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第1842章:西陲狼烟()
在某些利益集团的蓄意煽动下,亚珊帝国朝野上下的舆论倾向迅速倒向恩格尔一派,西格蒙特却如同顽固的岩石,依旧不肯附和主流论调,坚持反对东征的立场不动摇。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宫廷总管斯泰因迈尔男爵带来查理皇帝的手谕,由此一锤定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陛下的手谕表达了这样一种态度:关于东征的讨论可以继续进行,但是讨论的重心并非“是否应该发动东征”,而应该是“如何确保干净利落的打赢这场战争”!
既然查理皇帝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尽快发起东征,西格蒙特也不能公开与皇帝陛下唱反调,只能后退一步,坚持最后的底线:
“远东人可以在二三月份对依旧气候温暖的暮光谷地发起军事行动,帝国官兵却很难在冰天雪地的浊浪江东岸站稳脚跟,行军打仗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强行违逆自然规律好比自杀,如果东征无可避免,最起码我们不应该在这个冬天就匆匆忙忙地发动攻势。”
远东的严冬到底能不能阻挡——准确的说是从多大程度上阻挡——帝国大军东进的脚步?这又是一个引发各派人马激烈争论的话题。
以弗朗茨·恩格尔为首的少壮派将领普遍缺乏在北方严寒环境下指挥作战的经验,但是这群高材生觉得可以通过其它更为科学的方式弥补经验的短板。比如搜集历史上那些在严寒地带爆发的战例,汇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来估算寒冷的天气对战争结果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千万不要怀疑总参谋部那些军校高材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说到列数据、解方程,人到中年还不懂何为线性代数,何为微积分,不得不聘请数学教师给自己补课的西格蒙特元帅,比起那些《计量战争史》考试轻松拿满分,论文写得无懈可击的天才参谋差了一大截。
看过恩格尔汇总众多寒地战例给出的计量分析,就连西格蒙特元帅也禁不住发生动摇,私下里承认恩格尔在这篇娴熟运用各种计量统计工具、逻辑严谨、用词精确的论文中得出的两个结论,似乎有一定道理。
恩格尔的第一个结论,首先承认严寒气候的确对战争中的防守方——通常也是寒冷地区的原住民——有利,对进攻一方则构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在攻守双方兵力相当、军需供应得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倘若防守一方最终击退了入侵者,严寒气候究竟为他们取得胜利做出多大贡献?
根据恩格尔的统计,气候因素对防守一方的胜利做出了10%到15%的贡献。这个数值不能说微不足道,但是气候因素远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影响。那么,为何人们会过分看重气候因素对战争双方的作用?
恩格尔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偏见。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比如冰天雪地,比如漫漫黄沙,都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使人们——尤其是不曾在上述环境下长期定居的人们——出于生理原因、发乎本能的感到恐惧,而恐惧感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夸大了冰雪的寒冷和沙漠的炎热,反倒是原住民觉得当地的环境并不像外地人想象中那么恶劣,否则他们又怎能在当地长期定居?
“人们总会牢记那些被严寒击退的远征军,却连一个反例都举不出来,这是否说明向寒冷地带发起的攻势全部以失败告终?然而对历史上大量同类战例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违背大众常识的结论——平均每一百次进攻寒地的军事行动,约有四十四次以进攻方大获全胜收场。”
“为什么多数人只记得那五十六次失败,并且热衷于以更为夸张的方式传播这些失败的战例,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性遗忘了那四十四次获得胜利的战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心理层面共同的偏见在作祟。”
恩格尔在这篇论证气候因素对战争胜负影响的文章末尾,还不忘嘲讽一下西格蒙特:
“普通人不了解真实的战争,对战争中的气候因素怀有偏见也属正常,然而那些对数以万计官兵的生命负有责任的高级将领,倘若也被偏见蒙蔽双眼,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那就太令人遗憾了,实在不能称其为一位称职的指挥官。”
恩格尔有理有据的反驳文章公开发表出来,赢得朝野上下一片赞誉,西格蒙特的保守和偏见则引来更多嘲笑的声音。
到了二月初,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尽管饱受嘲弄,西格蒙特的坚持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恩格尔一派在掌控大局的前提下,也不介意可怜可怜这位老上司,给他保留最后一丝颜面。最终形成的东征作战方案,主要体现了恩格尔将军的意志,顺带也照顾到了西格蒙特元帅的情绪,具有一定折衷色彩。
根据这份方案,帝国东征军务必于1625年二月底进驻奥列维堡,向远东叛党当局施加军事压力;与此同时,海军司令吕西安将军亦将统率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于滨海城基地起锚,经“束带运河”进入暴风洋,东进金角湾,控制帕尔尼亚半岛,从而与暮光谷地的“奈落教团”遥相呼应,由西线奥列维堡、西南帕尔尼亚半岛和南线暮光谷地三个方向同时对远东人施加压力,使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迫境地。
最迟不超过今年4月底,帝国海军将全面控制帕尔尼亚半岛,迫使远东当局将更多兵力调往南方,应对来自海上与日俱增的压力。这时候也差不多到了远东开春的季节,奥列维堡的陆军主力部队正可趁着天气转暖的机会,在奈落教团的配合下由西线和南线同时发起攻势,争取在四周内攻下赎罪堡,而后挥师北上,一鼓作气剿灭叛党余部,于当年冬季到来之前收复远东全境!
第1842章:西陲狼烟()
-
第1842章:西陲狼烟()
在某些利益集团的蓄意煽动下,亚珊帝国朝野上下的舆论倾向迅速倒向恩格尔一派,西格蒙特却如同顽固的岩石,依旧不肯附和主流论调,坚持反对东征的立场不动摇。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宫廷总管斯泰因迈尔男爵带来查理皇帝的手谕,由此一锤定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陛下的手谕表达了这样一种态度:关于东征的讨论可以继续进行,但是讨论的重心并非“是否应该发动东征”,而应该是“如何确保干净利落的打赢这场战争”!
既然查理皇帝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尽快发起东征,西格蒙特也不能公开与皇帝陛下唱反调,只能后退一步,坚持最后的底线:
“远东人可以在二三月份对依旧气候温暖的暮光谷地发起军事行动,帝国官兵却很难在冰天雪地的浊浪江东岸站稳脚跟,行军打仗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强行违逆自然规律好比自杀,如果东征无可避免,最起码我们不应该在这个冬天就匆匆忙忙地发动攻势。”
远东的严冬到底能不能阻挡——准确的说是从多大程度上阻挡——帝国大军东进的脚步?这又是一个引发各派人马激烈争论的话题。
以弗朗茨·恩格尔为首的少壮派将领普遍缺乏在北方严寒环境下指挥作战的经验,但是这群高材生觉得可以通过其它更为科学的方式弥补经验的短板。比如搜集历史上那些在严寒地带爆发的战例,汇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来估算寒冷的天气对战争结果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千万不要怀疑总参谋部那些军校高材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说到列数据、解方程,人到中年还不懂何为线性代数,何为微积分,不得不聘请数学教师给自己补课的西格蒙特元帅,比起那些《计量战争史》考试轻松拿满分,论文写得无懈可击的天才参谋差了一大截。
看过恩格尔汇总众多寒地战例给出的计量分析,就连西格蒙特元帅也禁不住发生动摇,私下里承认恩格尔在这篇娴熟运用各种计量统计工具、逻辑严谨、用词精确的论文中得出的两个结论,似乎有一定道理。
恩格尔的第一个结论,首先承认严寒气候的确对战争中的防守方——通常也是寒冷地区的原住民——有利,对进攻一方则构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在攻守双方兵力相当、军需供应得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倘若防守一方最终击退了入侵者,严寒气候究竟为他们取得胜利做出多大贡献?
根据恩格尔的统计,气候因素对防守一方的胜利做出了10%到15%的贡献。这个数值不能说微不足道,但是气候因素远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影响。那么,为何人们会过分看重气候因素对战争双方的作用?
恩格尔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偏见。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比如冰天雪地,比如漫漫黄沙,都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使人们——尤其是不曾在上述环境下长期定居的人们——出于生理原因、发乎本能的感到恐惧,而恐惧感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夸大了冰雪的寒冷和沙漠的炎热,反倒是原住民觉得当地的环境并不像外地人想象中那么恶劣,否则他们又怎能在当地长期定居?
“人们总会牢记那些被严寒击退的远征军,却连一个反例都举不出来,这是否说明向寒冷地带发起的攻势全部以失败告终?然而对历史上大量同类战例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违背大众常识的结论——平均每一百次进攻寒地的军事行动,约有四十四次以进攻方大获全胜收场。”
“为什么多数人只记得那五十六次失败,并且热衷于以更为夸张的方式传播这些失败的战例,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性遗忘了那四十四次获得胜利的战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心理层面共同的偏见在作祟。”
恩格尔在这篇论证气候因素对战争胜负影响的文章末尾,还不忘嘲讽一下西格蒙特:
“普通人不了解真实的战争,对战争中的气候因素怀有偏见也属正常,然而那些对数以万计官兵的生命负有责任的高级将领,倘若也被偏见蒙蔽双眼,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那就太令人遗憾了,实在不能称其为一位称职的指挥官。”
恩格尔有理有据的反驳文章公开发表出来,赢得朝野上下一片赞誉,西格蒙特的保守和偏见则引来更多嘲笑的声音。
到了二月初,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尽管饱受嘲弄,西格蒙特的坚持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恩格尔一派在掌控大局的前提下,也不介意可怜可怜这位老上司,给他保留最后一丝颜面。最终形成的东征作战方案,主要体现了恩格尔将军的意志,顺带也照顾到了西格蒙特元帅的情绪,具有一定折衷色彩。
根据这份方案,帝国东征军务必于1625年二月底进驻奥列维堡,向远东叛党当局施加军事压力;与此同时,海军司令吕西安将军亦将统率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于滨海城基地起锚,经“束带运河”进入暴风洋,东进金角湾,控制帕尔尼亚半岛,从而与暮光谷地的“奈落教团”遥相呼应,由西线奥列维堡、西南帕尔尼亚半岛和南线暮光谷地三个方向同时对远东人施加压力,使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迫境地。
最迟不超过今年4月底,帝国海军将全面控制帕尔尼亚半岛,迫使远东当局将更多兵力调往南方,应对来自海上与日俱增的压力。这时候也差不多到了远东开春的季节,奥列维堡的陆军主力部队正可趁着天气转暖的机会,在奈落教团的配合下由西线和南线同时发起攻势,争取在四周内攻下赎罪堡,而后挥师北上,一鼓作气剿灭叛党余部,于当年冬季到来之前收复远东全境!
第1842章:西陲狼烟()
-