力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也意识到了地方督抚确实束手束脚,否则,太平军根本没机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但是,给地方督抚放权,易放难收,一个不好,就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那可是后患无穷!如今朝廷对南洋便是鞭长莫及,岂能容忍湖南湖北再出现如此局面?
不多时,以穆章阿为首的一众军机大臣鱼贯而入,见礼之后依次跪下,咸丰扫了众人一眼,闷声道:“都免礼,平身。”待的众人谢恩起身,他用手指叩了叩桌面,道:“对于围剿洪杨逆贼,众卿是何看法,都议议。”
这两年太平军是越剿越壮大,去年打广西省城桂林围城数月也攻打不下,如今打湖北省城武昌十天就攻陷,兵力也象吹气球一般迅速壮大,一众军机大臣还真是不敢随意开口。
见的没人吭声,林则徐缓声道:“洪杨之逆起于广西,数省八旗绿营两年时间的围追堵截,屡屡让其突围流窜,微臣窃以为,确实应该改章易弦。历来,抵御流寇最好的法子,是以逸待劳,限以河道,守以重镇,逐渐缩小包围圈。”
话才落音,祁寯藻便道:“湖广历来是产粮大省,江南则是财赋重地,绝不容忍逆匪流窜祸乱,如今逆匪屯兵汉阳府,地处两湖平原,一马平川,既无险关,亦无重镇,如何围困?若是两湖糜烂,后果不堪设想!”
“逆匪地处两湖,确实不利于围剿。”穆章阿缓缓开口道:“江南是财赋重地,也必须确保,更须防范逆匪北上夺取襄阳,进入河南。
如今重兵把守武昌,已断逆匪沿江东下之可能,奴才窃以为,当调集两江之兵守安庆、合肥,调集河南、山陕之兵守襄阳、随州,缓步推进,将逆匪赶出两湖平原,再寻机剿灭。”
新入值军机的舒兴阿撇了撇嘴,朗声道:“皇上,攻陷武昌,逆匪裹挟百姓,扩充兵力,声势虽众,却是乌合之众,号称五十万,精兵不过十万,奴才窃以为,当抽调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南下,尽快围剿,以免其继续流窜,祸乱地方!”
听的这话,咸丰心里一动,如今易知足已经起复,并率军抵达武昌参与围剿,京师压根就没必要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拱卫,这三万人马南下,何愁灭不了一帮乌合之众?
心里如此想,他却没急于表态,转而道:“对于僧格林沁二人举荐的官员,诸位可有异议?”
僧格林沁举荐骆秉章为安徽巡抚,琦善举荐江忠源为湖北巡抚,陈洪明为湖北提督,三人可说都颇有问题,骆秉章是丢了长沙革职的,江忠源只是四品知府衔,骤升二品巡抚,陈洪明则是南海海军的人,掌湖北一省绿营。
不等穆章阿开口,林则徐便道:“皇上,非常之时,当不拘一格,如今湖北安徽皆以战事为主,江忠源虽只是四品,但在围剿洪杨之逆时,却是屡立战功,擢升巡抚,亦无不可。”
对于江忠源的湖北巡抚,咸丰并不反对,当即问道:“湖北提督呢?”
“皇上。”林则徐沉声道:“逆匪水师规模不小,长江上下,无可与之抗衡之水师,唯有南洋海军舰队驻守武昌,能阻拦逆匪水师顺江东下,况且,收复武昌,陈洪明战功不小。”
第五百九十二章 仰人鼻息
-
第五百九十二章 仰人鼻息
武昌,城北。
黄冈至武昌的官道上,运粮的车队络绎不绝,武昌收复,但城内粮食却是被太平军席卷一空尽数运往对岸的汉阳汉口,武昌城内十余万大军和百姓都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元奇张贴告示公开高价收购粮食以赈济安抚城内百姓。
消息传开,各地粮商闻风而动,纷纷向武昌运粮,水路被太平军掐断,江西安徽的粮商不得不从九江登陆,走陆路向武昌运粮,官道上不仅是运粮的车队,还有不少马车也急急赶往武昌,这大都是提起出城逃避战乱的士绅富户商贾。
一辆很不起眼的两轮马车不急不缓从葛店转上官道夹杂在运粮的车队中,身着长袍马褂一副缙绅打扮的冯云山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昏昏欲睡,他此番冒险过江,是要与易知足好好谈一谈,在见识了海军的战力之后,太平军高层对于与元奇的谈判高度重视,他不得不亲身前来。
说是冒险,实则也没什么风险,毕竟已经安排人接触过易知足,征得了对方的同意,得到了对方的保证,是以冯云山并不担心。
虽说数十万太平军就驻扎在对岸,但武昌城的气氛却是一点不紧张就跟太平时节一样,允许自由的进出城,不过,城门城墙上倒是有不少荷枪实弹身着新式军装的海军巡守。
马车进城,冯云山便在老熟人尹有才的引领下直接进了霭园被安置在一个独院里,天色黄昏,易知足才快步赶了过来,一见面,便满脸笑容连连拱手道:“事务繁杂,有劳冯先生久候。”
冯云山起身还礼,含笑道:“战事已歇,大掌柜何事繁忙?”
“先生请坐。”易知足伸手礼让,落座后才道:“太平军将武昌城几乎搬空,城内官员也是一个没放过,数万百姓嗷嗷待哺,总不至于指望八旗绿营来赈济安抚吧?”
这等于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冯云山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道:“大掌柜菩萨心肠,着实令人钦佩。”
“即便菩萨满怀慈悲,有时也不得不用霹雳手段,何况,我并不是菩萨。”易知足看着他道:“武昌善后事宜,基本是元奇包揽,若无元奇,后继还的死多少人,你们想过没有?”
冯云山脸色一沉,“咱们也是被逼无奈。”
“不是指责你们,而是提醒你们!”易知足放缓了语气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古流寇,发展壮大在于流动,失败也在于流动,只知劫掠,不知生产,再强盛也终究是昙花一现,这个道理,冯先生应该明白。”
听的这话,冯云山试探道:“元奇是打算将东南数省做为根据地?”
易知足不接这话茬,点了支香烟,缓缓的吸了一口,话头一转,道:“贵军是何打算?”
冯云山看了他一眼,道:“有人提出,凭借强大的水师,占据汉阳汉口......。”
“谁提议的?该杀!”易知足沉声道:“太平军船只再多,也禁不住火炮轰击,武昌上有白沙洲,下有天兴洲,两洲架设火炮,再辅以海军舰队,会是什么结果?”
冯云山背后顿觉凉飕飕的,元奇若真在两洲架设火炮,水营可就完了,他当即一笑,“大掌柜何必着急,天王、东王都已否决这一提议,决定回师湖南。”
“除了南洋海军,清廷在长江上下没有像样的水师,太平军水师是极大的优势,你们应该高度重视。”易知足缓声道:“洞庭湖足够大,适合训练水师,也适合发挥水师的作用,水师不灭,太平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略微沉吟,冯云山才道:“太平军重点发展水师,以后岂非要仰元奇鼻息?”
“别说以后,就是现在,太平军也须的仰元奇鼻息!”易知足沉声道:“元奇若是出手围剿,你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别说半年,你们三个月都撑不住!”
这话狂妄无比,冯云山脸色登时极为难看,冷声道:“大掌柜太过自信了吧,太平军如今可是数十万之众。”
“乌合之众,一击即溃。”易知足语气轻蔑的道。
收复武昌一战,太平军在强大的火炮炮击之下确实是一击即溃,不过被对方如此蔑视,冯云山也受不了,当即冷声道:“留守武昌的并非是太平军精锐。”
“即便是精锐,结果也是一样。”
“海军火炮确实厉害。”冯云山沉声道:“可火炮移动缓慢,打不过,咱们逃总可以吧?”
“我说过,你们连逃的机会都没有。”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海军不是八旗新军,你们应该清楚,八旗新军是元奇帮着训练出来的,不妨实话告诉你们,海军打八旗新军,不比打太平军难,没有十足的把握,元奇岂会帮着朝廷训练新军?”
对于这话,冯云山有些将信将疑,虽说海军在火炮方面有着明显巨大的优势,但火枪却是一样的,凭什么说太平军连逃都逃不掉?他也没兴趣追问,他很清楚,就是追问也不会有答案,这种军事机密,对方不会透露,而且,太平军目前也压根不想与元奇为敌。
他今日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元奇结盟,争取元奇的支持,静下心来思忖了片刻,他才缓声道:“在湖南开辟根据地,建立小天堂,咱们需要占据省城长沙,需要打破朝廷官兵的围剿,如今虽然兵力雄厚,但却缺乏足够的火器,尤其是火炮,元奇可否支援一批?”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你们在武昌、汉阳、汉口大肆洗劫,应该收获不小吧?拿银子来买!”
冯云山不假思索的道:“可以——,如何交易?”
“广东与湖南交界,占据湘南,方便交易。”易知足缓声道:“如果占据广西,打通与安南的通道,交易起来更为方便。”
冯云山不由的一楞,“这如何来的及?”
“没有元奇的支持,你们不照样攻下了武昌?”易知足缓声道:“如今太平军可是兵强马壮,区区一个长沙,算得什么?”
冯云山盯着他看了半晌,才道:“大掌柜不是给咱们画饼充饥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元奇也有元奇的难处。”易知足吸了口烟,慢条斯理的道:“你们是光脚的,元奇是穿鞋的,顾忌多,很多事情不能放开手去做,与你们的军火交易,不能不谨慎。当前来说,不参与对你们的围剿,就是对你们最大支持。”
与太平军的军火交易,易知足确实是有不少顾虑,至少在目前,在太平军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之时,在局势不明朗之前,他不愿意冒险,再则,如今的太平军实力大增,他压根无须担心太平军被剿灭,反而还要担心太平军膨胀太快。
太平军继攻陷湖南省城长沙之后又攻陷湖北省城武昌,虽然很快就被收复,但太平军将武昌百姓裹挟一空,兵力暴增至五十万,且陈兵汉阳汉口,与官兵隔江对峙,消息传开,朝野震惊,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尽皆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生怕太平军顺江而下。
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是非湖北长江以西各府县——黄州、安陆、德安、襄阳、宜昌等府可谓是草木皆兵,一众府县官员为着自家的身家性命考虑,纷纷不遗余力的招募乡勇组建团练,以期望在发匪攻城之际能够多坚守几日等待援兵。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咸丰依次将僧格林沁、琦善、易知足三人的折子翻开排放在桌子上,对比着又看了一遍,收复武昌大捷是不假,但他心里沉甸甸的,太平军从岳州东下,不过十万人,就能于十日间攻陷武昌,如今败退武昌,兵力却骤增至五十万,攻城略地岂非是轻而易举?
确实是该引起高度重视,改变围剿策略,如今的太平军已非是吴下阿蒙,五十万兵力,至少是十万精兵,这已经不是数万八旗绿营能够围剿得了的,略微沉吟,他抬头对外吩咐道:“宣在值的一众军机大臣觐见。”
说完,他将易知足的折子拿了起来,易知足在折子中直接否定尾追的方式,建议重兵围困,以静制动,逐步压缩太平军活动范围,并着重提出放权,给地方督抚和钦差大臣放权,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或是一时的挫败而降罪或是改章易弦。
如何放权,放哪些权力,易知足没说,咸丰估摸着,无非是军权、财权、人事权。围剿太平军屡屡失败,让太平军从广西窜到湖南再到湖北,兵力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也意识到了地方督抚确实束手束脚,否则,太平军根本没机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但是,给地方督抚放权,易放难收,一个不好,就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那可是后患无穷!如今朝廷对南洋便是鞭长莫及,岂能容忍湖南湖北再出现如此局面?
不多时,以穆章阿为首的一众军机大臣鱼贯而入,见礼之后依次跪下,咸丰扫了众人一眼,闷声道:“都免礼,平身。”待的众人谢恩起身,他用手指叩了叩桌面,道:“对于围剿洪杨逆贼,众卿是何看法,都议议。”
这两年太平军是越剿越壮大,去年打广西省城桂林围城数月也攻打不下,如今打湖北省城武昌十天就攻陷,兵力也象吹气球一般迅速壮大,一众军机大臣还真是不敢随意开口。
见的没人吭声,林则徐缓声道:“洪杨之逆起于广西,数省八旗绿营两年时间的围追堵截,屡屡让其突围流窜,微臣窃以为,确实应该改章易弦。历来,抵御流寇最好的法子,是以逸待劳,限以河道,守以重镇,逐渐缩小包围圈。”
话才落音,祁寯藻便道:“湖广历来是产粮大省,江南则是财赋重地,绝不容忍逆匪流窜祸乱,如今逆匪屯兵汉阳府,地处两湖平原,一马平川,既无险关,亦无重镇,如何围困?若是两湖糜烂,后果不堪设想!”
“逆匪地处两湖,确实不利于围剿。”穆章阿缓缓开口道:“江南是财赋重地,也必须确保,更须防范逆匪北上夺取襄阳,进入河南。
如今重兵把守武昌,已断逆匪沿江东下之可能,奴才窃以为,当调集两江之兵守安庆、合肥,调集河南、山陕之兵守襄阳、随州,缓步推进,将逆匪赶出两湖平原,再寻机剿灭。”
新入值军机的舒兴阿撇了撇嘴,朗声道:“皇上,攻陷武昌,逆匪裹挟百姓,扩充兵力,声势虽众,却是乌合之众,号称五十万,精兵不过十万,奴才窃以为,当抽调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南下,尽快围剿,以免其继续流窜,祸乱地方!”
听的这话,咸丰心里一动,如今易知足已经起复,并率军抵达武昌参与围剿,京师压根就没必要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拱卫,这三万人马南下,何愁灭不了一帮乌合之众?
心里如此想,他却没急于表态,转而道:“对于僧格林沁二人举荐的官员,诸位可有异议?”
僧格林沁举荐骆秉章为安徽巡抚,琦善举荐江忠源为湖北巡抚,陈洪明为湖北提督,三人可说都颇有问题,骆秉章是丢了长沙革职的,江忠源只是四品知府衔,骤升二品巡抚,陈洪明则是南海海军的人,掌湖北一省绿营。
不等穆章阿开口,林则徐便道:“皇上,非常之时,当不拘一格,如今湖北安徽皆以战事为主,江忠源虽只是四品,但在围剿洪杨之逆时,却是屡立战功,擢升巡抚,亦无不可。”
对于江忠源的湖北巡抚,咸丰并不反对,当即问道:“湖北提督呢?”
“皇上。”林则徐沉声道:“逆匪水师规模不小,长江上下,无可与之抗衡之水师,唯有南洋海军舰队驻守武昌,能阻拦逆匪水师顺江东下,况且,收复武昌,陈洪明战功不小。”
第五百九十二章 仰人鼻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